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本文由雪莉妈妈原创,欢迎大家分享”


孩子最近很奇怪,最近沉迷于收纳,用完的快递盒无论大小都不想扔,好看的糖果盒或者礼品盒都不扔,也不让我们扔。

经常把大大小小的盒子按照“大小个”排序,然后像点兵点将一样,挑选几个自己认为合格的拿进自己房间。

很好奇他在用纸壳做什么,跟进去却发现,孩子用盒子做成了“收纳盒”。

也类似“文具盒”橡皮跟橡皮放一起,铅笔跟铅笔放一起等等,给他买过文具盒,也不愿意用,趁他不在自己房间的时候把盒子里面的格尺笔橡皮都扔文具盒里。

可是当孩子发现有人动了自己的“小宝贝”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孩子如果有以下行为,要注意啦,可能是秩序敏感期

妈妈下班回家,脱鞋之后先放包再喝水如果哪天先喝水再放包,孩子如果看到了,就会让妈妈重复以上步骤才能让妈妈做别的事。

平时上楼走在妈妈前面,但是有一天妈妈走到前面,孩子就会要求改变顺序,一定要退回去重新来一遍。

看动画片,如果中间间断没有连贯上,孩子会直接从头重新看一遍

坐电梯的时候习惯第一个按电梯,但是有人在自己之前按电梯一定会不开心非得重来一遍才罢休。

睡觉的时候小熊抱枕一定要在左边,如果拿到右边就不睡,一定要重新摆放。

当孩子出现以上状况或者类似的表现时,很可能就是秩序敏感期到了,在面对孩子叛逆与焦躁的时候,父母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到底什么是秩序敏感期,难道是传说中的强迫症?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对秩序的强烈需求。对于孩子来讲是神秘而又重要的事。

一般到2岁的时候变现会越强烈,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固执、执拗,当这种情绪被满足时会产生快乐感,否则就会哭闹不止。

儿童的敏感期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秩序遭到破坏就会哭闹,一旦恢复秩序便不再哭闹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开始学会说“不”。

第三个阶段就是在秩序面前变得固执执拗,规矩一旦破坏就要回到最初的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秩序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秩序遭到破坏孩子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出现极端激烈的反应,这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长们也不要紧张。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

对于敏感期的孩子,物品只要离开他指定的地方,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并会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

如果家长不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特性,会让他产生心理冲突,不利于以后规则意识的建立。

▶ 当孩子看到东西放在指定位置他会感到快乐轻松

▶ 东西摆放无序孩子会发脾气

▶ 只要是孩子能做到他会自愿的把东西放回原位

秩序的破坏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抗秩序的战争中,这会浪费孩子的成长时间。

而蒙台梭利认为:成年人如果没有提供给孩子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就不会建立起各种关系的直觉,他的心智也无从建立。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孩子到敏感期不用紧张,这样做对孩子一生会有积极影响

1)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

当孩子学会说“不”的时候,代表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当孩子开始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说明孩子开始成长了,这也是他长大的重要一步,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他的秩序感。

2)井然有序,孩子舒适又愉悦

马斯洛曾经说过:“儿童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是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

家里的日常用品摆放有序每次使用之后都会及时归位,有序的环境不但满足孩子对秩序的去求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3)潜意识的萌芽,适合树立规则意识

两三岁的孩子特别爱管闲事,比如“这是我妈妈的东西,不能动”“这是爸爸的水杯必须放这里”。孩子在初期产生的萌芽意识对他将来做事条理会有帮助。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4)给孩子耐心与空间,既有探索的机会又要必要的限制

这时候的孩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给他一点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随他实现自己对秩序的构想,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设置一些环境。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建构起有效的经验,让孩子在限制之下创造自己的自由。

5)教孩子必要的情绪管理

孩子倔强的情绪是因为内心秩序遭到破坏,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情绪,才能引导他合理面对情绪,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在秩序敏感期,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利用好这个时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大作用。有时孩子的秩序感会令人抓狂,父母会强行破坏孩子的秩序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如果孩子的秩序总是被权威替代,他们就无法遵从内心的感受,也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以后长大了会丧失安全感。对待处于秩序敏感期阶段的孩子,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 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力,可以帮孩子建设秩序体系

生活当中的物品可以放在固定的位置,当孩子可以顺利找时到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会有助于身心愉悦,当孩子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

★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也是培养他整理个人物品的好时候

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学会“物归原主”的良好习惯,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比如回家就要换拖鞋,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玩完的玩具一定放回原处,当孩子保持这个好习惯时父母也会减少一定的压力。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 多与外界接触,让孩子也懂得遵守别人的规矩

宝宝常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

所以,我们要经常带宝宝去与外界接触,让他明白别人也有自己的秩序,家长可以保护他的秩序,他也不应该破坏别人的规则。

★ 秩序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适合社会

秩序的敏感是大自然给予孩子的本能,就像指南针一样让我们适应世界。

就像孩子想吃饭就要坐到餐桌上而不是躺在床上,遇到火灾应该及时拨打119而不是110。有的孩子表现不明显有的孩子反映强烈,父母耐心一些都会顺利度过敏感期。

到了秩序敏感期,孩子突然变得“一根筋”,家长不如这样引导

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序的环境

家中的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尽量不要对环境有较大的改变。

孩子枕边的玩具房间的陈设不要轻易换掉,也不要轻易更换带孩子的人,敏感期最好一个人带,等过了这个时候可以奶奶待一段时间,姥姥再带一段时间。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面对孩子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作为家长切忌暴躁。

如果孩子的要求和行为习惯在原则内可以按照孩子标准执行,如果孩子的要求超出原则,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来平息孩子的情绪。

总之育儿无小事,父母需谨慎,秩序敏感期也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好时机。

虽然孩子“犟”起来很头疼,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成长,家长还需克服,自律的父母教育孩子会更轻松,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切记“以身作则”。


我是雪莉妈妈,是一名全职宝妈。宝妈们的烦恼我感同身受,欢迎大家私信给我,分享你的故事,交流育儿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