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班太貴不捨花錢?不如陪孩子讀讀繪本吧

1.

焦慮的媽媽

當我生下孩子後,焦慮就隨之而來了。只有當了父母,才能夠理解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各種不易。

市面上不計其數的補習班、培訓班轟炸而來。這些教育機構就連最小的孩子都不放過,大運動開發,全腦思維培養等等等等,這些專有名詞,讓剛為人母的我非常的焦慮。我生怕自己照顧不好孩子,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早教班太貴不捨花錢?不如陪孩子讀讀繪本吧

然而,照顧孩子是母親的天性。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逐漸想明白一些道理。但我腦中的想法並不是特別的有條理,直到我開始閱讀育兒書籍,我才知道,在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道路上,我並不孤單。

沒有什麼問題是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不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的。如果還有,那就是讀的還不夠。這實際上是我一貫奉行的理念,放在教育上也同樣適合。

我的朋友小貝,她家境優渥,在孩子出生之後就給孩子報了昂貴的早教班。不到2萬塊錢,100多節課程。我呢也去過她給孩子早教的地方。環境設施確實不錯,有很多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

那個時候我的孩子還沒有出生。當時我心裡想,等我生了孩子之後,也要把他送到早教機構來。

可是未曾想到。孩子出生之後,生出了那麼多的變故。我沒有那麼多錢給孩子報早教班了。我覺得愧對孩子,但是好朋友小貝跟我說:你要有信心,好好的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早教。去早教機構是一種選擇,但在家也同樣能夠教育好孩子,關鍵在於媽媽對孩子全身心的愛。

2.

大量的閱讀育兒書籍

自此之後,我逐漸恢復了信心,並開始閱讀大量的育兒書籍。比如《正面管教》系列,比如《養育男孩》、《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讓孩子學會思考》,更有蒙臺梭利的教育相關書籍和《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等心理學書籍。

早教班太貴不捨花錢?不如陪孩子讀讀繪本吧

是閱讀讓我踏實下來心,逐漸沉靜下來,迴歸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本質上。

每天只要有時間,我就陪伴他玩耍。我發現他每天都在進步。他也能夠特別敏感地知道自己的進步,併為自己的進步而感到欣喜。而他每次露出那種特別欣喜的表情,我就覺得特別幸福。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但慢慢的隨著孩子長大成人,我們就把更多的期待都賦予了孩子身上。但是這種期待,要與孩子的年齡相符合,才更有利於孩子成長。不然的話,會形成巨大的壓力,阻礙孩子的進步。

3.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現在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但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略,要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也同樣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愛。

如果我們不是特別有錢,那我們就需要在陪伴孩子這件事情上更為用心。而這其中陪伴孩子讀書,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早教班太貴不捨花錢?不如陪孩子讀讀繪本吧

薩默賽特·毛姆曾說:有讀書習慣的人,等於擁有了保護自己的避難所,幾乎能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傷害。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喜歡上閱讀。因為熱愛讀書的人,能享受獨處、享受孤獨。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大概是最價廉的早教方式,但卻影響孩子一生。

4.

當孩子遇見書

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當孩子遇見書》,是我最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籍。

早教班太貴不捨花錢?不如陪孩子讀讀繪本吧

中川李枝子本身有著17年的保育員的工作經驗,同時也是一個媽媽,更是一個喜歡孩子的童書作家。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讀得感動,因為她太理解孩子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孩子的時候長大的,然而大多數人都忘了自己孩童時候的模樣。如果我們還稍稍記得的話,那麼我們就知道孩子身上的變化,都是有特定原因的。

孩子無一不是美好的,他們與生俱來的寶貴的想象力,會因為養育方式的不同而變得豐富或貧瘠。中川李枝子認為。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是我們身為家長的責任。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耍,喜歡聽故事。繪本,作為閱讀的敲門磚,孩子們是樂於接受的。但是我們太多的家長,太容易誤解孩子了。

有的朋友就跟我說,他的孩子常常拿來一摞書,讓他讀。可他剛剛讀了一句話,孩子就匆匆忙忙地拿出另一本書讓他讀另一句。這個家長很惱火,就覺得孩子並不喜歡讀書。但實際上,看著這個孩子興沖沖的模樣,一本一本的,不停地變換著閱讀著書籍,他的熱情中,實際已經是指明瞭他對於讀書的熱愛呀!

而有些家長就特別希望孩子們能夠端坐在椅子上,正經八本兒地去讀書。這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閱讀方式,至少並不是所有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方式。對於剛剛接觸繪本的孩子們來說,只要他喜歡翻開書,你又樂於幫他讀一讀,從中又能夠獲得一些快樂的體會,那這就是一個美好的閱讀體驗。也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閱讀方式。

5.

如何挑選優秀的繪本

對於如何為孩子挑選優秀的繪本,有幾大原則可以參考:

首先,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能理解的事才有趣,所以所選的繪本應該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看到熟悉的事物就會非常的開心。而一旦他記住了閱讀繪本的樂趣,不久後,他就會愛上閱讀。

再有,繪本里的畫應該準確。中川李枝子的這個說法,我覺得挺獨特。我以前的概念裡,繪本不就是有畫的故事書嗎?難道畫還有要求嗎?後來我才發現,有的繪本會把頭畫得很大,還有的繪本色彩過於繁雜,而且分不清主要次要,畫面又模糊不清,這樣的繪本會阻礙孩子想象力的發揮。

第三,好的繪本,實際上應該是自己喜歡的繪本。在給孩子挑選書籍的過程中,要首先自己覺得書籍有趣。自己都不喜歡的,還怎麼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喜歡呢?

《當孩子遇到書》中指出:讀書的快樂來自精神的自由,被強制或被人強加干涉都不會得到快樂。讀書的快樂是屬於個人的。

最後,繪本中的故事,應該指向的是人生美好。這一點大部分的繪本都能夠做到,但是有一些繪本格外的出色。我們應該把那些格外出色的找出來給孩子讀。

6.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有了讀書這個習慣,孩子的一生都不會孤單。

孩子與書,應該是一場美麗的邂逅。這緣,影響深遠。

《當孩子遇見書》,每一個媽媽都不應該錯過。

我是 ,熱愛讀書和寫作,用真誠的態度去創作。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