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彭越等武將而沒殺蕭何等文臣?

虛聲大史官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其經過反秦抗楚,終成帝業建立大漢王朝。當然其能開創大漢王朝,除了他的個人能力突出外,還有就是他有一些文臣武將的幫助,比如韓信、彭越、英布、張良、蕭何、陳平等。



劉邦建立大漢後大封功臣,其中韓信、彭越、英布等被封為異姓諸侯王。劉邦能成為皇帝是不易,為了穩固皇權,所以就先後消滅了對大漢構成威脅的異姓諸侯王。然而劉邦雖然殺了這些武將出身的諸侯王,但是對於一些文臣卻並未誅殺(雖然劉邦也曾猜忌相國蕭何,但終究是沒有殺他。)

那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彭越等武將,而沒有殺蕭何等文臣呢?

其實劉邦是殺了武將出身的韓信、彭越等諸侯王,但是對於別的一些武將他還是沒殺的。其之所以殺韓信、彭越等諸侯王,而沒有殺蕭何等文臣,是因為韓信、彭越等手握重兵,對大漢王朝構成了威脅,而蕭何等文臣,雖然也是功臣,但畢竟手中沒有太多的兵權。


比如蕭何雖然貴為相國,位高權重,為功臣第一,但是他始終不是手握兵權,就算劉邦曾經對他有過猜忌,但他們之間並沒有太過的矛盾、威脅、顧忌。就算蕭何位高權重、名聲很好,但畢竟不是手握重兵,若他要造反,則是很困難成功的。自來造反的畢竟多是武將,這也是武將功高震主後,有的會落下悲慘結局的原因之一。

至於像張良、陳平雖然計謀過人,但是他們同樣還是沒有實際的兵權,再加上張良在劉邦為帝后功成身退,如此劉邦又何必向他們下手呢!

而韓信、彭越、英布等則不同,韓信戰功赫赫、用兵如神,在劉邦和項羽相爭時,韓信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他後期的倒向甚至直接影響到楚漢相爭的結局。至於彭越、英布等本來就是一方諸侯。他們投向劉邦時本身就有自己的軍隊。


因為韓信、彭越、英布等在楚漢相爭時的功勞,再加上本身就是諸侯,故而在劉邦得到天下後,韓信、彭越、英布等還是被封為異姓諸侯王,而主要的一點是他們手握重兵。

正是因為他們為異姓諸侯王手裡有兵。這也是他們落下悲慘結局的原因。因為他們手握重兵、又是諸侯王,則就權利很大。如此對大漢王朝就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再加上,劉邦在以前就對韓信猜忌,比如韓信曾經在劉邦困難時討要爵位讓劉邦很不滿,然因他有軍事才能,又在楚漢相爭的重要時期,故而劉邦對韓信不得不用,只得邊安撫、邊猜忌、邊重用。至於彭越、英布等投向劉邦則是利益因素。同樣劉邦雖然知道他們投向自己是利益、時局的因素,但是因為劉邦那時最大的的敵人是項羽,故而只得聯合他們先打敗他最大的敵人項羽。這也就是說本身劉邦對他們就是不放心的。


到劉邦建立大漢後,天下已經一統,最強大的項羽已經被消滅,然而此時韓信、彭越、英布等卻是異姓諸侯王手握重兵,這是對大漢王朝構成了威脅,讓劉邦、呂后感到很不安,故而劉邦又怎麼會不消除這些威脅呢!


中孚鑑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彭越等武將,而不殺蕭何等文臣?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劉邦的帝王心術。

一、劉邦自己就是造反出身,靠著推翻大秦帝國、打敗項羽才建立了漢王朝,劉邦自己當了皇帝,又分封了七個異性諸侯王,劉邦的心裡一直有剷除異姓王的想法,為什麼呢?既然你劉邦可以做得諸侯之上的皇帝,咱們都是普通人出身的諸侯王們為何做不得皇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些諸侯王是不是這樣想的,誰也不清楚,可是劉邦卻是這麼想的。而且戰功越大,能力越強,對自己就越有威脅。

所以在呂后謀劃誅滅功臣的時候,劉邦是點頭答應的。就連漢初三大功臣的另外兩位文臣——蕭何、張良,也都受到猜忌,只不過這兩個人太聰明瞭,採取的自保之道又很讓劉邦放心:蕭何自汙名聲,受賄買地,轉移劉邦視線;張良索性學赤松子遊,隱居漢中留地,不幹政治。

二、任何威脅到皇位的人都必須剷除。功高蓋主其實就是你的能力和威望到了一定程度,對皇位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這和忠誠沒關係,只要你功勞大到足以讓聲望蓋過皇帝,就有了威脅皇位的能力,有了威脅皇位的能力,皇帝就會除之而後快,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相反的情況是你就算有篡位的心,卻沒那能力,皇帝也不會在意你。韓信死前曾說到:狡兔死,良狗烹。這與忠誠沒關係,只與能力有關,有能力威脅到皇權就會被殺。而且當時劉邦已經很老了,韓信剛剛三十六歲,正是壯年,幹什麼都來得及,劉邦就是在韓信死後一年駕崩的,留著韓信這個名望勢力過高之人無異於給自己兒子留下一顆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韓信變心了就奪了劉盈的皇位,讓自己親手建立的帝國落入外姓人之手。所以說能威脅但皇位的韓信、彭越、英布一律處死。

三、任何威脅皇權、擁兵自重的人都必須清除。韓信這位被太史公將其評價為領銜蕭何與張良的“漢三傑”之首,在整個楚漢相爭的戰場上,韓信居功至偉,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大漢天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兵仙,卻無自保意識,屢屢觸犯劉邦的皇帝威權。

當年韓信率軍連克齊地70城時,恰巧劉邦統帥的另一支大軍卻被項羽團團圍困於滎陽。劉邦無奈,派人向韓信求救。而韓信卻並不著急派兵救援劉邦,而是提出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表面上說是為了便於治理整頓齊地事務,實際上就是擁兵自重,藉機要官要權,而劉邦確可以理解為藉機要挾,你韓信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劉邦此時已怒不可遏,多虧陳平偷偷往他腳背上踩了一腳,使劉邦從震怒回到理智與現實中來,不僅“沒有”見怪於韓信,反而封他做了“齊王”,連個“假”字都順便刪了。韓信喜形於色,很快便帶兵解了劉邦的圍,劉邦心中卻惱怒異常,懷恨在心。

垓下之戰的時候,劉邦約韓信同時發兵,到時卻不見韓信兵馬,導致劉邦又吃了敗仗。直到劉邦又對韓信大加封賞,韓信才同意出兵,這更加觸怒了劉邦,此後一戰破楚。項羽被滅,建立了大漢政權,這就意味著狡兔已死,良狗可以被烹了。

韓信號稱“兵仙”,對敵作戰總能審時度勢,奇智計百出。但是卻不懂得修身養性之道,沒有自保之道,自認為憑本事吃飯,別人奈何不得。所以才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被人擒拿起來,輕易的被殺掉了。

至於為什麼不殺蕭何等文臣,有句話說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臣們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有兵權,他們需要藉助外力才能幹成事,文臣們只要沒有野心,懂得自保之道就可以安度晚年了,例如蕭何,蕭何是個聰明人,懂得進退之道。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高處不勝寒讓他變得十分清醒。蕭何也看透了劉邦,知道只要是威脅到皇權就有被殺的可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了自己,更為了子孫後代,必須要小心謹慎,讓劉邦放心,好在劉邦對蕭何等文臣們一直很厚愛也比較放心。所以文臣們的結局都相對較好。


燕山永固


在美好一天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以下那我為大家分享,我首先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同時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要說功高震主,蕭何也算的上一個,但是在劉邦為了鞏固自己劉氏江山,開始密謀殺害異姓王,卻唯有蕭何跟張良沒事。

後來劉邦死後,還輔助劉盈。蕭何可以說是劉邦的老相識,劉邦在沛縣做亭長時,蕭何曾是是劉邦的上司,蕭何也是從沛縣還是跟隨劉邦起義,在楚漢爭霸的時候。

蕭何留在關中,為劉邦輸送大量士兵,和保障糧草,一直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蕭何絕對稱得上大功臣之一。

後來蕭何也協助劉邦滅殺幾個異姓王,此時蕭何明白,作為帝王,不怕身邊功臣有小汙點,像貪贓枉法之類的事,但是就怕他們有謀反之心。

於是蕭何為了保全自己,消除劉邦的猜忌,就做一些搜刮民財的壞事情,來矇蔽劉邦,蕭何有安排人秘密將蕭何搜刮民眾的行為告到劉邦那裡。

劉邦知道後並沒有派人去查,等後來蕭何去見劉邦的時候,劉邦把那些狀告他的條子拿給他看,問蕭何,你作為相國。

也幹這種搜刮民眾錢財的事,表面很生氣,你自己去向百姓謝罪,讓蕭何補償民眾田價,劉邦消除了對蕭何的猜疑,蕭何也暗地裡高興。

後來劉邦死後,蕭何輔助劉盈,還幫劉盈制定律法九章,蕭何可以說是唯一的一個功臣,得以善終。

對於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想法,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我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大歷史觀


要說功高震主,蕭何也算的上一個,但是在劉邦為了鞏固自己劉氏江山,開始密謀殺害異姓王,卻唯有蕭何跟張良沒事,後來劉邦死後,還輔助劉盈。蕭何可以說是劉邦的老相識,劉邦在沛縣做亭長時,蕭何曾是是劉邦的上司,蕭何也是從沛縣還是跟隨劉邦起義,在楚漢爭霸的時候,蕭何留在關中,為劉邦輸送大量士兵,和保障糧草,一直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蕭何絕對稱得上大功臣之一。後來蕭何也協助劉邦滅殺幾個異姓王,此時蕭何明白,作為帝王,不怕身邊功臣有小汙點,像貪贓枉法之類的事,但是就怕他們有謀反之心,於是蕭何為了保全自己,消除劉邦的猜忌,就做一些搜刮民財的壞事情,來矇蔽劉邦,蕭何有安排人秘密將蕭何搜刮民眾的行為告到劉邦那裡。

劉邦知道後並沒有派人去查,等後來蕭何去見劉邦的時候,劉邦把那些狀告他的條子拿給他看,問蕭何,你作為相國,也幹這種搜刮民眾錢財的事,表面很生氣,你自己去向百姓謝罪,讓蕭何補償民眾田價,劉邦消除了對蕭何的猜疑,蕭何也暗地裡高興。

後來劉邦死後,蕭何輔助劉盈,還幫劉盈制定律法九章,蕭何可以說是唯一的一個功臣,得以善終。



狼過峰


下面說說,劉邦為什麼沒有殺掉蕭何

早期劉邦為了曾強自己的實力,拉攏了大批人,也就是這些人幫他打的天下,不管這些人的性格如何,早期劉邦需要勢力,所以都把他們拉攏上了,有些人其實劉邦確實看不上,有些則是有狼子野心,奈何當時太缺人手,沒辦法只能先用了。一直到劉邦當上皇帝之後,想著怎麼去清理他們,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漢朝有個穩定的局面,先除去一些不是姓劉的王爵,掌控兵權的大臣

如韓信,就是他的心頭大患,以免以後節外生枝,然後就處理一些權重的高官,這其中蕭何最後的結局如何呢?據說呂后和蕭何用計謀把韓信除去,後面劉邦說蕭何剷除韓信有功,所以大肆表揚,賞了好多東西,還送了精兵給蕭何,蕭何覺得很開心,於是就設宴款待百官,百官們很是羨慕。就在蕭何沾沾自喜的時候,相府內走來了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蕭何看到了很是火大

但是還沒有發火的時候,這個男子說您都大禍臨頭了,還在這裡擺宴席,真是荒唐。蕭何聽到覺得不對勁,就把他請進裡屋問為什麼,男子這才說皇上一直這邊關,您一直這城內,沒有戰績。皇上為什麼會賞賜你呢?還送你精兵?這不說監視你是什麼?皇上可能看到韓信謀反了,所以這是試探您呢?蕭何這才明白過來。於是問男子有何對策,男子說把家裡的財產捐給軍隊

把這些賞賜的東西推辭掉,這樣才能讓皇帝滿意,蕭何覺得有道理,就這樣做了,果不其然劉邦非常高興,覺得蕭何這人有什麼野心。其實為了不讓劉邦對自己有顧慮,蕭何還不斷的給自己潑髒水,讓別人去告發他,這樣以來蕭何就因為小事被關進牢裡了,也就關個幾天就好了,但是因為這樣劉邦才對他放心,不會覺得他能幹出什麼大事業所以蕭何總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現在蕭何的後代們生活的挺好,如果不是蕭何的機智,可能他的後代,到如今不知道還有沒有。蕭何真的算是有大智慧的人了。劉邦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沒有殺蕭何,原來因為這樣。


歷史名將錄


劉邦和功臣之間的這個殺字。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劉邦為了江山穩固,安居寶座,只能選擇除去那些功高震主,心存不軌的功臣。哪怕僅僅是猜測,帝王家也是斷然不會允許的。自古以來,江山穩固,必開殺戮。

二是那些威名赫赫的功臣們,如韓信等,既然能為劉邦打天下,也能從劉邦的手裡奪天下。因為,劉邦也是驅使著這些功臣們從前朝的皇權。

古人說,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就是這個意思。

皇帝的位子有多大的誘惑力,無需多言。尤其是對這些功臣英雄們。

所以,若是那個功臣想得天下,劉邦必須死去。

最終,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的劉邦,自然會搶先一步,除去一些有不臣之心的功臣了。


泛舟五湖


記得一句話,書生造反,十年不成。與其如此,不如早點收心,回家賣紅紅薯算了。

蕭何,張良再有壞心思,手頭沒兵,再猴也猴不到哪裡去。何況這是沛縣家裡的事。不值得大動干戈。

韓信,彭越,鯨布就不一樣。他們是一方諸侯。有了封地,什麼沒有,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點道理,劉邦懂,所以怕三個方面大員亂來,首先得除掉才放心。

劉邦打仗不如韓信,糧餉不如蕭何,謀略不如張良。但他情商高,懂人情,因此才有那麼多人來跟著他,同他一起攻城掠地。

武將造反,手裡有兵,危害大。不得不除。三個大將,就沒有理由活下去了。


劉一千五


劉邦殺的是諸侯王,不是武將,那些諸侯王在楚漢之爭的時候就鼠尾兩端,有奶便是娘,今天可以反楚明天可以反漢,忠誠度很值得懷疑,幹掉是遲早的是。

而功臣集團絕大多數都過得好好的,蕭何就是一個代表,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後代封戶最高可達到4萬戶,可謂空前絕後,比王差不多哪裡去。


長島男爵


1.韓信,彭越需要的是當一個國家的君王,對於一個要建立大漢帝國統一政權的劉邦來說,是不允許有獨立主權的藩國這樣的存在。而蕭何,曹參,竇嬰只是想做君臣,封侯。頂多就想封個萬戶侯,野心不大。

2.韓信,彭越同劉邦只是君臣,利益關係。而蕭何是同劉邦從沛縣一起出道的親友團。從感情方面沒發比。

3.劉邦準備邀請韓信出兵對項羽進行垓下之圍的時候,韓信不出兵,以封齊王的條件進行要挾,惹得劉邦大怒,但還是強忍住了,罵了一句:“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但劉邦自此生了殺心。


雲端的曼徹斯特


韓信軍事超群,官場能力不足,不知進退之道,最終只能自取滅亡。

蕭何政治能力高,知進退之道,自保之能,自然能從政自如,相安無事。

帝王與文武百官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達到平衡才能相安無事,一但打破要麼殺功臣,要麼軾君,這是歷史規律,誰也背離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