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伴隨著AI產業化的號角,AI正在落地到各行各業,交通成了AI的黃金場景。

11月6日,自動駕駛汽車領頭羊百度Apollo在滄州啟動京津冀規模化載人測試新里程,中國首個區級全域自動駕駛可載人測試路網正式開放,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隊接下來將在滄州正式啟動測試。到達這一步前,百度與滄州一起努力了一段時間,9月12日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和電子政務等多個方面展開全面合作;10月11日,滄州向百度頒發京津冀區域首批30張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滄州只是百度智能交通攻城略地的一小步,此前,百度已啃下重慶、長沙、雄安、保定、紹興、濟南等地,落地百度智能交通解決方案。2019年下半年,百度智能交通步伐加快,依託Apollo自動駕駛技術優勢和開放生態,百度正在編織一張智能交通網絡,從中國自動駕駛之王進化到中國智能交通領銜玩家。

車只是智能交通體系的一個重要元素,卻不是全部。自動駕駛汽車,本質上都是要實現智能交通,以提升整體交通效率、提高安全係數和提升出行體驗。正是因為此,智能交通已成為汽車公司、出行平臺、自動駕駛巨頭以及科技巨頭的共同事業。發佈三季度財報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宣佈,“9月,百度首批45輛Apollo自動駕駛出租車隊在湖南長沙正式開啟試運營,我們對智能交通領域初期商業化取得的成果感到興奮。”百度對智能交通的野心展露無遺,當然,百度不只是對智能交通有想法,啃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的過程,也形成了獨特的打法。

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唯一省份,河北毗鄰首都北京,再加上有雄安新區這樣的千年大計規劃中的新城的依託,有發展智能交通的地緣優勢。早在2012年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就印發了《河北省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3-2020年)》。2017年《河北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則》指出,將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懈推進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和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這是河北發展智能交通的頂層設計。

百度已與河北多地展開戰略合作。2017年,百度與雄安新區就智能出行、雲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2018年中,國內首款量產L4級自動駕駛小巴車阿波龍被運用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迄今安全運行11000公里,累計接待超15000人次。2018年百度拿到保定首批自動駕駛牌照, 2019年初與保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保定市智能交通建設,打造新型智能交通城市樣板和人工智能示範先行區,百度的智能交通信控系統幫助保定交通延誤時間減少了20%-30%。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算上滄州,百度在河北就已經拿下三地。不過,百度智能交通的野心不只是河北。

2019年9月26日,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服務Robotaxi在長沙正式開啟載人試運營,45輛“紅旗EV”在對應路段範圍上路,這是百度自動駕駛服務Robotaxi正式開放的起點。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汽車在長沙上路前,百度與湖南省以及長沙市的戰略合作早已鋪開,百度拿到了長沙49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45張。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2019年8月,百度與重慶合作簽約,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智能城市、智能政務、區塊鏈等多層面展開合作,合作內容,智能交通被排在了首位,重慶是世界聞名的“山城”,特殊的地形對交通系統形成巨大考驗,智能交通有望成為交通治理的靈丹妙藥。對智能交通野心勃勃的百度將在重慶打造“西部智能駕駛開放測試創新中心”,在永川承建“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項目”,設立“Apollo自動駕駛測試運營中心”,8月21日百度“阿波龍二代”自動駕駛接駁車亮相智博會“重慶禮嘉智慧體驗園”,承擔遊客接送等任務。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不只是河北、湖南和重慶,百度與地方政府以智能交通為主要內容的戰略合作還有不少,可以公開檢索到的資料就有上海、濟南和陽泉等地:

  • 2018年11月,百度與上海戰略合作,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是合作範疇;
  • 2018年11月,百度與濟南達成戰略合作,繼續深化“人工智能+交通”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停車、共享車位、智慧信號燈等多個大數據的智能化應用,解決市民停車難的痛點,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
  • 2018年12月,百度與陽泉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推動百度大腦、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前瞻技術能力更深入地融入陽泉。

百度與不少關係到當地智能交通的組織達成的戰略合作就更多了:

  • 2016年11月,百度雲與中國海事局、南航、福田汽車等達成合作,發佈立體智能交通生態聯盟;
  • 2016年12月,百度地圖與成都交警、成都交投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開展智慧交通建設;
  • 2018年6月1日,百度與深高速達成戰略合作,推進百度“AI CITY”在交通和環保行業的落地與賦能,實現深高速“人工智能+交通和環保”的深度智慧應用;
  • 2019年7月,百度與河北港口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聯手打造“智慧港口”旗艦工程;
  • 2019年10月21日,百度與紹興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在未來出行、車路協同、智能交通、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

更多新聞就不一一列舉了,在百度能搜到的百度以及旗下業務部門與各個地方政府/組織/企業戰略合作和落地的新聞很多很多。人們說到百度都會想到無人車,說到Apollo會想到自動駕駛,但事實上,百度的野心絕不只是自動駕駛,終極目標瞄準的是:智能交通。

百度在智能交通領域已深耕多年,早在2015年12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與百度公司簽訂“互聯網+”運輸服務戰略合作協議,當時百度地圖是合作載體。2015年以前,百度著重是通過大數據優勢來幫助各地解決交通治理難題,比如基於地圖大數據做交通資源規劃決策或者車流引導。

2016年是一個分水嶺:AI技術全面爆發,“智能”成為最重要的關鍵詞,各地積極推動智能交通,百度一直在各地積極奔走推動這一進程,羅超頻道(ID:luochaotmt)梳理發現,相對於一眾智能交通玩家而言,在智能交通這件事情上,百度有獨特的定位、有獨特的優勢、也有獨特的打法。

1、依託智能駕駛,這是百度吸引各地合作伙伴的殺手鐧。

自動駕駛是是百度的長板,是吸引眾多城市和合作夥伴的獨門絕技。百度早在2015年就已開始路測無人車,在2015年12月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後,百度無人車2016年駛入快車道,成功貼上“中國第一自動駕駛”的標籤。2017年4月19日Apollo智能駕駛開放平臺成立,意圖將百度積累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和資源開放出來,凝聚產業力量推動自動駕駛全面落地。

在解決L3/L4自動駕駛的Apollo外,百度面向智能駕駛還有一大核心業務,小度車載OS,隸屬於百度車聯網事業部,截至二季度已搭載進300餘款上市車型,與奔馳、寶馬、福特等國際一線車企以及紅旗、奇瑞、長城等國內領先品牌,共計與60餘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8月,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對雷鋒網透露,與小度車載OS達成合作意向並將在明後兩年的上市車型總數將達到500餘款以上。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基於這樣的協作生態,百度智能交通佈局有很好的產業基礎。科技巨頭都在做生態,但只有企業自己有硬功夫,才有做生態的能力和意義。

百度在自動駕駛上的技術是絕對領先的。在7月的2019年AI開發者大會上,李震宇透露百度L4開放道路路測里程突破200萬公里,百度擁有多達300輛測試車組成的車隊,在13個城市不停地跑著,不只是錘鍊領先的技術,而且保持著零安全故事的記錄。截至目前百度自動駕駛專利數一直位列全國第一。百度率先發布無人駕駛出租車項目“Apollo Go”,在長沙落地試運行後又在滄州開展載人測試,表明百度自動駕駛不是“花拳繡腿”,而是真功夫。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不論是路測里程、專利數量、技術人才、全棧技術還是產業生態,百度自動駕駛都是絕對和遙遙領先的。我國自動駕駛國家開放平臺依託百度Apollo平臺,各地路測牌照優先其最多發給百度Apollo,各地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優先跟百度合作,均可體現出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地位,自動駕駛是未來的趨勢,需要通盤考慮、前瞻佈局和戰略重視,已是各地佈局智能交通優先要考量的因素,百度有前沿的自動駕駛技術,因此吸引了各地的合作資源。

2、瞄準車路協同,“路”是自動駕駛到智能交通的橋樑。

跟谷歌Waymo做單車智能不同,百度Apollo做自動駕駛選擇的路線是車路協同,不只是有智能的車,還要有聰明的路。Waymo路線的好處是簡潔,只需要造好車就可以了,不用協調政府等部門建設智能道路,長期來看非常具有想象力,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成本高不可攀,技術實現太難,在極端場景如複雜天氣和路況下會面臨什麼問題尚未可知。正是因為此,車路協同(V2X)路線抬頭,其讓道路、車和人聯動起來,形成智能交通網絡,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與道路聯動。

特別是在中國,車路協同更有機會。一方面,中國更有能力建好“智能的路”;另一方面,中國各地城市對車路協同方案給予十分積極的支持,Apollo Robotaxi在長沙率先落地,正是基於長沙建成的國內測試場景複雜程度最高、測試道路總里程最長、研發辦公配套最齊全、5G覆蓋範圍最廣的測試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中國很多城市都在建設兼容自動駕駛的道路,8月重慶高速宣佈將選取在建的大內高速(重慶大足至四川內江)作為無人駕駛試點路段,並將在建設過程中為該條高速公路同步鋪設5G信號,配建無人駕駛所需的設施。

一年前,百度、發改委聯合發佈的《AI+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報告就顯示,車路協同為自動駕駛鋪路,體現出我國對車路協同方案的重視。

百度用好地利優勢,是最早探索車路協同的科技巨頭之一。早在2016年百度就組建團隊研發V2X車路協同技術,形成全棧系統性研發能力,覆蓋高速公路、停車場和城市道路三大場景。2019年CES上百度正式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Robotaxi長沙載人服務則是全國首例L3、L4等級別車型的高速場景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演示,所使用的 “紅旗EV”全部前裝Apollo定製版OBU(車載單元),和智能路側設備進行L4級車路協同感知駕駛。

車路協同讓道路智能化,各地交通基礎設施如道路、信號燈和標誌線,各地交通管理體系如系統、交警都要適配新的體系,這一切是交通智能化的關鍵。因此擁抱車路協同,不只是讓百度可以更快普及自動駕駛,同時使之有了從自動駕駛跨越到智能交通的橋樑。

3、邁入智能交通,百度交通生態厚積薄發的釋放。

百度與各地就智能交通的合作都不止於自動駕駛,均只是智能交通的一環。百度與不同層級地方政府“頂層設計式”的戰略合作,百度Apollo、百度地圖、百度智能雲、小度車載OS等業務與不同企業/組織戰略合作,覆蓋車、路、燈、港等交通維度,已在各地編織一個立體智能交通網雛形。

這一切不是從0到1的。百度旗下各個業務線多年來不斷向前走,在智能交通時代成功會師。Apollo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者,底層是百度大腦、PaddlePaddle、機器視覺、智能決策、IoT智能感知、高精地圖等等AI技術。小度車載OS基於小度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百度智能雲在雲服務的層面,以智能城市這樣的城市級方案幫助各個城市智能化,交通是城市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就在前幾天,百度智能雲與戰略投資對方東軟聯合推出新型智能城市解決方案:“雲智未來城市”;百度地圖多年來積累大量的交通出行大數據,構建了智能交通的基礎數據平臺。

智能交通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涉及到基建、規劃、監管、法規等層面,一定要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才能落地。百度大量智能交通相關業務正在交匯在一起,產生協作效應,有能力幫助各地交通智能化,基於此,百度不斷與各地政府部門和龍頭企業戰略合作,推進智能交通戰略落地。

5G到來,消費者感知不是很強烈,因為5G 只有5%的場景在C端,95%的場景會在行業端,最受益的是IoT行業,而最具代表性的應用是智能交通以及智能出行、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相關行業。

前瞻經濟學人的預測顯示,2023年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1300億元。如果我們再往後看二十年後,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公共交通、共享出行,都將是截然不同的圖景。無人車是未來智能交通的關鍵組成部分,但智能交通本身卻是一個比無人車要性感得多的故事,如果無人車不能做到與整個智能交通的聯動,亦難以做到真正的效率提升。

基於多年來的深耕,百度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上已經形成技術壁壘、數據壁壘、生態壁壘以及品牌壁壘,一定會成為智能交通時代的關鍵玩家,接下來勢必會加速圈地步伐。

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百度開啟第二次長征

百度Apollo或許會進化成智能交通大平臺,其成立初期定位是自動駕駛開放平臺,不過,隨著在自動駕駛場景的深耕,其已發現:自動駕駛最終將走向智能交通,因為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息息相關,每個環節都是相輔相成的,百度自動駕駛團隊在不斷讓汽車變得更加智能的同時,也在讓交通變得更加智能,自動駕駛收集的海量數據不僅可以用來指導無人車的發展,也可以賦能交通,解決交通管理中存在的感知、研判、和控制痛點。

Apollo不只是百度自動駕駛的核心平臺,同時是百度車路協同的核心平臺,與此同時,Apollo構建了龐大的智能交通合作伙伴生態,截至目前生態合作伙伴規模已達157家,覆蓋自動駕駛產業鏈各個環節,包括整車廠、零部件廠商、出行服務商、初創企業、通信企業、高校和地方政府等,構成了智能交通產業鏈的半壁江山。百度很可能會讓Apollo升格為智能交通平臺,整合和豐富智能交通相關的技術能力,整合更多交通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創新,我認為,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也是百度順勢而為的必然。

Apollo名字來自於人類登月計劃,內涵是這是一個不容易的計劃,同時需要社會力量共建共創。如果說無人車是登月計劃,那麼智能交通就是登陸火星。登陸火星前人類先要登月,登月積累的能力會很大程度幫助登陸火星。與此同時,登陸火星也是一個比登月更加偉大的征程。站在這樣的視角來看,無人車只是Apollo計劃的第一步,智能交通才是百度要到達的“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