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應該簡稱“蘄”嗎?

安徽宿州,應該簡稱“蘄”嗎?

百度百科說,宿州,簡稱蘄,現在已經普遍被多數宿州人接受。

而古人對宿州的記載:

《書宿州惠義堂》

〔宋〕金元素

空城落落柳依依,州是苻離舊縣基

山勢西來連汴泗,河流東下接徐邱。

扶疏亭畔多荒草,惠義堂前有斷碑。

官府不須頻賦斂,鄉民比屋正號飢。

《宿州》

〔清〕閻爾梅

徐南風景最蒼涼,宿子城邊草更荒。

偏是我來新雨後,山花村酒一齊香。

《埇橋別業》

〔唐〕白居易

別業埇城北,拋來二十春。

改移新徑路,變換舊村鄰。

有稅田疇薄,無官弟侄貧。

田園何用問?強半屬他人。

宿州,周朝時期為古宿國地,蘄縣是秦朝設立,關於宿和蘄二字在這塊土地歷史都很久遠,宿州是因隋唐大運河的埇橋而興,唐設宿州,而埇橋坐落於符離縣,唐設宿州時,宿州有四個古縣,臨渙(今淮北臨渙鎮)、符離(今宿州市區)、蘄縣(今宿州蘄縣鎮、虹縣(今泗縣城),而蘄縣只是其中之一。

安徽宿州,應該簡稱“蘄”嗎?

此圖為概念圖,與當時地圖略有誤差

唐朝設置宿州時,取古宿國為名,州治一開始在虹縣城(今泗縣),不久宿州搬到埇橋鎮,符離縣幾度移治,後遷至埇橋,和宿州州縣同城,北宋時期,宿州為符離郡。就像今日宿州市政府坐落於埇橋城區。南宋孝宗時期,宋朝北伐中原,宋金在宿州大戰,宋朝戰敗,這場戰爭叫符離鏖兵。

安徽宿州,應該簡稱“蘄”嗎?

新汴河雕塑符離鏖兵

宿州今坐落於埇橋區內,埇橋區歷史上的蘄縣因盛產蘄草而得名,符離因北有離山、盛產符草而得名,古代文人如白居易、韓愈、蘇軾等多以符離指代宿州。

上世紀,宿州改為宿縣,下轄的符離鎮的燒雞遠銷海外,導致當時“知符離者眾,知宿縣者寡”,就連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的多部小說裡都有叫“符離集”的地方。

安徽宿州,應該簡稱“蘄”嗎?

古人多以符離指代宿州,而宿州城裡曾出土了蘄縣界碑,所以宿州應簡稱“宿”、“埇”、“蘄”,別名“符離”,而不能只是簡稱“蘄”。

您怎麼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