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最近這些年,以清朝宮廷為題材的電視劇,可謂是多如牛毛,而且大都又很受歡迎;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細節,就是在皇帝的面前,有的大臣自稱為“臣”,而有的大臣卻自稱為“奴才”?

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非常受歡迎的《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兩部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劉墉、紀曉嵐在乾隆皇帝的面前,都是自稱為“臣”,而和珅卻是稱自己為“奴才”,這是怎麼回事呢?同樣都是大清朝的臣子,這稱呼為何卻不一樣呢?

原來,在清朝時期,“奴才”與“臣”這兩種稱呼,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我們可以這麼說,“奴才”與“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群,一群人是“奴才”,一群人是“臣”。

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不過,我們可不能以現代人的目光去看待“奴才”這個稱呼,認為它是一種低三下四、有損尊嚴的叫法,其實,事實上在清朝皇帝的面前,“奴才”這個稱呼根本就不能被定性為低三下四,有損尊嚴,相反,“奴才”的地位,是比“臣”還要高的。

我們知道,大清朝的統治者是滿人,而滿人在入關前,基本上還是處於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過渡階段,雖然滿人得了天下,但在滿人的內部還保留著很濃厚的奴隸制習俗,“主”與“奴”之間的等級關係是十分森嚴的,所以,滿族的臣子在向皇帝奏事之時自稱“奴才”,這就是表示自己是皇帝的“家奴”,這樣一來,他們和皇帝的關係可就不一般了。

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漢人之間,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但凡是漢族的臣子,一律沿用自古以來的稱謂,也就是“臣”。不過,有一點還是需要說明的,那就是,滿人的大臣不會自稱“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要高出漢人一等,稱“臣”的都是漢人;而漢人也不會自稱“奴才”,除了“不願意”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敢”。

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在清朝,漢臣只能自稱“臣”(其實自古以來也都是如此),如果漢臣稱自己為“奴才”,那就是“冒稱”,因為漢臣稱“奴才”,是不夠格的。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八年,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聯名給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摺,由於是聯名,所以奏摺中就統一寫成了“奴才天保、馬人龍”,可是,當乾隆剛一看到這第一句話的時候,就勃然大怒,呵斥馬人龍是在冒稱“奴才”,於是,乾隆皇帝就作了一項規定,規定凡是由滿、漢大臣聯名奏事的,一律稱“臣”。

在乾隆面前,為何劉墉、紀曉嵐稱“臣”,而和珅卻稱“奴才”

從乾隆的這項規定中,我們不難看出,寧可讓滿臣稱“臣”,也不讓漢臣稱“奴才”,這就是清朝滿人和漢人的地位,當然,這也是“奴才”與“臣”的地位,所以說,可不要小看了“奴才”這個詞,它可比“臣”金貴多了。

歡迎關注歷史浮雲榜,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