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清朝自建立起,雖表面上奉行滿漢一家,但在各代統治者眼裡,滿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譬如漢人不如滿人(旗人不等於滿人),漢臣不如滿臣。也正是因此如此,所以清朝統治者對滿臣和漢臣的自稱就做了嚴格的限制。

例如雍正帝,就下旨:“凡奏章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嗣後著一槩書寫臣字。”也就是說,在奏章裡,不管是滿臣還是漢臣,一律自稱“臣”。不過滿臣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往往不會自稱“臣”,而是按照八旗的主僕關係,自稱為“奴才”。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對此,雍正也並未進行過糾正,而是默認了這種稱呼。久而久之,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似乎就成了滿臣的一大特權。為什麼呢?因為漢臣沒這個資格,不是你是不是旗人,都不得自稱“奴才”,否則會被皇帝呵責。

譬如雍正年間,一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看後批閱4字:“稱臣得體。”那這是怎麼回事呢?此漢臣叫楊宗仁,漢軍正白旗人,康熙朝時出任湖廣慈利知縣等職,任內興利除弊,造福一方,有很高的民望。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即位,楊宗仁升任湖廣總督。就職後,楊宗仁嚴懲貪腐,為民造福,極大地扼殺了湖廣地區盛行的行賄風氣。對此,雍正評價他:“廉潔如水,耿介如石。”楊宗仁死後,雍正授予其太子少保。

然而,即便是像楊宗仁這樣一個深受雍正重用的漢臣封疆大吏,還是個旗人,也沒資格在皇帝面前稱“奴才”。1723,楊宗仁向雍正上了一個單純的請安折。為了與皇帝套近乎,他在奏摺的結尾處自稱“奴才”。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雍正看了楊宗仁的請安折後,很認真地用硃筆劃去“奴才”兩個字,在旁邊寫了個“臣”字,並批示了4字:“稱臣得體。”也就是說,楊宗仁一個漢臣,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是不合規矩的,也不配,屬“越禮”,非常不得體。

當然了,這只是當時少部分漢臣的一個做法。不過話說回來,楊宗仁幸好碰到的是雍正,要是碰到乾隆,一個漢臣敢自稱“奴才”,不被罵死才怪。譬如一次,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一起聯名上了一道舉報科場舞弊奏摺。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天保排名在前,馬人龍排名在後。於是他們便一起自稱為“奴才天保、馬人龍”。乾隆看了,大光其火,以嚴厲的口吻指責馬人龍冒稱“奴才”。當然了,乾隆從骨子裡對滿臣自稱“奴才”是不滿的,也是看不起滿臣自稱奴才的。

有一次,漢臣周元理和滿臣西寧受命調查搜捕蝗孽一事,調查結果由二人聯名上書呈遞。在奏摺裡,官階高的滿臣西寧在周元理名字之前。因他是滿臣,故自稱“奴才”二字。而周元理則按照乾隆立下的規矩,自稱“臣”。

漢臣為套近乎,在奏摺裡自稱“奴才”雍正批閱4字:稱臣得體


​沒想到乾隆看完奏摺後氣壞了,把周元理叫過來狠狠地罵了一頓,責問他非要加個“臣”字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嫌“奴才”這個稱謂卑微嗎?還說他要麼就是自命清高,要麼就是不通情理。(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