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常常有家长和我抱怨,“我的孩子很抠门,特别不愿意和他人分享,我到底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忽然想到前几天妈妈的朋友王阿姨来家里做客的场景。

上周,我带宝宝回娘家,正好王阿姨来妈妈家串门,看到宝宝在吃饼干,王阿姨赶紧凑上前去,“宝宝,给奶奶吃块饼干好不好呀?”

宝宝特别乖巧的把饼干递上前去,结果王阿姨又说“宝宝真乖,奶奶不吃,宝宝吃吧”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能读出孩子内心的潜台词的话,那么一定是一连串的黑人问号——“明明是奶奶问我要的,我给了,结果她又不要了,那她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呢?

那下次在遇见这种情况我是给她还是不给她呢?既然,我给了她也不吃,那下次我就不给她了吧”

家长看似有趣的“逗”,反倒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孩子不愿意分享,跟家长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分享?我认为真正的分享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从出发点来看,孩子的分享行为必须是自愿的,而非被家长所迫

——从分享的内容上来看,孩子与他人应该是共同拥有,而不是把自己的东西拱手让给他人

——从情感上来看,孩子是要通过分享行为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各位家长是不是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同事带孩子来你家里做客,恰好看中了自己家孩子喜欢的玩具,临走的时候舍不得放下,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们都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很多家长是不是碍于面子,大大方方的把玩具送给同事家的孩子了呢?

当你的孩子被莫名其妙抢了玩具而觉得委屈的时候,你还要批评他小气,不懂事呢?

分享不是无条件的给予他人,家长这种让孩子一味的付出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反而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害怕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会让孩子不愿分享?

✘父母对钱的概念影响了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被所谓的专家影响,认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所以经常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工资赚得少,家里没有钱,你必须省着点花,不能大手大脚。

勤俭节约确实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节俭的过头了,会让孩子慢慢的也抠门小气了起来。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大部分家庭还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老人和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宝贝。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孩子想要的也都全部满足。

但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养成了非常自私的性格,孩子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由他自己独享,所以就不愿与他人分享了。

✘孩子没有分享的概念

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习惯了独来独往,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太知道如何和他人交流相处,所以很多孩子从心里没有分享的概念,而且特别害怕失去,这也是导致孩子抠门小气的原因。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家长经常哭穷,也是孩子不愿分享的原因之一

1)会让孩子对钱的概念有所误解

办公室小丽姐家的孩子,今年在一所寄宿学校念初中。小丽姐和我们讲:他儿子在食堂吃午饭每顿只买2个素菜,花5元钱,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吃一个荤菜一个素菜,一顿饭10-15元不等。小丽姐觉得孩子学习辛苦,又正在长身体,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所以就劝儿子多吃点肉。

可是不管小丽姐和她老公怎么劝说,儿子还是仍然坚持只花五元钱吃午餐,原因是爸妈一个月就2千多块钱的收入,自己要省着点花

但其实,小丽姐和她老公一个月将近两万块的收入。

这个看似很懂事的孩子,其实是在家长错误的“节俭”观念下,培养出了错误的“花钱”观念。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2)“抠门”让孩子变得爱计较

一个抠门的孩子,很可能只在乎眼前的小利益,任何事情,特别是和钱相关的事情都会非常的计较。

因为受到钱的束缚,也无法放开手脚做事情,所以,很容易困在一些蝇头小利中,导致自己格局变小,目光短浅。

3)让孩子变得自卑

很大一部分抠门的孩子都是以为家里穷,最主要的是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家里穷的概念。

孩子只能羡慕别人好吃好喝,有好看的衣服穿,而自己这边却要面对父母整天的“哭穷”。这样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就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孩子物权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就像是我们大人每个阶段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心里的想法不一样,孩子的内心发展也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先了解每个阶段特点,才能准确的找出合适的方法。

0~1岁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权是没有概念的,孩子并没有“你的”、“我的”之分,他没有意识这个玩具或是物件的归属问题。

1~2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开始有意识的去拿喜欢的东西,能区分喜欢和不喜欢这两种情感了,孩子总是愿意去拿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并没有与他人分享或是和他人抢夺玩具的意识。

2~3岁阶段

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渐渐变强,他们开始捍卫自己的权利,开始明确分出“你的”和“我的”。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3~4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已经开始有了社交意识,从上幼儿园开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吃饭、睡觉,在这些与小伙伴的交流沟通中,就会逐渐打开分享的大门

会开始无意识的产生一些分享的行为,并从中收获快乐,结交朋友。

7~8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成熟,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能较好理解别人的感受。

所以,当孩子差不多7、8岁的时候,他会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善,和愿意融入这个社会的意图,也就逐渐敞开心扉,开始表现出大度、有礼貌的样子。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如果你真的想孩子学会分享,那么这4点,你一定不要做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孩子要先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慢慢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在当下表现出很强的占有欲,不愿与他人分享,你也不要严厉斥责,要学会逐步引导,而绝不是强迫孩子去分享,也不要给孩子随便扣上“小气”的帽子。

▶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小气”的标签
分享并不是把我的东西全给你,

分享玩具,不是把我喜欢的玩具给你玩,而是我们一起玩。分享饼干,也不是把我的饼干全给你,而是分一部分给你

比如开篇我们提到的那个例子,当我们家中来了小客人,对方喜欢什么玩具,我们就要让孩子无条件的把玩具拱手让人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给,还会被家长冠上“小气”、“自私”的标签。

可是,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喜欢的东西让给他人,不代表着他自私,而是这本就是属于他的东西。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不要随便给孩子输送“穷”观念

现在很多父母,不管家里是真的困难,还是自认为要培养孩子勤俭的好习惯而假装困难,已经习惯性的把“没钱”挂在了嘴边。

总是跟孩子灌输家里穷的观念,这样孩子在花钱的时候就会产生罪恶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抠门了。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随便和孩子灌输“家里穷”的概念,教育孩子节俭自然是好的,但是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应对自如。

▶别替孩子做决定

孩子自己的物品,他有权利来决定是否拱手让人。家长即使想处理孩子的物品,也许先问问孩子的感受。

不要因为自己的想法,就替孩子做出决定。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发现孩子变得抠门,应该怎么做?

1)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如果孩子不愿分享,那么你可以引导他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你可以和他说:

“宝宝,如果哥哥有一个新玩具,你很喜欢,而哥哥却不愿意拿出来和你一起玩,那么你会不会不开心?”

“宝宝,上次你去周阿姨家做客,小姐姐是不是把自己的饼干分给你一半,那么这次小姐姐来家里做客,你是不是也要把你的糖果拿出来给姐姐吃呢?”

这样,多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慢慢的就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了。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2)乐于表扬孩子的分享

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比如说家里来客人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拿一些零食或是小礼物分给大家,或者是鼓励孩子拿一些喜欢的玩具,或者是是好吃的和小朋友分享。

当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同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夸奖

因为夸奖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这么做是对的,孩子在受到表扬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满足。慢慢的孩子抠门小气的坏习惯也就慢慢改变了。

不懂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鬼”吗?三分钟带你看懂分享那些事

3)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愿意将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么宝宝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也会变得乐于分享了。

总结来说,分享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并且会让孩子感受到心灵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的

家长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分享,而是要用以身作则,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我是浩一妈妈,如果您在带娃的过程中,遇到疑惑、开心、难忘的事情都可以发私信分享给我~同为新手妈妈,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