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仍觉用诗词最能抒怀,那最触动你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诗意and烟火


老施来回答。

答案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唐朝诗人陈子昂最著名的诗篇。诗很短小,涵义很简单,语言很朴素,读一遍就能背得下来。

诗句里的前与后是在时间轴上而言的,也就是过去和未来。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凭高怀古,却既看不见过去的人,也看不见未来的人,想到宇宙无穷无尽,不禁独自伤心落泪。

从字面上看,全诗就是这个意思了。我们首先会觉得奇怪:“后不见来者”也就罢了,但为什么“前不见古人”呢?明明有那么多古代英雄供我们缅怀,怎么会看不见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死掉了,所以看不见了。

古人当然都死掉了,不然也不会称为古人。但古人之死和陈子昂的伤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大有关系,因为这里的古人既不是泛指所有的古人,也不是特指古代的英雄豪杰,而是专指古代的圣主明君。陈子昂真正伤心的点,是遇不到英明的领导,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处施展。

写这首诗的当时,陈子昂正在中央朝廷做官,正好赶上契丹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挂帅出征,朝廷里的很多文职官员都被派去做随军参谋,陈子昂也在其中。

当大军行进到今天的北京附近,不断接到前方溃败的消息,军心动摇。陈子昂三番四次毛遂自荐,愿意带一万人作为前锋和契丹决战,但任凭他如何言辞恳切,武攸宜就是不同意,打发他去做文书工作。

陈子昂悲愤交加,登上蓟北楼,遥想战国时代的燕昭王在这里高筑黄金台延揽人才的往事,写下几首诗然后边哭边唱,唱的就是“前不见古人”这几句。


幽州台


陈子昂一共写过七首怀古诗,让古代各种明君和贤臣的遇合在自己眼前走马灯似的闪现。这当然是在借古伤今,然后他边哭边唱,唱的是古代的明君已死,当代的明君没来。虽然天大地大,却没人理解自己,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登幽州台歌》甚至并不是诗,世上也没有一座幽州台,但这并不妨碍陈子昂给天下孤独者,留下一句穿越古今的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语言虽然简单,但那种横亘古今的孤独感仍然可以超越一千多年的时光,打动今天每一个孤独的人。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最难忍受的就是孤独,偏偏人越敏感,文化越高,孤独越是如影随形。离群索居的孤独虽然痛苦,但人群中的孤独才最是刺骨。

陈子昂虽然只是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才有了登高的几句感怀,但诗歌一旦成型,总会超越一时一事,拥有自己的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寻找着后世中每一朵孤独的火苗。


老施野谈


这句词给人一个美好的画面,常常使人产生奋发图强的斗志。它的意思是祖国美好的江山产生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都在热爱着祖国美好的江山,无不为江山之倾倒而奋斗献身。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借以鼓舞人们为实现祖国的强盛而英勇奋斗。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诗词原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创作背景

1935年11月间,中央红军、陕北红军和鄂豫皖北上红军胜利会师。12月9日,北京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在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这“北国风光”,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新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词《沁园春》。


作品赏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以雪引领思想的奋飞,借广袤的雪景抒写诗人伟大的情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人上来就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可谓造境独到优雅,喻义深远。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展现了北方是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连黄河之上也覆盖了白雪,没有了滔滔流动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的意思是群山连绵起伏披满白雪像银蛇在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跑。

诗人在这美丽的雪景中静中写动,使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因而有感而发直接抒发那一刻的豪情万丈,“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诗人笔锋一转,一个 “红装素裹”的美人象征,与上面的白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词意境达到一个白里透红的美好意境 ,凸显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无比。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全词中的一个过渡句,从承接上面的“北国风光”,到引出下阙的“惜秦皇汉武……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呢!接着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人以“惜”总领下文,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措词极有分寸,并不是一概否定。而是以 “略 ”,“稍 ”二字总评。 对于“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句有惋惜之极的意味,且而带有嘲讽之意,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把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是全诗的题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诗人赋予实现的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文卷总结:《沁园春》全词词风雄健、大气,用字遣词明快有力,设喻用典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充分显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接千载,洞悉未来的博大胸襟和抱负,道出了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全词的总领,承上启下的展现给我们一幅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的美丽画卷。这句话在我工作懈怠,思想懒惰时,经常激发我的斗志,使我端正心态,认真的工作,为此,经常触动我的心怀,使我念念不忘。

你好,我是文卷,我的回答不知道是否能给您的心境增添一点乐趣,如果您喜欢,欢迎您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聊聊人生,聊聊教育,为拥有头条而快乐。


文卷


古今中外,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词出其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最困顿的时期终于脱离了,大诗人心境比较轻松,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该词上片写早春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苏轼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出他对浅烟疏柳、香茶春蔬的喜爱,更是对人间诸事淡然的喜爱,展露了他乐观旷达的精神气度。

是呀,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回避,也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应放平心态,坦然接受。

喜欢苏轼这句诗“人生有味是清欢”!每当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它。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顺境时候鲜花坦途,逆境时也会荆棘坎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坚守希望,总有一天会峰回路转,一切都会好起来,平淡日子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