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历史热点纵横


这是一个让司马懿看了想打人的问题。



首先,司马懿早早就被曹操预定,他没机会为其它军阀效力了。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还在汝南打游击的时候,曹操就征辟了司马懿,让他到自己府中任职。但司马懿认为东汉朝廷被曹操控制,且曹操又是个阉宦之后,他不想屈节于曹操,就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

曹操不相信,还派人去刺探消息,司马懿故意装病才躲过一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期间再次征辟司马懿。这一次曹操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装病,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听说后非常害怕,这才惶恐不安的出仕,替曹操效力。

汉建安六年……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晋书·宣帝纪》

再看司马徽向刘备推举诸葛亮和庞统的时间,那已经是刘备坐稳新野之后的事了,也就是公元203-206年左右。

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敢跑去刘备那里,怕是他有十条命也不够曹操砍的了。


其次,司马懿出身于河内豪门,他连曹操都看不上,岂能瞧得起刘备?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懿祖上是楚汉时期被项羽分封为殷王的司马卬。彭城之战后,司马卬虽被杀,司马家也失去了王室身份,但司马卬的后人却在老家河内开枝散叶,传至东汉时,已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有不少人都出仕做了高官。

比如,司马懿的四世祖司马钧做过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三世祖司马量做过汉顺帝时的豫章太守,爷爷司马儁做过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做过京兆尹。就连曹操年轻时也都是承蒙司马防的举荐,才得以出仕为官。

试问,连曹操征辟司马懿,他都心高气傲的回拒了,刘备一个草根宗室出身的人,他怎么可能瞧得上。


另外,司马徽向刘备推举诸葛亮、庞统,属于典型的东汉末年品评名士大忽悠。东汉士族彼此推夸,月旦评,这是个风气。司马徽也只是帮着“拉皮条”而已。不能太当回事。

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机会出仕的读书人要想活下去(包括不想当小官的读书人),只有两条路:一是种地,二是找人炒作。

一般人都会选择前者,只有当靠种地实在过不了日子的时候,才会考虑去炒作自己,借名士的影响力,推销自己。

就拿庞统来说,他为刘备效力前,也先后为刘表、周瑜效力过,但没什么大作为。他后来能被重用,也是因为有鲁肃和诸葛亮的极力推荐才受到了刘备的重视。

先主领荆州,(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三国志·庞统传》

诸葛亮也一样,他其实也有机会为曹操、刘表效力,但是为他们效力,体现不出诸葛亮的能力,所以诸葛亮需要借名士的影响力来炒作自己。而司马徽就是扮演的炒作者的角色。类似于现在的大V。

而司马懿作为官宦世家出身,他其实不需要别人炒作。


第三,司马懿和司马徽也没什么关系。

前面说了,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虽然他的这一支族人没有人拜过相,没人担任过三公级别的高官,但是相比于做官很难,必须要靠立军功才能入仕的普通豪族来说(比如张郃),他们家族也算是累世为官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在当时,是个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人。

再看看司马徽。据史料记载,他不是河内司马氏出身,而是颍川阳翟人氏。颍川郡和河内郡之间,隔了两百多里地。



当然了,从地理上看,河内郡和颍川郡都属于今天的河南省管辖,两百多里地,也不算隔得太远。所以单凭老家不是一个地方就说司马懿和司马徽没关系,这也很牵强。

但是,从司马懿和司马徽的行事作风和史料中对司马徽的记载来看,司马徽的祖上并无太多记载,并无势力可言。而且他生平好儒学,颍川的学术气息不是一般的浓。所以他应该跟武将辈出的河内司马一族,是没什么交集的。

我个人觉得,司马徽就是一个隐士,他或许跟司马懿在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但就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俩不像是有什么关系的亲戚。不能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姓,就强行套关系。如果这样也行的话,蜀汉的张飞、曹魏的张辽、东吴的张昭,岂不是也可以随便拉关系了。


Mer86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小小嬴政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历来现实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史官


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



首先,这两人虽然都姓司马,都不是司马迁的后代,你懂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当时不是一家。因为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太极拳)的,而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县的。说起来都是河南老乡,可一个在焦作,一个在许昌,相隔都快二百公里了!见都没见过——根本就不认识,怎么可能是叔侄?



其次,司马懿虽少有贤名,但一直低调,尤其是归顺曹操之后,一直都在韬光养晦。司马徽与他没一毛钱的关系,自然就无从说起向刘备推荐了。推荐人推荐的都是身边的贤人或高足,谁会推荐一个只是同姓未成谋面的人呢?再说,你这样推荐,曹操怎么想?司马懿怎么想?

最后,司马懿的性格,司马懿是个很聪明且小心谨慎的人,从他投奔曹操之后的行为就能看出。司马懿绝对不是赌徒,没有万全的把握他是不会去做的,就连篡魏,想了一辈子最后叫没有下狠心,空城计也是没完全把握所以不敢。试问这样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怎么会投奔当时一点家底都没有还在四处流离的人。

二:局势问题,及徐庶,诸葛亮,庞统的性格



首先,当时天下大乱,古人都奉行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想,很少有人会孤注一掷的,肯定要留一点后手,所以司马徽不可能把所有的子全部押到刘备这一个人身上。 更何况,刘备当时的情况并不好,没有什么实质的实力,只有一个大汉皇叔的名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潜力股,这样的人值得下注,但不可能满仓,输了就是血本无归的结果,肯定要留一个退路。



再者,徐庶、诸葛亮与庞统、司马懿的性格上有本质的区别。徐庶是一个传统的儒生,一直忠于汉室,所以因为刘备皇叔的身份才会主动去投,最后被曹操以母要挟投了曹操,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出一计。而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一生都为了实现刘备的抱负而奋斗。



最后就是庞统。庞统和司马懿更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如果说司马懿是小心谨慎,庞统就是豪放自负,他就是一赌徒。庞统所投靠的不是曹操那种已经有了基业的主公,而是刚刚创业的刘备,那样才能表现他自己的才能。这点,从庞统的事迹完全就可以看出,他要的是一个有潜力但是还没有成功的主公,这样他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故而选择了刘备。



总结一下,其实徐庶、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投奔谁,和司马徽有毛线关系!主要是他们熟悉自己的性格,他们想找一个怎么样的人他们自己最清楚。显然,刘备显然更适合前三人,而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投奔刘备能图什么?还要面对一个朝不保夕的情况,小心谨慎的他显然是不会选择刘备的。


小姐姐讲史


三国姓司马姓氏的人极少。除了河内司马八达这一大族之外,也就只有一个隐居在襄阳的司马徽了。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是叔侄的关系,但考虑到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没准司马徽可能还真的和河内司马家有点历史渊源呢!


司马徽一句话的宣传,千金难买

司马徽在老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的时候,曾经和庞统聊过天,并称他为“南州名士之首”。从此,庞统声绝天下,连诸葛亮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名号。可见司马徽和庞德公、许邵一样,极会相人,而且一但相中,身价立即水涨船高。

而且司马徽在襄阳居住时,向刘备举荐过庞统和诸葛亮,两人后面也都得到了重用,这就证明了司马徽的眼光够准的。那他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自己的族人司马懿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司马懿当时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在曹操管辖的范围之内。司马徽总不能让刘备到敌方阵营里劫人吧!太不划算了。

第二:司马徽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有司马懿这号人。两人虽然为同宗,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而且司马徽应该是从小就在阳翟长大,和从小生长于温县的司马懿并没有交集。


司马徽的身世

司马徽不可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当然也有父亲、有母亲,我个人认为司马徽其实是司马懿的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的私生子。否则的话,以司马徽这么一个精通道学、奇门遁甲、兵法布阵的人物,怎么可能会生身不详呢?后世扒都要把他的身世扒出来的。

因为司马徽的这个身份,家族人并不承认他,所以在司马儁卸任之后,司马徽就在阳翟定了居,没有随父亲回去温县。而且也只有因为这样才可以解释,陈寿为什么没有对司马徽的身世刨根问底,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庞统等荆州名士的老师啊!就因为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自然也要建设一个完美的族谱,要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出了司马徽这样一个人,肯定有损皇帝的脸面,所以司马炎不说,陈寿也不敢写。

不过司马儁对这个儿子也还是不错的,至少他把家族传下来的各种道学、兵法教给了他,让他可以有一技之长,不至于穷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做事风格和行军布阵如此相似了,因为他们完全就是同出一门的。

诸葛亮继承于司马徽,司马懿继承于司马家族,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贰一橙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为您说明。

1、同样是姓司马,水镜先生司马徽和狼顾之鬼司马懿并不是亲戚,甚至二人就没碰过面,司马徽的大名我想司马懿知道,但低调的司马懿并不会让司马徽知道他。除了没交集之外,二人由于年龄段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等到司马懿初出茅庐时,司马徽都去世了,没人会拿死人来开玩笑吧。

2、徐庶,诸葛亮,庞统可以算是刘备生命中很重要的三个人,在刘备驻扎新野时,徐庶首先前来报到,当时徐庶也觉得刘备是潜力股,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备成长的太慢,自己还得跟着他颠沛流离连个觉也睡不好,所以在徐母被曹纯的虎豹骑劫掠之后,徐庶就以保全母亲性命为由投奔了曹操,但才华一直得不到发挥的他恐怕也想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吧。徐庶在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卧龙之才远胜于我,主公你得放下身段去请他啊,刘备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欢喜无比,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有才,另一方面诸葛家的背景也是刘备所需要的,所以在刘备的诚意邀请之下,诸葛亮决定出山。出山后的功劳苦劳贡献我不必多说了,可以说诸葛亮是带着很大的遗憾去世的。而庞统除仕东吴,有人为人洒脱自然受到同僚的排挤,鲁肃就曾公开表示庞统言过其实,但诸葛亮认为庞统有大才,于是刘备把庞统招揽到旗下共事,也为刘备打下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司马徽只是对徐庶,诸葛亮,庞统有过赞赏,并没有直接介绍给刘备,徐庶进曹营后在颍川群杰的包围下也没什么突出表现,卧龙凤雏也没真正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逻辑文史游


这个问题还能扯淡。

第一,司马懿在河内温县,处于曹操控制区。司马徽当时住在襄阳, 处于刘表控制区。司马徽就近推荐荆州襄阳附近的诸葛亮等人还行,如何去推荐远在司州河内郡的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是世家大族,父亲司马防又是曹操的“伯乐”与好友,当年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与弟弟司马孚都是曹操幕僚,可以说司马懿家族都是曹操支持者。不要说司马徽这种“隐士”有没有机会认识司马懿这种豪门世家子弟,就是认识司马懿,又如何让司马懿千里迢迢投奔刘备?

诸葛亮寄居荆州襄阳,如丧家之犬,需要有人引荐。司马懿是本地豪强地主,司马徽何德何能去高攀司马懿家族?至于说司马懿是司马徽侄子,更是扯淡。不要说两人一个司州一个豫州,而且司马懿家族家大业大,如何是司马徽这样的隐士可比?

第三,当时曹操如日中天,与司马懿父兄关系密切,司马懿即使出来做官顺理成章也是跟随曹操,岂能跟随曹操的敌人刘备?司马懿肯拿家族事业冒险?司马懿看得起落魄的刘备?


一梭烟雨江湖行


这个问题有错误。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同姓,但两人之间并没有交集,根本就不认识。

首先,两人不是亲戚。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河南禹州),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河南温县),虽然按现在来说两人都是河南老乡,但在东汉时期司马徽是豫州人,司马懿却是司隶人。两人连老乡都不是,就更谈不上叔侄关系了。

其次,两人活动范围不同。司马徽早些时候在老家颍川,建安年间受到刘表的邀请而客居荆州,广交荆州名士,并在此定居终老,于赤壁之战前夕(208年)去世。

司马懿则长期在温县居住,低调为人。201年曹操请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弃曹操是宦官之后,又看到曹操控制了东汉政府,便拒绝出仕。曹操虽然没有办法,但却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208年,忍无可忍的曹操强制征召司马懿出仕,他才去为曹操做事。而这时司马徽已经去世了。

由此可见两人的活动范围是不同的,彼此并不认识,司马徽不可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那为何司马徽要把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推荐给刘备呢?

因为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司马徽在荆州时,和庞德公交好,经常去他家喝酒。庞德公有个侄子叫庞统。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徐庶是好基友。

庞德公是著名的人物品评家,他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个小圈子,经常相互吹捧。

而刘备在荆州时则广招贤才,于是徐庶先来投奔,司马徽又把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


石头说历史


司马徽那是东汉末年名士,曾长期客居襄阳,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为友。

司马徽与庞德公亲如兄弟,他去庞德公家做客,即使庞德公外出,他也毫不避讳,跟在自己家一样。而庞德公的家人,也待之非常的恭敬,视其为尊长。

庞德公可是当时的名士,虽然躬耕山野之间,天下时事却是了然于胸,且精通医术,通晓奇门遁甲之术,颇有声名。庞德公数次为刘表所请,而不为所动。

当时,庞德公、司马徽和庞统等人的庭院,隔水相望,所以,常常荡舟涉水相聚,交往甚密。庞统与庞德公关系更加亲密,乃是庞德公的侄子。而另外一位大隐士诸葛亮的姐姐,则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原来,他们两庞一诸葛,三人竟然都是亲戚。徐庶游居襄阳时,也是慕庞德公的声名,成为了他们的好友。

庞德公自己无心仕途,却希望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可以有一个好的前程。庞德公为了增加司马徽的声名,称呼司马徽为“水镜”,而司马徽则称庞德公为“庞公”。而更有名的“卧龙”、“凤雏”的称号,也皆由庞德公所起。

名号有了,下一步就是将“产品”推销出去了。庞德公先安排徐庶投奔了刘备,一探刘备虚实。再由徐庶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招牌广告发放给刘备,给刘备先留下一个印象。当刘备偶然经过他们的隐居地时,司马徽适时出现,再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两大名士都推荐诸葛亮,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当时“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天下人皆知的话,那诸葛亮和庞统家的门槛,恐怕早就被人踩破了。但是,除了刘备之外,很少人去请他们,甚至庞统还要自己去投奔周瑜,这就说明这个广告就是给刘备量身定制的。庞德公的计划就是向刘备推荐徐庶、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自然会不遗余力了推荐三人给刘备了。

那为什么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呢?

我们先要确定一下,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不是叔侄关系。从史料上看,司马徽是颍川阳翟县人,即现在的河南禹州人。而司马懿则是河内郡温县人,即现在河南焦作温县。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很近,仅有不到200里的路程,但是还真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证明两人是叔侄关系。如果两人真的是叔侄关系,史料上应该会写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吧。

司马徽之所以能够跟庞德公、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当时都是布衣,而且都选择隐居在襄阳的山野之间。再看司马懿呢,那可是出身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呀。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这可不是一个小官了。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绝对的省部级高官;其高祖父司马钧为征西将军,也是正规的重号高级将领。

如果司马徽是司马防的兄弟,史料上总该有个资料吧。那样子的话,司马徽应该投靠自己的兄弟司马防才是呀。司马防是东汉的正式官员,可以向东汉朝廷(实权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手中)推荐自己的儿子司马懿,也同样可以推荐司马徽。怎么看,也是司马徽可以借力司马懿的父亲,而司马懿并不需要借力司马徽呀。

更何况,司马懿的声名,相比司马徽更大,当时的尚书崔琰都夸赞司马懿聪明,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曹操听闻了司马懿的名声,立刻派人去召司马懿。结果呢,司马懿还看不上曹操,装病不去。这怎么看都不需要司马徽的推荐呀。

反观当时的刘备呢?只是一个被打的到处乱窜,暂避荆州的所谓的汉室宗亲而已。以当时的刘备,想招纳司马懿到自己的麾下,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司马徽应该知道司马懿,但是根本就没见过司马懿,所以,他根本就没法跟刘备推荐司马懿。

假设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司马懿有什么用呢?当时司马懿应该在都城许昌,是曹操的地盘。而刘备和司马徽在襄阳,即使推荐了司马懿,刘备也请不到。既然如此,司马徽当人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