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文 | 於智洲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專注於中青年領域的心理輔導

每一個孩子從一張白紙長大成人,擁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作為家庭,是塗抹他人生作品基色的畫筆。

在這《我看家庭教育》系列文章中,我們從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有可能更貼閤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怎麼做才能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等幾個方面嘗試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家庭教育。

接下來我們圍繞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高期望嚴要求

溝通不良

界限不清

本文只講第二部分 溝通不良

在親子之間,第二個常存在的問題,就是溝通不良。說到這裡,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好玩的親子溝通故事跟大家分享:

一個暑假前,一個媽媽跟兒子商量暑假的安排,因為又是補習班,又是作業,能夠安排的時間也就十天八天,於是媽媽說:“兒子啊,我聽說有一個繪畫集訓營非常不錯,你平時不就愛畫來畫去麼,要不要去?你自己選擇,做決定吧,我尊重你。”

兒子說:“我不去,我跟同學約著一起做航模了。”

媽媽說:“好的,我知道了,這樣吧,眼看期末考試了,咱們先不下決定,你再考慮考慮,考完試再說。”

過幾天,期末考試之後,放假第一天,媽媽又來跟兒子商量:“兒子啊,開始放假了,前幾天我跟你說的集訓營,我想一定是你不夠了解他們的課程內容和情況,這樣是沒辦法對比選擇的,我給你拿了資料,你看這裡有你喜歡的動漫繪畫,你自己看看再做決定,我尊重你。”

兒子一手把單子拎過來瞄了兩眼,搖搖頭:“我不想去,我想做航模,跟同學都約好了。”

然後過幾天,兒子正在寫作業,媽媽興沖沖過來:“兒子啊,今天媽媽出門辦事,正好能路過那個美術學校,你要不要跟我過去實際看一看,有了真實的感受,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是不是?到那了,你按照你自己的感受做決定,是去學美術,還是在家做航模,都尊重你。”

兒子放下作業,跟著媽媽去興趣班裡裡外外溜達了一圈,然後說:“我還是想做航模,興趣班什麼時候都能學。”

又過了幾天,兒子作業也寫完了,補習班也放假了,晚上,媽媽找來兒子,語重心長:“兒子啊,你看哈,那個美術課,前幾天搞活動,有優惠,過期就沒有了,媽媽就幫你先報上名了,明天第一天開課,你去試試,體驗一下唄,只要你感覺不好,咱們隨時回來,媽媽絕不強迫你,我們家很民主的,媽媽尊重你。”

兒子這回沒說話,一聲不吭去學美術了。

一個典型的又讓人哭笑不得的親子溝通故事,這個媽媽多民主啊,絕不大喊大叫,也會徵求孩子意見,多麼好的溝通啊,可是這真的是溝通麼?到底什麼是溝通?想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那些存在於親子之間的不良溝通。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生氣發洩

很多時候,一旦遇到孩子的言行出了問題,或者達不到我們預想,很容易就能激起我們的火氣我們一生氣自己失去理智,“你就是沒腦子!”“你還能不能好了?!”“是個人都比你強!你就不能有點出息?!”什麼話解氣說什麼,摔手機,撕漫畫,關禁閉,甚至直接暴打,什麼能讓孩子難受做什麼

然後,我們可以解釋,都是孩子逼得,我也是沒辦法。這是溝通麼?肯定不是,因為此時我們的目的就只有發洩怒氣,並且試圖嚇住孩子從而控制住他。

然而結果是,孩子在一次一次的指責和打罵中,幼小的心靈受傷真正到底要溝通什麼已經沒人在意了。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抱怨

除了生氣發洩,還有一種表達方式也很傷害孩子,就是抱怨。抱怨都帶著委屈,委屈其實還是家長自己的情緒,我們從早到晚抱怨孩子,抱怨孩子起床晚,抱怨孩子吃飯吃少啦,抱怨孩子作業沒做好總是粗心,晚上抱怨孩子不早點睡覺,抱怨孩子玩手機玩太晚,然後抱怨老公也沒爭氣。

你的抱怨總帶著“你不夠好,你對不起我”的意味,溝通變成了要安慰和滿足,這對於孩子來說壓力山大,跟指責呵斥一樣,孩子不得不揹負著不斷要滿足父母需求的任務,而無暇真正發展自己。

▍講道理

還有的家長喜歡講道理,不是說不能講道理,但是你要清晰地意識到為什麼講道理,很多的講道理就是為了說服孩子,把自己的觀念植入孩子的腦海,這就不叫溝通,而且如果只講道理,不顧孩子的情緒,不顧孩子的需求和觀念,就問題更大了。

這種場景常見於高知家庭,我們是文明的家庭,我們不暴力不謾罵,我們講道理,但是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一犯事”,就被拎到房間裡面對面地開始講道理講到孩子承認自己是錯的,答應父母的要求為止

這只是變相的控制而已,看起來不暴力,其實孩子仍然沒有任何空間,沒有得到應有的接納和關注,你去問這樣生活中的孩子,他們對講道理的恐懼不比被打罵少

▍恐嚇、嚇唬

再一個很糟糕的就是恐嚇,嚇唬孩子。尤其對於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恐嚇更傷害。有孩子哭了,一直哭,你不知道怎麼辦,老人們就講你再哭,再哭再哭,讓老虎吃了你,讓警察把你抓走。而年輕的爸媽會倒數一二三,如果你不閉嘴,我就不帶出去玩!

最糟糕的恐嚇莫過於“如果你再如何如何,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一直處於隨時可能被丟棄的境地中,儘管父母可能只是嚇嚇他,但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不安全的,完全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根本沒可能去發展自己,需要全力去尋找安全感穩定下來才行

以上這些都不是溝通,其實都是父母自身的情緒控制下的表達而已,生氣產生責罵,委屈產生抱怨,不接納才會說服,無奈產生恐嚇。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溝 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溝通的前提是雙向的開放的,溝通是在彼此充分傾聽的基礎上,對各自的觀點求同存異,最終達成部分或者全部共識。

以上種種都是父母單方向對孩子的情緒宣洩和控制。這不能算是溝通。當然,有的人會說,怎麼那麼矯情,我當爸媽的還管不了孩子了?我什麼事都得跟他有商有量的不成?我就不能做主了?幹什麼要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和諧的親子關係的關鍵因素,而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一個天天與你對立,視你為仇敵,躲著防著厭惡著恐懼著你的孩子,不可能跟從你的教育。只會指東打西,逆反或者敷衍。

如果,孩子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仍然時刻乖巧,言聽計從,那更糟糕,這個孩子連自己獨立思考的人格都沒有建立起來,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動力,以及作為獨立個體與人交往的能力。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上述故事裡的媽媽,似乎與那些用怒吼、命令、抱怨等等代替溝通的父母還有所不同,她溫和,甚至願意尊重孩子,但是她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真正傾聽,她在溝通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真的在與面前的人溝通,對方說的話並沒有真的接收到,只是在想辦法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已。

後期陸續更新《我看家庭教育》乾貨系列文章,

深入分析找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 導致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如何實踐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 父母自身有效地調節管理情緒

ABOUT IWONDER 關於我們

問名成長社一直秉持、一直踐行、一直向更多面臨成長困境的同學和家庭提供幫助與支持。兩年多以來,問名同學主動探索、積極改變、健康成長,這些雖然微小但卻強而有力的點點滴滴,更堅定了問名開拓心理與學習相輔相成的創新教育之路的信心。

我們欣賞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關注教育、心繫成長的朋友,認識並瞭解這樣的教育模式,讓未來多一種選擇,一起欣賞最美麗的成長風景。

我們始終相信,每一顆星辰都有世間獨一的運行軌跡,真正的成長是做最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總出問題?三大原因之溝通不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