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又來了”:進博會上的“回頭客”

“他們又來了”:進博會上的“回頭客”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各展館迎來八方賓客。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第二屆進博會)“他們又來了”:進博會上的“回頭客”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電 (記者 王恩博)“他們又來了”,走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館裡,人們總能發現不少面容熟悉的“回頭客”。

這些熟面孔中有的是參展商,他們不遺餘力“吆喝叫賣”。

二度參展的法國企業施耐德電氣此番展臺面積比去年擴大了不少,可以從容展出帶來的各種“黑科技”。或許正是得益於這一變化,其今年簽約數量比上屆增加了近20%。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頗為欣喜,“中國正以創新驅動發展,我們非常看好其中蘊藏的巨大力量。”

來自美國的嘉吉公司則直接將展臺面積翻了一倍。該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馬徵告訴記者,去年其首次參加進博會時比較保守,只預定了100平米展位。但開幕後前來參觀洽談的客商絡繹不絕,最終簽約金額超過20億美元,“100平米根本不夠用”。

根據另一張熟面孔匯豐發佈的進博會特別報告,中國市場巨大消費潛力還遠未完全釋放。收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增加,都在推動中國消費持續增長和升級,使中國對海外企業吸引力與日俱增。而這,也正是許多企業成為“回頭客”的原因。

“今年是我們第二次參加進博會,帶來的產品數量比去年翻了一倍”,歐萊雅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博瑞(Fabrice Megarbane)頗為看重中國的商業潛力。他表示,目前中國已是歐萊雅第二大市場,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美妝市場。

另一些在展館裡四處奔走的熟面孔則來自於採購團,他們正忙於掃貨下單。

去年就是採購主力的中國央企今年捲土重來。官方數據顯示,共有97家中央企業組織1400餘家下屬企業近2.1萬名專業採購人員參加第二屆進博會,採購人員比去年增加4000人。

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首屆進博會上與全球20家企業簽署了24個項目的採購合同或協議。今年,該集團繼續擴大進博會“朋友圈”,其所屬企業與來自德國、美國的企業分別簽署了粉煤流量計、杜邦氟膜等採購合同和協議。

國家能源集團則與來自德國、瑞士、蒙古等12個國家的30餘家供應商集中籤訂了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及進口設備材料、大宗物資原料採購合同。這是其連續第二年組建交易分團參會並進行集中採購,且本次採購範圍、採購品類與採購金額均超過首屆。

值得一提的是,前來進博會二度掃貨的“回頭客”中,多數都已切身感受到去年參會帶來的發展紅利。

蘇寧採購交易團團長王哲介紹說,首屆進博會後,蘇寧平臺上海外購商品銷售增速始終保持在200%以上,成為所有商品類目中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藉著首屆進博會釋放的紅利,蘇寧今年與意大利、土耳其、菲律賓、智利、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品牌方達成直接合作。

本屆進博會上,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與來自德國、法國、荷蘭等國的9家合作品牌達成逾36億元人民幣戰略合作,這一數字遠高上屆。怡亞通副總裁邱普說,進博會對拉動該公司進口業務起到關鍵作用。上半年,其進口業務最集中的廣度供應鏈業務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04%。

隨著真金白銀的豐厚紅利持續釋放,許多企業已提前鎖定明年參展名額。據統計,從今年8月開放報名到11月初,提前一年簽約參展第三屆進博會的企業已達到115家,展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不難預計,明年此時的進博會展館中,會有更多人發出這句感慨,“他們又來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