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前言:

《佳人蓓爾》是一部根據真實人物故事改編的古裝電影。在蘇格蘭斯康宮,女作家米桑被一幅油畫吸引:米桑震驚於畫中黑人女孩的優雅美麗和她率真的眼神。作為作家,米桑看到了女孩眼睛背後的故事。這個黑人少女就是蓓爾,旁邊的白人姑娘就是她的堂姐伊麗莎白。經過米桑的挖掘、整理和創作,蓓爾的故事得以露出水面。

該片講述了十八世紀中期,英國還是一個殖民帝國,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英國海軍上校與所救黑人女奴相愛,並生下私生女蓓爾。由於上校需要執行任務,蓓爾最終被父親的叔叔穆雷勳爵收養。雖然在貴族家庭長大,但蓓爾的膚色卻時刻提醒她的出身低於他人。蓓爾從自卑到最終用自己的力量,通過“桑格號”保險詐騙案,為英國推翻奴隸制度奠定了基礎,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在黑人被作為物品、毫無人生自由可談的時代,黑白混血兒蓓爾卻收穫了自己的幸福。在我看來,蓓爾的結局之所以不同於別人,能獲得最後的幸福可以通過外在和內在兩大因素進行分析。反觀現實社會,不公命運仍舊隨處可見。那麼,文章第三部分,我會分析蓓爾的幸福結局帶給我們的幾點現實思考。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劇照

01.蓓爾獲得幸福的外在因素:親情的偉大和愛情的力量是女主人公獲得幸福的兩大外在因素

首先,穆雷勳爵一家給予女主人公蓓爾的親情是蓓爾最終能獲得幸福的支柱力量;

影片的開頭,蓓爾的父親將他送到倫敦普斯特德肯伍德莊園,請求叔叔曼斯菲爾德代為養育。曼斯菲爾德是當時英國皇家最高法官,對於蓓爾的到來,面對地位和名譽的雙重考驗,無疑,這個人物的內心是矛盾的。

但是,曼斯菲爾德法官收養了蓓爾後,他盡所能去保護這個女孩,甚至不想讓她看到這個世界黑暗的一面,他對蓓爾和她表姐伊麗莎白無論物質還是教育都同等待遇。蓓爾在貴族家庭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她擁有貴族女孩該擁有的一切,優越的成長環境,華麗的服飾,美麗優雅的外貌,出眾的才華,除了膚色,她跟她的表姐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影片中有這樣讓人淚目的一幕:當夫人問曼斯菲爾德是否真心疼愛蓓爾這個有著一半黑人血統的孩子時,他眼中含著淚光深情的地說:

“愛如己出”。

在這樣一個殖民帝國時代,和他人相比,蓓爾無疑是幸運的。這簡短的四個字涵蓋了他對蓓爾最深沉的愛。原生家庭對子女的愛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鎧甲,讓蓓爾在一路的成長中有勇氣不斷尋找自我。

電影的主要事件“桑格號”保險詐騙案,“桑格號”船主為詐騙保險,將132名生病的黑奴扔到海中浸死。當時,販賣黑奴是英國一項很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英國最高法官曼斯菲爾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最終做出公正的裁定,他的裁定成為廢除奴隸制度最關鍵的一步。

除此之外,這裁定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影片中,牧師之子約翰問曼斯菲爾德:

“等你們不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蓓爾在這個世間會遭受什麼樣的待遇?”

我想,這句話是印在曼斯菲爾德心中的。他知道,只有社會改變,蓓爾才能真正幸福。

在一個階級等級如此分明的時代,他可以任由蓓爾取消跟同等地位官員小兒子的婚約,同意蓓爾跟地位懸殊的牧師兒子相愛。正是他和太太從小對蓓爾的愛,蓓爾才有勇氣去選擇自己的愛人。他是蓓爾的叔公,又是她的父親,這是一個偉大的男人。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蓓爾和papa

其次,牧師之子約翰對女主人公蓓爾的真摯愛情成為蓓爾獲得幸福的助推力量。

牧師之子約翰,一個給曼斯菲爾德伯爵做法官助手的學生,和蓓爾結識了。約翰是一個有著理想主義的新生代青年,他想憑藉自己的力量,號召大家廢除不公正的奴隸制度。他尊重蓓爾,對蓓爾不能和客人一起上桌吃飯而感到不公平。他告訴蓓爾,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平等的。

另外,他也和一群法學系學生,在為“桑格號”保險詐騙案努力抗爭,支持保險公司拒絕把黑人奴隸當貨物扔到海里淹死,然後對保險公司來進行賠。

正是由於約翰沒有和別人一樣,歧視蓓爾的膚色,而是不斷真誠地鼓勵她,讓蓓爾漸漸不在為自己的膚色感到自卑,她開始關注黑人的命運,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抗爭。最終,蓓爾衝破內心,通過自己的力量,向約翰提供了關鍵的證據,在蓓爾和約翰的努力和影響下,曼斯菲爾德伯爵對“桑格號”做出了公正的判決,讓作為黑白混血兒的蓓爾收穫了自尊與幸福。

此外,約翰沒有像別的男人一樣覬覦蓓爾豐厚的遺產,他愛的是純粹的,不摻雜任何世俗,無關乎金錢,無關乎種族。在影片中,約翰告訴蓓爾:

不要過多考慮門第,希望有人在你一文不名的情況下娶你。在你一文不名的時候,愛人對你的追求不捨才是真正的互相珍視。

約翰對蓓爾的愛,超越世俗等級,他的真誠和勇敢讓蓓爾開始相信真愛的力量,也讓蓓爾明白靠自己的財產換來的絕不會是真愛。蓓爾開始明白,她不需要再去追求上層社會的接納和認可,而是應該聽從自己的內心,選擇和真正愛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最終蓓爾和約翰有情人終成眷屬,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想,變革的車輪不停向前,社會一直在進步。然而,始終不變的就是本真的親情與愛情,這也正是蓓爾最終能獲取幸福人生的兩大重要因素。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劇照

02.蓓爾獲得幸福的內在因素:女主人公蓓爾的自我覺醒是她最終能獲得幸福的內在因素

在影片中,蓓爾本人就是典型的英式女主角。作為黑人女性,蓓爾最終獲得幸福,是因為她作為黑人和女性的雙重覺醒。

最初的蓓爾是自卑的,因為膚色原因,她無法和大家一樣坐在餐桌前和客人一起用餐。她憎恨自己有這樣的膚色,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憤怒地撕扯自己的皮膚,陷入極度的痛苦當中。

正如曼斯菲爾德伯爵夫婦所說:“任何同等地位的家庭都不會娶蓓爾,然而假如蓓爾跟不同地位的男性結婚,又會拉低了蓓爾的貴族身份”。 18世紀歐洲對家族血統和門第的觀念是根深蒂固,蓓爾的選擇是像終身未嫁的瑪麗阿姨一樣,守著自己的財產在肯伍德莊園做一輩子管家。

蓓爾最初選擇官員次子奧利弗訂婚,是因為她太迫切想得到上層社會的認可,也太想打破大家的偏見—認為自己無法獲得愛情的偏見。然而,就在“桑格號”事件中,從小被保護的她終於看清外界社會的殘酷。這也是她覺醒的開始。

在我看來,蓓爾是個聰明的姑娘,她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她明白了想依靠自己的財富擠進白人的社會,自己的婚姻將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影片中,蓓爾最終選擇退婚。她義正言辭向歧視她的人辯駁:

別人把我的膚色看做不幸,而我最大的不幸正是嫁給一個認為我會蒙羞的家庭。我的母親,她的過錯就是生而為黑人,而我的過錯就是遺傳了她的膚色。我不想否定她,也不會否定我自己。

作為黑人女性,此刻蓓爾是清醒的,理智的。她不在因為膚色而感到自卑,她終於明白幸福不應該掌握在別人手中,更不應該依靠婚姻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幸福時時刻刻都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命運的輪盤也應該握在自己手中。

她開始勇敢地站出來,選擇向命運抗爭。蓓爾憑藉自己的力量支持約翰,說服叔公做出公正的裁決。她拋卻門第之嫌,選擇非約翰不嫁。最終,她推動了奴隸制度的瓦解,解放了自己的內心,得到了真正的公平,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愛情。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覺醒的蓓爾

03.女主人公蓓爾能夠獲得幸福帶給我的幾點現實思考

第一,來自家庭的愛,是柔軟卻又強大的力量

對於我來說,影片中最讓我熱血的一幕是,當表姐指責蓓爾不過是個私生女的時候,蓓爾能夠堅定地回答:

我的父親,承認我是他的女兒,它從未因為我的膚色對我有任何偏見。

這個姑娘內心十分堅定。我想,這正是因為她堅信父親對自己的愛,而這份愛,也是她最堅強的後盾,讓她能夠在任何時候自信從容。

在那樣一個奴隸制度的大環境下,女主人公蓓爾敢於站出來和不平等的社會制度抗衡,勇敢選擇自己的愛人。

我想,這份勇氣,這份品質並不是她與生俱來的,而是來源於曼斯菲爾德一家人對她的愛和呵護。愛,是一種柔軟卻能給予人溫暖的力量,在你受到傷害時,它卻能變成最堅實的鎧甲,讓你勇敢前行。影片也在啟示我們,被愛澆灌成長的孩子,才會有勇氣面對社會的不公,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蓓爾與父親

第二,命運無從選擇,但我們都應該有反抗命運的底氣

影片初始,蓓爾也曾無比憎恨,為什麼命運不公平,白人堂姐伊麗莎白可以和客人一起用餐,而自己只能遠遠躲在花園暗自傷神。

可是,蓓爾沒有認命,她沒有選擇守著自己繼承的遺產當一輩子女管家。作為典型的英式女主角,蓓有思想有見解,頭腦清醒,她努力追求平等,一直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反思我們的現實生活,命運給我們什麼樣的人生,我們依舊無從選擇。或許有的人一出生就已經在你的終點。然而生命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抱怨,更不是放棄。我們還有權利反抗命運,在逆境中翻盤。無論命運給我們安排了怎麼一手爛牌,我們都要有把爛牌打好的底氣。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劇照

第三,婚姻從來都不是女人安全感的保障,自己才是

影片的另一個角色,蓓爾的白人堂姐伊麗莎白,因為無法繼承遺產,所以走上了不停相親的道路。這個角色的安排在英片中和蓓爾這一角色相互對照。事實上,兩姐妹同樣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在馬車上,伊麗莎白傷感地說:

我不能繼承遺產,作為貴族,我不能從事任何職業。我們沒有選擇婚姻的權利,只不過是男人的財產。

對於伊麗莎白,如果嫁給狂妄自大的詹姆斯,她的婚姻註定是一場災難;同樣,如果蓓爾選擇嫁給只是圖財的弟弟,那結局無疑也是人財兩空的悲劇。

我想,過去也好,現實也罷,如果女人試圖僅靠婚姻保障自己的安全感,那無疑是把自己推向被動處境。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女人都缺乏安全感,為保障自己的安全感,一種是讓自己更強大,一種依靠男人。

然而,後者明顯多了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更容易患得患失。一個智慧的女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控制男人方面,而是選擇不斷豐富自己,讓自己永遠有足夠的權利和籌碼。她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婚姻不是安全感的保障,自己才是。

《佳人蓓爾》:從兩個角度分析女主蓓爾獲得幸福的因素及現實思考

畫像

結語:

電影的結尾,以保險公司勝訴,約翰和蓓爾有情人終成眷屬告終。最後導演給我們展現一幅美麗的油畫讓人類目:蓓爾和伊麗莎白平等的坐在一起,恬靜的田園風光給人一種美好的希冀。

這是一部值得你靜下來慢慢看的電影。影片充滿濃濃的英倫風,無論服裝還是田園風景,都讓人感到賞心悅目。雖然是抗爭奴隸制度,但影片中沒有血腥,沒有暴動,只是用一種優雅而質樸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善良、慈愛和真摯。

這也就是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價值與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