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前言:

《佳人蓓尔》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古装电影。在苏格兰斯康宫,女作家米桑被一幅油画吸引:米桑震惊于画中黑人女孩的优雅美丽和她率真的眼神。作为作家,米桑看到了女孩眼睛背后的故事。这个黑人少女就是蓓尔,旁边的白人姑娘就是她的堂姐伊丽莎白。经过米桑的挖掘、整理和创作,蓓尔的故事得以露出水面。

该片讲述了十八世纪中期,英国还是一个殖民帝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英国海军上校与所救黑人女奴相爱,并生下私生女蓓尔。由于上校需要执行任务,蓓尔最终被父亲的叔叔穆雷勋爵收养。虽然在贵族家庭长大,但蓓尔的肤色却时刻提醒她的出身低于他人。蓓尔从自卑到最终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桑格号”保险诈骗案,为英国推翻奴隶制度奠定了基础,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在黑人被作为物品、毫无人生自由可谈的时代,黑白混血儿蓓尔却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在我看来,蓓尔的结局之所以不同于别人,能获得最后的幸福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大因素进行分析。反观现实社会,不公命运仍旧随处可见。那么,文章第三部分,我会分析蓓尔的幸福结局带给我们的几点现实思考。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剧照

01.蓓尔获得幸福的外在因素:亲情的伟大和爱情的力量是女主人公获得幸福的两大外在因素

首先,穆雷勋爵一家给予女主人公蓓尔的亲情是蓓尔最终能获得幸福的支柱力量;

影片的开头,蓓尔的父亲将他送到伦敦普斯特德肯伍德庄园,请求叔叔曼斯菲尔德代为养育。曼斯菲尔德是当时英国皇家最高法官,对于蓓尔的到来,面对地位和名誉的双重考验,无疑,这个人物的内心是矛盾的。

但是,曼斯菲尔德法官收养了蓓尔后,他尽所能去保护这个女孩,甚至不想让她看到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他对蓓尔和她表姐伊丽莎白无论物质还是教育都同等待遇。蓓尔在贵族家庭的环境中慢慢长大,她拥有贵族女孩该拥有的一切,优越的成长环境,华丽的服饰,美丽优雅的外貌,出众的才华,除了肤色,她跟她的表姐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影片中有这样让人泪目的一幕:当夫人问曼斯菲尔德是否真心疼爱蓓尔这个有着一半黑人血统的孩子时,他眼中含着泪光深情的地说:

“爱如己出”。

在这样一个殖民帝国时代,和他人相比,蓓尔无疑是幸运的。这简短的四个字涵盖了他对蓓尔最深沉的爱。原生家庭对子女的爱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铠甲,让蓓尔在一路的成长中有勇气不断寻找自我。

电影的主要事件“桑格号”保险诈骗案,“桑格号”船主为诈骗保险,将132名生病的黑奴扔到海中浸死。当时,贩卖黑奴是英国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英国最高法官曼斯菲尔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最终做出公正的裁定,他的裁定成为废除奴隶制度最关键的一步。

除此之外,这裁定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影片中,牧师之子约翰问曼斯菲尔德:

“等你们不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蓓尔在这个世间会遭受什么样的待遇?”

我想,这句话是印在曼斯菲尔德心中的。他知道,只有社会改变,蓓尔才能真正幸福。

在一个阶级等级如此分明的时代,他可以任由蓓尔取消跟同等地位官员小儿子的婚约,同意蓓尔跟地位悬殊的牧师儿子相爱。正是他和太太从小对蓓尔的爱,蓓尔才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的爱人。他是蓓尔的叔公,又是她的父亲,这是一个伟大的男人。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蓓尔和papa

其次,牧师之子约翰对女主人公蓓尔的真挚爱情成为蓓尔获得幸福的助推力量。

牧师之子约翰,一个给曼斯菲尔德伯爵做法官助手的学生,和蓓尔结识了。约翰是一个有着理想主义的新生代青年,他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号召大家废除不公正的奴隶制度。他尊重蓓尔,对蓓尔不能和客人一起上桌吃饭而感到不公平。他告诉蓓尔,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平等的。

另外,他也和一群法学系学生,在为“桑格号”保险诈骗案努力抗争,支持保险公司拒绝把黑人奴隶当货物扔到海里淹死,然后对保险公司来进行赔。

正是由于约翰没有和别人一样,歧视蓓尔的肤色,而是不断真诚地鼓励她,让蓓尔渐渐不在为自己的肤色感到自卑,她开始关注黑人的命运,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最终,蓓尔冲破内心,通过自己的力量,向约翰提供了关键的证据,在蓓尔和约翰的努力和影响下,曼斯菲尔德伯爵对“桑格号”做出了公正的判决,让作为黑白混血儿的蓓尔收获了自尊与幸福。

此外,约翰没有像别的男人一样觊觎蓓尔丰厚的遗产,他爱的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世俗,无关乎金钱,无关乎种族。在影片中,约翰告诉蓓尔:

不要过多考虑门第,希望有人在你一文不名的情况下娶你。在你一文不名的时候,爱人对你的追求不舍才是真正的互相珍视。

约翰对蓓尔的爱,超越世俗等级,他的真诚和勇敢让蓓尔开始相信真爱的力量,也让蓓尔明白靠自己的财产换来的绝不会是真爱。蓓尔开始明白,她不需要再去追求上层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而是应该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和真正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最终蓓尔和约翰有情人终成眷属,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想,变革的车轮不停向前,社会一直在进步。然而,始终不变的就是本真的亲情与爱情,这也正是蓓尔最终能获取幸福人生的两大重要因素。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剧照

02.蓓尔获得幸福的内在因素:女主人公蓓尔的自我觉醒是她最终能获得幸福的内在因素

在影片中,蓓尔本人就是典型的英式女主角。作为黑人女性,蓓尔最终获得幸福,是因为她作为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觉醒。

最初的蓓尔是自卑的,因为肤色原因,她无法和大家一样坐在餐桌前和客人一起用餐。她憎恨自己有这样的肤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愤怒地撕扯自己的皮肤,陷入极度的痛苦当中。

正如曼斯菲尔德伯爵夫妇所说:“任何同等地位的家庭都不会娶蓓尔,然而假如蓓尔跟不同地位的男性结婚,又会拉低了蓓尔的贵族身份”。 18世纪欧洲对家族血统和门第的观念是根深蒂固,蓓尔的选择是像终身未嫁的玛丽阿姨一样,守着自己的财产在肯伍德庄园做一辈子管家。

蓓尔最初选择官员次子奥利弗订婚,是因为她太迫切想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也太想打破大家的偏见—认为自己无法获得爱情的偏见。然而,就在“桑格号”事件中,从小被保护的她终于看清外界社会的残酷。这也是她觉醒的开始。

在我看来,蓓尔是个聪明的姑娘,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她明白了想依靠自己的财富挤进白人的社会,自己的婚姻将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影片中,蓓尔最终选择退婚。她义正言辞向歧视她的人辩驳:

别人把我的肤色看做不幸,而我最大的不幸正是嫁给一个认为我会蒙羞的家庭。我的母亲,她的过错就是生而为黑人,而我的过错就是遗传了她的肤色。我不想否定她,也不会否定我自己。

作为黑人女性,此刻蓓尔是清醒的,理智的。她不在因为肤色而感到自卑,她终于明白幸福不应该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应该依靠婚姻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幸福时时刻刻都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命运的轮盘也应该握在自己手中。

她开始勇敢地站出来,选择向命运抗争。蓓尔凭借自己的力量支持约翰,说服叔公做出公正的裁决。她抛却门第之嫌,选择非约翰不嫁。最终,她推动了奴隶制度的瓦解,解放了自己的内心,得到了真正的公平,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觉醒的蓓尔

03.女主人公蓓尔能够获得幸福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第一,来自家庭的爱,是柔软却又强大的力量

对于我来说,影片中最让我热血的一幕是,当表姐指责蓓尔不过是个私生女的时候,蓓尔能够坚定地回答:

我的父亲,承认我是他的女儿,它从未因为我的肤色对我有任何偏见。

这个姑娘内心十分坚定。我想,这正是因为她坚信父亲对自己的爱,而这份爱,也是她最坚强的后盾,让她能够在任何时候自信从容。

在那样一个奴隶制度的大环境下,女主人公蓓尔敢于站出来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抗衡,勇敢选择自己的爱人。

我想,这份勇气,这份品质并不是她与生俱来的,而是来源于曼斯菲尔德一家人对她的爱和呵护。爱,是一种柔软却能给予人温暖的力量,在你受到伤害时,它却能变成最坚实的铠甲,让你勇敢前行。影片也在启示我们,被爱浇灌成长的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社会的不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蓓尔与父亲

第二,命运无从选择,但我们都应该有反抗命运的底气

影片初始,蓓尔也曾无比憎恨,为什么命运不公平,白人堂姐伊丽莎白可以和客人一起用餐,而自己只能远远躲在花园暗自伤神。

可是,蓓尔没有认命,她没有选择守着自己继承的遗产当一辈子女管家。作为典型的英式女主角,蓓有思想有见解,头脑清醒,她努力追求平等,一直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反思我们的现实生活,命运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依旧无从选择。或许有的人一出生就已经在你的终点。然而生命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抱怨,更不是放弃。我们还有权利反抗命运,在逆境中翻盘。无论命运给我们安排了怎么一手烂牌,我们都要有把烂牌打好的底气。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剧照

第三,婚姻从来都不是女人安全感的保障,自己才是

影片的另一个角色,蓓尔的白人堂姐伊丽莎白,因为无法继承遗产,所以走上了不停相亲的道路。这个角色的安排在英片中和蓓尔这一角色相互对照。事实上,两姐妹同样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在马车上,伊丽莎白伤感地说:

我不能继承遗产,作为贵族,我不能从事任何职业。我们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只不过是男人的财产。

对于伊丽莎白,如果嫁给狂妄自大的詹姆斯,她的婚姻注定是一场灾难;同样,如果蓓尔选择嫁给只是图财的弟弟,那结局无疑也是人财两空的悲剧。

我想,过去也好,现实也罢,如果女人试图仅靠婚姻保障自己的安全感,那无疑是把自己推向被动处境。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人都缺乏安全感,为保障自己的安全感,一种是让自己更强大,一种依靠男人。

然而,后者明显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更容易患得患失。一个智慧的女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控制男人方面,而是选择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永远有足够的权利和筹码。她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婚姻不是安全感的保障,自己才是。

《佳人蓓尔》:从两个角度分析女主蓓尔获得幸福的因素及现实思考

画像

结语:

电影的结尾,以保险公司胜诉,约翰和蓓尔有情人终成眷属告终。最后导演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类目:蓓尔和伊丽莎白平等的坐在一起,恬静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美好的希冀。

这是一部值得你静下来慢慢看的电影。影片充满浓浓的英伦风,无论服装还是田园风景,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虽然是抗争奴隶制度,但影片中没有血腥,没有暴动,只是用一种优雅而质朴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善良、慈爱和真挚。

这也就是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价值与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