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常見的眼睛疾病及日常保健人的身體是很奇妙的,仔細觀察和聆聽我們的身體,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比如通過一雙眼睛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一些問題看似出現在眼睛上,其實是人體內的器官出了問題。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1)眼球:

單側眼球突出,多由局部炎症或眶內有佔位性病變所致,有時是因為顱內病變;

雙側眼球突出,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

雙側眼球下陷,常見於嚴重脫水或者老年人因眶內脂肪萎縮所致雙眼眼球后退;

單側眼球下陷可見於Honer綜合徵和眶尖骨折等。眼球有血絲,對太陽光線敏感,血壓高,可能是結膜炎引起的(過敏或感染);

眼球泛紅,可能由於肉類食用過多而使肝臟負擔太重;

眼睛腫脹、充血,可能由腎結石引起,也可能是因為水果和糖食用過多。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2)角膜:

角膜邊緣及周圍出現灰白色混濁環,多見於老年人,是類脂質沉著的結果。患者無自覺症狀,不妨礙視力。角膜邊緣若出現黃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環,環的外緣清晰、內緣較模糊,多見於肝豆狀核變性,是銅代謝障礙的結果。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3)結膜:

結膜蒼白,常由貧血導致;

結膜發黃,常見於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黃疸;

結膜充血發紅,常見於結膜炎、角膜炎;

結膜上佈滿顆粒與濾泡,常見於沙眼;

結膜上若有多少不等散在的出血點,常見於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若有大片的結膜下出血,常見於高血壓、動脈硬化。

(4)鞏膜:

正常鞏膜呈瓷白色,鞏膜黃染多見於黃疸。但注意即使眼睛發黃確實屬於黃疸,也不能確認就是肝炎。因為除了肝炎之外,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肝癌、膽囊及膽管發炎、膽石症引起膽管堵塞或溶血性貧血等許多疾患都可能出現黃疸症狀。

(5)黑眼圈:

黑眼圈常因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或房事過度引起。

祖國醫學認為黑眼圈是腎虧所致:腎精虧少則兩眼缺少精氣的滋潤,腎之黑色就浮越於上,因此雙目無神、眼圈發黑。如能節制性生活,情況就能有所改善。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6)眼皮皮膚病:

眼皮皮膚病有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與過敏性3種。

常見的病毒性感染有眼皮帶狀皰疹、熱性皰疹、眼皮牛痘;

細菌性感染有膿皰病、丹毒、眼皮蜂窩織炎;

過敏性眼皮皮膚病常見於藥物過敏、眼藥水過敏,化妝品、染料、油漆接觸、昆蟲叮咬、食物過敏等。

(7)眼皮浮腫:

全身皮膚中最薄的地方就是眼皮,其皮下組織也最疏鬆,因此很容易發生體液積聚。

眼皮浮腫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眼皮浮腫多發生於健康人,原因是晚上睡眠時枕頭過低而影響面部血液返流,夜間睡眠不足或睡眠時間過長。

病理性眼皮浮腫又分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兩種。前者常伴有紅、熱、痛等症狀,常見於麥粒腫、丹毒、蟲蜇傷、急性淚囊炎、眶骨膜炎等;

後者由局部和全身原因引起,如過敏性疾病,急、慢性腎炎,婦女月經期,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以及特發性神經血管性眼皮水腫。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8)眼皮結膜蒼白:

多由貧血所致。醫生們常通過眼皮結膜顏色來初步判斷患者是否為貧血。

上述這些症狀都能說明一些常見疾病,雖然有的不只是眼睛上的問題,但我們平時也要注意保養眼睛,多注意這幾方面

(1)少吸菸:吸菸會令眼睛內的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及形成血栓,進而對晶狀體和視網膜造成組織上和功能上的改變。吸菸也會促進遊離基的產生,同時降低血液、玻璃體和眼球組織的抗氧化物的能力。因此,吸菸人士受遊離基和氧化作用的損害機會較大,眼睛有可能永久受損,增加永久失明的可能。

(2)用眼衛生:保護眼睛,用眼衛生是關鍵。長期使用電腦的人,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50釐米以上,最好採用光下視20度的視角。電腦不應放置在窗戶的對面或背面;環境照明要柔和,避免反光。

在飲食上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豆製品、魚、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西紅柿、空心菜及新鮮水果等。另外,最好工作一小時就休息一次,緩解眼睛的疲勞狀態。

醫生通過看眼睛這8個地方,知道病人體內出現的問題!收藏自學

(3)日常保護

①經常以熱水、熱毛巾或蒸汽等燻浴雙眼,以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防止眼睛患病。

②適當運轉眼球,鍛鍊眼球的活力,以達到舒筋活絡、改善視力的目的。

③經常用手按摩雙眼,不僅可保持眼部的青春活力,而且可預防視力下降。

④不要用沾上油汙、灰塵等髒物的毛巾去擦眼睛,不要和別人共用毛巾,尤其是不能用有眼病的人的毛巾。

在強光下,最好戴墨鏡、茶鏡等護目鏡。一旦得了眼病,除注意休息外,還要及時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如發現眼睛屈光不正,就要通過驗光,選戴合適的眼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