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部」“在水一方”究竟在哪里?

「云西部」“在水一方”究竟在哪里?

古代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在中原王朝的眼里秦岭以西都是荒蛮之地。

历史上在陇南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事在古代陇南频频发生,古代陇南是陇?还是蜀?相信任何一位历史学家很难说清。从严格意义上说,陇南既陇非陇,既蜀非蜀;陇南不是陇蜀文化简单的混合体和杂交体;今天我们所说的“陇蜀之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核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一种的文化形态,它的特点是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多样性和诗意性,譬如秦早期文化、乞巧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陇南历史不仅仅是群雄逐鹿,金戈铁马,也是陇蜀秦巴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多民族、多元化的融合进程中,陇南诗歌是陇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陇南是诗歌浸润的沃土,最早的诗歌是从陇南吟唱出来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蒹葭》的产生地就在陇南礼县、西和县一带。

《蒹葭》是《诗经》中传诵最广的篇章之一,属于《诗经·秦风》。《秦风》就是从秦地采集的民歌。西北师大赵逵夫教授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以为《蒹葭》这首诗是描写牛郎织女传说的,是以牵牛(牛郎)的口吻唱的,这很像《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和《山鬼》,应该是受了民间祭祀歌舞的影响。

诗的抒情主人公不断追求,但总是不能靠近水对岸,给人无尽的遗憾。这首诗描述了牛郎隔着河追寻织女的情形,所谓伊人其实指织女。在西周时期,甘肃东南地区的植被条件非常好,河流纵横。西汉水是这一带的主要河流,《蒹葭》这首诗中的水,应该是西汉水的上源。而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河汉也是从西汉水演变而来的。

和礼县紧紧相连的西和县,也是秦人活动的重要地域,也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源地之一,今天流传在西和的“乞巧节”就是古代纪念织女活动的遗存。

这为《蒹葭》这首诗的诞生地提供了佐证”。今天陇南西和、礼县传唱的乞巧歌谣、民歌仍是秦地“诗经”的一种。

李白在开元年间,途经陇南徽县青泥古道时,写下了彪炳中国文学史的诗作《蜀道难》。诗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青泥”就是徽县青泥岭。李白途经陇南时走的是长安——陈仓——青泥岭——剑阁——蜀地的路线。陈仓道青泥岭路段在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改道新修为白水路,现位于甘肃徽县大河乡大石碑村的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记》,就记录和赞颂了青泥岭道路改建工程。青泥岭又叫铁山,是古蜀道中最为艰难险阻的一段。

诗圣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离开秦州(今天水),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栗亭、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等地,到达同谷寓居(即陇南成县飞龙峡)。杜甫在同谷寓居期间,全家饥寒交迫,生活辛酸悲苦,采橡栗以食。杜甫在陇南写下了《同谷七歌》等许多伟大的诗篇。

还有王安石、苏轼、李商隐、陆游、卢照邻、岑参、张祐、元稹、杨万里、李梦阳等大诗人都写下了大量描写陇南山水风光、社会风情的优秀诗篇。(本章节来源于:毛树林《陇南,一座诗意弥漫的陇蜀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