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有“法”,看长寿高新区的发展之“局”

浓浓的秋意中,记者走进长寿高新区科技企业孵育基地,一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便映入眼帘:机声隆隆,车来车往,多台挖掘机伸展巨臂奋力开挖,渣土车排成长龙进进出出;而在不远处的未来城凤栖科技岛,坝体填筑、湖底填筑、种植区回填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立项有“法”,看长寿高新区的发展之“局”

中科未来城规划效果图。

“2019年年初,长寿区将基础建设列为全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园区上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以澎湃热血和干劲投身项目主战场,掀起了重特大项目攻坚热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今年九月,长寿高新区已完成项目投资16.54亿元,实施年度重大建设项目45个。其中,中科未来城智能化产业基地B区、新市工业组团职工公寓装修工程、中科未来城创新产业园一期道路工程、新市工业组团五期道路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如今,中科未来城凤栖科技岛一期工程、创新科技产业园二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陆续进入收官阶段,在今年底、明年初将预计投入使用。在建设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的大方向上,高新区的建设布局始终走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打好基础,立项有“法”,多工程层级展开布好园区发展之新局面,走向新纪元。

立足产业优势,打造科技创新之城

科技发展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不断向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将信息技术和核心科技作为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并纷纷加大投入。在长寿,中科未来城的规划设即为一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城。

目前,中科未来城科技企业孵育基地项目、凤栖科技岛和创新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正在陆续平稳建设并进入收官阶段。其中科技企业孵育基地主要用于创新创业培训、科技项目孵化、创新人才培育、高科技企业培育。于2018年11月29日开工,合同工期2年,目前已完成A1#主体框架13层,完成A2#主体框架11层,完成A1#主体框架9层,完成框架主体面积50000平方米,累计完成建安造价9500万元。预计在2019年底,计划年底将完成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建安产值1.5亿元。

而另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长寿中科未来城凤栖科技岛和创新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进入后期排查阶段。建筑总用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景观面积24.5万平方米(含景观水景5.6万平方米),配套建筑占地0.55万平方米。今年下半年主要建设内容为湖堤、湖底及护岸(驳岸)工程:含防水毯、粘土回填保护层、挡土墙等。

记者实地探访了凤栖科技岛项目工程,工人们正在绿化种植土的回填和造型,乔木、灌木、观赏草、水生植物的栽植和养护等。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11月底,风景园林工程(铺装、绿化工程):含步道、休息平台、停车场、广场等景观工程及配套附属设施都将完工,产业园综合管网工程:包括给水、雨污水和强弱电等综合管网会陆续铺开并进行试用。可以期待,一座未来感十足的科技创新之城正在徐徐为我们揭开其面纱,展现风采。

立项有“法”,看长寿高新区的发展之“局”

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大楼整体施工已经完成。 刘长林 摄

集聚人才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有了地方与企业,当然离不开人才。“校地校企合作”是近两年长寿高新区积极探索的新模式,也是区政府着力打造、集聚高端人才资源的重要平台,主要用于科研教学、科研实验、科研交流、人才实训等。

据了解,目前已意向入驻的高校企业包括迪比智能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物流与机器人研究院、赛真达无人科技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园区签订合作协议的平场面积约986亩,挖方约844318.31m³、填方约2571363.86m³,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未来,高新区将依托优势学科资源,逐步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的团队(并逐步实现本地人才培养)。实现以人才共育、基地共建、师资共培、项目共研、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为园区入驻企业合作培训定向人才,帮助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人才对接。

如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关村创业学院等高校已经入驻新区智能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与园区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为科技产业的人才入驻提供了保证。长寿新一代“大学城”正在冉冉升起。

今年以来,高新区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62亩,建安造价约2.3亿元。本项目建筑面积共为100200平方米, 主体结构目前完成约4.7万㎡,预计完成产值约7000万元。计划在2019年底,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建设,达到产值约11000万元。

除此之外,智能产业基地在建设上还特别注重生态保护、要素保障、平台支持等,并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校合作区等,保障科技发展动力与活力,实现产业等不断进步升级。

立项有“法”,看长寿高新区的发展之“局”

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刘长林 摄

加强区位建设,助推园区发展再提速

在高新区,居住在新市街道的居民正期待着一座物联网项目落地带来的生活便利。

据了解,作为高新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电信重庆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云基地、泛在网络等具体项目为载体,致力于将长寿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云、管、端、芯”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园区。后续建成后,将满足区内智能制造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运行、管理以及工业数据传输的需要,实现园区内街道、企业、办公场地光纤网络全覆盖,推动电信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三网融合”,构建起物联专属网络。

今年,总建筑面积22315.04m²的长寿区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机房工程项目正在全面铺开。截至9月份,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机房主体工程完成约11000m²,剩余约2100m²;砌筑工程月初进入施工,目前完成约270m³。辅助用房主体工程完成约7600m²,剩余1600m²;砌筑工程进入施工。完成产值3145万。

喜人的是,高新区工程部负责人表示,按照目前的工期进度,预计2019年底机房:砌体、内墙抹灰完成,屋面工程完成,外墙保温、外装工程完成60%,安装工程完成60%;辅助用房:砌体、内墙抹灰完成,屋面工程完成,外墙保温、外装工程完成90%,安装工程完成80%;室外工程:管网工程完成80%,小区道路完成,绿化工程完成80%,计划完成产值约5400万。

立项有“法”,看长寿高新区的发展之“局”

建设中的中科未来城。 刘长林 摄

诚然,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也是吸引外部投资的一张重要名片与优势。新市四期路网及北城大道连接段项目以及渝巫路葛兰段一期道路改造工程也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在2020年,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展开后,交通的便捷是高新区科技产业配套发展的区位保障。

新市四期路网及北城大道连接段由三条道路组成,分别为北城大道连接段、新康大道、寿乡大道三条道路组成,道路全长1.85Km,路幅宽度40米,该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所有雨水、污水、电力、给水管网约5.8公里,建成道路1.3公里,预计2019年年底将全面完工。对提升长寿高新区新市组团整体形象、助推高新区产业发展,同时缓解了新市街道节假日期间的交通压力。

而渝巫路的建设改造工程,则是连接重庆市渝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该道路改造完毕后,将大大推动园区招商引资能力,为园区的发展打下长久坚持的基础。

数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高新区始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建设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打造高新科技园区的路上,大发展、大跨步预示前行。伴随着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的落地,智能家居、电子信息、健康科技、智能制造等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寿高新区必将引领长寿工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浪潮,抢占新机遇,赢得新发展,开启新生活。(黄姝颖 付恋 徐天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