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先生带您了解睢县地名之匡城乡(三)

轩辕先生带您了解睢县地名之匡城乡(三)

前庞:在城西南12.5公里,范洼南2.7公里,东临洪庄沟。明初,庞珏由山西洪洞迁太康庞楼。珏生超,超生三子:韬、波、扩。三门扩迁此,与刘、李二氏合筑一庙,称庞刘李庙。讹书庞琉璃庙。清末,以氏名村称庞庄,地处后庞村前,称今名。明属锦翠乡,清属长岗东社,民国属四区长岗,解放初属一区长岗,1958年属河集公社,1974年属范洼公社、乡,今属匡城乡。前庞村民委员会驻地。60户,260人,汉族。多庞姓,张姓1户。

汤小集:在城西南12.7公里,范洼东南3公里,东距民权--太康公路2公里。清礼部尚书汤斌曾孙云鹏,庠生,雍正时,由城内故宅迁此,以村区小、农历双日有集,故名汤小集。属前庞村委会。27户,140人,汉族。庞姓25户,刘、张各一户。

李庄:在城西南12公里,范洼东南2.5公里,东近范洼沟,北距县城---后台公路2.5公里。明嘉靖间,李备为避水患由李老迁此,以氏名村。属前庞村委会。32户,150人,汉族。居李、王、朱、张4姓。

后庞:在县城西南11.5公里,范洼东南2.5公里,西临祥符寨沟。明崇祯间庞季避兵由太康庞楼迁此,村以土围,称庞家寨。清末围墙圯称庞庄。以地处前庞庄北称今名。属前庞村委会。78户,400人,汉族。居庞、吕、朱、袁4姓。

洼张:在城西南13.2公里,范洼西2.2公里,周塔河西岸。明崇祯时,张三妻携子避兵由匡城迁此,以地洼称洼张。明属锦翠乡,清属长岗东社,民国属四区长岗,解放初属一区长岗,1958年属河集公社,1974年属范洼公社、乡,今属匡城乡。洼张村委会驻地,78户,280人,汉族。居王姓45户,张姓30户,刘姓3户。

轩辕先生带您了解睢县地名之匡城乡(三)

洼刘:在城西南13.5公里,范洼西2.5公里,东近周塔河,东2.5公里县城---后台公路。明成化末年,刘氏始祖太玉卜居睢州城南郭屯,四世长门一坤由郭屯迁此,以地势低名洼刘。刘氏移居张可刘,仍名。属洼张村委会,120户,460人,汉族,皆孟姓。

毛岗寺:在县城西南10公里,范洼东1.5公里,东近许天寺沟,南临县城--后台公路。据出土陶罐、绳纹砖表明,该村古时为岗,汉代岗上有群墓,后墓侧建寺,毛氏迁入成村,称今名。今毛氏不存,仍名。78户,280人,汉族。明属锦翠乡,清属长岗东社,民国属四区长岗,解放初属四区陆屯,1958年属河集公社,1974年属范洼公社、乡,今属匡城乡。毛岗寺村委会驻地,101户,460人,汉族。居段、吴、华、阚、宋、杨、王7姓。

安庄:在城西南9.6公里,范洼东2公里,西临排水沟,南靠县城---后台公路。清顺治时,安中夏由河坡徐迁此,以姓名村。属毛岗寺村委会。40户,217人,汉族。除2户袁姓外,皆安姓。

王庄:在城西南9.6公里,范洼东1.5公里。清嘉庆三年(1798年),王玉春由王庄(今属尚屯乡)迁居于此,以氏名村。属毛岗寺村委会,42户,202人,汉族,居王、焦、齐3姓。

洛庄:在城西南9.2公里,范洼东北1.7公里,西临祥符寨沟。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大雨连绵,水逼州城,逯虎山为避水患由城东关迁此,以氏名村称逯庄。“逯”、“洛”同音,讹书今名。属毛岗寺村委会。104户,412人,汉族。居贾姓92户,另有张、刘、樊3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