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乾隆帝“崇滿抑漢”的民族政策

前言:

隨著滿清王朝政權的不斷穩固和滿族統治者對滿漢關係的不斷調整,以及“滿漢一體”的民族政策的不斷實踐和發展。經過順、康、雍三朝的努力,到了乾隆統治時期,滿漢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和,已經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了。但引發滿漢矛盾的因素卻仍然存在,並且與乾隆時期日益嚴重的“八旗生計”問題、人口過度膨脹、物價上漲等問題緊緊交織在一起,成為了影響乾隆時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而這也就使得在這一時期的滿漢矛盾雖然不及清朝初年那麼尖銳,但也更為複雜和隱蔽。

為了解決八旗子弟的生計問題,乾隆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嚴重損害了漢族士大夫階層的政治利益和底層漢族民眾的生存利益,大大加劇了漢族士人的不滿情緒和廣大漢族民眾的反清鬥爭。那麼問題來了,乾隆都具體實施了哪些措施,為何會造成如此之局面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淺談乾隆帝“崇滿抑漢”的民族政策

乾隆帝像

第一、為八旗子弟開放仕途

清朝統治者一直以來都將八旗視作國家之根本,並將其作為維護和加強統治的重要支柱。所以為了確保滿族的優勢地位,清朝統治者便實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官缺制度”,即按照民族成份將各官職定為“缺”,然後根據官員的身份和資格以“官”補“缺”;這實際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官僚統治集團在清王朝中的政治地位。

到了乾隆時期,清朝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官缺制度。乾隆時期,八旗人口不斷膨脹,其生計問題也變得日益嚴峻,為了妥善解決旗人的生計問題,乾隆除了繼承康、雍兩朝的政策之外,還擴大了旗人的入仕途徑,在官缺方面給予很大的特權。旗人除了可以擁有滿缺、蒙缺和漢缺之外,還可以替補綠營和其他非八旗的官缺。此外,旗人入仕的話,還可以去擠佔漢人官缺,但反之,漢人卻極少能擔任滿人官缺。乾隆三年的時候,有官員便奏請:

設立“八旗公庫”、“廣開登進之路,凡近京省城府道州縣副參遊守等官,俱宜參用滿洲”。

想法雖好,但乾隆皇帝也很擔心,如果大量補用滿官的話,會加劇滿漢之間的矛盾,從而影響政權統治,所以乾隆對此等奏請皆不批准。但又迫於八旗生計壓力和維護八旗的支柱地位,乾隆還是逐步開放了八旗子弟的仕途之路,實施了“定滿洲外用先行考試”、“綠營有缺,附近旗丁頂補”、“在京滿洲、蒙古官員均補用綠營”(選自《清高宗實錄》)等措施

淺談乾隆帝“崇滿抑漢”的民族政策

清朝的八旗子弟(老照片)

乾隆六年的時候,旗人的任職範圍再次得到擴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清高宗實錄》中的記載中看到:

“滿漢進士,原屬一體,嗣後滿洲進士,亦著照依甲第名次,選用知縣。”

乾隆朝的這種選官和用官制度,嚴重影響了漢官的仕途,損害了漢族士大夫的政治權益,但這也必然會加劇滿漢臣工之間由於利益不均衡而產生的種種矛盾。乾隆八年發生的杭世駿事件就是這一時期漢官不滿的最好表現。這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杭世駿雍正二年的舉人,在乾隆時期擔任翰林院編修,他對乾隆“內滿外漢”的用人方式提出了極為尖銳的批評,他說道:

“意見不可先設,畛域不可太分。滿洲賢才雖多,較之漢人僅十之三四。”

當然了,儘管杭世駿所說有不實之處,但這也說出了大多數漢官的心聲。

淺談乾隆帝“崇滿抑漢”的民族政策

杭世駿像

第二、漢軍出旗

由於康、雍兩朝在八旗生計問題上所實行的政策很難奏效,所以在乾隆即位之後,便做出了一項自認為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的辦法,即——漢軍出旗政策。將這些空置出來的兵額交由滿洲與蒙古八旗來頂補。我們都知道,八旗漢軍源自漢人,在戰爭中曾經是八旗的三大支柱之一,但畢竟分屬於不同的民族,無論滿族統治者如何宣揚“滿漢一體”和“滿漢平等”,但當真正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仍然有難以消解的民族歧視觀念,而此時以犧牲部分漢軍旗人的利益來緩解更親近的滿蒙旗人的生計問題就是最好的表現。

這個時候,大量出旗的漢軍被改補成了綠營,在遣散處就近補入,從此不再享有旗人士兵的薪資待遇,對於那些年老閒散者則改入民籍。即便能繼續留在旗內的漢軍,其地位和待遇也有所下降。這樣一來,就使得漢軍變得無足輕重,而朝廷就可以在不加軍餉的情況下,緩解八旗的生計問題,大大減少了朝廷的財政和政治壓力,同時還能保證滿蒙八旗的特權優勢地位,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好策略。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淺談乾隆帝“崇滿抑漢”的民族政策

乾隆帝像

乾隆時期的滿漢矛盾主要呈現出了融合中隱含矛盾的態勢,但滿漢矛盾已經不再是清朝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乾隆固守的“首崇滿洲”的觀點,視滿洲為國家之根本,將維護滿洲特性,抵制漢習上升到維護政權長治久安的政治高度,高度警惕漢人、對漢人心懷猜忌、防範之心(參考至《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

為了徹底消除其內心的“隱憂”,乾隆還通過濫興文字獄、禁書等手段試圖徹底消除漢人的反清思想和民族意識!但我們也知道,這一系列手段並不能給清王朝帶來任何有益之效果,相反,只會加劇滿漢之間的矛盾衝突。

綜上便是對乾隆“首崇滿洲”大政策中的兩個小點進行表述,篇幅有限,我們下文再繼續來探討一下,乾隆在該大政策下還具體推行了哪些小政策。

參考文獻:

  1. 《清高宗實錄》(卷 74),乾隆三年八月乙酉,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版。
  2. 《清高宗實錄》(卷 136),乾隆六年二月己巳,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版。
  3. 《清高宗實錄》(卷 184),乾隆八年二月癸巳,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版。
  4. 《清史稿》
  5.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