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小真的妈妈最近对孩子的行为苦笑不得,孩子喜欢从外面捡些垃圾回家拼着玩,妈妈想带她去买玩具,但是小真却对垃圾更感兴趣。妈妈觉得垃圾太脏了,就让孩子只能玩玩具,孩子抱着她捡到的垃圾大哭,对妈妈有很强烈的抗拒。

到后来,妈妈才知道孩子因为看了动画片,觉得在外面地上的东西都有生命,它们在孩子的眼里是被抛弃的小可怜,所以小真出于同理心才去捡垃圾,重新组合他们,让他们有新的生命,新的家庭。妈妈选择了退一步的办法,告诉孩子地上的伙伴自然有清洁工送它们回家,还带孩子去跳蚤市场买二手的玩具,给孩子自己发挥。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妈妈此前的教育里就存在“霍布森选择效应”,孩子感到了束缚,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就被限制住了。孩子的创造力就在这些不显眼,甚至有些另类的行为中被锻炼,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小心自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有创造力的表现:

1、会自主思考

有的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就找家长解决,而是先自主思考怎么去独立解决问题。思考有的时候是一种想象力,头脑风暴,在思考中让各种想法碰撞,通过分析、选择和判断得出自己的一套方案,这些自主思考就是创造力的基础。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2、有勇气去实践

思考是前提,而实践是核心。光有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实践去检验思考的真伪,那么思考就成为了幻想,不会有结果。当孩子有勇气去实践时,通过各种办法努力把意识转换成现实物质,不管结果成功与否,这都是一种创造,都是孩子有创造力的表现。

3、敢于反对旧事物

创造力体现的是“新”,除了敢于挑战未知的新鲜的事物,还要敢于挑战固有的旧事物。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当孩子对旧事物有质疑,对旧事物进行否认的时候,这不是捣乱或者叛逆,他是正在跳出现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有了新的思维,这是孩子创造力强的体现。


霍布森选择效应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1、“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概念

这个效应源自于一个典故:霍布森是一个从事马匹生意的商人,他表面上说让人们随意选择自己的马,马圈大而马匹多,但是马圈的门使得高马出不去,进出自由的都是一些瘦小的马,霍布森的选择实为假选择。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霍布森选择效应”即为在对比选择中进行判断与决策,才能得出最佳的方案,在思维僵化时候的决定往往具有封闭性与趋同性,最好的方案都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对创造是一种扼杀。

2、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家庭里面的“霍布森选择效应”很常见,家长为了保障孩子的一切而设置条框,有的条框能够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有的则对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扼杀。

像是有的孩子在绘画的时候,他把大楼画在天上,把星星涂成紫色,有的家长看到了就会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孩子按照常规来绘画,大楼一定稳定地矗立在地上,星星一定是黄色。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成为了画手,而有的孩子成为了画家的原因,这就是创造力带来的区别。

孩子局限在家长的设定的圈子里,局限在常规里,即使达到了最好的想象与创造,与圈外的一对比,就会发现不值得一提。

3、不能独立自主

家长表面上让孩子选择,其实就是自己已经选择好了,再让孩子按下唯一的按键,美其名曰“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让孩子按照这个选择去做,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照家长的意见去做。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在家长的限制之下,没有办法独立自主地思考或活动,因为他一旦有所突破条框,就会被“纠正”回来,于是孩子变得更加依赖家长,只会按照家长的指令来走,把指令当成自己唯一的标准,并执行到底。


家长要怎么避免该效应?

1、不要局限固有思维里

家长对一些事物有着刻板印象,对自己思维的僵化毫无认知,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去改变。有一个很常见的固有思维,即很大一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他们心目中的铁饭碗,例如老师、医生、公务员的职业,除此之外的职业他们都持否定的态度,对新事物有不安、恐惧的感觉。

有些家长思维已经随着时间被固化,对一些旧事物坚信不疑,当孩子对旧事物进行疑问和反对的时候认为孩子无知和叛逆,这就很打击孩子的自信和创造力。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无论孩子提出了多荒谬的疑问,家长都不能够嘲笑或者直接否定,而是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疑问,让他学会遇到事情不要过于相信主观感受和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的思维之下去探索。

2、保护孩子的童心

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少了很多的经验、经历,才会使得他们的想象力无限扩大。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保护孩子的童心。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的孩子就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还记得我们有天午休,他突然很认真地跟我说:“妈妈,我想摸一摸月亮。”我答应他,到晚上的时候,我们俩一起在阳台等待月亮出来,可惜那天雾很大,我们看不到月亮。

我们都等得有点困了,我正想放弃,孩子突然找我要手电筒。我去拿给他,他就站在房间最高的桌子上,一边踮着脚尖手高举着手电筒,一边叫唤:“妈妈,妈妈!快摸月亮!”他把手电筒的光照在我手上,高兴地说:“我们有月亮了!”

我对孩子的想象力很是感慨,那晚“月亮”就一直开着,照着他房间的角落,成为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月亮。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到现在,孩子对天文学很感兴趣,物理成绩非常好。他还加入了一个有关天文的小组,每周末都和小伙伴去野外看天空,去享受他的兴趣。

保护孩子的童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让他在无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3、不用自己的标准去约束孩子

成人世界与孩子的世界各有各的标准,只要不涉及安全性的问题,成人就不必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不使用这些标准去约束孩子。

像是我有次去朋友家,我看见朋友的孩子拿着彩色笔往墙上画,白色的墙上都是孩子的专属涂鸦。我笑着说他是一个很大度的人,朋友也笑着说:“一般的家庭看见孩子有这个举动都认为孩子‘出格’,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这面墙就是最好的画纸,他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因为家长的恐吓而让这项才能被埋藏。”我朋友就把家里的一面墙贴了墙纸,让孩子在这个范围里作画,既方便清理,又不破坏孩子的灵感输出。

有的时候,孩子的“出格”行为,不是因为孩子的叛逆,而是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在家长充满规矩的世界里就会显得另类。所以,当面对孩子的特殊行为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辨别动机,如果好的话,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标准与束缚,就让孩子自由地锻炼自己的智能。

小心你的教育有“霍布森选择效应”,别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会因为对孩子的关心而产生“霍布森选择效应”,不自觉地就给孩子很多的束缚,让孩子限制自己潜力的开发,限制自己才能的施展,让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让他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今日互动话题:你的教育里隐含着“霍布森选择效应”吗?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