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河东地区位于山西南翼,在山西南翼末端,这块平地成为了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控河东之地,而威北方胡虏。

历代以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南下的时候,往往都会从雁门关南下,奔袭关中地区。而河东这块平地就成为了关中平原东南翼最大的一块战略缓冲地带。

河东地区

古代的河东地区,大抵以如今的运城、永济、河津三地为中心,形成一个战略区域。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在中国古代,所有能够称之为热点战略区域的地方,都有一个极大的共性:

那就是,它一定是皇城四翼的某一个战略区域。

从地图上来看,关中平原作为古代皇城的龙头老大,虽然是四塞之地。可是在关中平原的东北翼有一块平地。

这块平地就是我们常说的河东地区。

不过,关中平原和河东地区之间被黄河河道下切,恰好将两块区域分割,成为了两大战略区块。

《读史方舆纪要》中谈及:

“秦、汉以降,河东多事,襟带河、汾,翼蔽关、洛,推为雄胜。”

整个河东地区,因为关中平原和河洛地区的双重政治压力,河东地区成为了这两大战略区块之间最为重要的一块联动枢纽。

因为从地图上来看,河东恰好和关中平原、河洛地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战略三角。这三角区域中,河东地区就是一个巨大的联动转盘,失去了河东地区,所谓的关中平原、河洛地区之间的联结也同时意味的被一并撕裂。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说白了,河东地区就是一把高悬于两大军事战略区域的利刃,随时随地能够切断两大政治重心的联系。

“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

河东地区的西翼有着黄河河道为天然天堑,而在河东地区的南翼同样有着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000多米的高山为天然屏障。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古代王朝中,有数不清的政权凭借河东,直接直插关中平原腹地。占据了河东要地,无论是夺取关中政权,还是夺取河洛政权,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河东西翼三渡口

河东地区位置处于关中平原和河洛地区的联结地带,在河东地区的东翼有一道以黄河河道为主的天然屏障。

历代以来,河东地区面临的军事压力有三个方向:

  • 河东北翼的骑兵势力
  • 河东西翼的关中势力
  • 河东东南翼的河洛势力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这三个军事威胁中,北翼的军事威胁势力最大。

而且在大一统王朝中,这个方向的军事压力往往不是中原的步兵压力,而是北翼边陲的军事力量沿着大同、、朔州、太原南下直扑河东的军事力量。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北翼的军事力量一旦南下,河东的北翼几乎无险可守。

所以,占据河东地区的政权往往都会沿着太原方向延伸军事防御据点,至少也需要在朔州雁门关一带构筑军事防御据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拦截南下的军事力量。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关中势力想要进入河东地区,可以凭借三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地区。

  • 西翼两渡口:龙门渡、蒲坂津
  • 南翼渡口:风陵渡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从这三个渡口渡过黄河是进入河东地区最为便利的河道通路。可是强攻这里的渡口就算渡过了这个渡口,大军也得在这脱一层皮。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凡是发生在黄河渡口中的战役,你会发现又有一个天然的共性:

从未有过大规模的军事交战。

这是为何?

其实道理很简单。

想要渡过有重兵把守的黄河天堑比攻破关城要简单的多,但是行军渡河有着天然的弊病,因为大军行军强渡黄河,防守力量一定会半渡而击,这样渡河极为困难。

在黄河渡口发生的战役,更多的人都会选择避免在渡河的时候和敌军交战,而是在在龙门渡、蒲坂津之间来回奔袭,让防守方在两大渡口间疲于奔命,无法猜测敌军真正的行军意图。

这个时候,外来力量就能够轻松的实现诱敌,顺利渡过黄河这道天堑。

河东的南翼还有一个小型渡口---风陵渡

这里关中平原的势力一般而言,很少会选择从这里进入河东地区。

我们可以看一下风陵渡这个黄河渡口: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它的位置恰恰处于黄河急转弯拐角处,风陵渡的南翼正对着潼关,风陵渡的北翼仅仅有一小块平原地带。

大兵团选择在这里强渡渡口,一旦被防守力量拦截,无法顺利前进,就算防守力量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数量庞大的军队自己也会在渡过渡口的时候相互踩踏。

所以,风陵渡往往都是关中平原少量军事力量选择突袭时所用的一个渡口。

我们可以看看最后关于河洛地区的军事威胁,这个区域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域,军事威胁最小,甚至可以说没有。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河洛地区进入河东,需要面临巨大的军事威胁,他们进入河东地区整个过程都是俯冲中条山沟壑,攻打河东面临的军事风险要远远超出固守河洛地区。


河东力量对外扩张

河东力量防守有余,可是想要轻而易举的进入关中平原和河洛地区确实极不容易。

黄河河道、中条山为河东地区提供天然屏障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的束缚着河东地区,它的封闭性也自然不言而喻。

自守有余,而扩张羸弱。

关中平原进入河东有三个渡口可以选择,那么河东地区如何进入关中呢?

很不幸,它在进入关中平原的时候能够选择的道路仅仅只有一个渡口:

蒲坂津。

这又是为何?

龙门渡的位置距离关中平原的政治重心太原,还没有和关中力量周旋,战线被自己在无形中拉伸太长,选择从龙门渡渡过黄河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撑能能力。

风陵渡在限制关中势力的同时,更加的限制了河东地区。

风陵渡的对面直通关中东北翼最强悍的军事关隘潼关。对于河东地区的军事力量而言,从这里进入关中平原,无疑在把自己推向鬼门关。

河东地区:一块山西平地,为何成为关中、河洛地区的联动枢纽?

大多数的人也不会选择刚刚从风陵渡渡口渡过黄河,又要从这里攻打重关,狭小的地域面积完全无法支撑大兵团在渡口、关隘

两者直接来回周旋。

而位于中心位置的蒲坂津无疑是河东地区侵逼关中平原最为理想的河岸渡口。

这里可以避免战线延伸太长的问题,也可以渡过黄河直扑关中平原。

王朝乱世,河东地区不止一次次的成为了各种政权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许多东西,可能已经随着时间的历史慢慢的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可历代王朝所依赖的战略区块不会被人们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