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 今年不动员

目前,一年之中最让农民朋友喜悦的丰收季节已经来临,蓝天“保卫战”也随即打响。按照计划,今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9%以上。从过去的一烧了之到现在的变废为宝,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解决了农民的“秸秆愁”,又减少了污染,留住了蓝天白云。

“以前的秋天,我总是为秸秆禁烧忙得焦头烂额,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巡查,和村里人玩‘猫和老鼠’游戏,现在可不用了。”来自芜湖县六郎镇政和村的民生工程宣传员小王如此感叹。原来,村里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给秸秆找到了好去处。镇政府就和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购买了打捆机,建成了将秸秆加工成燃料的生物质能源公司。秋收时节,华阳合作社不仅无偿帮助农户将秸秆打捆离田,还付给农户一定的秸秆收购金。用秸秆生产出的颗粒状或块状的燃料,污染低于煤炭等矿物质燃料,成本低于天然气,是生物质电厂、一些加工企业及户用气化炉的首选,不愁销路。让小王欣喜的是,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今年秋天一到,还没等到他宣传,村里人主动找到他让帮忙联系将秸秆收走。

“秸秆打捆好,不仅环保还能增收呢!”家住南陵县许镇镇的王美刚也直感叹。王美刚其实是南陵县良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任负责人。今年,听说南陵县政府制定了秸秆打捆机购置补贴、秸秆打捆作业补贴等好政策,还把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纳入了南陵县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购机有购机补贴、作业有作业补贴,王美刚下定决心购买了四台秸秆打捆机。金秋时分,位于许镇镇龙潭村的南陵县袁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的2300多亩中晚稻正在抓紧收割,王美刚所在合作社的搂草机、打捆机随即跟上,对散落田地间的水稻秸秆进行收集、打捆作业,打捆好的秸秆随即装车运往附近的养牛场和有机肥生产企业。现在,农民不再为田里秸秆犯愁了,几个企业也有了稳定的秸秆供货源,王美刚的合作社成员也增加了收入。

记者昨日从市民生办了解到,今年我市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比例达39%,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比例达27%。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1处;建设秸秆饲料化或基料化商品化利用项目1处;建设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1处;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1个;加强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全市粮食主产县(市、区)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个数占乡镇总数的50%以上。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