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風口下,三星是“亡羊補牢”還是漂亮“翻身”?

5G風口下,三星是“亡羊補牢”還是漂亮“翻身”?

時代的變換造就一些成功者,也將淘汰一批落後者。

近日,有相關媒體報道,三星目前正在制定裁員方案,而手機業務將是重災區。

11月4日,網上有爆料稱,三星電子中國區31個分公司及辦事處,最後將合併成5個,裁員在三分之一以上。此次裁員涉及的主要是手機業務銷售和市場銷售人員,其他部門也有,但更多的是手機業務。

對此,三星中國回應稱,針對內外部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三星電子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調整,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

三星在聲明中強調,作為正常經營活動的一部分,此次調整提升了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也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動力。

三星表示,順應5G時代的發展需求,三星電子以5G產品為核心調整了產品線,並加強了與國內領先零售渠道商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移動業務。

至於具體裁員多少人,是不是三分之一?涉及哪些人員?三星中國方面沒有直接回應。

1

日漸沒落的市場份額

與三星中國區裁員相對應的是,近幾年來,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江河日下。

從去年開始,關於三星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9月,在關閉惠州最後一家中國手機工廠後(之前先是關閉了天津工廠),三星基本上全面停止了手機產品在中國的生產。

數據顯示,在最新中國手機市場佔比中,三星智能手機僅剩不到1%,而五年前年這個數字還是15%。

IDC數據顯示,2018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334萬部,市場佔有率僅為0.8%。業內人士認為,三星在中國市場的產量和銷量逐漸降低,為了節約成本,啟動裁員和關廠是正常的商業邏輯和節奏。

今年10月2日,三星電子表示,已經在9月底暫停中國手機工廠的生產。該公司稱,暫停在華唯一一座手機工廠的生產是“艱難的決定”,此舉是為了提高效率。

三星在華曾經擁有三家手機制造廠,位於深圳和天津的另外兩家手機廠已於2018年陸續關閉。

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於2018年4月註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於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天津三星電機有限公司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停產,2600多名員工轉崗或者離職。

5G风口下,三星是“亡羊补牢”还是漂亮“翻身”?

據瞭解,三星當前重點為東南亞市場,2008年起,十年之間對越南投資總額已從6.3億美元增至173億美元,在越南各地共設8個廠房,三星越南公司近兩年出口總額佔據越南出口總額近25%。

此外,在印度,年產1.2億部手機的諾伊達工廠也成為了三星在全球內最大的工廠。有分析師指出,在勞工成本上升和市場份額下降的背景下,三星繼續保留中國工廠的必要性不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大規模裁員或許是三星手機為迴歸代理銷售模式的手段。

“從目前來看,三星(的線下銷售接下來)是主打國代,通過代理商,把貨鋪下去,這一方面可以降低渠道成本,另一方面是利用相對較高效率的營銷手段。”獨立IT分析師付亮向表示。

2

雲端跌落谷底

事實上,三星在2002年就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不過彼時中國手機市場的老大是諾基亞,三星處於第二的位置。大約從2009年開始,中國的手機市場逐漸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在轉換期間,三星不僅沒有被淘汰,而且還在中國手機市場迎來了高光時刻。

2012年,三星推出了Galaxy手機,憑藉這一機型,三星在全球市場上掀起了一股“Galaxy”浪潮,並且這一浪潮也推動了三星在中國的更近一步發展。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三星憑藉近3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新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包括OPPO、vivo在內的幾家主要國產手機品牌,還在通過運營商的充話費送手機過日子,和三星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更別說與三星競爭市場份額了。

不過,對於任何事物,一旦到達了頂峰的位置,就只剩兩條路可走:要麼穩住第一的位置,要麼從神壇跌落。從三星的發展來看,三星的路徑屬於後者。

2014年,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極具變革的一年。隨著4G商用和硬件成本的降低,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國內廠商在此時紛紛崛起,擠壓著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正是在這一年,三星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霸主地位被小米取代,市場份額下降至12.1%。而三星之所以會被擠壓市場份額,除了有國內廠商強勢崛起的因素,與三星自身的經營也不無關係。

在Android生態裡,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都在其中,對比為國內消費者定製MIUI、Flyme等安卓深度定製系統的國內手機產商,長期以來沒有進行中國化的三星就顯得不是那麼討喜了。

此外,對消費者來說,三星的“負優化”也是其被詬病的原因之一。據相關媒體報道,三星的手機產品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變得卡頓不已,流暢性下滑成為三星產品的負面標籤。

除了產品上的問題,價格因素也是三星失去競爭力的原因之一。由於手機產品同質化現象加重,價格在競爭力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不同於三星動輒幾千元的旗艦定價,小米的旗艦手機1999元定價顯得更為吃香(注,1999元為2014年發佈的小米4的價格),而更低定價的紅米手機更是將性價比發揮到極致。

5G风口下,三星是“亡羊补牢”还是漂亮“翻身”?

由此,在國產手機的夾擊下,以及三星自身在中國市場的“不思進取”,三星的市場份額被崛起的國產掠奪也無可厚非。

到了2015年,三四線城市迎來換機潮,在低線城市線下渠道深耕的OPPO和vivo逐漸嶄露頭角,加入了爭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陣營內。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大量喪失,在中國的出貨量已經遠遠被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遠遠甩開,甚至排在了OPPO和vivo之後。

3

差別化對待引發消費者不滿

而後,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一直未能有所提升,但三星依然在中國市場耕耘著。然而,在2016年發生的“Note7電池爆炸事件”中,三星差別化的處理方式使其在中國市場失去了消費者的信賴度。自此,三星要想在中國市場重新崛起,更難了。

2016年9月2日,三星Galaxy Note7在中國大陸上市。也是同一天,三星電子在韓國針對“Galaxy Note7電池爆炸”一事作出了聲明。三星表示,鑑於Note 7手機頻頻被曝出電池存在安全隱患,決定對美國、韓國等10個在售國家以及中國的港澳臺地區進行Note 7手機召回;而中國大陸並未在召回的區間內。

這種差別化的處理方式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不滿,對此,三星迴應稱,國行版Galaxy Note7採用了不同的電池供應商,故不在此次更換範疇。儘管如此,三星的這種公關方式依然給中國消費者留下了芥蒂。

在近些年來,三星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也是有發生,不過,三星對此都予以否認。並且,在2018年8月中旬,三星移動部門總裁DJ Koh也明確表示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但從三星的舉措來看,在中國市場上,三星舉步維艱。

自中國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來,三星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轉變,逐步爬升,迅速跌落。三星抓住了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的契機,卻在中國4G時代的到來之時被國內廠商掠取了市場份額。時代的變換造就一些成功者,也將淘汰一批落後者。

5G风口下,三星是“亡羊补牢”还是漂亮“翻身”?

付亮指出,在原來的道路上競爭,三星的空間已經很小,但5G的到來,對三星來說是個機會點,目前三星是全球最好的5G手機廠商之一。總體來看,5G手機的行情還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啟動,對於三星來說,今年四季度的過渡期就是一個機會,可以率先佔領市場。

其實,三星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有意在5G手機上發力。目前,三星在中國官網首頁設置了“GALAXY 5G”的分欄目,也推出了廠商指導價為7999元的Galaxy Note10+5G和廠商指導價為4499元的Galaxy A90。

如今,隨著中國進入5G時代,三星又是否能夠藉此在中國市場多分得一杯羹呢?(火星財匯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