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一老闆王董開了兩個廠,規模差不多大。

老廠由合夥人打理,其年收入超過百萬,老闆覺得

新廠由職業經理人負責,每月固定工資8千,老闆卻覺得很不合算。

為什麼?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給職業經理人發的是固定薪酬,是他在為老闆打工,還是老闆在為他打工?

當初新工廠開的比較急,找高管不容易。通過朋友介紹,老闆王董找到高管何廠長,幫他打理這間新廠。何廠長有一定的工廠管理經驗,但是產品差異很大,他到崗後適應和融入的都不太好,工廠連續虧損超過一年多了。王董還發現很多不對路的情況,比如,公司缺乏人才讓他招聘,總是招不來人,然後各種理由,最後還逼著老闆王董將很多崗位的工資都加了一遍,實際上王董曾經對比過周邊廠的薪酬水平,得出的結論是工資中等偏上的。

還有,產品的品質也存在嚴重問題。他們的產品供應給華為、中興等企業,華為的質檢比較嚴格,新廠退貨率一度達到20%多,而老廠的退貨率最高也沒超過5%,這直接影響到華為的合作評價,危及工廠的生存。但何廠長將問題的根源歸結為新廠問題就是多,需要磨合和調整。

而老闆王董想再不磨合好,新廠都快要跨了。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問題是,新廠跨了跟何廠長有多大的關係呢?大不了他拍拍屁股走人,但是虧損和倒閉的責任全部要由老闆自己承擔。

馬雲曾經打了一個形象比喻:老闆與職業經理人去深山打獵,看到一隻大老虎,職業經理人衝上去打完槍,老虎沒死撲將過來,只見職業經理人把空槍一扔拔腿就跑。而老闆無路可逃拔出刀來與老虎拼命。馬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職業經理人將職業當作為一份工作和謀生的工具,而老闆卻是將事業視作自己的孩子和生命。

這位何廠長月薪固定8千,在鄉鎮企業不算高,生活過得去。他按照老闆的指示、要求用打工的心態每天機械的完成工作任務,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找到合適的理由,遇到挑戰更是推卸責任不願承擔。

請這樣的高管,最累的當然是老闆王董。辛辛苦苦將創業積攢下來的幾千萬再背上銀行貸款投資辦廠,請職業經理人幫自己打理經營。結果每天最晚走的是自己,出差在外還在跟蹤廠裡的工作,要何廠長提供報表、計劃、預算,他總是馬虎了事。永遠都是講過程、表決心、說困難,一面對結果就開始推拖、藉口。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合夥人年薪拿到80萬,老闆為什麼覺得很值?

跟新廠完全不一樣的是王董的老廠,這是王董十多年努力打下的基業。他也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不過,因為相互之間非常信任,他沒有采用固定月薪制,而是用了“合夥人”的薪酬激勵模式。

王董給老廠李廠長的薪酬是這麼設定的:月度基本工資3000元,每月超過雙方核定目標的,計發超額獎金。每半年按合夥人模式設定激勵,即超過去年同期盈利基值的,提取10個點作為合夥分紅。王董又拉李廠長再入股30萬元,年終按實際收益還給他計算分紅獎勵。這樣一年下來,李廠長的實際年薪收入超過了80萬。

對於年薪80萬,李廠長表示很滿意,王董也覺得憑李廠長的價值貢獻值這個數,為什麼?

1、從工作狀態來看,王董根本就不用擔心李廠長會不會偷懶。遇到大問題,從不搞矛盾上交,總是拿著方案與老闆探討解決。至於小問題,王董從未過問,也無需擔心。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2、從工廠管理來看,成本管控非常到位,產品品質也深受華為、中興等企業認可,還被評為優秀供應商。

3、從經營結果來看,利潤率達到20%,這在同行裡算是非常高的。而且連年增長幅度超過30%。

一年下來,李廠長拿走了80萬,王董卻賺來了800萬。

高管的薪水拿的越多,作為老闆能夠賺到更多。所以,王董認為李廠長拿80萬是值得的,內心還希望他再多拿一些,因為自己的收益自然也會相應更高。

合夥人與職業經理人主要的區別在哪裡?

合夥人:就是出錢出力沒有底薪或低底薪,還要承擔責任和風險的人。他是為自己乾的一種人。他的收入不是來自老闆的定薪和給予,而是基於自己的付出和創造。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職業經理人:就是不願出錢、不想出大力卻要高薪高福利高保障,還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他只是考慮自己的收入,而不想面對結果併為結果負責的一種人。

職業經理人是由企業養著的一群人,而合夥人是養活企業的一群人!

把職業經理變為事業合夥,解決一切利益矛盾問題!

利益趨同,思維才能統一!

當職業經理人拿著旱澇保收的工資、上著朝九晚五的班,事實上,這個群體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已經是矛盾體與對立面。職業經理人會不斷要求漲工資、加福利,由於這些漲加並非建立他直接的價值貢獻上,價值與收入發生脫節時,企業的人力成本則可能不斷攀升。而職業經理人也不十分關心企業的盈利結果,因為這些結果跟他沒有多大的聯繫,無非是即使公司賺多了到年底分多一點而已,而且不知道真正能分到自己手上的有多少。

老闆:我寧願給合夥人分80萬,也不情願給職業經理人8千塊


結果就是職業經理人與老闆的思維不可能一致。例如,老闆希望人效高點、員工配置少點,這樣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強。而職業經理人總覺得人手不夠、自己很忙、資源太少。

這種矛盾與對立必須通過利益的趨同才能真正化解。

總結:讓員工為自己幹。員工賺到了,企業賺的更多。90%的員工參與經營,共同面對經營成果,共贏分享和創造。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是誰的誰操心,公司是老闆的,老闆就需要操心,公司是大家的,那大家一起操心。當老闆,不能格局太小,的捨得分,幹得好,你是大股東,幹不好,100%股權也沒用啊!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讓我教您如何設計股權激勵方案,把公司做強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