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出差進入汶上縣,看到這個名字,瞬間想起了大學室友是汶上縣的。於是寒暄一頓。

他也操著一口標準汶上方言和我介紹了起來。說他們是歷史上的“中都”,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縣城的太子靈蹤塔始建於宋代,氣勢雄偉。1994年3月,在塔內發現了141件佛教聖物。文廟建築群始建於唐代.總體是一個還不錯的地方,喜歡可以去看看。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讓他這麼一說,對汶上縣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中都”。

汶上縣在古代曾經稱“中都”,如今“中都”幾乎和汶上齊名。現在大街上到處以中都命名,中都大街、中都文苑、中都廣場、中都苑、中都賓館、中都特曲等等。那麼,誰給汶上啟名叫中都?中都的來歷又是什麼呢?

原來,春秋時期稱“中都”。戰國時,齊置平陸邑。秦統一中國,隸屬兗州東平國。此為汶上建縣之始。金代,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可見汶上曾在春秋和唐朝稱中都。

同學說的太子靈蹤塔,是汶上磚塔,始建於宋,塔為青磚砌壘,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第三層飛簷下飾以磚制蓮花圖案。底層東、西、南、各設一圈門佛龕,原有佛像。北面圈門通塔內,有螺旋式臺階達於塔頂。塔剎呈葫蘆狀,覆以黃色玻璃瓦,金光耀目,當地人俗稱“黃金塔”。尤其是1994年塔宮出了佛牙、舍利等141件至高無上的佛教聖物,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引起了文物界和佛教界的高度重視。塔宮出土的石匣銘文明確記載了佛牙的來歷和此塔的真實名稱。該塔1977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要去濟寧汶上縣了,問同學汶上縣怎麼樣,他說我去了要當和尚……

走到現代,汶上縣發展得並不是多麼好,2018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在山東省處於中等稍微偏下,和青煙威沿海地區和濰坊等地有一定差距。汶上縣是農業人口占據絕大比重,農業產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也佔有較大比重。汶上縣八九十年代曾經大規模棉花,一度成為北方地區最大的棉花產銷基地,不過近年來隨著農業多元化發展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很少。因為種棉花,汶上縣本地區的服裝廠如雨後春筍發展起來,從業人員近十萬人,年產各類服裝4億件,休閒服裝產量位居全省第一,擁有如意、晨姿、等自主品牌120餘個,是優衣庫、阿瑪尼、耐克、阿迪達斯等80多個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的重要加工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