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有一個地名,叫安鄉,為什麼喚作安鄉?自古以來,安鄉多水患,人們渴望能夠安瀾,於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起安鄉就被叫做了安鄉,意即安瀾之鄉。安鄉屬於九澧之一,今天的石門縣、臨澧縣、澧縣、安鄉、津市都屬於古澧州。澧州的治所就在今天的澧縣境內,一條澧水自桑植髮源,浩浩湯湯逶迤東流,貫穿目今常德四縣一市,一路歡歌徜徉洞庭湖,爾後如龍游長江,長江滾滾,奔向海洋……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大澧州》雜誌2019年第一期封面澧縣在線供圖


人生的命運其實也是一條河,在哪裡發源,在哪裡開始奔流;在哪裡波濤激盪,在哪裡奏響華章;這似乎都有一條規定的流程。而四十九年前在安鄉一戶農家呱呱墜地的男嬰,在若干年後卻去追趕教育的大潮,這是這位男嬰沒有想到的。

男娃父母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綠樹成蔭,桃紅李白,屋子前面小河清澈得如赤子之心,河上,有燕子剪影,白鶴仙子,河面有飛舟穿梭,中流擊楫的男兒,河下鷺鷥扎猛子,魚兒皆若空遊無所依……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縣政府授予聶鐸崗教育功臣獎

那條河,其實也是男娃的人生之河。那個男娃,名叫聶鐸崗。

童年的河是蜜糖,雖然聶鐸崗家境不寬裕,但父母寵愛有加。

少年的河是知識,雖然聶鐸崗所處的那個年代知識不爆炸,但知識足以化人,特別是做人的美德。

青年的河是熱血,既要成家,更要立業。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與意中人已經攜手,與命運博弈要獨佔鰲頭……

白雲蒼狗,滄海桑田,聶鐸崗幹起了教育信息化產業,荊楚大地,都有他風塵碌碌的背影。

夏天,汗流浹背……

冬天,玉樹瓊枝,他的腳踩得地面嘎吱嘎吱作響……

教育信息化不分季節,哪裡有指令,就奔向哪裡,哪裡有要求,就趕赴哪裡,連軸轉,渴了,喝瓶礦泉水,餓了啃包方便麵,困了,沒車的時候路邊打個盹,有車了車裡眯一會……夜以繼日,風雨兼程。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多年的教育信息化經驗告訴他,他註定要與教育結緣,走了那麼多所學校,聽了那麼多學校領導和教師關於教育的聲音,就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那樣,何不辦教育呢?只要虛心學習,沒有辦不好的教育,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他開始是以投資的眼光辦教育的,既然是投資,就要贏利,曾經自己風餐露宿是為了什麼?曾經自己忍飢挨餓是為了什麼?曾經別人一呼自己百應是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贏利嗎?司馬遷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社會上甚至一度傳言,辦教育可以致富,致富後可以洗手不幹,聶鐸崗帶著從幹教育信息化產業化帶來的紅利,開始了辦教育的歷程……

他記得,那是2014年1月,天寒地凍,時空似乎都要凝固了。他呵呵氣,搓搓手,行走在九澧校園,這裡將是他的精神家園嗎,這裡將是他一生呵護的教育園地嗎?在這裡投資能收到利潤嗎?大大的問號在他腦海裡翻騰。他看到老師備教改輔兢兢業業,他聽到教室書聲朗朗,他看到幹部管理一絲不苟,她看到生活輔導老師將寢室衛生打掃得一塵不染,他看到校內的園藝師將一草一木修剪成諸多的育人元素,看到內衛嚴查來往車輛和行人,他莞爾一笑:“校園是要迎接我這位新人嗎!”通過一個月的時間與教師座談,與學生交流,與家長對話,他被老師們早起晚睡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了,他被對知識嗷嗷待哺的學生眼神牽引了,一切都啟示他,贏利不是目的,人生從小我昇華到大我,心靈才會純淨,靈魂才能皈依。教育情結至此,才真正地在他身上紮根。

不是為了獲取教育利潤,而是有一種教育情節在裡面,這就是高境界,這就是大氣度,這就是九澧教育集團發展騰飛的精神基礎。聶總說:“培養一個好學生對國家對社會的益處遠遠超過建造一棟大樓,教育如果說是工程,應該說是民生工程,不是獲取回報,即使可以獲取回報,只能是再投資教育,我覺得培養人才是比獲取利潤幸福百倍的事情。如果為了利潤,我根本就不必再投資教育,特別是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不允許投資人將利潤拿走的情況下。我追求的是社會財富,九澧教育集團早已不是個人財富,而是社會財富,他屬於整個澧縣,整個津澧新城……”

於是他全身心投入,為了教育的發展、壯大和騰飛,先後投資4.5億改建、擴建和新建,目今,澧縣九澧實驗中學新校區以恢弘的氣度與時代教育大潮合拍。

1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學校部分榮譽

聶總談鋒甚健,看看筆者,抬頭仰望,緩緩說:“陳軍啊,我告訴你,2019年,我還會在外縣市投資一所學校……”我說,聶總,您說的話一定會夢想成真。

蛋糕越做越大,教育事業枝繁葉茂,參天大樹直指藍天,這就是聶總的情懷與使命。

巨擘策劃,大手筆。辦教育的人啊,畫出的是彩虹,寫下的是真理,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他自己。為了九澧教育集團,聶總放棄了自己曾經從事的一切產業和事業,他天天在集團總部辦公室聽幹部建言獻策,跟老師噓寒問暖,與家長促膝談心,接待社會上一切向集團提出建議和意見的人們,來了,有熱茶,走時,有謝語……

這樣執著,究竟為什麼?已近知天命之年,但看起來不過四十左右,依然年輕,英俊瀟灑。我於是想,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業叫人年輕,一是教育,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投資教育的人理所當然受到福報,不能讓他老去;一種是佛教,勸人棄惡從善,要我們起善念,結善緣,開善花,掛善果……

我看到聶總忙碌的身影,驀然發現:聶總不僅是教育中人,還是佛家中人。教育事業是善業,佛家也是!!!

但聶總也有委屈。2014年1月8日正式接手,到2019年1月,剛好五年,有人說,投資的錢早就賺回來了。學校有人算了細賬,即使不給學生一粒米,不給老師一分錢也收不回本啊。而且九澧收費經得起檢查,經過物價局核准,沒有多收一分錢,居然還有人謠傳九澧一個學生一個學期就收了一萬多,其實一個學期就是幾千元而已……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為九澧辦學有口皆碑,沅澧一帶的家長才慕名將子女送來就讀。

請看:

省“十二·五”規劃課題《“自主·導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於2017年7月順利結題,獲省級優秀成果獎;

初中英語省級課題獲省級成果二等獎。

教學競賽成果突出:初中英語、生物、地理3堂課均獲國家級一等獎,13堂課獲省級一等獎,14堂課獲市級一等獎。

在全國“名師、優課”評選中,該校共有12堂課被評為“部優課”,20堂課被評為“省優課”。

因科研成果突出,2016、2017年該校均被常德市教育局評為“科研先進單位”。

近五年來,在縣舉行初中教學質量評估中,該校均以絕對優勢,穩居全縣第一。

初中升重點高中的比率逐年上升,現已穩定在60%左右,錄取人數已佔全縣當年錄取人數的一半以上。

2015至2018年,在常德市初中畢業水平評估中,該校各科平均分、合格率綜合排名逐年上升,連續三年穩居全市第一。在市縣舉行的中小學學科抽考、調考以及小學畢業水平檢測評估中,該校均以優異成績名列前茅。

幾年來,在學科、音樂、美術、體育競賽中先後有70多人次獲市級及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25人次。難能可貴的是,該校畢業生具有很強的持續發展力,目前已培養出一名高考文科狀元,2名北大名校生。

參加全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學校榮獲第一名,摘取精神文明代表獎。參加全市中小學生足球聯賽,男女隊分別榮獲一等獎。參加全縣中小學生籃球比賽,男女隊分別奪得第一名,榮獲一等獎等。學校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湖南省教育廳、常德市教育局等單位或組織授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學校”“省青少年航空學校建設先進單位”“常德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等榮譽匾牌。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隨著九澧教育水平的提升,其影響力的增強,辦學規模迅速擴大。截止目前,小學已達到65 個班,學生3537 人,中學 73個班,學生 4113 人,幼兒園16個班,幼兒 548 人,師生員工共計8900餘人。近四年來,先後有山東、北京、常德鼎城、武陵區、漢壽、西洞庭、臨澧、石門等學校領導、老師來校參觀學習,據統計,共計接待已超過2000人次。

在筆者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聶總告訴筆者:“九澧靠分數是不能吸引家長送子女就讀的,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後,我更加確定了反對唯分數論的理念。九澧要發展要騰飛,必須以高瞻遠矚的視野來辦教育,我們必須告訴家長,我們教育學生不是讓他今後當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有多大權力,有多少房產,有多少豪車……我們要增加學生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立德,在閱讀中促智,在閱讀中健體、在閱讀中審美、在閱讀中悟道。要倡導師生同讀,老師要進行解讀,書中主旨是什麼,寫法是什麼,都要讓學生徹底明白,最後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打開一條通向國際視野的通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應如此,老師更如此。

我們要從小學一年級起加強書法教學,讓學生寫得一手好字,現在35歲以下的青年人有百分之三十的寫不好字,老師中也有百分之十的寫不好字,造成的原因就是電腦。加強閱讀,讓師生出口成章,師生就能夠較好地與人交流溝通,這是立足之本;寫得一手好字,就是一個人的名片;加強體育鍛煉,我校必須一以貫之,沒有好的身體,就談不上回饋母校、感恩師長、奉獻社會、報效祖國……”

看來,2019年,對於澧縣九澧教育集團來說,是一個拐點,一次飛躍……無論是在一馬平川的澧陽平原,還是在雄視古今的太青山脈,無論是在水網密佈的洪湖地區,還是在丘崗起伏的涔槐溼地,抑或在澧州古城,你都將聽到那木鐸之聲穿越時空,捷報頻頻飛長崗……


澧縣九澧教育集團董事長聶鐸崗先生辦學紀實,文/陳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