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高糖"危害,更要小心"隐形糖''

提起糖,对于血糖高的朋友来说有种谈“糖”色变的感觉,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岛负担。

而健康人如果糖摄入过量,不仅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而且无法及时消耗的部分会转化为脂肪,又可促进胆固醇血症, 易导致肥胖和动脉硬化;糖还会影响人体吸收钙、维生素类等物质,易造成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

一、不要盲目的"限糖"

糖于是变成了万恶之源,戒糖、抗糖逐渐风行起来,许多人甚至不吃主食、不碰一点糖。专家指出,糖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对人体的重要程度是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大脑几乎只能利用葡萄糖供能。

“限糖”并不代表不吃糖,“减糖”不代表减主食,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

世卫组织建议,人们应该将每日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0%-5%以下,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6茶匙)以下。

要避免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习惯,少吃“游离糖”,小心“隐形糖”,减掉“添加糖”,科学控制糖的摄入量,避免“高糖”危害。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膳食中的糖有一个专业名字,叫作碳水化合物,因为名字太长又拗口,所以简称糖类。

谷类、薯类、部分豆类都是糖类最主要的膳食来源,一些坚果也是糖类的良好来源,蔬菜、水果里也含有少量糖分;还有一大部分“糖”强调的是“游离糖”,并不包括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内源性糖。

“游离糖”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大家喝的含糖饮料中的糖,制作糕点时加的糖,烹调时加的糖等,这都属于游离糖。

二、可怕的"隐形糖"

很多朋友不知道不甜的食品也隐藏着很多“隐形糖”。也就是说并非甜的食物才含糖。有些无味、酸的、咸的都可能也存在着大量的“隐形糖”。例如以下食物

01

焙烤食品和面点:

在市场上买的面包、甜饼干中含糖量通常都在15%~20%左右;即便是自己动手焙烤,要想做得好吃,糖也不会少。现在很多中式点心,比如一些小馒头、小包子、奶黄包之类,也都要加点糖。

02

各种碳酸饮料、果汁、乳酸菌饮料等等:

要避免

一瓶500ml可乐的糖含量在50g左右;一瓶350ml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也在50g左右。市售很多果汁饮料,即使是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

女生们喜欢的红枣浆、蜂蜜柚子茶等所谓的健康饮料,实际上红枣糖浆加的就是红糖,红糖中90%以上都是糖;蜂蜜当中含糖量通常在75%以上,这些可都是糖。

03

避免不了的外出就餐:

在餐馆里工作的内行都知道“糖调百味”这个道理。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餐馆里一份葱烧海参大概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糖,红烧肉大概加40克~50克糖。九转大肠要加65克的糖,最高的排骨有的甚至每份加75克糖。

04

加工食品

要避免

还有重要的一部分隐形糖是藏在加工食品里。膨化食品、核桃粉、芝麻糊等加工食品可以说是隐形糖“典范”。

比如雪饼、鲜贝、虾条等膨化食品,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但却不含任何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核桃粉和芝麻糊同样如此,厂家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加入淀粉精糊等添加剂让其成糊。这两种食品进入体内会使我们的血糖迅速上升,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还快。

在隐形糖中还有土豆、芋头等高淀粉蔬菜。在加工的肉制品中,也含有糖,比如牛肉干、肉脯等。

三、要合理的"限糖"

1

、学会看食物配料表

学会了看食物配料表,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准确无误地揪出来。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2、吃水果注意含糖量

水果甜与含糖多之间并不能绝对画上等号。像有些水果,可能并不像我们平时认为的那样。

吃起来很甜,但是它含糖量并不多,这类水果主要有西瓜、杏、甜瓜等。

吃起来不甜,但是含糖分不少的水果,主要有猕猴桃、柑橘类、火龙果等。糖友要少吃香蕉、葡萄、枣这类高糖的水果。

3、做菜少红烧、糖醋

烹饪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像红烧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等都是高糖菜肴,不宜多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