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米格25这样的高速战机没成为主流战斗机?

雷特男孩


Mig-25击落F-18只是个例,并不能当做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注意的是:Mig-25属于截击机而不是空优战斗机,这种大型截击机本身就是有针对性研制的,如果截击对象消失自然截击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随着现代空中预警和远程空对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多用途战斗机完全可以把截击机的工作完成,这样更加没必要研制单一的截击机了,总之被淘汰的不是Mig-25这种高速截击机,而是整个截击机都没有必要再继续发展下去。

既然说到截击机那我们就这开始吧,很多朋友分不清截击机和战斗机,觉得都是一个东西,其实截击机和战斗机遂行任务有着本质的不同,截击机的任务就是拦截对方大型轰炸机、侦察机而非直接参与“空中厮杀”。所以截击机不需要像战斗机那么有优秀的机动性能和格斗能力,但必须能携带大量武器保证单次起飞的拦截效率,再加上早期空对空导弹的体积都非常巨大,所以往往截击机体型也是很大的。比如苏联的Tu-4-D500战略截击机就是由Tu-4轰炸机改造而成,翼展43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6吨,携带4枚重量近500公斤的R-4空对空导弹(早期空空弹,射程只有不到30公里)。

还有Tu-128大型截击机,在Tu-120喷气式轰炸机基础上改造而来,最大起飞重量43吨,同样携带R-4空对空导弹。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还有本次的主角Mig-25及其后来的变种Mig-31,所以其实苏联还是比较重视截击机的发展。但为什么是苏联呢?在美苏冷战期间,B-36、B-47、B-52战略轰炸机、U-2高空侦察机都是极大威胁苏联的美军机型。而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用防空导弹系统完全覆盖是根本不现实的,这样苏联就需要载弹量大、航程足够远的截击机随时能够起飞进行拦截,所以就有了上面这几种用轰炸机改造的大型截击机。但是之后美国又诞生了SR-71这类高空高速飞机,这样对截击机的速度、高度、爬升能力、雷达性能、空对空导弹性能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对付美国这些来自高空的高速威胁,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和47吨的Mig-25、Mig-31相继诞生,他们能够携带4枚以上射程超过100公里的空空导弹滞空3小时以上,有效应对从各个方向应对美国来袭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但是为什么我说截击机会被淘汰?其实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也能看到,截击机的出现就是针对性的应对大型战略轰炸和侦察机群而诞生的,属于一种“专机专用”机型。但是现代防空导弹系统的完善使得核武器投放和侦查的方式出现了变化,核武器由以前战略轰炸机的直接投送转变为洲际弹道导弹运载,而U-2、SR-71这类专业侦察机也逐步被侦查卫星取代。战略轰炸机的作战思路也转变为上千公里外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直接避开了截击机的作战半径。这样,截击机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主要作战对象都逐步消失,而他自己因为机动性能比较弱又不能直接作为战斗机来使用。所以截击机开始逐渐变得无用武之地。

另一个方面,现代战机的发展是朝向“一机多型,一机多用”的思路去发展,也就是“多用途战斗机”。而且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三代战斗机的航电、飞控、高推重比的发动机、雷达、远程空空导弹的发展使得这些多用途三代战机完全可以兼顾国土防空任务,也就是完全可以把截击机的活一块干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专业的截击机也没有不要再继续发展。而现有的Mig-25、Mig-31也都在逐渐转变,由单一截击机逐步转变成高速侦察机、巡航导弹载机等等。比如下图的Mig-25RU双座教练侦察机和挂载“匕首”导弹的Mig-31

很多朋友对于Mig-25这种战机感到无比的“黑科技”,一坨“不锈钢”能达到双三指标,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在速度和高度上与SR-71“黑鸟”侦察机相媲美的。但是你不能只看速度和高度这两个指标,不管怎么样Mig-25虽然长着战斗机的模样但本质还只是截击机,虽然拥有极佳的高空高速性能,但是低速和格斗能力很差,单一用途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讨论Mig-25所谓的不锈钢机身、3马赫就报废的发动机、地面烤熟兔子的雷达(其实这是个谣言)这些机型本身的缺点,自Mig-25被设计成截击机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被历史淘汰,这与他本身的优缺点没有关系。

像海湾战争那样Mig-25击落F-18本身属于个例,并不能证明这类截击机有能力和战斗机进行空战。所以不要看着Mig-25击落过战斗机、3倍音速就觉得这种机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雏菊西瓜Peterpan


米格-25虽然拥有最高达3.2马赫的极速参数,但考虑到高超音速下的稳定性而设计了巨大的双垂尾,这在低速下简直是噩梦,它在500公里时速的转弯半径惊人,这和SR71机动性有一拼,从而有了“直线战斗机”的称谓。而且米格-25的设备陈旧,雷达甚至还使用真空管,战斗机整体性能仅和F-4鬼怪相当。客观来讲,米格-25作为一款高速高空拦截机,其设计指标还是相当惊人的,但是其短板也同样明显,毕竟战斗机不能单单依靠速度取胜。此后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5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米格-31。

米格-25并不能全程保持3.2马赫的时速,尤其是搭载4枚0.5吨重的R40导弹后,整机速度会降至2.9马赫。还有一点,当米格-25的发动机火力全开时,其极速状态和机身内储存的甲醇-水冷却剂容量息息相关,而这种冷却剂会进一步压缩燃油携带量。后期的该型中,米格-25最多可容纳500升冷却剂,这最多能让米格-25保持15分钟的极速状态。

米格-25最初是前苏联的核心机密,它的问世一度震惊了西方,而整个谜底也随着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维克多·别连科中尉的叛逃而大白于天下。日本和美国的技术专家将米格-25拆了一个底儿掉,他们发现米格-25有七成的材料时不锈钢!

米格-25最大的特点是高空高速,但它并适合和亚音速战斗机进行比拼,它最初的目标是美国的SR-71侦察机,但后者随着防空导弹的日益精进而衰落。米格-25就丧失了最重要的用武之地。但即便如此,米格-25还是在实战中闪亮过点点光辉,例如在首飞27年后,还能在伊拉克单枪匹马干掉F-18!





航空之家


一、\t米格-25的基本特征

米格-25是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60年代末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最大飞行速度能够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米格-25从诞生起就引起了西方的极大恐慌。因为米格-25的飞行速度实在是太吓人了,最高速度3.2马赫,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空空导弹:AIM-9响尾蛇的最大速度也才2.5马赫,这家伙即使不拐弯让美国的导弹打,导弹都追不上的。并且米格-25无负载时能飞到37650米的高空,再多个几百米都能够着卫星了。堂堂一个战斗机,竟然比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SR-71黑鸟飞的都高。

不过米格-25能达到这样变态的性能是牺牲了很多东西的。比如米格-25的发动机寿命只有150个小时,而同时期美国战机上用的发动机是可以用1500小时的;米格-25为了承受高速飞行时机体与大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环境,机体使用了大量的能烧到一千多度还坚挺的不锈钢,只在关键部位使用了钛合金,因此机体结构重量很大;另外,米格-25为了增强雷达的性能,粗暴到雷达开机时能把一公里外一只奔跑的兔子烤熟。


二、米格-25在使用维护上很麻烦

从上述米格-25的特点中也能看出,米格-25是牺牲了众多的其他方面的性能才达到变态的飞行速度,对于一款武器来说,好不好不是只是简单的 看它的参数,还要考虑武器的使用维护性能如何。像米格-25这种不要命的武器,如果是再战争时期不失是一种出人意料的神兵利器,可在和平时期,它就显得十分的头疼,维护起来肯定十分的麻烦。


三、\t导弹技术的发展使得米格-25优势全无

米格设计局在战机的设计上一直追求的是高空高速。进入喷漆时代以来,从米格-15与美国F-86在朝鲜战争的较量中更加确立了这一目标。米格-25更是将这一目标追求到了极致。米格-25虽然在当时没有任何一款导弹能追得上它,可是随着这些年来导弹技术的飞快发展,再也不存在导弹追不上飞机的情况了。导弹上没有人,不用过多的考虑过载问题,因此如果现代战机还在一味的追求高速,也只能给导弹当靶子。自美国为首提出现代战机的4S标准才是更加符合战场需求的。良好的隐身性能,超视距的攻击能力,加上精确可靠的导弹,使得现代战机在战力上有质的飞跃。


四、\t现代战机讲究消费比

我们知道现在是和平时期,各国军队都在想如何花最少的钱来达到最大的军事实力。因此现代战机一般都是追求多用途,最好既能空战又能执行对地攻击等其他的任务。这样只需要装备一种战机就能完成以往很多型战机才能完成的任务,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为战机的维护保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美国F-4鬼怪战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因此像米格-25这种只追求飞行速度与高度的战机显然是不符合时代的需求的。


云端风火


我是99随便,我来为您解答。

米格25从设计之初,就没有把目标定为主流战机,这是一款特殊研制的单一用途战斗机。

米格-25研发背景,美苏冷战U-2侦察机侵入前苏联领空。

洛克希德U-2,绰号“黑寡妇”,是一款臭名昭著的高空间谍侦察机,1955年完成首飞,1956年7月,两架U-2侵入捷克等东欧国家领空,进行侦查。

195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美军U-2侦察机首次侵犯前苏联领空,对包括明斯克和列宁格勒进行了侦查,次日,又对莫斯科进行了一次长达8小时的侦查。

U-2高空侦察机,理论飞行高度2.7万米,最大飞行速度804千米/时 ,最大升限2.134万米,航程4180千米!

U-2载有8台照相侦察用的全自动照相机等设备,一次飞行,能在2万米高空拍下宽200公里、长4300公里范围内地面景物的清晰图像,只需30架次就能将全苏联拍摄下来!

通过1956年7月的侦查,前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基地,海军造船厂,火箭发动机厂,导弹工厂等重要目标,全部被U-2拍摄了清晰照片,包括前苏联的远程轰炸机数量不足等军事秘密,全部被美国得到!

当U-2侦察机侵犯前苏联领空时,前苏联的米格-17等作战飞机,只能在下面看着,却无法威胁到位于2万米高空之上的U-2。

1958年前后,米格-25秘密进入研制阶段!

米格-25研发目标,不仅是为了完成完成对U-2的拦截,同时也是为了对付,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XB-70“女武神”轰炸机,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

为了对付上述美机,米格-25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高空!高速!

所以说,米格-25自从研制之初,就没有作为一款主流战斗机,而是为了保护前苏联领空不受侵犯,特殊研制的单一性能战斗机。

1960年,米格-25完成首次试飞,1961年,米格-25原型机在试验中创造在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千米/小时飞行的世界纪录,当时全世界没有一架飞机能做到。

当然了,米格-25为了实现“高空高速”,牺牲了其他许多性能,包括发动机寿命短,舱内温度过高,雷达性能单一,低空性能低劣等等。

但有用的就是正确的!

自从前苏联拥有高空高速的米格-25,拥有对美军侦查机高空截击的能力,美国U-2侦察机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侵入前苏联领空。

前苏联米格-25共生产1200架左右,其中60%侦察型,30%截击型,这款飞机不仅保卫了苏联领空,还被用于对敌侦查,曾创造辉煌纪录,但由于现代导弹技术的提升,使米格-25优势不再,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99随便


自从导弹、雷达出现后,飞机出现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就是以米格25和SR71为代表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另一种就是以F22和歼20为代表的隐身战斗机。

米格25有着无与伦比的高空性能,速度超过3马赫,飞行高度达到了24000米。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派出米格25对以色列进行侦查,以色列雷达发现后,派出当时西方最先进的F4“鬼怪”战机进行拦截,米格25发现有拦截后,开始掉头,F4随即发射响尾蛇空空导弹,企图击落米格25,没想到米格25打开加力燃烧室,一溜烟跑了,以色列的地面雷达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达到了3.2马赫。从此米格25成为北约的噩梦,频频突入北约。



在海湾战争后,米格25在禁飞区还击落过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也有消息说米格25击落过美国一架F18战斗机。

后来随着苏联解体,以及米格25机体寿命到寿,米格25也逐渐退出了空中舞台。

其实米格25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科技,为了克服热障,在新材料技术不成熟情况下,选择了采用钢铁来制造,而且电子技术也很落后,这使得米格25就像一个笨重的钢铁怪兽。同时片面得强调高空高速,这使得它的中低空性能差劲,在挂载导弹后,高速稳定性不好,这使得米格25大多数是侦查型。


像米格25这种片面强调高空高速这一单一用途的战斗机,相对于F22和歼20等多用途隐身战机来说,自然没有竞争力,所以现在都是以多用途、隐身为主流的战机。


好奇而已716


首先得要弄明白前苏联为什么要研制米格25这样的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这还要归功于当时的美国,美国经常是采用高空高速的侦察机,进入前苏联的领空进行侦察,由于美国的侦察机飞行高度普遍超过了两万米,这让当时升空限度只有一万多米的苏联战斗机束手无策,就算高度达到了,速度也跟不上,所以前苏联要对付美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必须要研制针对性的截击机!

所以前苏联米格25战斗机就被立项了,可以说就是为了对付像美国的SR-71这样高空高速侦察机而量身定制的,升空高度超过了两万四千米,速度也是超过了三马赫,这样就让美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没有了进入苏联侦察的机会,甚至在领空外面进行侦察都不可能,米格25这样的高空高速截击机不给美国侦察机任何机会了。

但是渐渐的,由于雷达技术和防空导弹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已经没有了用处了,所以现在美国的SR-71这样的高空高速侦察机全部退役了,因为再进入对方的领空,很容易就被防空预警雷达发现,然后就会被火控雷达锁定,被击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既然是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退役了,所以米格25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目前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战斗机了,导弹基本上可以完成米格25战斗机的任务了。其实在米格25战斗机推出的同时,前苏联的萨姆-2防空导弹就已经击落了美国的U2高空高速侦察机,米格25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驱逐美国的侦察机,这个时候的美国侦察机是没有入侵前苏联的领空,只能依靠米格25战斗机进行驱逐。

而且现在的战斗机,都是考虑的是多功能,某些专门功能的战斗机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空战需求了。就比如说苏30战斗机和F15战斗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可以,对地和对海攻击都可以,是一种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战斗机。现在米格25战斗机原有的优势已经不需要了,速度可能还有些作用,但是升空高度完全就没有用处了。

所以米格25战斗机注定成为不了主流的战斗机,即使它在局部战争当中,击落了美军的F18这样先进的战斗机,但是只是一个个例,虽然它的速度快到一些导弹都追踪不上,但是现在主流的战斗机还是讲究的是多功能,而不是专门用途的战斗机,一机多用才是主流!


资讯所长


因为速度还不够高!

米格-25是冷战期间的一款二代机巅峰之作。飞行高度达到了37650米,速度达到了3.1马赫。


当年二代机的技术指标就是高空高速,几乎各国空军都认为争夺制空权所依仗的就是两点——速度和高度。

显然米格-25在这两个方面都已经做到最强了。

但是到米格-25的时候,战斗机就要突出性价比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继续做更快的飞机已经远远不如制造更高性能的导弹来的实惠(也更容易实现)。

因此在后面的战斗机设计方案中也就开始走低一些速度,多带点导弹的策略了。


于是,在米格-25之后,的一个阶段里战斗机基本上都成了导弹卡车的形式。


至于为什么高速战机没有成主流,这件事得倒过来说。不出30年高速战机就是主流战机了!

对速度的追求各国军方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现在就在等一个发动机和材料的革命了。30年左右的时间里,战斗机的速度5马赫起!

中美俄早就开始研究这些东西了。高超音速飞行器有着先天的战术优势。军事大国是不可能放弃这方面的诱惑的。

至于现在没有,只是技术水准还达不到而已。


军武数据库


主流战斗机应该是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主流战斗机首先要满足当时最急需、最迫切的要求。

喷气式飞机刚一出现,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速度。这个趋势延续到二代超音速战斗机。

航程和载弹量是对飞机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基本要求以后,速度才有意义。米格-21也是在满足前线战斗机的作战需要的前提下,有几百公里的作战半径,其两倍音速才有意义。否则也不会装备部队,更不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米格-25除了速度快,其他方面乏善可陈。航程短,载弹量小,机动性太差。发动机推力不够,中低空性能只能当靶机。

这种性能单一的飞机是不能作为主力战斗机的。只能用来执行特种任务。专款专用。

某一项性能特别突出的飞机,大多数都是专用飞机。美国的U-2、SR-71,都是高空性能好,只能做侦察机。

米格-31如果把机体材料从不锈钢改成钛合金,也许重量大大降低后,机动性会大大改善。那样的话也许可以执行空战任务。不过价格有点贵了!

博尔特只能获得短跑项目冠军,不能成为全能冠军。


一叶枫流灵似舞妖


米格-25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的气动布局于米格机传统风格差别较大,才用的是中等后掠上单翼、进气道在两侧、双发、双垂尾布局。是苏联研制的一款高速截击机,于1969年装配部队。

而又是什么原因让当时西方国家震惊,连响尾蛇导弹都没有追上的米格25飞机没成为主流战机呢?

米格-25存在的缺点

1.米格-25战机为了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数,由于铝蒙皮在当时速度超过2.3马赫数会与空气摩擦软化,所以大量采用了不锈钢结构来替代,导致飞机的重量变大、而油耗会更高。而且因为米格-25飞机在突破3马赫数高速飞行时油料也不能支撑太久,不锈钢结构本身重量大又限制了飞机的载弹量!在于当时F-4鬼怪等同批飞机比较时,只有速度是他的优势!

2.米格-25战机虽然有些语无伦次的高空性能,但是在中低空的性能和机动性就比较差了!也符合了但是苏军的的高速要求但是单为了一个要求,导致发动机油耗巨大、限制了航程、丢了机动性甚至连带弹高速飞行都会出现稳定问题!

3.米格-25雷达虽然功率高,但是由于功率大不飞到一定的高度是不能开的,这也导致了它在低空的战斗力更差如同一瞎子!

新时代对飞机的要求

我们现在的三、四、五代机不仅要满足高速飞行、航程要大、飞机重量要轻、载弹量要大、高低空机动性要好、雷达范围要宽甚至还需要达到隐形基本上是全面发展。而我们的米格-25这款高速战机为了单一的速度,却将这些性能要求全抛掉,显然已经与现代主流战斗机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苏联当时才会在米格-31战机后,放弃这种高速战机往苏系飞机研究,而米格-25这种战机没成为主流是必然的!


谢谢阅读!如有错误地方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快更改!以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我会立即删除!谢谢


墨家荊天明


米格25的高空高速在设计它的那个年代就是主流。应该说,从飞机诞生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升飞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就是飞机的速度,飞机是越飞越快,从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到三四百,再到六七百公里,螺旋桨发动机已经不能满足提高速度的要求了,就换喷气式发动机。
米格25后来的改进型米格31还在服役。


到了喷气式飞机也不行,还得再快点,高亚音速不够,还得再快,得突破音障,破了音障也不行,一倍音速不行,得2倍,过了2倍音速还不行,得3倍音速,除了音障还得过热障,在米格25设计的年代,对于飞行速度的要求是要突破热障,理由是美国当时正在研制3倍音速的轰炸机,苏联必须有3倍音速的截击机去拦截美国的轰炸机。不过这种3倍音速轰炸机后来下马了,留下的技术储备变成了SR71这种侦察机。

米格25战斗机曾经是苏联最为保密的飞机,但是在别连科叛逃后,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而且苏联被迫更换所有的敌我识别系统。

除了高速还有高空,当时米格25专门有一架经过改装的飞机可以飞到2.2万米高空。

应该说,如果按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说法,米格25简直就是无坚不摧的利器了,但是实际上米格25的总产量中,60%是侦察型号,利用自身高速性能来进行侦察成了米格25的主业,预想的高速截击并没有出现,米格25和它的假想敌B70最终的结局都是高速侦察机。


西方国家总是喜欢说苏联人抄袭西方国家的设计,不过后来F15也采用了这种双垂尾设计,不知道为什么没人说是F15抄了米格25。

米格25为了达到3倍音速,在飞机的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米格25的主要结构是用不锈钢制造的,在达到了突破热障的目标的同时,付出了结构重量巨大的代价,与此同时的是动力系统的巨大油耗,巨大的油耗又导致米格25的航程比较短。而且高速也导致米格25的机动性非常差,在几次空战中,一旦米格25陷入与对手进行缠斗的情况,米格25多半会被击落。

再经过了对于速度的过度追求的时期以后,尤其是到了越战期间,人们发现,这些速度可以达到2倍音速的飞机,在实际任务中,很少能用到2倍音速,当时这些飞机在实战中都是挂着炸弹副油箱之类的负载,根本飞不出2倍音速这种最大速度,最多就是保持高亚音速飞行,而且美军在越南执行的任务中,对地攻击占了绝大多数,2倍音速基本上没有什么用,而且由于没有机炮在面对越南空军组织的偷袭中总是被抄掠而过的米格飞机打中。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美国在研制新式第三代飞机的时候,美军是提出了能量机动原理,而且还重视了格斗的重要性,这样新式F14/15/16/18这些飞机都是放弃了原来的高空高速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双2就可以,也就是最大平飞速度可以达到2倍音速,飞行高度2万米。而在和三代机的几次空战中,米格25由于机动性太差只能成为了三代机的靶机。

不过,在美国制裁伊拉克期间,伊拉克的米格25利用自身的高速性能,多次进行几次猫捉老鼠的游戏,在美国设定的禁飞区边缘进进出出,多次逃脱了美军的打击。但是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到了后来美军全面入侵伊拉克以后也就随着萨达姆政权的终结而终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