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米格25這樣的高速戰機沒成為主流戰鬥機?

雷特男孩


Mig-25擊落F-18只是個例,並不能當做普遍存在的。我們要注意的是:Mig-25屬於截擊機而不是空優戰鬥機,這種大型截擊機本身就是有針對性研製的,如果截擊對象消失自然截擊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隨著現代空中預警和遠程空對空導彈技術的發展,多用途戰鬥機完全可以把截擊機的工作完成,這樣更加沒必要研製單一的截擊機了,總之被淘汰的不是Mig-25這種高速截擊機,而是整個截擊機都沒有必要再繼續發展下去。

既然說到截擊機那我們就這開始吧,很多朋友分不清截擊機和戰鬥機,覺得都是一個東西,其實截擊機和戰鬥機遂行任務有著本質的不同,截擊機的任務就是攔截對方大型轟炸機、偵察機而非直接參與“空中廝殺”。所以截擊機不需要像戰鬥機那麼有優秀的機動性能和格鬥能力,但必須能攜帶大量武器保證單次起飛的攔截效率,再加上早期空對空導彈的體積都非常巨大,所以往往截擊機體型也是很大的。比如蘇聯的Tu-4-D500戰略截擊機就是由Tu-4轟炸機改造而成,翼展43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6噸,攜帶4枚重量近500公斤的R-4空對空導彈(早期空空彈,射程只有不到30公里)。

還有Tu-128大型截擊機,在Tu-120噴氣式轟炸機基礎上改造而來,最大起飛重量43噸,同樣攜帶R-4空對空導彈。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還有本次的主角Mig-25及其後來的變種Mig-31,所以其實蘇聯還是比較重視截擊機的發展。但為什麼是蘇聯呢?在美蘇冷戰期間,B-36、B-47、B-52戰略轟炸機、U-2高空偵察機都是極大威脅蘇聯的美軍機型。而蘇聯22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用防空導彈系統完全覆蓋是根本不現實的,這樣蘇聯就需要載彈量大、航程足夠遠的截擊機隨時能夠起飛進行攔截,所以就有了上面這幾種用轟炸機改造的大型截擊機。但是之後美國又誕生了SR-71這類高空高速飛機,這樣對截擊機的速度、高度、爬升能力、雷達性能、空對空導彈性能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為了對付美國這些來自高空的高速威脅,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8噸和47噸的Mig-25、Mig-31相繼誕生,他們能夠攜帶4枚以上射程超過100公里的空空導彈滯空3小時以上,有效應對從各個方向應對美國來襲的轟炸機和偵察機。

但是為什麼我說截擊機會被淘汰?其實從上面的敘述我們也能看到,截擊機的出現就是針對性的應對大型戰略轟炸和偵察機群而誕生的,屬於一種“專機專用”機型。但是現代防空導彈系統的完善使得核武器投放和偵查的方式出現了變化,核武器由以前戰略轟炸機的直接投送轉變為洲際彈道導彈運載,而U-2、SR-71這類專業偵察機也逐步被偵查衛星取代。戰略轟炸機的作戰思路也轉變為上千公里外發射遠程巡航導彈,直接避開了截擊機的作戰半徑。這樣,截擊機力所能及範圍內的主要作戰對象都逐步消失,而他自己因為機動性能比較弱又不能直接作為戰鬥機來使用。所以截擊機開始逐漸變得無用武之地。

另一個方面,現代戰機的發展是朝向“一機多型,一機多用”的思路去發展,也就是“多用途戰鬥機”。而且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三代戰鬥機的航電、飛控、高推重比的發動機、雷達、遠程空空導彈的發展使得這些多用途三代戰機完全可以兼顧國土防空任務,也就是完全可以把截擊機的活一塊幹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專業的截擊機也沒有不要再繼續發展。而現有的Mig-25、Mig-31也都在逐漸轉變,由單一截擊機逐步轉變成高速偵察機、巡航導彈載機等等。比如下圖的Mig-25RU雙座教練偵察機和掛載“匕首”導彈的Mig-31

很多朋友對於Mig-25這種戰機感到無比的“黑科技”,一坨“不鏽鋼”能達到雙三指標,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在速度和高度上與SR-71“黑鳥”偵察機相媲美的。但是你不能只看速度和高度這兩個指標,不管怎麼樣Mig-25雖然長著戰鬥機的模樣但本質還只是截擊機,雖然擁有極佳的高空高速性能,但是低速和格鬥能力很差,單一用途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討論Mig-25所謂的不鏽鋼機身、3馬赫就報廢的發動機、地面烤熟兔子的雷達(其實這是個謠言)這些機型本身的缺點,自Mig-25被設計成截擊機那一刻起就註定要被歷史淘汰,這與他本身的優缺點沒有關係。

像海灣戰爭那樣Mig-25擊落F-18本身屬於個例,並不能證明這類截擊機有能力和戰鬥機進行空戰。所以不要看著Mig-25擊落過戰鬥機、3倍音速就覺得這種機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雛菊西瓜Peterpan


米格-25雖然擁有最高達3.2馬赫的極速參數,但考慮到高超音速下的穩定性而設計了巨大的雙垂尾,這在低速下簡直是噩夢,它在500公里時速的轉彎半徑驚人,這和SR71機動性有一拼,從而有了“直線戰鬥機”的稱謂。而且米格-25的設備陳舊,雷達甚至還使用真空管,戰鬥機整體性能僅和F-4鬼怪相當。客觀來講,米格-25作為一款高速高空攔截機,其設計指標還是相當驚人的,但是其短板也同樣明顯,畢竟戰鬥機不能單單依靠速度取勝。此後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5的基礎上又研發出了米格-31。

米格-25並不能全程保持3.2馬赫的時速,尤其是搭載4枚0.5噸重的R40導彈後,整機速度會降至2.9馬赫。還有一點,當米格-25的發動機火力全開時,其極速狀態和機身內儲存的甲醇-水冷卻劑容量息息相關,而這種冷卻劑會進一步壓縮燃油攜帶量。後期的該型中,米格-25最多可容納500升冷卻劑,這最多能讓米格-25保持15分鐘的極速狀態。

米格-25最初是前蘇聯的核心機密,它的問世一度震驚了西方,而整個謎底也隨著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維克多·別連科中尉的叛逃而大白於天下。日本和美國的技術專家將米格-25拆了一個底兒掉,他們發現米格-25有七成的材料時不鏽鋼!

米格-25最大的特點是高空高速,但它並適合和亞音速戰鬥機進行比拼,它最初的目標是美國的SR-71偵察機,但後者隨著防空導彈的日益精進而衰落。米格-25就喪失了最重要的用武之地。但即便如此,米格-25還是在實戰中閃亮過點點光輝,例如在首飛27年後,還能在伊拉克單槍匹馬乾掉F-18!





航空之家


一、\t米格-25的基本特徵

米格-25是米高揚設計局在20世紀60年代末設計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能夠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米格-25從誕生起就引起了西方的極大恐慌。因為米格-25的飛行速度實在是太嚇人了,最高速度3.2馬赫,當時美國最先進的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的最大速度也才2.5馬赫,這傢伙即使不拐彎讓美國的導彈打,導彈都追不上的。並且米格-25無負載時能飛到37650米的高空,再多個幾百米都能夠著衛星了。堂堂一個戰鬥機,竟然比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SR-71黑鳥飛的都高。

不過米格-25能達到這樣變態的性能是犧牲了很多東西的。比如米格-25的發動機壽命只有150個小時,而同時期美國戰機上用的發動機是可以用1500小時的;米格-25為了承受高速飛行時機體與大氣摩擦而產生的高溫環境,機體使用了大量的能燒到一千多度還堅挺的不鏽鋼,只在關鍵部位使用了鈦合金,因此機體結構重量很大;另外,米格-25為了增強雷達的性能,粗暴到雷達開機時能把一公里外一隻奔跑的兔子烤熟。


二、米格-25在使用維護上很麻煩

從上述米格-25的特點中也能看出,米格-25是犧牲了眾多的其他方面的性能才達到變態的飛行速度,對於一款武器來說,好不好不是隻是簡單的 看它的參數,還要考慮武器的使用維護性能如何。像米格-25這種不要命的武器,如果是再戰爭時期不失是一種出人意料的神兵利器,可在和平時期,它就顯得十分的頭疼,維護起來肯定十分的麻煩。


三、\t導彈技術的發展使得米格-25優勢全無

米格設計局在戰機的設計上一直追求的是高空高速。進入噴漆時代以來,從米格-15與美國F-86在朝鮮戰爭的較量中更加確立了這一目標。米格-25更是將這一目標追求到了極致。米格-25雖然在當時沒有任何一款導彈能追得上它,可是隨著這些年來導彈技術的飛快發展,再也不存在導彈追不上飛機的情況了。導彈上沒有人,不用過多的考慮過載問題,因此如果現代戰機還在一味的追求高速,也只能給導彈當靶子。自美國為首提出現代戰機的4S標準才是更加符合戰場需求的。良好的隱身性能,超視距的攻擊能力,加上精確可靠的導彈,使得現代戰機在戰力上有質的飛躍。


四、\t現代戰機講究消費比

我們知道現在是和平時期,各國軍隊都在想如何花最少的錢來達到最大的軍事實力。因此現代戰機一般都是追求多用途,最好既能空戰又能執行對地攻擊等其他的任務。這樣只需要裝備一種戰機就能完成以往很多型戰機才能完成的任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資金,也為戰機的維護保養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美國F-4鬼怪戰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此。因此像米格-25這種只追求飛行速度與高度的戰機顯然是不符合時代的需求的。


雲端風火


我是99隨便,我來為您解答。

米格25從設計之初,就沒有把目標定為主流戰機,這是一款特殊研製的單一用途戰鬥機。

米格-25研發背景,美蘇冷戰U-2偵察機侵入前蘇聯領空。

洛克希德U-2,綽號“黑寡婦”,是一款臭名昭著的高空間諜偵察機,1955年完成首飛,1956年7月,兩架U-2侵入捷克等東歐國家領空,進行偵查。

195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美軍U-2偵察機首次侵犯前蘇聯領空,對包括明斯克和列寧格勒進行了偵查,次日,又對莫斯科進行了一次長達8小時的偵查。

U-2高空偵察機,理論飛行高度2.7萬米,最大飛行速度804千米/時 ,最大升限2.134萬米,航程4180千米!

U-2載有8臺照相偵察用的全自動照相機等設備,一次飛行,能在2萬米高空拍下寬200公里、長4300公里範圍內地面景物的清晰圖像,只需30架次就能將全蘇聯拍攝下來!

通過1956年7月的偵查,前蘇聯的遠程轟炸機基地,海軍造船廠,火箭發動機廠,導彈工廠等重要目標,全部被U-2拍攝了清晰照片,包括前蘇聯的遠程轟炸機數量不足等軍事秘密,全部被美國得到!

當U-2偵察機侵犯前蘇聯領空時,前蘇聯的米格-17等作戰飛機,只能在下面看著,卻無法威脅到位於2萬米高空之上的U-2。

1958年前後,米格-25秘密進入研製階段!

米格-25研發目標,不僅是為了完成完成對U-2的攔截,同時也是為了對付,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XB-70“女武神”轟炸機,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

為了對付上述美機,米格-25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高空!高速!

所以說,米格-25自從研製之初,就沒有作為一款主流戰鬥機,而是為了保護前蘇聯領空不受侵犯,特殊研製的單一性能戰鬥機。

1960年,米格-25完成首次試飛,1961年,米格-25原型機在試驗中創造在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千米/小時飛行的世界紀錄,當時全世界沒有一架飛機能做到。

當然了,米格-25為了實現“高空高速”,犧牲了其他許多性能,包括髮動機壽命短,艙內溫度過高,雷達性能單一,低空性能低劣等等。

但有用的就是正確的!

自從前蘇聯擁有高空高速的米格-25,擁有對美軍偵查機高空截擊的能力,美國U-2偵察機再也不敢肆無忌憚侵入前蘇聯領空。

前蘇聯米格-25共生產1200架左右,其中60%偵察型,30%截擊型,這款飛機不僅保衛了蘇聯領空,還被用於對敵偵查,曾創造輝煌紀錄,但由於現代導彈技術的提升,使米格-25優勢不再,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99隨便


自從導彈、雷達出現後,飛機出現了兩個發展方向,一個就是以米格25和SR71為代表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另一種就是以F22和殲20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

米格25有著無與倫比的高空性能,速度超過3馬赫,飛行高度達到了24000米。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派出米格25對以色列進行偵查,以色列雷達發現後,派出當時西方最先進的F4“鬼怪”戰機進行攔截,米格25發現有攔截後,開始掉頭,F4隨即發射響尾蛇空空導彈,企圖擊落米格25,沒想到米格25打開加力燃燒室,一溜煙跑了,以色列的地面雷達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達到了3.2馬赫。從此米格25成為北約的噩夢,頻頻突入北約。



在海灣戰爭後,米格25在禁飛區還擊落過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也有消息說米格25擊落過美國一架F18戰鬥機。

後來隨著蘇聯解體,以及米格25機體壽命到壽,米格25也逐漸退出了空中舞臺。

其實米格25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科技,為了克服熱障,在新材料技術不成熟情況下,選擇了採用鋼鐵來製造,而且電子技術也很落後,這使得米格25就像一個笨重的鋼鐵怪獸。同時片面得強調高空高速,這使得它的中低空性能差勁,在掛載導彈後,高速穩定性不好,這使得米格25大多數是偵查型。


像米格25這種片面強調高空高速這一單一用途的戰鬥機,相對於F22和殲20等多用途隱身戰機來說,自然沒有競爭力,所以現在都是以多用途、隱身為主流的戰機。


好奇而已716


首先得要弄明白前蘇聯為什麼要研製米格25這樣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這還要歸功於當時的美國,美國經常是採用高空高速的偵察機,進入前蘇聯的領空進行偵察,由於美國的偵察機飛行高度普遍超過了兩萬米,這讓當時升空限度只有一萬多米的蘇聯戰鬥機束手無策,就算高度達到了,速度也跟不上,所以前蘇聯要對付美國的高空高速偵察機,必須要研製針對性的截擊機!

所以前蘇聯米格25戰鬥機就被立項了,可以說就是為了對付像美國的SR-71這樣高空高速偵察機而量身定製的,升空高度超過了兩萬四千米,速度也是超過了三馬赫,這樣就讓美國的高空高速偵察機沒有了進入蘇聯偵察的機會,甚至在領空外面進行偵察都不可能,米格25這樣的高空高速截擊機不給美國偵察機任何機會了。

但是漸漸的,由於雷達技術和防空導彈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已經沒有了用處了,所以現在美國的SR-71這樣的高空高速偵察機全部退役了,因為再進入對方的領空,很容易就被防空預警雷達發現,然後就會被火控雷達鎖定,被擊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既然是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退役了,所以米格25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目前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戰鬥機了,導彈基本上可以完成米格25戰鬥機的任務了。其實在米格25戰鬥機推出的同時,前蘇聯的薩姆-2防空導彈就已經擊落了美國的U2高空高速偵察機,米格25當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驅逐美國的偵察機,這個時候的美國偵察機是沒有入侵前蘇聯的領空,只能依靠米格25戰鬥機進行驅逐。

而且現在的戰鬥機,都是考慮的是多功能,某些專門功能的戰鬥機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空戰需求了。就比如說蘇30戰鬥機和F15戰鬥機,進行空戰奪取制空權可以,對地和對海攻擊都可以,是一種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戰鬥機。現在米格25戰鬥機原有的優勢已經不需要了,速度可能還有些作用,但是升空高度完全就沒有用處了。

所以米格25戰鬥機註定成為不了主流的戰鬥機,即使它在局部戰爭當中,擊落了美軍的F18這樣先進的戰鬥機,但是隻是一個個例,雖然它的速度快到一些導彈都追蹤不上,但是現在主流的戰鬥機還是講究的是多功能,而不是專門用途的戰鬥機,一機多用才是主流!


資訊所長


因為速度還不夠高!

米格-25是冷戰期間的一款二代機巔峰之作。飛行高度達到了37650米,速度達到了3.1馬赫。


當年二代機的技術指標就是高空高速,幾乎各國空軍都認為爭奪制空權所依仗的就是兩點——速度和高度。

顯然米格-25在這兩個方面都已經做到最強了。

但是到米格-25的時候,戰鬥機就要突出性價比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繼續做更快的飛機已經遠遠不如製造更高性能的導彈來的實惠(也更容易實現)。

因此在後面的戰鬥機設計方案中也就開始走低一些速度,多帶點導彈的策略了。


於是,在米格-25之後,的一個階段裡戰鬥機基本上都成了導彈卡車的形式。


至於為什麼高速戰機沒有成主流,這件事得倒過來說。不出30年高速戰機就是主流戰機了!

對速度的追求各國軍方從來就沒有放棄過。現在就在等一個發動機和材料的革命了。30年左右的時間裡,戰鬥機的速度5馬赫起!

中美俄早就開始研究這些東西了。高超音速飛行器有著先天的戰術優勢。軍事大國是不可能放棄這方面的誘惑的。

至於現在沒有,只是技術水準還達不到而已。


軍武數據庫


主流戰鬥機應該是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主流戰鬥機首先要滿足當時最急需、最迫切的要求。

噴氣式飛機剛一出現,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速度。這個趨勢延續到二代超音速戰鬥機。

航程和載彈量是對飛機的基本要求。只有滿足基本要求以後,速度才有意義。米格-21也是在滿足前線戰鬥機的作戰需要的前提下,有幾百公里的作戰半徑,其兩倍音速才有意義。否則也不會裝備部隊,更不可能得到廣泛應用。

米格-25除了速度快,其他方面乏善可陳。航程短,載彈量小,機動性太差。發動機推力不夠,中低空性能只能當靶機。

這種性能單一的飛機是不能作為主力戰鬥機的。只能用來執行特種任務。專款專用。

某一項性能特別突出的飛機,大多數都是專用飛機。美國的U-2、SR-71,都是高空性能好,只能做偵察機。

米格-31如果把機體材料從不鏽鋼改成鈦合金,也許重量大大降低後,機動性會大大改善。那樣的話也許可以執行空戰任務。不過價格有點貴了!

博爾特只能獲得短跑項目冠軍,不能成為全能冠軍。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米格-25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它的氣動佈局於米格機傳統風格差別較大,才用的是中等後掠上單翼、進氣道在兩側、雙發、雙垂尾佈局。是蘇聯研製的一款高速截擊機,於1969年裝配部隊。

而又是什麼原因讓當時西方國家震驚,連響尾蛇導彈都沒有追上的米格25飛機沒成為主流戰機呢?

米格-25存在的缺點

1.米格-25戰機為了飛行速度達到3馬赫數,由於鋁蒙皮在當時速度超過2.3馬赫數會與空氣摩擦軟化,所以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來替代,導致飛機的重量變大、而油耗會更高。而且因為米格-25飛機在突破3馬赫數高速飛行時油料也不能支撐太久,不鏽鋼結構本身重量大又限制了飛機的載彈量!在於當時F-4鬼怪等同批飛機比較時,只有速度是他的優勢!

2.米格-25戰機雖然有些語無倫次的高空性能,但是在中低空的性能和機動性就比較差了!也符合了但是蘇軍的的高速要求但是單為了一個要求,導致發動機油耗巨大、限制了航程、丟了機動性甚至連帶彈高速飛行都會出現穩定問題!

3.米格-25雷達雖然功率高,但是由於功率大不飛到一定的高度是不能開的,這也導致了它在低空的戰鬥力更差如同一瞎子!

新時代對飛機的要求

我們現在的三、四、五代機不僅要滿足高速飛行、航程要大、飛機重量要輕、載彈量要大、高低空機動性要好、雷達範圍要寬甚至還需要達到隱形基本上是全面發展。而我們的米格-25這款高速戰機為了單一的速度,卻將這些性能要求全拋掉,顯然已經與現代主流戰鬥機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蘇聯當時才會在米格-31戰機後,放棄這種高速戰機往蘇系飛機研究,而米格-25這種戰機沒成為主流是必然的!


謝謝閱讀!如有錯誤地方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快更改!以上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評論留言,我會立即刪除!謝謝


墨家荊天明


米格25的高空高速在設計它的那個年代就是主流。應該說,從飛機誕生開始,一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提升飛機性能的主要指標就是飛機的速度,飛機是越飛越快,從一百多公里的時速,到三四百,再到六七百公里,螺旋槳發動機已經不能滿足提高速度的要求了,就換噴氣式發動機。
米格25後來的改進型米格31還在服役。


到了噴氣式飛機也不行,還得再快點,高亞音速不夠,還得再快,得突破音障,破了音障也不行,一倍音速不行,得2倍,過了2倍音速還不行,得3倍音速,除了音障還得過熱障,在米格25設計的年代,對於飛行速度的要求是要突破熱障,理由是美國當時正在研製3倍音速的轟炸機,蘇聯必須有3倍音速的截擊機去攔截美國的轟炸機。不過這種3倍音速轟炸機後來下馬了,留下的技術儲備變成了SR71這種偵察機。

米格25戰鬥機曾經是蘇聯最為保密的飛機,但是在別連科叛逃後,它的神秘面紗被揭開,而且蘇聯被迫更換所有的敵我識別系統。

除了高速還有高空,當時米格25專門有一架經過改裝的飛機可以飛到2.2萬米高空。

應該說,如果按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說法,米格25簡直就是無堅不摧的利器了,但是實際上米格25的總產量中,60%是偵察型號,利用自身高速性能來進行偵察成了米格25的主業,預想的高速截擊並沒有出現,米格25和它的假想敵B70最終的結局都是高速偵察機。


西方國家總是喜歡說蘇聯人抄襲西方國家的設計,不過後來F15也採用了這種雙垂尾設計,不知道為什麼沒人說是F15抄了米格25。

米格25為了達到3倍音速,在飛機的結構上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米格25的主要結構是用不鏽鋼製造的,在達到了突破熱障的目標的同時,付出了結構重量巨大的代價,與此同時的是動力系統的巨大油耗,巨大的油耗又導致米格25的航程比較短。而且高速也導致米格25的機動性非常差,在幾次空戰中,一旦米格25陷入與對手進行纏鬥的情況,米格25多半會被擊落。

再經過了對於速度的過度追求的時期以後,尤其是到了越戰期間,人們發現,這些速度可以達到2倍音速的飛機,在實際任務中,很少能用到2倍音速,當時這些飛機在實戰中都是掛著炸彈副油箱之類的負載,根本飛不出2倍音速這種最大速度,最多就是保持高亞音速飛行,而且美軍在越南執行的任務中,對地攻擊佔了絕大多數,2倍音速基本上沒有什麼用,而且由於沒有機炮在面對越南空軍組織的偷襲中總是被抄掠而過的米格飛機打中。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美國在研製新式第三代飛機的時候,美軍是提出了能量機動原理,而且還重視了格鬥的重要性,這樣新式F14/15/16/18這些飛機都是放棄了原來的高空高速的要求,基本上就是雙2就可以,也就是最大平飛速度可以達到2倍音速,飛行高度2萬米。而在和三代機的幾次空戰中,米格25由於機動性太差只能成為了三代機的靶機。

不過,在美國製裁伊拉克期間,伊拉克的米格25利用自身的高速性能,多次進行幾次貓捉老鼠的遊戲,在美國設定的禁飛區邊緣進進出出,多次逃脫了美軍的打擊。但是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到了後來美軍全面入侵伊拉克以後也就隨著薩達姆政權的終結而終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