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紅風》1.5MX1.2M

一、解構周小軍作品

看周小軍的作品,很容易造成誤讀、誤解。不會看的人,覺得也沒什麼,不就是不停地往畫布上點點嗎?還有比這更簡單的事情嗎?這似乎是任何一個畫匠都可以乾的事情。甚至是畫匠也不願乾的活。一味單調的重複,還有比這更無聊的創作嗎?

欣賞藝術作品,也分幾個境界。不同的境界,會看到作品不同的意境。如同人生的三個境界。最初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了第二階段,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第三階段,卻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可是同樣的山山水水,在後者看來,卻與前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意味。同樣看周小軍的作品,我卻在他的畫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他的作品看似簡單的點彩疊加,其實裡面處處都有玄機。《易傳·繫辭上傳》曾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 我以為,周小軍之所以選擇以點彩的方式繪畫,正是想要表達這樣一種意境。並以光影彰顯陰陽之道。真正會看畫的人,會看門道。就是畫者在其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哲學思想,這種思想謂之“道”。周小軍正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詮釋宇宙之道,太極之道,陰陽之道。傳統意義上的太極兩儀,是我們所熟悉的太極圖。而周小軍將太極圖無限擴展,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他的作品。在某些人看起來似乎普普通通的畫面,其實蘊含了無限深奧的哲學意味。

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黃昏下的浴女》2MX1.5M

他事實上也可以用常規的技法去畫畫的,就像當年畢加索也可以用貫常的思維畫出各種標準人像。但是他將一切打破了重新組合,賦予作品全新的抽象的意義。然而畢加索還是沒有離開點線面。近乎所有的畫家都在用點線面繪畫。離開點線面,很多人就不會畫畫了。

周小軍無疑是一個例外,一個畫界的另類。他敢於向傳統挑戰。就像一個建築師想要去掉鋼架柱樑,只用沙子造起一棟大樓來。這個想法本身就接近於空中樓閣、海底撈月,是一個接近於想要毀掉自己的瘋狂的想法。就像人類幻想僅僅依靠雙手去建造起一個通天塔。

一件事情就怕日復一日堅持去做,如同周小軍在二十年前開始單單隻用點彩的手法去繪畫。以點的不斷疊加,最後成為一幅幅出人意料的作品。然而正是這種看起來單純的繪畫方式,讓一切變得單純而美好起來。

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木柵欄的小路》1.2MX0.9M

人們總以為複雜才代表高深,卻不知高深到極致其實就是簡單到極致。如同宇宙之初,從一個點開始。如今的整個宇宙,亦由無數的點組成。如同我們的人體是由無數的細胞組成的。不錯,一切正是由無數如同細胞那樣的點所組成,而非是線。即使線,也依然是由無數的點組成。

周小軍的畫,其實就是讓一切生命迴歸本源。迴歸到最簡單、最純粹的生命狀態。而只有內心純澈的人,才可以畫出這樣的作品。欣賞周小軍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在創作時凝神靜氣,天人合一的那種平靜。然而他的作品又呈現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陰陽相生、生機勃勃的視覺效果。仔細欣賞周小軍的作品,會發現他的畫是活的,是會講述故事的,是有生命的。它們在激起人們感官單純的同時,在人的靈魂深處,有一種東西被喚醒。好像那些沉睡了很久的東西,在這深深淺淺、星星點點的光影中甦醒過來。

他用點彩與光影,構造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拋棄了俗世的紛繁複雜,呈現出一個接近兒童般的無邪天真的、純粹潔淨的多維空間。那是靈魂的故鄉,也是一切生命最美的歸處。

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紅樹下的伴侶》2MX1.5M

二、解構周小軍其人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畫匠,缺少的是真正有思想並敢於不斷突破自己的藝術大師。這個世界也不缺少繪畫作品,缺少的是有其獨特性格、氣質、與靈魂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最可貴的品質,是敢於向傳統挑戰,敢於向自己挑戰,而不是臣服於傳統,成為傳統模式下的寄生蟲。真正的藝術家天生就應該是創造者,而不是模仿者。周小軍以他的勇氣向世人證明,作為一個藝術家最高貴的品質。儘管他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他就是他。他在創作時的孤注一擲,有著一種孤獨求敗、向死而生的精神。儘管他表面看起來溫文爾雅,在動作上甚至呈現出遠超於他這個年齡的遲緩。我想,他的行為以及緩慢的語速,大概是要讓一切都慢下來。他與這個世界其實是格格不入的。如同當年的梵高,無法適應那個時代,甚至無法養活自己。而後來的人們卻因為擁有梵高的一幅畫,就可以幾代衣食無憂。這是一個藝術家的悲哀,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好在周小軍還不用為生活焦慮到去割掉自己的耳朵,但是他心中的苦悶,又有幾個人能瞭解呢?他身體的某個器官也許已經付出了比割去一隻耳朵更大的代價。

在他身上看到當年的畢加索與梵高

《格薩爾王》8MX2M

有多少藝術家在創作大型繪畫作品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周小軍的大型史詩鉅作《格薩爾王》雖然沒有要了他的命,但是他所付出的心血與代價又有幾人能領會呢?三十年的潛心研究構思,多次深入藏區採風。整整歷時三年時間,聚精會神地創作,才完成八米恢弘長卷,五百個人物刻畫的巨型油畫《格薩爾王》。再現了格薩爾王亙古不變的英雄氣概,氣勢磅礴,令觀者震撼不已。

他的創作過程本身即是一部史詩。幾十年時間,考證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深入體察民族風情。1979年,周小軍著手創作格薩爾王油畫的初稿,開始用哲學思想分析作品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用繪畫語言表現藝術的審美觀。1983年,周小軍以《霍嶺大戰》為主題,創作格薩爾王油畫的第二稿。1999年,周小軍著手構思格薩爾王的第三稿。2006年下半年,去青海採風,徵求當地藏學專家及說唱格薩爾王史詩的老藝人的意見。經過前期準備,2007年,周小軍開始在8X2米的大畫布上進行創作,至2010年正式完成。這難道不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嗎?正是這種骨子裡與格薩爾王的某種相似,使得很多人共同聯手也無法完成的關於格薩爾王的大型油畫作品,周小軍憑藉其個人力量卻完成了。這無異需要絕對的信念與專注,如同格薩爾王當年為維護一方百姓的和平安寧所做出的浴血奮戰與卓絕努力。

沒有一個藝術家不渴望成名。而他,只是畫自己想畫的畫,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我在他的身上看到當年梵高的影子。梵高的畫,並不是因為它有多美。而是梵高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繪畫方式與繪畫語言,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而今天的周小軍,正在以他的獨特方式,讓我們看到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也許很多年以後,當我們已經不在,人們也像今天我們評價梵高那樣的在評價他。可惜,我們不能在今天看見。深刻的洞見,也許是遇見未來最好的預見。只可惜,太多時候,我們丟失了這種本領。而偉大的藝術家,正是既可以追隨過去,也可以預見未來,卻專注於當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