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個國家?

付宇慧


在秦滅六國的滅國之戰中,最難打的應該為楚國。戰國期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強勢期,到了戰國後期,各國軍事實力的排名大概是這樣,第一秦國當之無愧,趙國和楚國這時候應該是不相上下各有所長並列第二,齊國魏國原本都屬於強大的國家結果一個經過了滅國之戰一個一代不如一代可以並列第三,最後是燕國和韓國屈居最末。

既然趙國和楚國實力相當,為什麼還說最難打的是楚國呢?其實正是因為楚國最為特殊的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我們可以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來分析。



楚國:土地廣闊,勢力分散

在戰國七雄之中,疆域最為廣闊的就是楚國了,大家可以看戰國時期的地圖,版圖上南半邊基本上都是楚國的地盤,而且也不乏富庶之地,就算是秦國後期強盛起來之後對比起楚國也是有所不如的,既然這樣那楚國應該是戰國時期第一強國,可是楚國在整個戰國期間都沒有特別強勢的地位一直在中上游徘徊,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楚國的政治制度,楚國是一個世族分制的國家,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邦聯制,皇家羋氏說到底就是最大的一個世族,皇室對其他世族的掌控力其實很小,只要其他世族不叛亂,承認自己是一國之主就可以了,這樣的制度成就了楚國的遼闊疆域,卻也讓楚國難以集中全國的力量,只能是形聚神散。


前面說滅國之戰中楚國是最難打的,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原因。趙國雖然良將很多,人民也尚武,但是隻要集中力量打一次大的勝仗就能耗光趙國的有生力量,而反觀楚國,儘管末期各大世族七拼八湊湊出來幾十萬軍隊,但是其實更難的地方在於只能一步一步佔領楚國的地盤,越往南越難,耗費精力越多,想要像滅趙國那樣,一戰定乾坤,卻是不可能的。

趙國:民眾尚武,名將輩出

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應當是民眾最尚武的一個國家,燕趙多俠士這不是吹的,這是趙國的地理因素決定的。

三家分晉以後其實趙國過的不舒服,北邊有胡人,東北方是燕國,燕趙一向不對付,雖然燕國實力不強,但是總是會在後方騷擾趙國,由此一來趙國兩頭不能兼顧,打胡人燕國總來搗亂,打燕國又得小心胡人,所以一直髮展的不是很好,唯獨人民尚武,武力值還是很高的。



一直到了趙武靈王,隱忍了十幾年,胡服騎射,驅逐匈奴,趙國終於強大起來,在軍事上能夠和強大的秦國分庭抗禮,只可惜在趙武靈王晚年有些犯糊塗,做了不少錯事。後來即位的趙惠文王貌似是國力到達了頂峰,但是實際上後繼乏力,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後來的長平之戰更是大大的損耗了趙國的元氣,真正到了滅國之戰的時候,趙國能拿的出手來的大將就是李牧了,可以掌權者昏庸無能,最終還是被滅國,而且趙國不像楚國,一旦被滅,基本就沒有什麼有生力量了,重新崛起的可能微乎其微,只能成為了秦國的郡縣。

齊國:實力尚存,不戰而降

齊國所處的位置得天獨厚,沒有什麼戰爭,疆域還都是很富庶的地方,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後,成為了其餘六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可惜齊閔王太過自大了,別人奉承他,說齊國和秦國是東西兩帝,他還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了。於是趁著合縱攻打秦國的功夫滅了宋國。

這一下把其他幾個國家惹火了,於是以和齊國仇恨最深的燕國為首,五國聯合滅掉了齊國,最後齊國只剩下兩座小城苦苦堅守,雖然後來機緣巧合之下齊國復國了,可是從此一蹶不振,再問沒有了之前的實力。



到了秦國滅六國的時期,其實齊國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恢復,也是有一戰之力的,但是一個國家的心氣沒有了,再強盛也是沒用的,比如齊國,直接就不戰而降了。

魏國:昔日霸主,再無風采

魏國原本是戰國七雄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戰國初期一度差點滅掉秦國,但是當時掌權的魏惠王也是,前期在他的帶領下魏國還很強盛,儼然的七國之首,但是在後期本性逐漸露出來,貪圖美色,喜好珍寶,好好的國家也衰敗下去了。

因為魏國曾經打的秦國毫無還手之力,所以秦國崛起以後第一個針對的就是魏國,針對的最狠的也是魏國,若是魏國後面有一個強勢君主也還好一些,結果卻是一代不如一代,曾經的霸主風采再也沒有,最後在滅國之戰中被秦軍引水淹國都,終究國破。

燕國:一人之念,覆滅六國

燕國在六國之中算是最弱的國家之一,雖然在燕昭王時期曾經強勢過,還覆滅了齊國,但是沒幾年就再次衰落下去了,可是就是這麼最弱的一個國家,蹦噠的卻最厲害。

想必大家也猜到我要說的是什麼事了,沒錯,就是荊軻刺秦。為什麼我說“一人之念,覆滅六國”呢?其實是因為我猜想其實在最一開始的時候秦始皇對於六國的態度應該是拿捏不清楚的,畢竟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所謂的大一統,像之前的周天子雖然是天下共主,但是也並沒有一定要消滅其他國家,只要稱臣納貢聽從指揮就可以了,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秦始皇可能也是考慮是不是應該做到周天子那樣就可以了。



但是經過荊軻刺秦以後,秦始皇的想法一定是堅定了,必滅六國,將其全部變為秦國領土,否則此類事件可能還會發生,所以在荊軻刺秦之後,六國的覆滅,就成了必然事件,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韓國:重術過甚,愚蠢可悲

韓國在整個戰國期間基本沒有強勢過,也就是一開始任用申不害變法的時候稍微強勢了一點,但是隨著申不害的去世,韓國從此一蹶不振,而且申不害過於重視“術”的變法給韓國帶來的壞處要遠遠大於好處。

正是在申不害幫韓國變法以後,韓國過於重視謀術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韓國做出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韓國所做的蠢事中最出名的有三個,第一是禍水東移,韓國不想投降於秦國,於是將上黨送給了趙國,引發了長平之戰,趙國還因此差點滅國,於是不光秦國要打韓國,趙國對韓國的印象也好不到哪去。第二是水工疲秦,讓赫赫有名的水工鄭國去幫秦國修建水渠,想要耗空秦國的國力,結果秦國修成了鄭國渠,實力更進一步。第三是肥周退秦,支援弱小的周天子和秦國周旋,結果周天子被滅了,韓國自己也損失了十萬大軍。

就這樣,韓國總是重視陰術,最後國力不僅沒有強大起來,反而被秦國輕而易舉的滅掉了。


曉天講歷史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楚國,秦國動用了六十萬兵力才把楚國滅掉,而且才十多年就被楚人反殺。

在戰國中後期,戰國七雄的實力應該分成三個檔次,第一是秦國當之無愧;第二是齊國、楚國、趙國,都曾有和秦國抗衡的實力;第三是剩下的燕國、魏國、韓國,基本是被欺負的命。


齊國最強大的時候是齊閔王時代,曾經一度和秦國東西互帝,還滅亡了一度威風的宋國,為此齊國也遭到五國聯軍的打擊,齊國幾乎亡國。重建後的齊國對合縱再也沒興趣,雖然仍然實力可觀,但是統治者晏於安樂,最後居然不戰而降。



趙國最強大的時候是趙惠文王時代,當時趙武靈王退居二線,主持滅亡了腹心之患中山國,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一干文武大臣也算人才濟濟。但趙孝成王在長平之戰任用毫無經驗的青年將軍趙括,以致四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儘管如此秦國也消耗不少,但趙國沒有了抗衡的實力。


楚國最強大的時候是楚懷王時代,當時吞併越國,幾乎統一了整個長江中下游。儘管楚國在戰國時期軍事經常不利,但是龐大的領土和人口,讓秦國啃下來非常困難。所以李信二十萬秦軍戰敗,王翦用了六十萬大軍才獲勝。而且還有個問題,就是秦國內部楚系外戚阻撓,秦相昌平君居然反叛稱楚王。這對於秦王來說,不僅要攻克外部,更要擺平內部。


林屋公子


在秦軍完成一統霸業的路上,並非所向披靡,東方六國也非完全坐以待斃。這當中屬趙、楚兩國軍隊的阻擊最為頑強,他們給秦軍造成的傷亡也幾乎不分伯仲,而秦國也幾乎在這兩國上頃全國之力。但若從主要戰役的結果來看,那麼對秦國來說趙國無疑是那個塊最難啃的骨頭。這不僅僅在於我們熟悉的長平之戰,還有著許多一般人都不知道的過往。

或許大多數人對於趙國都停留在長平之戰慘敗的印象裡,那個只會紙上談兵、滿嘴跑火車的趙括也讓人覺得趙國在那次慘敗之後將無力反抗。但通過翻閱史料,令人驚訝的是秦軍即便在長平取得大勝,卻依舊難啃趙國一根汗毛。這個境況,還要看下文細細說來。

▲《大秦帝國》中的趙括

這第一點要聲明的就是,趙國起用趙括並非無人可用。在《千字文》文裡有這麼一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裡邊提到了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前兩位是秦國的白起和王翦,後兩位則是趙國的廉頗和李牧。這句話並非在於說這四人就是戰國時期最好的四位將軍,而是這四人都正好在戰國末期,他們的一舉一動幾乎影響了整個歷史進程。

從將才來說,趙國在當時足可與秦國相媲美。且自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軍隊一直都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加之趙國北境常遭匈奴侵擾,它的邊境軍隊實戰經驗也非其他六國可以匹敵。即便在長平之戰後,趙國軍隊在李牧的帶領依舊數次大敗秦軍。這也是我們將趙國列為秦國最難打的國家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於趙國本身的國力,同齊、楚、秦、燕不同,趙、魏、韓三國乃是從春秋霸主晉國當中分裂出來的。這當中,魏國佔有晉國曾經的核心地區,加之李悝變法,一度成為戰國霸主。而趙國佔有的是曾經晉國北部領土,也就是今山西北部、內蒙南部、河北、山東部分。同擁有八百里秦川沃土的秦國和佔據整個長江中下游的楚國來說,趙國的土地簡直又小又不利於耕種。這麼說大家或許沒什麼概念,那就且看下文給出的數據(長平之戰前):

楚國面積15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秦國面積8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餘萬;趙國面積約2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50萬。

從上述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比秦、楚兩國,趙國的可用耕地簡直捉襟見肘。即便如此,自伊闕之戰(前293年)後到秦剪滅六國(前221)為止,這幾十年間唯有趙國一直同秦國正面抗爭。秦國坐擁4倍於趙國的國土面積,更為堅實的後勤補給,在長平之戰後卻仍要花將近40年的時間才將趙國消滅;而且這期間趙國還有反撲的機會,衝著這一點便可知趙國有多麼頑強。

我們熟知的是:長平之戰,趙括指揮無方,導致趙軍大敗,趙國士卒被坑殺40餘萬。不過實際上,這一場戰役是趙軍戰死25餘萬,將領死後投降者被處決20餘萬;秦軍自身傷亡也達25萬。按照司馬遷老爺子的話說,這一場戰役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連秦國都“國內空”了,趙國的境況只會比這個更慘。當時趙括也是迫於無奈——趙國國君已派人去尚且富裕的齊國祈求糧食援助,齊國不肯。無奈之下,已經是幾近斷糧的前線軍隊只得被迫出門迎戰。若是趙國軍隊能在正面打贏秦軍,廉頗為何還要揹負罵名堅壁清野而不出?只能說,趙國一開始就輸在了後勤上,但是趙國的將士卻用自己的意志頑強地扛了下來。當然了,這不是要為趙括翻案,畢竟他當時揹負的可是趙國兩百餘年積澱下來的家底,就這樣被他揮霍了實在可惜。

但即便主力打完了,趙國也並非空無一物。公關前259年,也就是長平之戰後的一年,秦55萬大軍軍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在廉頗、平原君等人的指揮下,趙、魏、楚三國聯軍共計28萬餘人大敗秦軍於城下,斬殺超過40餘萬敵軍,一舉抹平了長平之戰的傷亡比。若不是秦國嚴苛的行政體系,連著兩場大戰下來,怕是沒個7、80年都緩不過勁來。可惜的是,在幾年之後的蕞之戰中,趙國為首的五國聯軍共計百萬餘人慘敗於秦軍,使得東方六國真的無力再抗秦。

即便打光了最後的家底,趙國也沒有被秦軍輕易擊垮。在李牧的指揮下,趙軍僅剩下的不過20萬人相繼於公元前233、232年贏下了肥之戰和番吾之戰,斬殺秦軍21萬餘人,自身傷亡不過數萬人。若不是李牧的存在,趙國也不可能僅憑20餘萬眾抗擊秦軍。

縱觀戰國末期整個秦趙戰爭,從公元前236至前228年為止,秦軍共計投入80餘萬人參與到滅趙的戰爭中,傷亡高達28萬人。最終,秦軍通過離間計,讓昏庸的趙幽繆王賜死李牧,這才順利攻下趙國國都。

公元前221年,隨著的齊國不戰而降,戰國這一烽火不盡的時代落下了帷幕。翻看秦軍橫掃諸侯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趙國的將士們宛若錚錚鐵刺插在秦國推進的道路上,成為了秦國最難越過去的那道山門。

1、《史記》

2、《戰國策》


WarOH協虎


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開始,統一天下就成為了秦國的終極目的。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這十年裡秦國邁出了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步伐,為這次的終極目標,秦國整整有六代君王為之奮鬥,最終這一宏圖大業在秦始皇嬴政手裡實現。

這十年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相繼被強大的秦軍滅亡。其中特別要提的是齊國,齊國是不戰而降的。齊國在秦國掃滅其他五國時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坐視其他五國一個個被秦國滅掉,最後一個盟友都沒有了,齊王田建只有開城投降的份了。


在秦國滅六國中,最為難啃的無疑是南方的楚國了。俗話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公元前225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二十二年,秦國準備滅楚,詢問大將王翦需要多少兵馬,王翦認為楚國是大國,非60萬人馬不可,秦始皇不太高興轉而問李信,李信只要20萬人馬。

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分兩路滅楚,一開始進展順利,深入楚國腹地。結果中了人家誘敵深入之計,被楚國大將項燕大敗,追殺秦軍三天三夜,攻下兩座秦軍營壘,秦軍被殺7名都尉,大敗而歸。

嬴政為了挽回敗局,親自去請老將王翦出山。

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在平輿與秦軍決戰。秦王在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督戰。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



項燕耗不起只有東撤,王翦趁機挑選精兵強將追擊並大敗楚軍佔領很多楚國城池。並於公元前223年攻下楚國都城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由此可見,楚國是東方六國最強的。秦第一次攻打楚國時20萬大軍還被楚國大將項燕團滅一回。所以楚國是最難打的。


0度史觀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是趙國,本該最難打卻輕易打下來的是齊國,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能打贏的是楚國,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是韓國,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的是魏國,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國。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滅六國地圖)

一、本該最容易打卻打得很艱難的趙國。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趙國在戰國後期,是除了秦國以外,最為強大的國家。為什麼卻說它“本該最容易打”呢?

其實,我說的是長平之戰之後的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一共損失了45萬人,國內的青壯男子,幾乎被殺得乾乾淨淨。剩下的,都是不到18歲,以及40歲以上的老年人(古代40歲以上已經是老年人了)。對於這樣一個國家,要想拿下來,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當長平之戰一年後,秦國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時候,雖然先後派了25萬大軍,雖然把主將從王陵換成了王紇,並且一度想要起用名將白起,雖然趙國只是一座孤城以及一群老弱病殘的守軍。但是,秦國圍攻了趙國近兩年,卻依然沒有拿下邯鄲。最後,趙國還在魏國和楚國聯軍的幫助下,反敗為勝,把秦軍攆出趙國。

而這一場戰役之後,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足足往後推遲了20多年。

由此可見,趙國確實是最難打的。

二、本該最難打卻輕鬆拿下來的齊國。

齊國是姜子牙的封邑,從西周初年開始就嶄露頭角。後來到春秋的時候,經過齊桓公稱霸,齊國成為諸侯國中的老大。後來,齊國雖然有些衰敗,此後又經歷了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以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稱霸的君王。但是,齊國作為東方大國,其實力和地位,依然是數一數二的,是其它諸侯國都無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在齊國後期,因為中了秦國“遠交近攻”的計策,當秦國大肆攻打其它五國的時候,它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因此,丟失了良機。結果,等秦國把其它五國全部消滅,回過頭來打它的時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竟然毫無反抗,乖乖地就束手就擒了。

(長平之戰)

三、一個將領打不贏換個將領就打贏的楚國。。

楚國一直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國家,從西周初年開始,由於不滿周天子只是封他為子爵,便開始和周天子叫板。後來甚至不服周天子管,自封為王(後來一度取消)。周天子率軍打楚國,卻遭到全軍覆沒。春秋開始,楚國一直往中原打,一直想在中原爭霸。到了後來,吳越所在地,都成了楚國的地盤。楚國成為當時面積最大的國家。

戰國後期,楚國雖然多次被秦國欺騙,但是其實力一直是相當強大的。最初秦王派李信率軍攻打,被打得大敗。後來,秦王讓王翦帶兵攻打,王翦卻很快就打贏了,滅了楚國。

四、輕鬆打贏卻後患無窮的韓國。

說韓國是秦國輕輕鬆鬆就打贏的,這話一點兒也沒錯。秦國在攻打六國時候的策略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所以,秦國選擇先打的就是韓國。而事實上,韓國也非常不經打,秦國很快就獲得了韓國大片土地,像箭頭一樣把韓國衝為兩半。以至於另一半上黨郡想要投降趙國,而趙國也欣然接受。這樣一來,秦國才不得不打亂計劃,先碰在當時來說最強的趙國。

秦國最後雖然輕輕鬆鬆就拿下了韓國,但是並沒有一了百了。後來,韓國宰相後人的張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差點把秦始皇砸死。接著,張良又幫助劉邦最先打進咸陽,滅掉秦朝。再接著,劉邦在張良的戰略規劃之下,平定各路諸侯,建立漢朝。可以說,韓國雖然是六國中最弱的,但是強大的秦國卻是被韓國的後人給滅掉的。

(荊軻刺秦王)

五、本來很強大卻自己把自己折騰得不經打是魏國。

魏國一度是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的國家。但是強大之後,魏國就開始折騰,內部鬥爭加劇,人才大量外流。對於秦國強大來說起決定性的作用的三個人:商鞅、張儀、范雎,本來都是魏國的。魏國自己留不住這些人才,不容這些人才的存在。因此,最終秦國在魏國培養的人才的幫助下,強大起來。而魏國則因為內訌及人才的流矢,走向了衰敗。

最後,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秦國只需掘開河水往大梁城一灌,魏國就崩潰了。

六、本來不經打卻偏偏要去惹事的燕國。

燕國本來是比較弱的,但他偏偏要惹事。趙國很強,燕國偏要惹趙國,結果被趙國打敗。一出“荊軻刺秦王”,更是讓秦國勃然大怒。秦國本來沒想過要先打燕國的,因此調整策略,加快了進攻燕國的步伐,打得燕國只得遷都。

事實上,秦國一直沒把燕國放在眼裡,以至於都是在滅掉韓、趙、魏、楚後,才順道滅掉燕國,再順道滅掉齊國。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最難打的,是楚國!威脅可能比趙國還大。這種威脅是多方位的。

趙國確實兵強將勇,但這些對於秦國兵將來說都不叫優勢。

楚國雖然兵士素質較差,但人力資源豐富,而且韌性很強。戰國最後一次對秦軍的沉重打擊,就是項燕的楚軍。



楚國對秦國造成的麻煩,不能光考慮兵將素質,而還要看到楚國勢力在秦國內部的長期經營。由於秦楚聯姻幾百年,不僅楚國血統已經擴散到秦國王室,而且楚國人士在秦國為官的也特別多。

末代楚王熊啟,甚至直接當作秦王嬴政的相國,指揮秦軍平定過嫪毐之亂。

然而,在秦國為官的一些楚人卻有很強的親楚傾向,這與其他在秦為官的魏國、趙國、齊國人對母邦無情不同。昌平君熊啟,在秦滅六國大勢已定情況下,公然倒戈一擊,釀成嬴政在統一過程中的最大危機。這是其他五國都遠遠做不到的。



此外,秦國內部楚國血統深厚,甚至有人認為太子扶蘇母系也是楚國人。這就導致反秦叛亂竟然以秦國太子為旗號!

最後,趙高不得不以“指鹿為馬”方式,識別朝廷內的親楚派(楚國以鹿為地支午的屬相,而秦國為馬)。這種粗暴方式反而引發了內部的離心傾向。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指的就是楚人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甚至已經寄生於秦國之內。(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秦國經過變法,改革兵制,國力蒸蒸日上,達到強盛的頂峰,反觀其它六國頹勢明顯,所以秦國以精銳之師橫掃六合。



但是秦國的統一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六國中雖然有軟柿子,但也有堅硬的石頭,也崩了秦國的幾顆牙,比如趙國和楚國。

在長平之戰趙國主力部隊喪失殆盡之後,又硬生生堅持了三十多年。甚至在最後關頭,還兩次挫敗秦國的攻勢,秦國不得不靠著反間計拿掉了名將李牧,才攻取了邯鄲,但是趙國王室北逃在代地復國。知道燕國滅亡後,在代地的殘餘勢力失去依靠,才被滅亡。



楚國在國都被拔後,又流亡了近60年,到最後還是靠著王翦率領六十萬部隊剿滅楚國,之後還有不斷地楚國殘餘勢力反撲。

其實魏、燕兩國也有強烈的抵抗。

魏國在信陵君死後不斷地遭到秦國進攻,除了靠著大梁城防防守,幾乎沒有別的能力來對抗秦國了。但即使是這樣,秦國還是在滅亡了韓國、趙國後滅亡魏國,強攻不下,依靠汴水才淹了大梁城,事後秦始皇還下令屠城,以消除其他國家的抵抗意志。



燕王曾經聽取了代王嘉的意見,殺掉了太子丹來緩解秦國攻勢,結果沒有得逞,很快燕國就被剿滅。燕王又逃亡到遼東抵抗,次年才被滅亡。

而韓國因實力不濟,早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完全臣服於秦國,而齊國以五國為屏障,卻沒有幫助五國抵抗秦國,最後又坐擁主力大軍直接投降。


南山一偏翁


公元前230年,誅殺了手握重權的呂不韋的秦王嬴政,在秦國波雲詭譎的政治權力鬥爭中取得了勝利僅僅七年,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亡滅六國、統一天下的腳步。張儀適時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從與秦國國土大範圍接壤的韓、趙、魏三國下手,再取楚國,最後滅燕齊。那麼在這場持續了十年的統一戰爭中,哪個國家是最難打、最費勁、最讓秦人頭疼的呢?
毫無意外,應該是楚國。
周成王時期,大行分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國於丹陽,領地50裡“。然而楚國民風彪悍,歷代楚王皆以開疆擴土為己任,到莊王時期已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大敗晉國成為春秋霸主;直至戰國楚威王時期,楚國共計滅國40餘個,是滅國佔地最多、七雄中領土最為廣闊的國家,更號稱“甲兵百萬”,諸侯莫不敢掠其鋒芒。
這個九頭神鳥所庇佑的國家,在秦發動滅楚的攻勢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西起巫山,東至大海,南到南嶺,北近黃河,擁有幾近整個南中國疆域的“超級大國”。如此煌煌氣象,縱秦國亦相形見絀。
同時,物產豐袤的江漢平原,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加上先進的陂灌和井灌技術,生產水平較中原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別說地處西北貧瘠之地的秦國了。當時楚國普通士階層的貴族所使用的絲織品,其精美繁麗,都是他國貴族無法望其項背的。可見其生產生活水平之高,可以為這個近500萬人口,擁有80到100萬左右“常備軍隊”的大國,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楚國極其發達的冶煉業為楚人提供了取用不竭的武器來源。自春秋中期就為楚人所有的大冶銅錄山中,曾製造出讓其他六國為之驚歎的利器——“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鉅(jù)鐵釶 (shī) ,慘如蜂蠆(chài);輕利僄(piào)遬(sù),卒如飄風”(犀甲鐵器,強於弓弩,善於快攻)。有這樣過硬的軍事裝備,楚國笑傲群雄,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雖然楚懷王登位後,楚國政治腐敗,國勢日漸頹靡,然而蘇秦主持六國反秦聯盟時,楚懷王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由此可見。楚國國力之強橫,是各國公認的。
論土地,楚國更廣袤;論人口,楚國不會輸;論兵器,楚國冶鐵業發達;論將才,秦有王翦,楚有項燕;論地形,楚國多川澤,秦地處西北,多習慣陸地作戰;論民風,秦人彪悍,楚人也有的是血性男兒。不論從哪方面來看,楚國都是一塊“硬骨頭”。甚至需要出動張儀去楚國又騙土地又搞離間,最後又俘虜了楚懷王,趁著楚國大亂,群龍無首之際,發兵攻楚。
就算這樣,秦攻楚,都傾盡了全國之力。
《史記》有載,秦王欲伐楚,問在滅燕之戰中表現不俗的“年少壯勇”的李信,需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二十萬足矣;問老將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六十萬人什麼概念?有學者估計,秦統一六國後,全國人口也就在四千萬左右,何況還在統一過程中的秦國。加上當時軍隊一走一兩年,後線糧草供給又不能斷,的確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六十萬算得上是賠上了“全部家當”了。所以,秦王很不高興,沒有采納王翦的建議,派了二十萬大軍給李信去伐楚。
一開始,還是很順利的,秦軍長驅直入,很快打到了鄢郢。但是秦人錯誤估計了楚人彪悍熱血的程度,在李信志得意滿的去和蒙武會師的時候,“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好吧,失敗了。
嬴政這才後悔,連忙去請王翦出山,同時在全國大肆徵兵。王翦帶著秦國六十萬兵馬,還得先“堅壁而守之”整整一年,以逸待勞,趁著對方鬆懈了以後,再追擊楚軍,殺掉了將軍項燕。“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楚國)為郡縣”。
對於已有日薄西山之勢的楚國,還要趁著人家政治內訌的時候,抽調全國的軍力去攻打,又不能硬碰硬,只能用計謀“疲敵制勝”。能讓秦人如此勞心勞力的,也就一個楚國了。

歷史研習社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無疑是趙國和楚國。但是兩國之強側重點不同,楚國之強在於地大物博、兵源充足;趙國之強在於良將眾多、兵強馬壯。

楚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國,是當時七雄中領土最大的國家。他們東至大海,西至大巴山、巫山一代,南到南嶺一代,北至潁水、沂水一代,這樣廣袤的土地在冷兵器時代非常重要,它可以為國家提供廣闊的縱深,即使遭遇一些失敗,也不至於迅速亡國,後來他們得以數次遷都再戰就得益於此。同時遼闊的土地也帶來了相對多的農業種植面積,為國家的後勤提供了強有力支持。而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居住著眾多的人口、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銅綠山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青銅礦區,就在楚國境內),這就為它們的兵源和兵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以後,打造了當時中原第一支以騎兵軍團,兵源包括本土招募和車兵改良兵士、原陽專業訓練兵士以及林胡、婁煩遊牧民族的勇士,戰馬也多來良馬產區胡地和代地。這支軍團是當時最強大的兵團,後來其他諸侯國也爭相效仿,但是能跟這支軍團匹敵的幾乎沒有。另外,趙國的良將名相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戰國四大名將中的李牧、廉頗自不必說,趙奢、龐煖等人也是名震一時,還有肥義、樓緩、藺相如、虞卿等名相,高層領導真可謂群英薈萃。要將有將,要兵有兵,要戰鬥力有戰鬥力,趙國的兵團從上到下都是精英。



事實勝於雄辯,下面通過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戰例來對比兩國究竟誰更難打。我們首先說楚國。

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匄、裨將軍逢侯醜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史記·楚世家》)

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陽、藍田之戰,兩戰皆為秦勝。丹陽之戰,楚軍被斬首八萬甲士(全部是士兵),俘獲大將屈匄、裨將逢侯醜,取地上蔡、漢中。藍田之戰,取鄧地,另外戰後割了兩城求和。

戰爭的過程不是很複雜,應該是一邊倒的戰爭。根據相關資料可知秦國是聯合韓、魏兵分三路攻打楚齊的,楚國在藍田之戰是悉起國兵的。

秦國主要將領為魏章、樗裡疾、甘茂等,兵力應該在10-20萬。

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將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黔中郡。(《史記·楚世家》)

楚頃襄王的三年,楚國連年兵敗,喪失了西部、西南廣大的西部、西南廣大的土地。

秦國主要將領是白起。

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夷水又東注於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長谷水,即是水也。舊堨去城百許裡,水從城西,灌城東,入注為淵,今熨斗陂是也。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中》)

公元前279年—公元前278年的鄢郢之戰,楚國大敗。其中鄢之戰,秦國拔鄢(楚國別都)、鄧等五城。郢之戰,秦獲得楚國都城郢以及夷陵、竟陵一代的土地。兩戰以後,楚國合計失去鄂西北廣大土地,遷都陳。

鄢之戰的過程非常慘烈(引用第二段即為鄢之戰的情形),白起用沔水淹郢都,河水從城西一直流到城東,淹死百姓數十萬。

秦國主要將領是白起,兵力數萬,歷時兩年。




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公元前276年,楚國又奪取鄢郢之戰中丟失的部分土地,有十五邑。

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王滅楚的首戰,秦國先勝後大敗。楚國在平輿和寢打敗楚軍,又拔鄢郢。後項燕佔據兩座營壘,殺死七個都尉,秦軍大敗而逃。

被李信和蒙恬先敗以後,項燕並不著急,他趁秦軍西向火速追趕,出其不意,大敗秦軍。

秦軍主要將領李信、蒙恬,兵力20萬。

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公元前224—公元前223年,王翦滅楚之戰。是役王翦殺死楚將項燕,俘獲楚王,滅亡楚國。

王翦採用以逸待勞來疲憊鬆懈楚軍,項燕引兵東去,王翦又挑選精兵追擊,在蘄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第二年又攻佔了楚都壽春,滅楚。


秦軍主要將領王翦、蒙武,兵力60萬,歷時兩年。

以上就是秦國滅楚過程中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戰例,從戰爭的過程來看,鄢之戰比較慘烈,兩次滅楚之戰出現對峙情況,其他都呈一邊倒的戰爭。從用兵的數量來看,兩次滅楚之戰分別為20萬和60萬,丹陽、藍田之戰是三線作戰,兵力雖不詳,但是應該也不會低於10萬。從結果來看,除了第一次李信伐楚,其他基本上都是秦國勝出。從參戰的秦將看,有白起、王翦、樗裡疾等。秦楚之戰,基本沒有出現超過十萬以上死亡的戰例。鄢郢之戰時間上應該在一年以上,兩次滅楚之戰時間在三年左右。但是楚國能夠在不斷失敗的過程中不斷遷都再戰,說明楚國的遼闊疆域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秦趙之間的一些戰例。

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趙奢既已遣秦間,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許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元前270年,秦趙閼與之戰。是役趙軍大勝,斬首8萬,閼與之圍被解。

趙奢採用半路停止行軍,造成趙軍害怕秦軍的假象,然後突然急行軍,並佔據高地,以智取勝。

秦軍主要將領胡楊,兵力10萬。

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史記·秦世家》)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秦軍射殺趙括……數十萬之眾遂降秦,悉數坑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秦軍險勝,趙國慘敗。是役白起殺死趙兵和坑殺降卒40多萬,射殺趙括,趙國元氣大傷。

戰鬥過程非常曲折,廉頗幾次交戰不利遂修建壁壘,堅守不出,相持數月,秦用計賺的趙括為主帥,趙括轉守為攻,白起誘敵深入,切斷趙軍補給線,然後把主力分割包圍46天,趙括只得突圍,後未成被殺。



秦國主要將領白起、王紇,參戰兵力約60萬,(包括後勤人員)前後歷時約三年。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齕久圍邯鄲不拔,諸侯來救,戰數不利……魏公子無忌大破秦師於邯鄲下,王齕解邯鄲圍走。鄭安平為趙所困,將二萬人降趙,應侯由是得罪。(《資治通鑑·週記五》)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秦趙邯鄲之戰,是役趙軍堅持兩年,後在信陵君和楚國的幫助下保衛了邯鄲,鄭安平率兩萬秦軍投降,王紇敗走,秦國前後損失數十萬。

戰鬥過程非常慘烈,秦軍圍困邯鄲2年多,並數次更換主帥,邯鄲百姓易子相食,趙國數次請求楚國和魏國幫助,才保住了邯鄲。

秦國主要將領王陵、鄭安平、王紇、參戰兵力25萬,前後歷時約3年。

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時期的秦滅趙之戰。趙國將軍扈㡇被殺。李牧取得肥之戰、番吾之戰的勝利後被秦國用計詐死,趙王遷降,趙國滅亡。


秦國滅亡戰爭的時候,攻打趙國還是遇到了大麻煩,前前後後維持數年,李牧再次把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給勢不可擋的秦國當頭一棒。

秦國主要將領王翦、楊端和、桓齮,兵力數十萬。


以上是秦趙之間的一些重要戰役,從戰爭的過程來看,多是非常激烈的交戰,趙國把戰爭的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中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保衛戰都非常慘烈。從用兵的數量來看,秦國都動用了超過10萬以上的軍隊和後勤人員,長平之戰更是動用了60萬軍隊,邯鄲之戰也用了25萬以上的兵力,前後用兵總和達到了百萬以上。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趙國取得了多次偉大的勝利,死亡人數也非常多,長平之戰趙國全部死亡人數達到40多萬。從參戰的秦將來看,人數較多,不乏白起、王翦、王紇這樣的名將。從作戰的用時來看,時間跨度多比較長,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前後相持近三年,滅趙之戰更是拖了數年。但是趙國一旦精銳喪失殆盡,良將逝去,國家就會迅速滅亡,這也證明了趙國軍隊的強大和將軍的精良。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趙國更難打。這從雙方交戰次數、戰爭的過程和結果、投入的兵力、戰爭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對秦國統一進程的影響都可以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水經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青銅說史


戰國四大名將:李牧、廉頗、白起、王翦。秦國兩個,趙國兩個。不是說某個國家的不行,而是說其他國家的跟這四個比都是垃圾。

歷史有一個評價:秦趙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國,在戰國時期,能夠打敗秦軍的只有趙國軍隊。歷史學家對趙國的評價是:四戰之國;(後面介紹下趙國的幾個名將)意思就是這個國家是全民皆兵,特能打仗。趙國曆經戰亂,首都幾遭侵擾,四周諸國虎視眈眈。這一切迫使趙人分外的團結、耐苦、善戰,也只有如此才能生存。

趙國地處太行山附近,國強兵盛,其軍力為東方六國首,抵抗秦近百餘年,而互有勝負。秦國要東出統一天下,首先碰到的就是趙國。趙國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軍隊的戰鬥力、生產力大增。

秦趙長平之戰,秦國傾全國力量攻打趙國。當時趙國45萬軍隊,秦軍號稱20萬軍隊,當秦國圍困趙軍後,秦昭襄王親自到前線,發動將近60萬軍民,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戰鬥,斷絕趙軍的救援和糧道,賜民爵位一級。秦國對爵位相當的摳門,是靠殺敵來獲得的,爵位可以用來抵罪用,相當於免死券,在長平之戰,秦王上來就給爵位。最後,四十天的戰鬥,秦趙的傷亡比是3:2。最後,已經斷糧40天的趙軍,分四隊突圍的時候,主將趙括被射殺,趙軍才投降。如果主將趙括不死,趙軍或許真的就突圍了。最終白起殺了40萬投降的趙軍,只留下了老弱200人送回趙國。

但是此時,秦軍也損失慘重,國力損耗大半。秦王拒絕了白起繼續進攻邯鄲的建議,罷兵回國休養生息。就在此時,北面一個國家——燕國,一看趙國戰敗,趙國精銳喪失殆盡。就想攻打趙國,結果被趙國軍隊反打了一頓,趙軍攻下了十幾座城池。

趙兵以驍勇善戰聞達於諸侯,尤其是趙武靈王改革後,趙兵單兵素質及軍團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趙兵作戰不足也是很多,如:趙兵士氣及作戰意志的持續,更多的依靠主將的作用。趙兵失敗多是因主將戰亡,而軍亂而敗。故只要趙軍保持指揮官的存續,基本上趙兵很少潰敗、投降,戰亡也是成建制的。

趙國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國家,在戰國時期,能夠打敗秦軍的只有趙國軍隊。趙國的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趙國人全民尚武,而且騎射十分了得。從趙國的七子良將可以看出趙國的軍力多麼的強悍:

1.趙國最後的頂樑柱 武安君李牧

李牧是戰國時期真正的打仗不挑剔,一輩子沒打過敗仗的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趙王遷在奸臣郭開(換廉頗也是他)的讒言下,奪了李牧的兵權。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前半生主要在北方防禦匈奴,大破匈奴,滅了襜襤(chānlán),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公元前243年,燕國趁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後,入侵趙國。趙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現河北省徐水縣西北的遂城鎮)、方城(現河北省固安縣南)

公元前233年,長平之戰後,趙王遷從代雁門調回李牧,任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李牧大敗秦軍,斬首五萬。

2.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廉頗

這位老爺爺雖然脾氣不大好,但是其軍事才能極高,能夠和李牧、白起、王翦並列為“戰國四將”,其能力可見一斑。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這位老爺爺打仗很有特點,早年攻打齊國的時候,以勇氣聞達於諸侯。他要是打能打的對手屁滾尿流,後來守衛上黨以及邯鄲,白起拿他也沒有辦法。最後被秦國神將郭開(趙國的奸臣)給讒言打敗,後出逃魏國。

戰績:

公元前284年,廉頗將,攻齊昔陽,取之。

公元前279年,廉頗將,攻齊。

公元前276年,廉頗將,攻魏幾,取之。

公元前275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又攻安陽,取之。

公元前251年,廉頗為趙將,破殺慄腹,虜卿秦。

公元前250年,廉頗圍燕國都。

公元前248年,廉頗攻燕。

公元前245年,廉頗將,攻魏繁陽,取之。

長平之戰後,邯鄲保衛戰,廉頗大破秦軍。

3.馬服君 破秦猛將——趙奢趙奢不是很出名,但是他有個兒子很出名——趙括;紙上談兵的哪一位。趙奢是最早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人。

趙奢當徵收田賦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的下人仗著平原君的勢力不肯繳納。一臉:老子特麼就不交,你能把我怎地,有種來打我呀?趙奢直接發揮了:社會我趙哥,人狠話不多。直接把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依法給剁了。平原君一聽,臥槽,要殺趙奢。趙奢說:

“您在趙國是貴公子,現在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帶頭率先垂範,則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

平原君一聽,臥槽,這麼有邏輯的人好久沒遇到了,立刻把趙奢推薦給了趙王。趙王讓趙奢掌管全國的賦稅,果然,百姓富足,國庫充實。

閼與破秦,當時趙王問廉頗、樂乘,可以救援閼與嗎,都說不可以。問趙奢,趙奢說:“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得勝。”趙王便派趙奢領兵,趙奢大破秦軍。

認識到自己的兒子是個滿嘴跑火車的貨,趙奢在臨死前說過如果趙王讓自己的兒子出戰,絕對不可以。因為趙括只會紙上談兵而已,不堪大用。

閼與之戰後,直到趙奢去世,秦軍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閼與之戰,趙奢打的太他媽狠了,壓根都沒反應,秦軍就被打全軍覆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