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比特幣開發者幕後“金主”?一文看懂比特幣開發資助歷史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資助開源開發的重要性,現有的資助機制,以及它們各自帶來的權衡。我們將研究結果應用到比特幣和更廣泛的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分析了過去的比特幣開發是如何獲得資金的,以及在未來可能會如何發展。

谁是比特币开发者幕后“金主”?一文看懂比特币开发资助历史

現代數字基礎設施基本上都運行在開源軟件(OSS)上,但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與道路或橋樑等物理基礎設施一樣,這種基礎設施需要以升級、bug修復和其他改進的形式進行維護。

2014年,當谷歌的研究人員揭示了OpenSSL的一個重要漏洞時,全世界對維護不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所造成的潛在威脅有了一些瞭解。OpenSSL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密碼代碼庫,可以安全地傳輸密碼和信用卡信息等敏感內容。全世界超過66%的服務器都在使用它。“Heartbleed”漏洞讓攻擊者可以通過OpenSSL竊取信息。不久之後,基於UNIX的命令行工具Bash中的Shellshock漏洞可以讓攻擊者遠程訪問並在受害者的計算機上執行任意代碼。

這些多年未被發現並在許多場合被利用的漏洞給科技行業敲響了警鐘。

資助開發的必要性

數十億人依賴於數字基礎設施,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對此格外重視。然而現實恰恰相反。開源軟件很受用戶歡迎,但在維護時卻經常產生問題。開源軟件資金歷來缺乏,原因有幾個。

  • 首先,很難圍繞開源軟件開發建立可持續的業務模型,因為軟件本身是非專屬的。
  • 捐贈的資助形式遭受著“公地悲劇”的折磨,在這種悲劇中,開發者一味地付出,而其他人只想免費使用軟件。
  • 在此之前,在保留無需許可訪問的情況下,在協議層實現貨幣化是不可能的。隨著加密貨幣等原生數字支付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 最後,公眾對維護不善造成的風險缺乏認識。這種情況在Heartbleed和Shellshock爆發之後有所改變。

所有資助都不平等

基礎設施最重要的一個屬性是可靠性。為了吸引更高層級的應用,用戶和企業需要確保當前的核心功能將得到維護。只有當開發過程本身不受特殊利益的影響,而把用戶的利益放在首位時,這一點才能得到保證。因此,募資機制本身必須符合這些目標。治理和籌資機制不善將導致的風險包括:

  • 權力的中心化:如果開發僅由1-2個實體提供資金,他們將在開發方向上獲得巨大權力。他們可以為他們喜歡的提案提供資金,也可以扣住他們不喜歡的提案的資金。
  • 道德風險:當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的員工在維護開源軟件時,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尤其是該公司是該協議活躍用戶的情況下。開發者會將僱主的利益置於其他用戶的利益之上,讓商業利益來驅動開發方向。
  • 協議劫持:攻擊者可能將惡意代碼引入協議。
  • 協議的可塑性:如果協議對變化的可塑性過高,這就為那些想要將協議的方向塑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政黨的遊說和政治活動打開了大門。

比特幣開發

比特幣網絡也是數字基礎設施的一種形式,必須加以維護和完善。事實上,比特幣可能需要更迫切的持續改進,因為它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攻擊目標。首先,比特幣允許用戶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存儲財富,從而吸引了強大的敵人。此外,攻擊比特幣更容易獲利,因為被盜的比特幣可以出售,攻擊者也可以在衍生品市場上做空比特幣。

因此,重要的是,比特幣開發要有與協議及其用戶的目標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研究比特幣背後的支持和資助模式,這種資助是如何演變的,以及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還將研究負面結果最小化之後的最佳結構。

對資助機制的探索

無償志願者

目前,無償志願者是開源協議最常見的貢獻者。他們對軟件的貢獻和維護沒有得到直接的金錢報酬,但是可能有其他的動機,包括技能和聲譽的建立,意識形態的原因,或者僅僅是對貢獻的熱情。

OpenSSL就是一個由無償志願者維護的開源軟件。由於Heartbleed帶來的恐慌,一群科技公司最近發起了一項計劃來資助重要的開源項目。另一個例子就是比特幣,中本聰首當其衝。直到2012年,比特幣開發者才開始收到外部資助。

志願者模式有很多優點。首先,缺乏資金往往會吸引那些對項目真正有激情的傳教士般的開發者,並對改進軟件保持長期的戰略眼光。第二,這種模式下的開發者更傾向於協作,更願意與他人合作。准入門檻也更低——所有開發者都可以瞭解軟件並提交pull request。

然而,這樣也會有開發者流失的風險,並且沒有足夠的開發者願意在沒有直接報酬的情況下工作。無論是精力耗盡、缺乏時間,還是失去動力,開發者都不可能無限期地做出貢獻,而且隨著軟件的發展,擴大開發者社區可能會很困難。此外,大多數開源軟件不依賴於正式的結構或實體,以一種“市集”的方式運行,許多不同的開發者獨立地審查和提交請求。以太坊因為沒有一個直接的、集中的開發方法而遭到了批評,Fred Wilson認為“這些項目所採用的去中心化的開發方法不適合設置最後期限和交付日期。”

贊助

贊助是支持開源軟件項目的另一種常見形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和個人可以向非營利組織捐款,非營利組織將資金分配給開發者,或者直接支付。

像微軟和谷歌這樣的公司都是Linux基金會的主要捐助者,該基金會是一家非盈利組織,負責僱傭開發者來全職開發Linux內核。Stripe也有一個資助開源的項目,為從機器學習到數據庫再到基礎設施的眾多開源軟件提供津貼和支持。

有時,這種支持和資助是沒有附加條件的,有時對於優先考慮哪些特性有一些小要求。儘管如此,所有贊助模式的共同之處是,捐助者受益於軟件的長期健康和可持續性。

贊助模式的最大好處在於,它們通常能使捐助者和開發者之間的利益保持一致。如果項目創造了大量的價值,那麼在此基礎上進行建設的公司就會受到激勵,繼續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此外,傳教士開發者現在有資源來進行長期貢獻。最後,軟件本身沒有商業利益,也沒有直接從軟件本身抽取費用。

如果贊助者數量很少,就會出現問題。一個項目的持續發展越依賴於一個實體,他們就越能影響項目的方向(不管這個權力是否已經行使)。

儘管如此,贊助模式仍然是一種較為成熟的資助模式,在許多開放源碼軟件中都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它可以是一個強大的籌款工具,很好地協調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並確保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下去。

營利性公司

在這個模型中,一個營利性的公司通過安裝、維護和支持來幫助運行開源軟件的客戶。此外,公司可以從建立在此協議之上的商業應用中獲利(例如,建立在SMTP上的應用Gmail)。

舉個例子,RedHat是一家為Linux提供服務、培訓和支持的公司。其簡化了企業與Linux內核的交互,加快了軟件的開發和使用。在比特幣領域,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Blockstream專注於利用比特幣區塊鏈實現產品變現,包括Liquid側鏈、挖礦、數據接入等等。

如果這些商業應用能夠在市場上立足,這將是一個強大的可持續資金來源。該公司對開源項目的長期成功非常感興趣,並將繼續為其提供支持和專用資源。

然而,也有人對這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表示懷疑。與微軟或蘋果等公司相比,RedHat從其服務中獲取的價值要少得多,它的成功能否被其他公司複製還是未知數。此外,如果商業利益超過了共同利益,就存在道德風險。

協議層變現

在協議層變現的方面,加密貨幣領域新增了募資機制,其中最出眾的例子就是ICO的興起。

ICO的過程即發行稀缺的token來充當網絡的本地單位。在最初的ICO模型中,資金將以合約的形式收集,token的所有權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項目路線圖將設定資金的分配時間,token持有人將對已發佈的資金時間表進行投票。如果最初的項目發起者無法完成讓token持有者滿意的工作,貢獻者可以僱傭另一個團隊來完成。這可以與某種提案系統相結合,允許token持有者根據token權重衡量項目優先級。

實際上,如今大多數ICO的發起人獲得了大部分的收益,以及一大部分token資金。一般來說,與最初的計劃相比,大多數ICO的檢查點和基於時間表的結構更少,這導致了token項目更容易陷入短線思維。

有利的一面是,ICO已經籌集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與以前開源技術的變現努力相比,這為開發者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來開發協議。此外,這種資助模式通常給單個公司或開發團隊強有力的授權,可以形成高效的決策制定和迭代。

儘管到目前為止,ICO已經吸引了很多人,但是當前的ICO仍然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

  • 一旦開發者在網絡啟動後立即收到(token)獎勵,他們可能缺乏開發和維護軟件的動力。一些token項目,如Zcash,希望通過給協議級的開發人員提供持續性的獎勵來緩解這個問題。這種獎勵可以以通貨膨脹的形式實施——這通常是發行計劃的一部分,可以自動預留資金用於支付開發費用,也可以按交易收取費用。提供獎勵可以確保激勵機制的長期一致性,因為獎勵的價值將取決於區塊鏈運作是否健康。
  • 通過ICO進行的融資往往將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個開發者身上,使得外部人士很難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此外,當其他人能夠得到報酬時,志願者幾乎不會有動力免費為一個項目工作。
  • 最後,中心化的公司或基金會很容易成為爭議焦點或法律審查的目標。2017年發起的ICO Tezos籌集了2億多美元,圍繞資金控制權的爭議則持續了一年。Telegram於2018年進行了數十億美元的融資,目前正因向投資者進行未經註冊的證券發行而成為SEC的目標。

綜上所述,協議變現一直是資助開源加密貨幣項目的一種常用方法,但其長期可行性仍是未知數。許多已發行資產的用途如何,以及監管障礙是否會阻止未來的應用,仍有待觀察。

比特幣開發者資助歷史

自2009年創世區塊問世以來,比特幣的發展和支持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最初的幾年裡,它是由中本聰和少數其他志願者維護的。當比特幣開始普及並形成市場價格時,它也開始吸引外部開發者。

到了2012年,投資者和外部貢獻者開始意識到需要更多有組織的支持,因此他們創建了比特幣基金會。其使命是為全球用戶標準化、保護和促進比特幣密碼貨幣的使用,其創始成員包括Gavin Andresen、Charlie Shrem、Mark Karpeles和Roger Ver。有一段時間,這個基金會在生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給多個核心開發者支付工資,如Gavin Andreesen和Wladmir van der Laan。然而,到了2015年,該基金會的資金已經耗盡。

在這個情況下,麻省理工學院數字貨幣計劃(DCI)開始支持比特幣。DCI於201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支持下成立,獲得了Andresen、van der Laan和Cory Fields的支持。2016年,他們宣佈推出90萬美元的比特幣開發基金,吸引了幾家大型交易所進行捐款。自2015年4月以來,在DCI支持下工作的開發者承擔了14%的Bitcoin Core代碼。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其他支持比特幣的組織。包括Gregory Maxwell、Pieter Wuile和Matt Corallo在內的一群開發者創立了Blockstream,他們的使命是改進Bitcoin Core,建立了數據服務和側鏈等輔助業務。Blockstream已經獲得了9000萬美元的VC投資,其員工對比特幣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從大量的改進協議(BIP)和對SegWit的研究,到保密交易、密碼代碼庫libsecp256k1以及閃電網絡等等。

2014年,Alex Morcos和Suhas Daftuar創建了Chaincode Labs,這是另一個致力於支持比特幣的重要非營利組織。Chaincode專注於比特幣軟件的開發、審核、測試和維護,並培訓了許多有抱負的開發者。Chaincode支持的開發者做出的貢獻包括費用估算算法、Fibre網絡和BetterHash。

資助比特幣開發的一個有趣動態是,通過積極支持開發,持幣者可以從協議本身得到“回饋”。協議的持續健康和維護有利於比特幣的長期價格發展,在經濟上有利於比特幣的所有者。通過這種方式,對比特幣的支持和發展的“捐贈”可以被視為一種投資,以提高自己持有的比特幣的價值。這種動態與向維基百科這樣的項目捐贈不同,後者給捐贈者帶來的好處要分散得多。

除了前面提到的例子,許多其他組織在直接或間接地支持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和維護。Xapo、比特大陸和Coinbase這樣的比特幣公司,其核心業務依賴於比特幣的健康發展,並且在過去一直支持開發者專注於改進和維護協議。成立於2018年的非營利組織Bitcoin Optech在推動比特幣擴容技術的普及方面做了很有價值的工作,包括SegWit、批量交易、費用估計、coin selection和閃電網絡。金融科技公司Square最近宣佈了Square Crypto,該公司現在僱傭了6名專注於比特幣和閃電網絡的開發者。

總體而言,自誕生以來,致力於改善比特幣的資源規模和質量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從非營利組織到學院,再到大型科技公司,它們的明確使命是為比特幣貢獻力量。貢獻者的多樣性確保了沒有一個組織對協議有過多的影響力,這也是比特幣從一個小眾開源軟件到數百萬人可以依賴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的健康成熟的標誌。

谁是比特币开发者幕后“金主”?一文看懂比特币开发资助历史

未來比特幣開發資助之路

如果比特幣生態繼續擴大,基於比特幣這一重要基礎設施進行互動的公司和個人數量將進一步增加。一旦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預計用於比特幣開發的注意力和資源也會增加。

與此同時,我們目前正在見證基於比特幣的一個更高層次的獨立生態的誕生,尤其是閃電網絡。在過去幾年中,Lightning Labs、Radar以及Acinq等組織已經獲得了投資,並開始開發閃電網絡協議,並圍繞其開展業務。

最後,我們預計資金將最終用於軟件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