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一个是风度翩翩、年轻有为的才子,一个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老人,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两个人放在一个女子面前,让其选择,想必她的答案肯定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可是在民国时代,却有这样一个才女,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她却选择了老人,而放弃了才子。也许很多人会说她是疯子,说她是傻瓜,可是情之而择,唯心安则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选择安稳的婚姻,而不去选择冒险的激情,这个才女就是民国江山美人——毛彦文。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毛彦文

年少为爱敢逃婚

1898年,毛彦文在浙江一个乡绅家庭出身。虽家境殷实,但毛彦文的母亲却接连生下五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这在旧社会是绝不允许的,她的父亲因此纳妾延续香火。身为长女的毛彦文自幼就被母亲教导,要做个有用之人,好为其争气。

由于母亲思想的灌输,毛彦文自幼就非常要强,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女子那般柔弱。她7岁进入私塾读书,1913年,她被保送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20年,她又以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甚至在学生期间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担任女权运动的主席,带领学生参加爱国运动。

但是即使毛彦文再怎样的新潮独立,旧时代的阴霾下,她依旧逃不了包办婚姻的命运。早在她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将她许配给了生意场上的朋友方耀堂的儿子方国栋。16岁那年,在毛彦文进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的时候,方家害怕事有变故,就决定要提前迎娶毛彦文。

可是此时的毛彦文芳心已许,她与表哥朱君毅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她眼里,表哥是

“世界上唯一的伟大人物”,她自然不愿接受这样的包办婚姻。在迎亲当日,方家的花轿已经到了城门口,毛家上下也已是高朋满座,但毛彦文却悄悄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在母亲和表哥的帮助下,毛彦文偷偷从后门逃出来,如飞出牢笼的金丝雀,勇敢地翱翔于天际。

毛彦文逃婚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省,还有好事者将其写成了小说《毛女逃婚记》。摆脱婚姻束缚的毛彦文终于得以和朱君毅在一起,更幸运的是,毛彦文的父亲也终于想开,不再逼迫女儿,甚至还为朱毛两人订婚。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表哥朱君毅

须水永清,郎山安在

1916年,订婚不久的朱毛两人被迫分离,朱君毅赴往美国留学。纵相隔千里,但两人的心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人海誓山盟,书信不断,毛彦文甚至每月都会给朱君毅寄钱。

爱情最大的敌人不是距离,而是变心,一个变心的男人,即使近在咫尺,也于事无补;一个专一的男人,即使远在天涯,依旧待你如初见。可惜的是,朱君毅是前者。千山万水相隔,两人之间的书信渐渐减少,毛彦文的心开始战栗起来,她的心中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劳燕分飞,终于迎来相见之日,但却只是彻底划清界限的开端罢了。1922年,朱君毅在美国先后获得了霍普金斯大学教育系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与哲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朱君毅受聘在南京东南大学当教授,彼时的毛彦文则在北京,为了能够照顾朱君毅,她不惜转学到了金陵女子大学。有一年冬天,朱君毅发高烧,住进了医院,毛彦文白天上课,晚上则到医院照顾他,如此连续一个月,朱君毅的病情才得以好转。

但是就是这样痴情的毛彦文,却生生被朱君毅抛弃了,而且是那样的决然。1923年,毛彦文突然接到朱君毅的一张退婚书,纸上尽书三大理由:一是朱君毅坦言与毛彦文已无感情,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二是朱君毅与毛彦文是表兄妹关系,近亲不能成婚;三是朱君毅与毛彦文两人性情不合。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毛彦文(中坐者)与妹妹们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朱君毅移情别恋,爱上了南京汇文中学的一个女中学生。爱你时,自能够找出一千个让你相信爱情的理由;不爱你时,自能找出一千个不合适的理由。十年爱恋,毛彦文的心中怎么能不痛,她的心中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下,可是任凭毛彦文如何苦苦哀求,朱君毅都不为所动。

晚年,毛彦文就此回忆道:“我自幼至青年,二十余年来只爱你一人,不,只认识一个男人,这个人是我的上帝,我的生命,我的一切,现在你竟如此无情,所有对你美丽的幻想,完全毁灭, 我感到自身已无存在的必要,我全部身心崩溃了。”

曾几何时,他对她许下海誓山盟:“郎山须水,亘古不变。”可如今却成为了泡沫,当朱君毅与成言真在苏州结婚时,悲懑的毛彦文为此还发去了贺电“须水永清,郎山安在?”誓言如泡沫,感情似玻璃,说破就破,说碎就碎,她的心中怎么能够轻易释怀?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青春时合影,后排白衣者为毛彦文

牵线红娘遇示爱

在毛彦文身处感情空窗期之际,吴宓却悄悄来到她的身边。吴宓早就对才貌双全的毛彦文倾心不已,她是他心中理想的林黛玉,只是当时碍于毛彦文是朱君毅的未婚妻,所谓朋友妻不可欺,吴宓才将这份爱深埋于心。

如今毛彦文解除了婚约,吴宓的心又开始沸腾了,他公然向毛彦文写情诗示爱。面对吴宓的追求,毛彦文的心中五味陈杂。当年,正是她牵线当红娘,才促成吴宓与妻子陈心一的婚姻,再加上陈心一是自己的同窗好友,知心闺蜜,自己如今又怎么能够接受吴宓的爱,伤害陈心一,伤害三个幼小的孩子?

一番挣扎后,她毅然拒绝了吴宓的追求。但吴宓并没有要打退堂鼓的意思,反而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惜与妻子离婚,抛下三个孩子,以自由之身再追毛彦文。1929年,吴宓终于与妻子离婚,离婚后他开展了更加猛烈的追求攻势,他给她写了大量的情诗,其中就有一首写道:“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大师吴宓

在吴宓猛烈的攻势下,毛彦文终于卸下了心中的防备,与他走到了一起。可是就在毛彦文与吴宓谈婚论嫁之际,吴宓的心却开始迟疑了,他开始想要逃避这段恋情。1931年,远在巴黎的吴宓给在美国的毛彦文发去电报,让其尽快前往巴黎与自己完婚,得知消息的毛彦文满心欢喜,可是当她赶到巴黎时,吴宓却犹豫起来,将结婚改成了订婚。

失望至极的毛彦文向吴宓哭诉道:“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面对毛彦文的哭诉,吴宓没有丝毫安慰,反而责怪毛彦文太不懂事,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我不爱彦,决不与彦结婚,且彦来欧有妨我对H(即Harriet)之爱之进行;回国后,既可与(陈仰)贤晤谈,亦可广为物色选择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时将我自由之身为彦拘束。”

此刻毛彦文才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吴宓一时的心动罢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他对她只有征服的喜悦,根本就没有与之相伴的想法,看透的毛彦文遂下定决心与吴宓分手。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求之心安,不为疯狂

与吴宓分手后不久,毛彦文受邀到了熊芷家。在她的陪同下,毛彦文参观了熊希龄主办的香山慈幼院。在见到毛彦文后,熊希龄的心开始涌动,他深深地被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所吸引。最后,他更是鼓足勇气,给毛彦文写了一封求婚信。

面对熊希龄的求婚,毛彦文连忙拒绝,一来两人年龄相差太大,辈分也不同;二来毛彦文自觉地位配不上这位民国前总理。

但是熊希龄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爱之旅,他从北京南下到了上海,每日他都会派人给毛彦文送信,信中情意浓厚,言辞恳切,既有年少的意气风发,浪漫激情,亦有年老的柔情似水,庄严持重。

朱君毅和吴宓的前车之鉴让毛彦文对婚姻充满了恐惧,她似乎对所谓的爱情不再相信,晚年她曾回忆道:“有了这个惨酷的经验,我对于婚事具有极大戒心,遗志久延不决。青春逝去,年越三十许,不能不找一归宿。”

如今对于她来说,她想要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安稳,一种归宿,而不再是所谓的海誓山盟,天荒地老。

“当时反常心理告诉我,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内心的想法终驱使毛彦文接受了熊希龄的求婚。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毛彦文、熊希龄夫妇合影

1935年,毛彦文和熊希龄在上海结婚,熊希龄还为此刮去了自己蓄留了20年的胡须。婚后,他们相处得非常和睦,为了照顾熊希龄,毛彦文辞去了教职,迁居北京,专门辅助熊希龄经营香山幼慈院。

据说两人经常是形影不离,熊希龄一分钟不见毛彦文,就会焦急万分,每逢毛彦文生日,熊希龄就会精心准备,赋诗相赠。即使熊希龄已是风烛残年,可是他却给予了毛彦文从未有过的温情与爱意。

晚年毛彦文在回忆与熊希龄在一起的时光时,心中充满着少女的情怀:“我们整天厮守在一起,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

可是情深不寿,1937年,熊希龄在香港逝世,这段美满的婚姻就此结束。熊希龄死后,毛彦文继承了他的事业,在艰难的岁月中,她努力维持香山慈幼院的运作,传承着熊氏的精神。

毛彦文:25岁被退婚,37岁晚婚,2年后丧夫守寡,余生孤零终身

图 | 贺卡:熊希龄、毛彦文夫妇在北京香山幼稚园

1963年,在听到朱君毅去世的消息,毛彦文悲痛欲绝,写下了《悼君毅》: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创造者,是功是过,无从说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坠入你的情网,方氏婚事定成事实。我也许会儿女成行若无事,浑浑噩噩过一生平凡而自视为幸福的生活。倘若没有你的影响,我也许不会受高等教育,更无论留学。倘不认识你,我也许不会孤零终身,坎坷一世。

1999年10月,带着年少的思念,带着逝去的情殇,带着朱君毅送给她的别针,她安然去世,享年102岁。

其实毛彦文的心中一直都装着朱君毅,初恋是一辈子的记忆,即使她曾被他伤过,可是与他的情意却长存在心中,未曾消磨。只是痴情却总是付之东流,到头来伤的还是自己。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