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一個是風度翩翩、年輕有為的才子,一個是老態龍鍾、風燭殘年的老人,試想一下,如果將這兩個人放在一個女子面前,讓其選擇,想必她的答案肯定是前者,而絕不會是後者。

可是在民國時代,卻有這樣一個才女,在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她卻選擇了老人,而放棄了才子。也許很多人會說她是瘋子,說她是傻瓜,可是情之而擇,唯心安則可。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選擇安穩的婚姻,而不去選擇冒險的激情,這個才女就是民國江山美人——毛彥文。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毛彥文

年少為愛敢逃婚

1898年,毛彥文在浙江一個鄉紳家庭出身。雖家境殷實,但毛彥文的母親卻接連生下五個女兒,沒有生下兒子。這在舊社會是絕不允許的,她的父親因此納妾延續香火。身為長女的毛彥文自幼就被母親教導,要做個有用之人,好為其爭氣。

由於母親思想的灌輸,毛彥文自幼就非常要強,不同於一般的封建女子那般柔弱。她7歲進入私塾讀書,1913年,她被保送到杭州女子師範學校就讀,1920年,她又以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她甚至在學生期間參加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擔任女權運動的主席,帶領學生參加愛國運動。

但是即使毛彥文再怎樣的新潮獨立,舊時代的陰霾下,她依舊逃不了包辦婚姻的命運。早在她八九歲的時候,父親就將她許配給了生意場上的朋友方耀堂的兒子方國棟。16歲那年,在毛彥文進入杭州女子師範學校的時候,方家害怕事有變故,就決定要提前迎娶毛彥文。

可是此時的毛彥文芳心已許,她與表哥朱君毅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她眼裡,表哥是

“世界上唯一的偉大人物”,她自然不願接受這樣的包辦婚姻。在迎親當日,方家的花轎已經到了城門口,毛家上下也已是高朋滿座,但毛彥文卻悄悄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在母親和表哥的幫助下,毛彥文偷偷從後門逃出來,如飛出牢籠的金絲雀,勇敢地翱翔於天際。

毛彥文逃婚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省,還有好事者將其寫成了小說《毛女逃婚記》。擺脫婚姻束縛的毛彥文終於得以和朱君毅在一起,更幸運的是,毛彥文的父親也終於想開,不再逼迫女兒,甚至還為朱毛兩人訂婚。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表哥朱君毅

須水永清,郎山安在

1916年,訂婚不久的朱毛兩人被迫分離,朱君毅赴往美國留學。縱相隔千里,但兩人的心卻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兩人海誓山盟,書信不斷,毛彥文甚至每月都會給朱君毅寄錢。

愛情最大的敵人不是距離,而是變心,一個變心的男人,即使近在咫尺,也於事無補;一個專一的男人,即使遠在天涯,依舊待你如初見。可惜的是,朱君毅是前者。千山萬水相隔,兩人之間的書信漸漸減少,毛彥文的心開始戰慄起來,她的心中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勞燕分飛,終於迎來相見之日,但卻只是徹底劃清界限的開端罷了。1922年,朱君毅在美國先後獲得了霍普金斯大學教育系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與哲學博士學位。

歸國後,朱君毅受聘在南京東南大學當教授,彼時的毛彥文則在北京,為了能夠照顧朱君毅,她不惜轉學到了金陵女子大學。有一年冬天,朱君毅發高燒,住進了醫院,毛彥文白天上課,晚上則到醫院照顧他,如此連續一個月,朱君毅的病情才得以好轉。

但是就是這樣痴情的毛彥文,卻生生被朱君毅拋棄了,而且是那樣的決然。1923年,毛彥文突然接到朱君毅的一張退婚書,紙上盡書三大理由:一是朱君毅坦言與毛彥文已無感情,沒有感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二是朱君毅與毛彥文是表兄妹關係,近親不能成婚;三是朱君毅與毛彥文兩人性情不合。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毛彥文(中坐者)與妹妹們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朱君毅移情別戀,愛上了南京匯文中學的一個女中學生。愛你時,自能夠找出一千個讓你相信愛情的理由;不愛你時,自能找出一千個不合適的理由。十年愛戀,毛彥文的心中怎麼能不痛,她的心中又怎麼可能輕易放下,可是任憑毛彥文如何苦苦哀求,朱君毅都不為所動。

晚年,毛彥文就此回憶道:“我自幼至青年,二十餘年來只愛你一人,不,只認識一個男人,這個人是我的上帝,我的生命,我的一切,現在你竟如此無情,所有對你美麗的幻想,完全毀滅, 我感到自身已無存在的必要,我全部身心崩潰了。”

曾幾何時,他對她許下海誓山盟:“郎山須水,亙古不變。”可如今卻成為了泡沫,當朱君毅與成言真在蘇州結婚時,悲懣的毛彥文為此還發去了賀電“須水永清,郎山安在?”誓言如泡沫,感情似玻璃,說破就破,說碎就碎,她的心中怎麼能夠輕易釋懷?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青春時合影,後排白衣者為毛彥文

牽線紅娘遇示愛

在毛彥文身處感情空窗期之際,吳宓卻悄悄來到她的身邊。吳宓早就對才貌雙全的毛彥文傾心不已,她是他心中理想的林黛玉,只是當時礙於毛彥文是朱君毅的未婚妻,所謂朋友妻不可欺,吳宓才將這份愛深埋於心。

如今毛彥文解除了婚約,吳宓的心又開始沸騰了,他公然向毛彥文寫情詩示愛。面對吳宓的追求,毛彥文的心中五味陳雜。當年,正是她牽線當紅娘,才促成吳宓與妻子陳心一的婚姻,再加上陳心一是自己的同窗好友,知心閨蜜,自己如今又怎麼能夠接受吳宓的愛,傷害陳心一,傷害三個幼小的孩子?

一番掙扎後,她毅然拒絕了吳宓的追求。但吳宓並沒有要打退堂鼓的意思,反而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不惜與妻子離婚,拋下三個孩子,以自由之身再追毛彥文。1929年,吳宓終於與妻子離婚,離婚後他開展了更加猛烈的追求攻勢,他給她寫了大量的情詩,其中就有一首寫道:“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大師吳宓

在吳宓猛烈的攻勢下,毛彥文終於卸下了心中的防備,與他走到了一起。可是就在毛彥文與吳宓談婚論嫁之際,吳宓的心卻開始遲疑了,他開始想要逃避這段戀情。1931年,遠在巴黎的吳宓給在美國的毛彥文發去電報,讓其儘快前往巴黎與自己完婚,得知消息的毛彥文滿心歡喜,可是當她趕到巴黎時,吳宓卻猶豫起來,將結婚改成了訂婚。

失望至極的毛彥文向吳宓哭訴道:“你總該為我想想,我一個30多歲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出發點即是錯誤?”

面對毛彥文的哭訴,吳宓沒有絲毫安慰,反而責怪毛彥文太不懂事,他甚至在日記中寫道:“我不愛彥,決不與彥結婚,且彥來歐有妨我對H(即Harriet)之愛之進行;回國後,既可與(陳仰)賢晤談,亦可廣為物色選擇合意之女子,故尤不欲此時將我自由之身為彥拘束。”

此刻毛彥文才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吳宓一時的心動罷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他對她只有征服的喜悅,根本就沒有與之相伴的想法,看透的毛彥文遂下定決心與吳宓分手。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求之心安,不為瘋狂

與吳宓分手後不久,毛彥文受邀到了熊芷家。在她的陪同下,毛彥文參觀了熊希齡主辦的香山慈幼院。在見到毛彥文後,熊希齡的心開始湧動,他深深地被這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所吸引。最後,他更是鼓足勇氣,給毛彥文寫了一封求婚信。

面對熊希齡的求婚,毛彥文連忙拒絕,一來兩人年齡相差太大,輩分也不同;二來毛彥文自覺地位配不上這位民國前總理。

但是熊希齡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愛之旅,他從北京南下到了上海,每日他都會派人給毛彥文送信,信中情意濃厚,言辭懇切,既有年少的意氣風發,浪漫激情,亦有年老的柔情似水,莊嚴持重。

朱君毅和吳宓的前車之鑑讓毛彥文對婚姻充滿了恐懼,她似乎對所謂的愛情不再相信,晚年她曾回憶道:“有了這個慘酷的經驗,我對於婚事具有極大戒心,遺志久延不決。青春逝去,年越三十許,不能不找一歸宿。”

如今對於她來說,她想要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種安穩,一種歸宿,而不再是所謂的海誓山盟,天荒地老。

“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幾乎一倍的長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託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內心的想法終驅使毛彥文接受了熊希齡的求婚。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毛彥文、熊希齡夫婦合影

1935年,毛彥文和熊希齡在上海結婚,熊希齡還為此颳去了自己蓄留了20年的鬍鬚。婚後,他們相處得非常和睦,為了照顧熊希齡,毛彥文辭去了教職,遷居北京,專門輔助熊希齡經營香山幼慈院。

據說兩人經常是形影不離,熊希齡一分鐘不見毛彥文,就會焦急萬分,每逢毛彥文生日,熊希齡就會精心準備,賦詩相贈。即使熊希齡已是風燭殘年,可是他卻給予了毛彥文從未有過的溫情與愛意。

晚年毛彥文在回憶與熊希齡在一起的時光時,心中充滿著少女的情懷:“我們整天廝守在一起,要是沒有看見我,便要呼喚,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終日繾綣不膩,彼此有說不完的話,此種濃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過如此。”

可是情深不壽,1937年,熊希齡在香港逝世,這段美滿的婚姻就此結束。熊希齡死後,毛彥文繼承了他的事業,在艱難的歲月中,她努力維持香山慈幼院的運作,傳承著熊氏的精神。

毛彥文:25歲被退婚,37歲晚婚,2年後喪夫守寡,餘生孤零終身

圖 | 賀卡:熊希齡、毛彥文夫婦在北京香山幼稚園

1963年,在聽到朱君毅去世的消息,毛彥文悲痛欲絕,寫下了《悼君毅》: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創造者,是功是過,無從說起。倘我不自幼年即墜入你的情網,方氏婚事定成事實。我也許會兒女成行若無事,渾渾噩噩過一生平凡而自視為幸福的生活。倘若沒有你的影響,我也許不會受高等教育,更無論留學。倘不認識你,我也許不會孤零終身,坎坷一世。

1999年10月,帶著年少的思念,帶著逝去的情殤,帶著朱君毅送給她的別針,她安然去世,享年102歲。

其實毛彥文的心中一直都裝著朱君毅,初戀是一輩子的記憶,即使她曾被他傷過,可是與他的情意卻長存在心中,未曾消磨。只是痴情卻總是付之東流,到頭來傷的還是自己。

文丨鹿無為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