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姜维,姜冏之子。姜冏中年得子,喜出望外,以“维万世之安”为其命名姜维,字伯约。“伯”本意指没有兄长的男子,而“约”则是信守承诺之意。

而姜维一生,确实不负其名,匡复社稷,信守不渝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姜维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最难的是信任。诸葛亮在姜维落魄时候对其的照顾,给了其信任,姜维用生命做为回报。在蜀汉后期朝政日非、宦官当道的朝廷,姜维是一个另类。他不像诸葛亮会明哲保身,但是却在这个精于算计的朝廷里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确实非常难得。

此时的蜀汉,就连司马昭都认为“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此时的姜维,手握蜀汉兵权,无论投降或者自保均措措有余,明明知道丞相留给他的是个烂摊子,但是姜维还是选择了站出来。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使艾牵制姜维,刺史诸葛绪断维后,令不得归,钟会率兵十余万直捣成都。艾遣王颀等攻维营,维闻钟会诸军己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维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脱。维闻诸葛绪阻桥,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余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追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引,整顿兵马,合集士众,欲赴关中,闻其已破,退守剑阁。钟会粮尽,欲退,邓艾偷渡阴平,降后主。维欲诡说钟会以图克复,乃事败,维与会皆伏诛。

三国志(裴注)

蜀汉后期,朝政腐败,多年连续的征战使得蜀汉百姓流离失所,蜀汉人口锐减,兵员质量与数量均大不如从前。这个时候前期魏延所实行的“分兵固守”各处险要的策略实际已经无法执行,过少的兵力,不足以支撑各地关隘的防守,有被曹魏各个击破的可能。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面对曹魏的兵锋,无计可施的姜维此时唯一能采取的策略是“敛兵聚谷之法”,将各处分散的兵力集中,固守汉城和乐城。如果能在两城固守,曹魏补给不足,到时再派遣游击部队截断曹魏粮道,断其后路,实现关门打狗,围歼敌人的战略。

理想很美满,但现实却很骨感。邓艾如果没有“偷渡阴平,直取蜀汉”那么姜维的计策是能完美执行的。面对敛兵聚谷,钟会只能选择撤退。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当时的现实是,钟会十万魏军围困阳安,而阳安关守军不足七千,姜维在沓中有兵马五万,为了防止姜维在增援阳安关,钟会已经密令邓艾出兵三万狄道围攻沓中,牵扯姜维的精力,密令雍州刺史诸葛绪出兵三万去抢夺阴平桥头,截断姜维东归之路。

有人说,姜维沓中屯田养兵自重,这是无稽之谈。对于姜维来说,此情此景之下,兵权在手,任何人要多想,都得衡量一下自己的轻重。沓中屯田养兵不过是为了秋收之后,待粮草充足后,明年春天北伐。

北伐是诸葛丞相的毕生所愿,也是姜维一生所求,立足陇西,让蜀汉的旗帜飘扬在自己的故土,这是一名武将的荣誉。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子午、斜谷、陈仓三路伐蜀的消息传来,姜维六百里加急飞报成都,要求加强对阴平桥头防守和增援阳安关,但是依旧不打算让自己五万大军回援。只要钟会十万魏军陷入攻城战之中,姜维就可以出兵狄道,夺取陇西易如反掌,天下大势将会出现很大的改变。

做为一个来自魏国的降将,天下人都可以对姜维对蜀汉的忠心存在质疑,但唯有一个人不会,这个人就是姜维自己!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成龙,姜维毫无疑问是金鳞,诸葛亮是风云。既然诸葛丞相给了姜维化而成龙的机会, 如此知遇之恩,是值得姜维用一生回报的。在曹魏得不到的一切,在蜀汉都已经得到。可以这么说,整个蜀汉朝廷,姜维是最坚定的抗魏者!继承丞相遗志而数次北伐,只识姜维想用实际行动证明向整个天下证明自己。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奈何蜀地疲惫久矣!局地战术和战略的改变根本无从改变大局。“敛兵聚谷”虽好,但局限性实在太大,在曹魏强而蜀汉弱的大背景下,在司马昭势取汉中的决心下,姜维最后别无选择,做是错,不做更是错。

历史只以成败论英雄,“偷渡阴平,直取蜀汉”让后主刘禅在成都投降的邓艾有了千古美名。剑关雄伟,一场割据战下来,谁也不曾想到居然成了决定魏蜀二国胜败的一战。

之至蜀国灭亡,汉中的汉城、乐城、和黄金依旧未被曹魏攻破,是后主的一纸诏书让守将投降。不是魏国钟会无能,而是这几座城在姜维的前期布局中本就兵精粮足,城墙坚固,魏国想要破城势必付出极大的代价。

自魏而投蜀,掐指一算,对于姜维已经有了十三个春秋。或许深邃的夜空会让姜维想起丞相,这个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在四十不惑年纪的沉稳中年年依旧会感到迷茫,这一路风雨兼程而来,终究已经再无路可走了。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还是不心甘呀,不甘心壮志未酬身先死,那就拉个垫背的吧。”姜维想到。

既然后主已降,蜀汉都已经亡国了,于是姜维也选择了投降。他带领残部投降了钟会,然后利用离间计,搞坏邓艾与钟会之间的关系。怂恿钟会反叛,诬陷邓艾造反,让邓艾惨死。接着他又进一步怂恿钟会,让他用强硬手段逼迫部将跟着他反。不过事情给泄露了,姜维和钟会自然是逃不过一死。

一计害三贤,邓艾死了,钟会死了,路也终于走到了终点。

蜀汉灭亡,非战之罪。更不需要姜维承担责任

丞相大人,我姜维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