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长安十二时辰》中,在衣冠荟萃的大唐长安,有一类人颇为引人注目,他们穿着白色的绣着金色的十字架的法袍,唐朝人称他们为“景教僧”。

这些人一看就是宗教人士,且非我族类。那么,这些“景教僧”有何来历?下面,让我们从历史来了解一下“景教僧”的来龙去脉。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公元前,在今天的中东地区,有一群犹太人,他们经常受到周边民族奴役。为了让苦日子有盼头,他们想象出一个只保护犹太人的神,神将指引他们获得自由。

犹太人的保护神叫做耶和华,信耶和华就是犹太教徒。后来,有一个犹太人认为,他们的神不应该只保佑犹太人,而应该保佑全人类。这个人,就是耶稣。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后来,耶稣得到了很多人的追随,基督教就此诞生。这让犹太教的某些权威专家很不爽,他们就伙同统治犹太人的罗马帝国政府,将耶稣给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耶稣死后,他的徒弟继续传教。由于基督教比犹太教更具普世性,所以很快就传播开来。当时,大部分基督徒在西亚,北非一带传教,小部分人则另辟蹊径,跑到罗马帝国传教。

在罗马,因为原先的宗教有多个神,容易分散信仰,而基督教只信仰一个神,信仰更集中。所以后来罗马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督教。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地位发生巨大变化。首先,当时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为啥皇帝要这么做呢?

因为此时,基督教站在了风口上。皇帝想得到基督徒的支持,更想借助信仰神的基督教,来结束帝国的分裂,可谓是一石二鸟。

其次,君士坦丁统一了全国境内的教义,使国境内的教会联为一体。其三,基督教成了罗马国教,基督教的地位可想而知。

一百年后,一位热爱思考的主教聂斯脱利突然灵光一闪,认为耶稣身上的神性和人性是分离的,就像杯中的水和油。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另一位主教西里尔顿时不干了,他认为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互相融合,像水和酒一样。两种观点引起了一场讨论,导致了基督教会的永久分裂。

为了解决人神二性分离派和人神二性融合派的争端,罗马皇帝再次召开会议。会议判决聂斯脱利为异端,将他开除教籍,流放至死。

聂斯脱利的追随者不服,人神二性分离派不愧是分离派,他们当即决定分离出去,在帝国以东单独发展,他们被称为聂斯脱利教会,又叫做东方亚述教会。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然而,他们并没有衰落,而是一路向东发展,经过波斯萨珊王朝,印度,中亚,来到唐朝,等传播到大唐的时候,这个派别就有了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景教”。

明朝天启年间的时候,在陕西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记载着唐贞观九年,景教僧阿罗本曾携经书来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和房玄龄的接见。

于是,景教开始渗入大唐。为了方便中国人接受教义,景教吸收了道教,佛教术语,对一些专有名词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称耶和华为“天尊”,称耶稣门徒为“法王”。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街头惊现的“景教僧”是何来历?

武则天时期,景教一度受到佛教徒的排斥。玄宗时期,景教再次大兴。晩唐,唐武宗掀起了灭佛浪潮。景教作为外来宗教,也遭受了池鱼之殃,逐渐走向没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