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這是“億萬”的新欄目之一。我們打算在諸多的課堂討論中,每次隨機選取一位億萬同學的實操乾貨分享出來。這些乾貨同樣是億萬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億萬,我們只討論與實戰相關的事。更多精彩,還在億萬課堂上。

在億萬二期開營之後,我們在10月18日-20日開啟了億萬的第一模塊“錢和增長”。“錢”是打贏任何戰役的最關鍵子彈,對應過來它包括了公司估值增長也包括公司的客戶、業務與利潤區的增長。

在這個月的課程設置中,週五晚上是學員自主的私享匯,週六週日是正式課程,週六晚上是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億萬私董會。

億萬的課程和運營是緊密的一體,我們把”客戶增長“這個話題留給了同學們之間的教學相長。億萬的很多學員無論在方法論還是工具,或者是本身所從事的事業上,在增長實踐上已經做得很好,也有自己可以輸出的經驗與實操。

第一模塊我們邀請了兩位同學來做分享。一位是GrowingIO的創始人張溪夢,另外一位是景慄科技CEO賴罡斌,景慄科技已服務超過千萬用戶,合作數百家品牌和上萬家門店。賴罡斌為大家分享的是私域流量池如何搭建,流量如何獲取,以及後續的轉化方法及效率評估。

在今天分享的文章當中,我們將兩位同學的內容做了一些糅合,並將落點放在了私域流量上。關於私域的討論,市面上有很多。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希望給大家提供實操當中可供判斷的標準,討論如何避開虛榮指標、如何在每一個環節優化私域運營效率,以及如何通過拆解找到真正的發力點與放大的槓桿。雙11預計從業者又將迎來加班潮,以下,Enjoy:


“最簡單的事情上半場已經做完了,避開虛榮增長之輪”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圖據張溪夢(GrowingIO 創始人 / 億萬二期同學)


今天一個大的共識是,外部環境中簡單粗暴攫取流量紅利的思維已經玩不轉了:流量越來越貴;預算越來越少;用戶越來越複雜;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也就導致了增長模型的變化。

經典的增長黑客體系“海盜法則(AARRR)”,分別是獲取、激活、留存、變現以及推薦。大部分創業公司也都是按照這樣的模型在做增長。這種模式,大家最關注的是“獲客”。但很多時候,這帶來的是“虛榮增長之輪”。

多數創業公司將新增用戶作為全部目標,對外宣傳對內慶祝,不計成本地拉新。數據顯示,這樣做的公司有70%都死掉了。盲目地追求虛榮指標,比如下載、註冊人數,花大量時間與預算做這種虛假增長,到了某一個節點,公司很容易全面坍塌。

所以今天增長模型可以做一些重新定義:RARRA,即線性邏輯為留存、激活、推薦、營收、獲客。產品的核心價值一定是體現在用戶留存上的。用戶會反覆地回來使用你的產品,甚至形成習慣,這才能驗證你產品的價值

其次是關注新用戶對核心價值的第一次觸達,因為用戶激活做得越好,產品後續的留存率越高。用戶激活之後也不應該迅速地去做變現,為什麼?因為很多創業公司初期的財務模式本來就有很多問題,很有可能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這個時候應該專注於用戶推薦。


做私域流量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沒有萬試萬靈的解藥,找出滿足增長槓桿的條件”

回到“要不要做私域流量以及怎麼做”這個問題上。我們第一個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做私域流量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我想要拉新或者放大銷售額。但這是不可能的,今天的市場沒有一個萬能的解藥,一定能拉新或是能拉昇GMV——你要啟動做私域流量這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

要做私域流量,需要滿足三個前提及兩個認識。三個前提是:不能是大標品;有品牌或希望做品牌;願意也能夠構建運營體系。兩個認識是:不要指望有通用解決方案;有逆向認識平臺流量運營規則的能力。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圖據賴罡斌(景慄科技創始人 / 億萬二期同學)

拆解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增長的時候,我們可以拉出上圖公式。從這個公式裡,可以看到,只要找出其中一個符合需求且能做優化的滿足增長槓桿的條件,這個公式的結果就會有顯著提升。

舉個例子,細看公司運營數據,有些公司在前端觸達的效率非常高,但是新客轉單率非常低,拉新的速度提升無法有效提升GMV,所以這種類型的公司核心要解決的是怎麼在“新客轉單”這一步拉昇轉化。


尋找私域運營拉昇的槓桿:

“裂變的基礎在於信任,而不是利益”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圖據賴罡斌(景慄科技創始人 / 億萬二期同學)

在私域流量這個領域中,建議大家在定好目標之後,找到優化環節。根據產品和行業的不同,我們尋找的槓桿和提升環節也不同(注:這個非常重要)。上圖所示的是一個比較通用的線性邏輯。


導流

包括線下門店導購 / 線上電商售前中後、快手抖音小紅書微信、電商包裹訂單/短信/客服,都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導流率。

◆ 針對忠誠顧客做多種導流測試,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拉新上。

◆ 不要怕觸點多,我們的測試顯示只要在用戶相對能接受的範圍內,多觸點非常有效。

◆ 細節操作一定要反覆打磨。

這裡說一下細節操作,比如包裹卡片的設計(返現/產品)、短信發送時間以及短信前的20個字都非常重要。今天很多人認為短信推送只有千分之三的打開,並不值得做,但做得好的運營者可以將轉化提升到百分之幾的水平。

以短信文案為例,什麼最重要?前20個字最重要,所以針對“前20個字的效果”可以做大量測試,簡潔和直接是前提,有優惠券就說優惠券、有禮品送就說送禮品、有活動就說活動、有服務就說服務——從設計到類目,不斷追求精簡和優化。

內容IP打造和服務運營

好的私域運營要做品牌,我們建議70%的內容都圍繞品牌來做。在這個環節重點注意的是內容互動率和內容打開率。

◆ 客服≠私域運營,售後服務引導回店鋪客服解決。

◆ 設立好品牌大的調性、內容、服務屬性,70%靠SOP,30%靠員工發揮。

◆ 朋友圈、群、一對一服務,三位一體。

◆ 定期更新固定類型的內容,培養用戶預期和習慣。舉個例子,週一到週日,你可以在每一天的固定時間段,推出一些固定的欄目(如諮詢、服務、優惠、上新等),再結合靈活的服務來提升客戶互動。

推薦

培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尤其是忠誠用戶對於品牌的核心認知——這是構成強裂變的一個基礎。裂變的基礎在於信任,而不是利益。不是說利益沒用,但是利益不會構成一個持續的基礎。

所以,我們說要關注“裂變新增用戶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和“原有私域池ARPU值”的差別。為什麼?因為成本。私域要靠人去運營,只要有人就會有實打實的成本發生。ARPU值太低,則無法支撐底層的運營成本。


轉化

這裡關注的指標包括單次下單率、老客比例、復購率、交叉銷售比例、毛利,還有GMV。這裡以群運營為例:通常來說,會建議採取長期群和短期群組合的模式。長期群適合做內容發佈、活躍和互動,短期群(閃群 / 特賣)對銷售轉化拉昇更佳。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閃群”,為什麼?閃群是通過老用戶復購和老用戶拉新來轉化,同樣需要短週期內的運營維護,比如前兩天預熱,第三天內容服務,第四天銷售,第五天售後服務。

以上種種的分析和舉例,其實只想說明一個問題,不要被GMV這種表象數據迷惑,要想清楚做這一段時間的營運,最重要是盯哪個指標。今天很多品牌就並不是只關注GMV,而是嘗試通過私域來提升ARPU值或者復購。


用好復購和動態槓桿

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做私域,只要你考慮做或正在做,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所有數據細細過一遍。比如每日訂單數、平均復購、復購週期和老客復購率、基礎毛利,現在SKU的上量速度等等。

結合數據,去拆解應該優先在哪個環節上發力。假設說,你是做母嬰耐用品的,耐用品要提升復購很難。所以解決路徑是,第一,不要指望用耐用品拉昇復購;第二,嘗試拓展用品線。

那麼,對於這家公司來說:第一,要做的是口碑傳播拉昇新客增長,可以嘗試在私域裡把口碑顯性化,讓客戶主動推薦你的產品,以更高效地獲取新客。第二,在已有私域中去用用品線拉昇毛利,然後撬動店鋪在電商平臺的投放。

耐用品拉來的老客相對是非常精準的,可以通過推薦雙雙獲折扣的方式來獲取新客;也可以通過服務型的內容來做,比如二三線城市高收入的新手媽媽,通常很看重育兒理念的共鳴性,通過一定的運營調性貫穿,可以吸引更多的媽媽加入進來,給他們塑造一個社交的圈子。

最後,是動態上的思維:配合平臺投放,私域作為財務槓桿/行為槓桿去放大勢能。

財務槓桿,即強觸達刺激池內用戶購買動機和場景,放大池內ARPU值和毛利,反哺前端投放。行為槓桿:深度服務/福利拉昇忠誠度,動作引導回平臺提升賬號/門店權重,間接提升平臺側流量加購、下訂、收藏夾、停留時長等。

舉個例子,新品儘量做爆品邏輯。在私域裡推新品優惠券,鼓勵老客戶嘗試新品,當新品積累到了一定數量的時候就會產生爆品效應,獲得更多的流量權重。另外,也可以考慮利用毛利、高復購和其他一些交叉銷售和向上銷售,產生各種各樣的毛利,去撬動前端投放。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欄目能夠給創始人們一些啟發,也秉承“實戰”這個原則在這裡提供了一些可能可以去嘗試的方法。當然,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我們能避免踩坑就不錯了。真正的方案來自於每個創始人的不斷摸索,特別不容易,但也是不得不做的為數不多、正確的事。

在億萬,我們還討論了這些問題

宏觀資本環境變局下,企業估值與價值的變化?

增長、利潤、現金流這個財務三角形,公司在不同階段如何平衡?

構建平臺型產品為什麼產品體系要複雜,產品要極致簡單?

平臺如何做履約?

平臺從連接交易到履約,關鍵指標轉化背後對應的戰略佈局是什麼?

平臺到底是商戶至上還是客戶至上?

創業公司在什麼階段引入CFO最合適?怎麼找到靠譜CFO?

銷售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打架怎麼辦?

什麼決定了公司的天花板和天際線?如何畫出正確的增長地圖?怎麼使用增長地圖?

什麼時候要考慮撤退戰略?如何佈局?

護城河為什麼比CEO重要?

如何給私域流量定目標?ARPU值還是裂變增長?毛利還是GMV?優選在哪個數據上發力?

互聯網公司,互聯網+與用互聯網方式做營銷,三者的本質區別?

高頻能不能打掉所有的低頻?如何選擇高頻和低頻?

相同深度的競爭,高低頻各怎麼打?

To B的真實壁壘到底是什麼?

平臺在不同階段,最大的坑分別是什麼?

如何讓全體員工認可公司戰略、高效執行?

如何處理新投資人和老投資人的關係?

如何讓投資人認同主營業務的改變?

如何在處於賽道落後位置時找到差異點,打動投資人?

精力有限時,融資和業務增長如何平衡?

……


References:

《私域流量增長,從漏斗到槓桿》BY 景慄科技賴罡斌

《用數據驅動增長》&《增長質變 - 從AARRR 到 RARRA》BY GrowingIO張溪夢

題圖來自pexels.com,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也許你還想看:

這裡,是本期億萬全榜單

經緯張穎:如果風暴遲早會來,不如來早一點

楊浩湧:你的公司安全嗎?

李想:讓經歷過成功的老人去帶新隊伍

人性如何靠目標管理,創業公司如何設計薪酬?

雙11倒計時,如何靠私域流量提前打贏銷售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