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為啥普遍不高?

孟偉康


2019年國產電動汽車主流續航里程為500km,而眾多合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普遍低於這個指標。

只有現代的昂希諾綜合續航里程達到了500km,其餘一眾合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均低於500km。其中大眾的朗逸/寶來/高爾夫純電動版綜合續航里程僅在270km上下浮動,軒逸、領界等車型續航里程在300-350km之間。如果從續航里程來看,合資電動汽車是不如國產電動汽車的。


理論上電動汽車開發要比燃油汽車更簡單一些

想要增加提高續航里程,只需要加大電池容量即可。但是合資車企並沒有重視純電動汽車,即使走早混動汽車前沿的豐田也是如此。不重視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就是認為當前燃油車是主流,電動汽車還不成熟。那為什麼還要在國內推電動車呢?


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雙擊分政策,電動車可以賺新能源積分。因此豐田才會幹出換標的事,把廣汽旗下的純電動汽車直接拿來使用,賺積分。因此合資車企生產純電動汽車純粹屬於“隨便玩玩”,試水而已。

在雙擊分背景下,合資車企生產的純電動汽車大多數都屬於“油改電”車型

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增加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因此動力佈局與正向研發的純電動汽車肯定不一樣。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沒有過多的空間容納電池組,因此續航里程也是馬馬虎虎。此外合資車比較重視利潤,大容量電池組成本要高一些,利潤空間小。



而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是不一樣的,能量密度高意味著同樣體積的電池組容量更大

大多數合資車企仍然再用NCM523、NCM62鋰電池組。而國產車大多數已經採用了最新的NCM811鋰電池,兩者之間能量密度有差異的,大眾的電池組能量密度只有100kw/kg,國內主流廠商電池組容量密度已經達到140-160kw/kg。這就是技術儲備帶來的差異,合資車在沒有重視純電動,想要後發制人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所以豐田選擇了拿來主義,直接貼牌成熟的國產純電動車型,就圖個省心。然後自己靜下心在慢慢研製開發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一款車研發週期普遍比較長,而鋰電池發展則是非常快,容量密度不斷提升,一不留神就落伍了!兩年前的電池容量密度與現在肯定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合資車電動汽車續航短,是因為續航里程比較“實”,沒有水分。

其實這就是一種誤解,誤認為外國月亮更圓。工信部續航里程測試都是在相同條件下進行的,並不會針對國產車放水。國產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領先,但是也不代表我們“彎道超車”成功,我們造車的技術仍然與合資車存在一定的差距、縮小這個差距是需要時間的。


水墨丹青一世情


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在續航里程方面確實處於兩級分化。

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上海大眾旗下第一個純電動汽車朗逸純電的NEDC工況續航里程為278公里。
  • 師出同門的一汽大眾,旗下的高爾夫·純電和寶來·純電,續航里程更低,僅有270公里
  • 別克首款純電動車型VELITE 6,續航里程僅有301公里。
  • 曾在燃油車領域與朗逸“一時瑜亮”的日產軒逸,其純電車型售價遠超朗逸純電,官方指導價高達24.3萬元,但續航里程也只有338公里。

與合資品牌相反,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一直持續走高,不少自主品牌都將高續航里程作為車型的競爭項目,在宣傳廣告中往往反覆提及,如果一款車型的續航里程遠超同級,那一定會成為最顯著的賣點之一。

  • 北汽新能源EU7,續航里程為451公里;
  • 吉利在今年推出的純電動車幾何A,共6款車型,分為500公里和410公里兩種續航里程;
  • 廣汽新能源最新上市的超跑SUV Aion LX,分為5款車型、4種續航里程,最低續航里程為503公里,最高續航里程可達650公里;
  • 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銷量排名第一的比亞迪,旗下轎車、SUV、MPV等多種車型的純電動版本,低配版本的續航里程均在400公里以上,高配版本更是普遍達到500公里以上。
  • 理想ONE的綜合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號稱可以直接從北京開到青島。

合資品牌沉迷低續航究竟為哪般

相關的業內人士,其表示,合資品牌推出低續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雙積分政策”。

根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3萬輛以上的乘用車企業,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而在2019年公佈的《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中,純電動車的標準車型積分算法改為0.006×R(工況下的續航里程)+0.4,對於續航里程少於150公里的車型,標準車型積分統一為1分,再以標準車型積分乘以相應的電耗調整係數,就是最終的車型積分。

根據計算公式不難發現,續航里程對新能源車積分的影響微乎其微,只要超過了150公里,就能以續航里程計算,獲得高於1分的標準車型積分。以一款續航里程為3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為例,其標準車型積分為0.006× 300+0.4=2.2,(根據算法要求,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則該純電動車標準車型積分為2.2分。隨後,再以標準車型積分乘以電耗調整係數,而這個電消耗係數為車型電能消耗目標值除以電能消耗實際值,根據規定,該係數的上限為1.5倍,假設該車型的電耗調整係數達最大值,則車企每生產一款該純電動汽車,可獲得車型積分3.3分。

除此之外,根據最新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續航里程超過250公里才能享受補貼。這意味著緩解“雙積分”壓力的同時,還要拿額外的補貼,250公里的續航里程就是一個分界線,只要超出這個數字,對於車企來說,就是一款合格的純電動汽車。

不可否認,合資品牌在整體的駕乘品質、產品質量、保值率等方面更有優勢,但自主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與合資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新能源汽車領域多年來也一直由自主品牌佔據主導。而在續航里程方面,隨著充電樁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里程焦慮的問題也終將解決,以燃油車為例,誰會擔心它加滿一箱油能跑多少公里?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消費者應當從整車品質、性價比、用車習慣等多角度選車、購車。


汽車技術聯盟


自主品牌就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