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宋灭亡,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南明却存在不了多久?

鬼马历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句话其实也指出了南明迅速灭亡的深层原因。

南明所面对的形势比东晋、南宋都要好,首先,明朝在南京有一套现成的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在整个明朝一直是作为都城而存在的,明代实际上是“两京制”,南京有六部尚书,所以,福王朱由崧一到南京,就有现成的机构可以立即投入运作。东晋的司马睿、南宋的宋高宗要在渡过长江之后,重新建立行政机构。其次,在南宋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了,有所谓“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说法。重建大明,急需赋税和人才,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明朝有强大的海军,郑芝龙父子率领的水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是南明均未能利用好水师,做到水陆配合。水师对于南明来说非常重要,水师可以封锁长江,一旦控制了长江,清兵就无法渡江了。

(明代皇帝上朝时的情景)

南明内部,文官与文官不能配合,文臣与武将不能配合,官军与农民军不能配合,海军与陆军不能配合,藩王与藩王之间不能配合,尚未御敌,已陷于瓦解,最深层的原因,仍然是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第一:文官集团

有明一代,党争激烈,朋党之祸源自丞相制度被废,明代的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实,权力不固定,“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而且内阁的票拟,必须得到皇帝的授意,司礼监秉笔太监往往代皇帝批答,这就使得内阁之上还有宦官。

内阁首辅“其事既轻”,也使得整个文官集团没有了一个“带头大哥”,互相看不起。

(万历皇帝画像)

万历朝的党争,被带到了南明,为什么这么说呢?明代万历年间与崇祯年间,年代其实相隔不远,因为中间的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万历朝发生的“国本之争”,后续影响被带到了南明,弘光帝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东林党人当年为了维护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反对朱常洵即位,与万历皇帝僵持了很多年,万历皇帝无奈,最后只好封朱常洵为福王,封地在洛阳,按照明朝的祖制,藩王受封之后必须就藩,于是,朱常洵不得不离开京城,“国本案”暂告一段落,朱常洛的皇长子地位得到了维护,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擒获,福王朱常洵死后,其子朱由崧继位为福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再加上他的三个儿子下落不明,此时,明朝皇位的继承人,按照祖制,应当是朱常洵的长子朱由崧,可是,当年东林党人反对过朱由崧的父亲,他们十分害怕朱由崧即位以后会报复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天天强调要遵循《皇明祖训》,如今却不支持朱由崧,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福王朱由崧最终在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的拥立下即位,于是,就造成了文官与武将之间的矛盾。南明还未在江南立足,已爆发内讧。

第二:孙可望与秦王

南明的军队主要有江北四镇,还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部,后期面临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是,李自成与张献忠的部下都有归顺明朝之意,但是,南明小朝廷内部,文臣与文臣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尚且不能联合,怎么能够招抚李自成与张献忠的部下呢?南明的皇帝与官员反而看不起农民军,将农民军看作是“贼”。实际上,明朝后期,农民军的战斗力已经超过官军了。

永历小朝廷自身已风雨飘摇,但对于封孙可望为秦王一事,犹豫不决,致使孙可望非常失望,孙可望被逼走之后,投降了清朝,清朝立刻封其为义王,孙可望到了清朝,献上了南明在云贵地区的防御图,致使南明的虚实尽被清廷所知,清军进入云南和贵州,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第三:海军

明朝的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郑成功父子率领的水师实际上是明朝和南明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崇祯皇帝在位之时,并未能够有效利用水师,做到水陆配合。到了南明,更没有想到要利用水师。对于南明来说,水师非常的重要,江南的地理环境,本身就利于水战,有鄱阳湖、洞庭湖和长江。利用江南地区的有利地形,充分发挥水师的作用,就可以构建一套防御体系,水师一旦封锁了长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清兵就很难渡江了,南宋之所以能够抵御元朝骑兵很多年,就是充分发挥了水师的作用。

郑芝龙虽然有私心,以拥立唐王之名,争权夺利,但是,郑成功是一心想要北伐的,然而,郑成功的水师依然没有与李定国的陆军做到很好的配合。

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李定国与郑成功本欲会师广东,直抵长江,如果明军得以会师,那么,南明后期最重要的两支武装力量就能够得到重整,复兴大明,指日可待,可是,郑成功并未按照约定会师,使得李定国大失所望。

南明文官集团内部爆发内讧,文臣与文臣不能合作,陆军与水师不能合作,藩王与藩王之间为争正统而互相攻讦,究其原因,就是:“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代科举考试的殿试)

清朝同样没有宰相,那为什么清朝能够打败明朝呢?虽然说清承明制,但是,清朝并没有完全复制明朝的制度,清朝没有司礼监秉笔太监,清朝皇帝亲自批答奏章,相当于皇帝担任了宰相之职,顺治年幼即位,但是有摄政王多尔衮,康熙年幼即位,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摄政王与辅政大臣不是来自文官集团,摄政王是宗室,辅政大臣是勋贵集团。到了晚清时期,李鸿章虽然也是来自于文官集团,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此时进入中枢权力机构的大员,基本上都已经掌握实权了,李鸿章甚至掌握了部分兵权。清初鉴于明亡的教训,对明朝的制度还是有所改进的。


腾飞说史


海天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一、宋朝总体来说对文人知识分子非常好,所以口碑就好。老百姓就认其正统性。大批北方军民逃到南宋。南方势力增长。

二、南宋和金之间,存在着傀儡政权伪楚和伪齐。还有西夏、辽天祚帝等势力。还有西辽的耶律大石当时也在可敦城逗留一段时间。对金的牵制作用很大。使得南宋君臣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内部关系和势力。

三、金本身的势力并不十分强大,再吃掉辽帝国后,消化就要很长时间,属于蛇吃大象,天灭辽国。女真人非常少,撒在辽阔的土地上就没法统治,所以才有了两个傀儡政权的过度。<strong>

四、等金国消化了辽国、吞并了北宋土地上的傀儡政权、压服了西夏、赶跑了耶律大石、抓住了天祚帝。这个时候的女真已经被新世界的荣华富贵浸软了骨头。再者不适应南方的水战。你让一群富豪再去拼命是不现实的。这使得金的战斗力迅速向南宋靠拢。互相吃不掉对方。正如当初的辽和北宋。

五、赵构一人跑到南方,正统唯一,也使得内部同意不消耗。<strong>

六、长江防线稳固完整。<strong>

而反观南明的局势

一、天子和太子被灭,南方各个藩王都有称帝的想法。各方势力没办法统一起来。

二、汉奸太多,很多都是前名官军和农民起义部队,民心不在明朝。

三、长期的天灾人祸,战乱和天灾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对明朝廷失望。

四、满蒙联合、朝鲜从属,使得满清力量空前强大。整个北方、西方、西北方都是满清的势力。<strong>

五、满清能征惯战。武器先进,又有汉奸熟悉南明,并且瓦解南明抵抗。

六、南明朝廷的政策不对。南明居然协同满清一起绞杀农民军使得中间缓冲区消失。直接面对强大的满清军队。

七、天险失却,左良玉儿子率部队投降,使得长江中上游的天险失去,江南防线不在。<strong>

这里只是简要的说明一点情况,实际论述起来就要复杂多了。

总结:南明灭亡,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强大的对手,自己还在内部争斗不休,不作不死,可悲可叹,以史为鉴。

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可取之处,请点击红字“关注”,谢谢!


海天玄宇


北宋被灭后,南宋又延续了100多年,才为蒙元所灭,而南明不到二十年就被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南宋相对南明,朝廷内部更加和谐

南宋面对金国的侵扰,内部主要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虽然两派时有争端,但相对于南明来说要好太多。崇祯皇帝死后,并没有指定具体的接班人,南明政权的皇帝都是由大臣们拥立的,为了获得拥立之功,难免会出现同时拥立多个统治者的局面,例如鲁王政权就曾和隆武政权争正统地位而闹得不可开交,而南宋因为有合法的继承人,因为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更甚者南明内部为争权夺利还出现过火拼,左良玉和史可法当年就为了争夺权力而火拼过,可见南明内部太不和谐了,攘外必先安内,自己窝里斗,怎么能抵挡的了外部的虎狼之师呢。

其二,明朝已尽失人心

明朝还有一个灭亡的原因便是民心已失,其内部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南明和南宋相比投降的人要多得多,这还不是因为大明已不得人心。

其三,金国灭亡南宋的欲望并没有满清灭亡南明的强烈

金国和满清虽同属女真族,但金国的野心远没有满清的大,金国很多时候攻打南宋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好处,例如银子啊、丝绸啊、粮食啊等等,并没有真心想灭宋,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次的和议。而满清就不同,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因而南明如果没有实力与满清抗衡,迟早有一天都会被满清所灭。

综上所述,南明失了天时、地利,也失了人和,因而注定只能做个短命的王朝。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混沌聊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南宋和南明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做过多次分析:

虽然两个政权都带有“南”字,都是南下建国,但是二者的本质却大相径庭。

这就好像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比较一样,虽然都带有“印度”二字,但是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那么南宋和南明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为何南宋就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而南明却办不到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时代背景不同

南宋和南明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距离本朝建立的时间相差甚远。

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时,距离宋朝开国时间仅有167年。

而1644年崇祯自缢后,在南方建立的各政权距离明朝建立已经过去了276年。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多次分析,我国封建王朝的上限是300年。这是由土地兼并速度、气候变化周期以及统治阶级的腐化程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等到南明建立时,事实上明朝已经大限将至,各项指标都已经接近或者已经崩溃,在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改朝换代是最佳选择。

但是南宋面临的情况就不一样。首先在北宋灭亡时,宋朝的各项社会制度还没有走到难以维持的地步,北宋的灭亡更多的是因为国防的疏忽,统治阶层的作死,才导致外族灭国。

所以从政权的本质上来讲,南宋比南明更有活力,也更有生命力。因为南宋还没有到达积重难返,民怨沸腾的地步,因此在南方建国的南宋政权能够得到天下汉人的支持,因此也就具备了延续下去的群众基础。

2、政权组成不同

南宋和南明的另外一个明显不同就是:南宋是一个政权,而南明是很多个政权。

“靖康之变”发生后,宋钦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正好不在汴京,因此躲过一劫。因为是宋徽宗的后代,在宋徽宗等一干皇族被掳到金国后,康王赵构顺理成章成为众望所归的新皇帝。

而在宋金和议之前,天下局势未定,中原地区的汉人多数是心向南宋的。这使得南宋能够在南方迅速立足,并组织力量,抵抗金国的入侵。

但是南明的情况就完全不同。首先是1644年崇祯在煤山自缢,崇祯的皇子也不知所踪,这直接导致明朝皇室血脉的断绝。

所以南明政权是在明朝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由原来明朝的几个藩王陆续建立的政权。

因为这几个王爷和崇祯的皇室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们的号召力相比于南宋而言就差出很多。

最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崇祯的皇室血脉的协调,这几个政权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而且为了争夺所谓的明朝正统,他们之间还相互倾轧。这种无休止的内讧,直接给了清朝等外来势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所以南宋能够延续100多年时间,而南明只能匆匆而逝。

3、外部环境不同

南宋和南明面对的都是东北方向席卷而来的少数民族,但二者面临的外部环境却截然不同。

简单说来,南宋时期金国的西北方向,有蒙古和西夏的有力牵制。而南明时期,清朝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

1125年金国灭辽,1127年金国灭北宋,因为发展得太快,金国无法迅速安定后方,所以他的南下具有了更多军事冒险的性质。

在金国南下消灭南宋的过程中,还要抽出兵力对付西夏的威胁,以及消灭辽国的残余势力,所以金国对南宋的战事始终难以倾尽全力。

相比之下,后金于1635年就已经征服了漠南蒙古,将势力延伸到今天的整个内蒙古地区。虽然清朝没有征服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但是此时的漠北和漠西蒙古都向清朝进行了“九白之贡”的臣服,这意味着清朝在南下的过程中,在侧翼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另外在清朝南下中原的过程中,大量的明朝将领选择投降清朝,成为清朝的马前卒,例如洪承畴,吴三桂等。正是这些汉奸走狗的拼死效劳,才让清朝迅速的消灭了南明各政权,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

而金国是没有这样待遇的,所以它的南下很困难,即使扶持了傀儡张邦昌,也不能为自己所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细细写起来,可以写一本书都不止。因为长度所限,就不能说这么多了,笔者就根据顾诚老先生《南明史》里提出来的观点,试着总结一二。

一是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南宋与金朝的南北分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相安无事很长时间,其经济基础来自于北方的财赋尤其是粮食能够自行供给,整个封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内部循环。而南方在宋代由于尚未完全开发,生产力水平依然比较低下,越过南岭以后依然处于蛮荒的状态——北方不需要依靠南方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南方对北方甚至还造成了负担,这是南宋与金朝得以对立的根本原因;而元代、明代以来,南方经济逐渐发达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遍布浙江、福建的海外贸易集散地甚至已经初步形成,北方极度依赖南方的财赋与漕运粮食供给,否则就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必须占据江南地区,否则捉襟见肘的财政不足以支撑它在中原建元立国。

二是政治帝制方面的原因。南宋尽管也是在靖康之变后仓皇南渡并成立的小朝廷,但是康王赵构毕竟是宋徽宗的亲生第九子,拥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辅政的主要高级官僚大致也能够同仇敌忾、齐心对敌,更是涌现出李纲领衔的“中兴四臣”与岳飞领衔的“中兴四将”这样不世出的英雄人物,在江南很快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核心;反观南明,从建元之初就陷入了“立亲”、“立贤”之争,围绕着储君问题,东林党与所谓的“阉逆”又内部缠斗不休,南明政治从一开始就是左右摇摆、混乱不堪的。甚至在清军向杭州挺进的时刻,南明内部还在为拥立鲁王朱以海还是唐王朱聿键而争斗不止。政治上的内耗使得南明的力量被迅速消耗。

三是军事方面的原因。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与一致性,宋朝在南渡之后很快站稳了脚跟,并迅速依托长江天险形成河防体系。面对金军主力的重装冲击骑兵,南宋的重型步兵与城防体系发挥了很好的战术作用,有效阻滞了金军的攻击浪头,迫使金军与南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反观南明,手下只有战斗力较弱、面对农民军都屡战屡败、只懂得侵掠百姓、不服南明政府统制的江北四镇与湖北左良玉部,在面对重骑兵与重步兵结合、拥有野战炮兵的合理战术体系的清军面前不是一触即溃就是叛变投敌。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南明为什么不能像南宋一样守住江南就很显而易见了。


军武次位面


题主也说了,南宋是守住了半壁江山,最起码还有长江天险可以守。

蒙古族毕竟是草原上的马上民族,对于水战不是很擅长,所以一直打不过长江。

至于南明就太惨了。主力部队尽失,只剩下几个明朝遗老,苟延残喘。

宋朝经历了靖康之耻,两个皇帝被掳走,可以说全国上下,都是团结一心,抵抗侵略的。

至于明朝,甚至连南明皇帝都不是正统的,明朝的皇帝也就是崇祯都上吊自杀啦,怎么让民众反抗。

南宋的时候还出现了很多的民族英雄,抗金将领,蒙古的大汗都丧身在中国的钓鱼城之下,纯属是机缘巧合。但是也因为蒙古大汗的去世,造成了蒙古内乱,给了南宋以喘息之机。渐渐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

至于明朝则是出了几个大汉奸,清朝的三藩之乱就是明朝的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个大汉奸造成的。

说宋朝时出现的几个造反派,像宋江都被招安了,用来抵抗方腊的起义军,是以梁山好汉的性子,出现在抗击少数民族的战场上,也不足为奇。

至于明朝有才能的都被逼着造反,最后生生地被李自成将明朝给灭亡了,让清朝捡了一个大便宜。甚至就是明朝的军队都被逼着造反,这样的国家还想保留半壁江山,难啦!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金灭辽、北宋线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发动“靖康之变”,攻破北宋都城并俘虏徽钦二帝及赵宋宗室、百官三千余人北上,北宋灭亡。随后,康王赵构称帝,建立了史称南宋的中兴政权,守住半壁江山长达153年。

公元1644年的中国形势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大明都城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随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先后建立多个政权,除了疆域狭小之外,国祚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四十年。那么南明相比于南宋,都有哪些缺陷?为何没能守住半壁江山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两朝政治合法性不同

<strong>

宋高宗赵构

王夫之曾经总结中国政权更迭的几种形式:“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其中禅让制是最受古代帝王喜欢的,暴力革命成功的政权也不在少数,而南宋和南明都是典型的继承式。但是这两个政权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康王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与北宋政权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但南明四帝一监国中,与明朝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弘光帝——他是明神宗的孙子,虽然也是明朝宗室,但说起来并不够硬气。

第二、金与清的汉化程度不同

<strong>

雍正、乾隆都喜欢穿汉服

北宋灭亡之后,金国虽然获取了中原故地,但是他们并没有统治汉人的经验与耐心,最终在中原起义军的反抗下不得不一路北遁,扶植了张邦昌、刘豫等傀儡政权来管理中原地区。在政治上,他们也采取高压政策,长期无法得到北方汉人的支持。明朝虽然亡于农民起义军之手,但是最终接手明朝疆域的却是满清。与金国女真人相比,满清已经接受了深度的汉化,他们吸取了初期统治不稳定的教训,采取怀柔政策,很快就笼络了明朝遗民之心。<strong>

第三、领导班子差得远

<strong>

南宋“中兴四将”

虽然很多人认为宋高宗赵构是千年难遇的昏君,但即便他真的是昏君,毕竟南宋只有一个赵构啊,随后还出现了宋孝宗等明君。但南明就不一样了——四帝一监国几乎人人都是“赵构”,弘光帝、隆武帝等等都没有维持偏安一隅的能力。在文臣武将中,南宋有李纲等四大名臣,岳飞等中兴四将,但南明只有一个左良玉能拿得出手,却飞扬跋扈不听指挥。<strong>

南宋与金对峙

另外,北宋虽然亡国,但南方大部分地区并没有经历战火,而且攻下汴京之后,金国基本上没有继续大规模南下,再加上宋朝经济高度发达,所以赵构起兵之时,军费上总体还有保证。而南明接手的则是一个烂摊子,并且一路被追打,最终难免再度亡国。


国史通论


北宋消亡,二代君王,朝廷重臣被金人一锅端。关押在北方五国城,这是历史上汉人的一大耻辱。

。北宋徽宗(赵结),是一代逍遥皇帝,根本没有一国君王的为国操劳的事业性,任其一邦奸党胡弄,当了几年皇帝闯青楼玩夠,觉得当皇帝也比较操劳烦心,每天卯時要起床早朝,雷打不动,皇帝当得厌了,干脆让给了儿子当,这時朝廷已经内忧外患。可是执政能力,儿子庆宗(赵桓),还不如老子,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被金人攻破京城一锅端。

。在此过程中,被押人犯中亦是徽宗的儿子(第九子)赵构,被其逃脱,一路南逃至黄河,不得南下,见有河神庙,进庙竭息,见山门外有匹白马长啸,赵构见之,而骑之,白骑驼他过河,到得黄河南岸,想驰之快之,猛加一鞭,巩然白马瘫了,只乘一堆泥。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神话:‘’泥马驼康王‘’。然而另找坐骑一路向南已碰到自已的兵马进驻临安,发敦文召告天下,聚集逃散旧臣和部队将领,建都临安,历史上称南宋,赵构称帝,帝号髙寄。

。那么徽庆亡国被浮,高宗倒能在住脚跟,当時南宋还有大将宗泽,韩世宗,张俊等将领,后来汤阴县以岳飞为首的一邦年轻将领,包括:汤坏,张宪,王贵,牛皋,张保,王横。都投奔了宗泽部下。开始就有宗泽,韩世忠,张俊等保护长江以南和临安领地。

。言归正题:南宋小朝廷如何立足,后来宗泽年髙病故,岳飞继承了他的部队,岳飞一心收复失地,直捣王龙,接二帝还潮。当時出现了二派。以岳飞为首主战派,以赵构,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赵构秦桧为了绍兴议和,杀害了岳飞。宋金在绍兴谈判,主题:是宋杀岳飞,金放太后,其次条件,宋赔款割地,以长江为界分治,终算二国罢战。如此让南宋延迟好长時间统治,髙宗同徽宗一样,皇帝当厌了,把帝位让给养子赵耷,帝号称考宗。

1127年高宗称帝一一1163年考宗接位,后来传给,光宗(赵淳),宁宗(赵扩),理宗(赵旳),度宗(赵基),端宗(赵显),末代赵呙1243年南宋彻底灭亡。

。南宋晚年为啥拖了那么长,主要是辽国兴起同金人在争斗,金人无假顾及南宋,辽国先灭金,然后南下灭南宋。才建立元朝。


老龚166916589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夜子时。皇帝携太监王承恩一道来到了煤山,挂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从法统上讲,大明朝亡了;而事实上,在风雨飘摇中,又苟延残喘地俟延了二十多年呢。

据说,李淳风和袁天罡编的《推背图》上就有这样一则画轴:在一个大马鬣上,冒出三五道火光。人们甚是称奇,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北京陷落,马士英在南京立“弘光”皇帝,才有桐乡进士沈包菴站出来说,马士英立弘光不正应了那则画卷么。虽然是些宿命论的调调,讲什么“天命所归”,倘若细细思量一番,似乎又颇有些“民意”呢。

于是,就有人要讲:既有了“民意”,大明朝应该还有翻盘,或者划江而治的机会吧。一时间竟争论得热闹非常。持有“历史不能假设”这一论调的网友们自然是没有错的。可在感情上来讲,我们还是不太意愿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更或许,我们也终究需要这样一个机会,似乎又可借此一窥历史发展、王朝兴衰的个中道理。既如此,假设一次又有何妨呢?

党争还在继续,甚至愈演愈烈

南都议立那会儿,兵部尚书史可法以为:太子永王、定王陷于贼中;瑞王、桂王、惠王,居地颇远;福王虽也是神宗之孙,但又有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等“七不可”;唯潞王常汾最贤,可立为君。与议的朝堂之上,又有兵部侍郎吕大器、武德道、雷演祚等人,争论不休、久议不定。此时袁大铖久住南都,手中掌握了一些王爷的线索,便联络诚意伯刘孔昭、凤阳总督马士英,称谁抢先拥立,谁就占了主动权。于是,马士英派手下杨文骢手持空头笺赶往淮上,先到者、填上名字便是“真命天子”了。如此情形不得不让人去想,这哪里是在“迎立”皇帝,分明是大明朝“党争”的延续呀。

以至于福王登基以后,马士英又将信上加盖了凤督印,握在手中,不时就要拿出来敲打敲打史可法。直到将其挤出了朝堂。到维扬督师去了。

此时的地方上,也早就乱成了一锅粥。为了排挤史可法,在地方上设置的四个藩镇(靖南侯黄德功,兴平伯高杰,东平伯刘泽清,广昌伯刘良佐),也压根不把弘光皇帝放在眼里,各自拥兵自重,像极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乱状。早在南明初立那的时候,黄德功就与高杰为了争夺地盘大打过一场,还是史可法百方调解,方才各自安兵。

弘光皇帝——荒淫无道到了极点

上文说到了马文骢到淮上迎立新皇帝,刚到淮上,便在一艘破船里,“捡到”了位自称福王的落魄王子。于是自掏腰包,买酒买肉;喂饱喝足之后,不由分说带着赶回了仪真。史可法这边集议未定,外头已经传来了“迎驾”的旨意。

崇祯十七年夏五月,庚寅,福王于南京“监国”;壬寅,福王即皇帝位;并以明年为弘光元年。进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加凤阳总督马士英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改户部尚书高鸿图为礼部入阁办事。如此,南明算是立国了。

然而,弘光皇帝没有将主要精力用到平衡群臣,权归人主,积极设防,平乱安民上去。反而揣着侥幸存过的心思,一味忙于三件“大事”,即酗酒,嫖妓,翻旧案谥故臣;政事一律委托给了马士英。

马士英却压根没想过什么复国大义,只想着为自己争权夺利。前文提过他利用四镇,排挤史可法和左良玉,一时间大权在握,其后果却是极为凶险的。如此以来,大明所剩寥寥的军队再次被拆散,面对吴三桂和满清的侵袭,再也无法组织起一个统一的联合阵线了。以至于,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清兵破杨州,史可法死难,竞没有一兵一卒相救。

当时廷臣姚思孝,乔可聘痛哭着在弘光面前,要求江上兵不可撤,弘光皇帝只是不语,马士英大声呵斥说,都是你们这些人,讲那些迂阔的话,双方争吵“累累数百言,”弘光帝突然大声喊道,“大婚要紧”。于是乎退朝了。

弘光元年五月十一日,清兵打到龙潭。弘光皇帝趁夜出逃,直奔太平府。不承想,刘孔昭闭门不纳。随后只能低着脑瓜子孤自在江边上转悠,思来想去,又来投奔黄德功。这时候的黄德功,正忙着与左良玉抢地盘,闻说皇上驾到,倒也是麻溜地跑来接驾。随后哭着跟弘光说,陛下死守京城,我等还有所指望,你听信奸人,弃京师,反而跑到了这里来,只怕是你自己误了自已,可不能说臣等误了陛下啊。两日后,清军包围坂子矶,黄得功自刎身死,顺便又把弘光皇帝挟特回了南京。

弘光帝坐着没有纬缦的小轿入城,头上盖着一块素帕,身着兰布袍,以油箑掩面,两个妃子骑着驴跟在后面。路边的百姓争相吐着口水,更有不解恨的,用砖瓦往他身上投。在清豫王面前,俯首帖耳,汗流浃背,大气都不敢出。当豫王离开后,他的旧臣偷偷跑去看时,这厮竞与二妃嬉笑自若。只是没忘,不时要问一句,“马士英这个奸臣跑哪儿去了。”

结语

其实,钱君一向以为,历史发展的方向绝非哪一个人能够左右的。如果有,那便是人民。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是那些我们的历史书里从来都不屑去记录名字的那些人。比如那些发明了各种生产工具,发明了三合土建起房子、宫殿,那些……,等等的匠人。

可这套理论放到这儿是不灵了。怕是弘光皇帝的荒淫无道,已然超脱了任何自然规律。其实自他立为皇帝那一会,南明的灭亡就已经是早晚的事儿了。


钱君史话


北宋灭亡,南宋守住半壁江山,明朝灭亡,南明却被消灭,所处的大环境不同而已。

南宋

南宋存在了152年,南宋这个王朝,除了军事不行外,经济、文学、科技和贸易都是封建王朝的一个高峰。去所处的大环境是蒙古兴趣、金国、西夏、吐蕃和大理等多个国家并立。处于多国并立的混战时期,蒙古扩张在扩张过程中,消灭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为南宋能存在152年提供了外部条件。

南明

在中国的官方正史中,南明是不被承认的,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就已经灭亡。清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不像南宋那样处于多国并存且不断混战中,可以集中注意力对付南明而没有后顾之忧,到了1883年康熙收复台湾,彻底消灭南明的存在。

下图 郑经

这就是为什么南宋存在一百多年,而南明很快被消灭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