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小寶穿錯園服回家,奶奶抱怨老師不負責,媽媽趕緊攔下來

週一幼兒園組織活動,要求小朋友統一著園服。放學回家後,欣欣奶奶發現,孩子穿回來的衣服,不是自己家的,一下子覺得很生氣:老師真不負責任,明明都印著名字,怎麼還給孩子搞錯了?

類似的事情不止發生一次了,欣欣的隔汗巾用著用著就沒了好幾條,都是裝在書包帶到幼兒園就不見了。

欣欣媽媽聽了奶奶抱怨,趕緊攔了一下奶奶,意思是別在孩子面前說。

可奶奶沒意會過來:我說的都是實話,怎麼不能說了?

4歲小寶穿錯園服回家,奶奶抱怨老師不負責,媽媽趕緊攔下來

首先,老師不是萬能的

許多家長希望,老師能把孩子照顧得和家裡一樣好,或者對自己孩子要比對別人孩子更好。

可幼兒園的孩子多,老師的人力和精力總是有限的。想要讓有限的精力,估計到方方面面,顯然不符合現實。老師也是凡人,總會有疏忽和遺漏的地方。

有位媽媽看孩子參加唱歌表演的照片,發現自己孩子站在了靠邊的位置,心裡不高興了,於是找到老師反映這個情況。

老師回答說,位置是按身高排列的,並沒有故意偏袒誰。

可這位媽媽不依不饒,希望老師把自己孩子換到中間去。老師覺得困擾不已,又不能拉黑家長,只能把手機放到一旁不理會。

4歲小寶穿錯園服回家,奶奶抱怨老師不負責,媽媽趕緊攔下來

如果有的家長一定要吹毛求疵,只會讓老師感到煩擾,可能會引起老師對整個家庭的不滿,反而會連累了自己的孩子。

其次,當著孩子抱怨,易形成“負面印象”

像欣欣奶奶這樣的“直腸子”,脾氣來了不會轉彎,也不懂迴避孩子,當場就開始抱怨老師。這樣就會讓孩子心裡留下“負面印象”。

這種“負面印象”有什麼影響呢?

一種是,讓孩子“怕”老師

圓圓是一個不太愛吃飯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吃午飯表現得總不好。

有一天,媽媽從校園監控裡看到,老師讓沒吃完午飯的圓圓,一個人留在教室吃飯,然後就去招呼其他孩子午睡了。

後來每當圓圓在家也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媽媽就會拿出這件事來說,一邊抱怨老師怎麼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教室?一邊催促圓圓快點吃,不然老師又要“整”你了。

4歲小寶穿錯園服回家,奶奶抱怨老師不負責,媽媽趕緊攔下來

這讓孩子愈發覺得老師“嚴肅”“不好道理”,心裡產生畏懼的感覺。而畏懼老師的感覺,是將孩子與老師放在了不對等的位置上,不利於孩子大膽地表達情緒,容易養成膽小內向的性格。

另一種是,讓孩子有“厭學情緒”

家長愛直接在孩子面前抱怨,還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老師不好,幼兒園不好,奶奶不喜歡老師,我也可以不喜歡老師,不喜歡上幼兒園。

這樣的潛意識裡的影響,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當孩子變得不像上幼兒園時,家長才開始不知所措,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實際上,這都是因為平日裡沒有給孩子留下好印象,讓孩子覺得去幼兒園就是“受罪”,哪有家裡快活呀。

4歲小寶穿錯園服回家,奶奶抱怨老師不負責,媽媽趕緊攔下來

欣欣媽媽攔下奶奶不要抱怨,這樣的行為對孩子是有好處的。我們家長在孩子面前,也要時刻注意不能太隨心所欲。畢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甚至會成為他們模仿的樣板。

並且,我們也需要儘量理解,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既然如此,家長的關注重心,不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例如安全的原則性問題,是決不能鬆懈的。除此之外,孩子在幼兒園的情緒、營養健康、生活習慣培養等等,也是值得關注和溝通的。而不是在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消耗自己的精力,敗壞孩子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