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秦据咸阳,前汉长安,后汉洛阳,隋置大业,唐兴长安……历来,各朝皆只有一个都城,哪怕就是有些朝代会因为一些原因经历迁都,往往原来的定都之地就会失去了原来的,作为国都的作用。

可唯独明朝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初建都南京,其后明成祖朱元璋迁都北京,可是原来南京的国都作用依旧。

大明王朝的留都南京里面,留置有一套与北京中央机构相差无几的政府部门,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内廷的太监体系,一应俱全,堪称“朝廷的备份”。

为何明朝会两京并立呢,且来随我看看:

1.太祖发迹于故都南京

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明太祖在元末群雄并起之际,由淮河流域向南推进,稳扎稳打,取南京,占浙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南京附近的州县作为取天下的根据地,最后建都南京。

《明史》有载:至正十六年,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九月戊寅,如镇江,谒孔子庙。遣儒士告谕父老,劝农桑,寻还应天。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已经在起义军中呆了五个年头,这五年里,因为他和众兄弟的不顾生死,终于是生生打下了南方这一片基业,遂把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作为了根基之地,由此继续南征北讨。

再经过了整整十年,直到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总算是把天下的敌人收拾得差不多了,在此,百官三次劝进,终得允许,改元称皇,荣登九五。

《明史》有载: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自此,元朝彻底翻篇,又一个我汉家的皇朝建立,南京一时成为天下的视线汇聚地,可是元朝的国都之地北京,更是需要时刻重视!

可是,南京虽称六朝古都,但这六朝(孙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且国祚不长,传国不远。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当然知道南京其实,不适合作为辐射八方的国都之地。

只是此时天下初定,民生惟艰,加之多年戎马积累下的伤病,哪怕就是朱元璋有心迁都,一时间也有些无力。

况且,南京经过自己十多年苦心经营,业已成为了根基之地,他一时也是难以取舍,感觉自己时日不久,在此皇位传承之时,宜静不宜动,因此,南京一时间作为了初立大明的国都。


2.幽燕之地的重要性

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幽燕之地也就是今日的河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等一大片地方,乃是南北相争的关键:汉族政权失去它,只能偏安南方;游牧民族占有它,则可挥鞭南下。

《元史》记载,巴图南曾进谏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

倘若我们仔细审视地图,就会发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及松辽平原之间,西北枕着燕山山脉,西南直抵太行山脉,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扼守着北京所濒临的渤海。如此独特的地形,必然会引起统治者的兴趣与重视。

难怪就是出身游牧部族的元朝,尽管对中原情势始终不怎么清楚,却依旧很明智地选择幽燕之地的中枢——燕京(今北京),作为都城。

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明史》有载:八月庚午,徐达入元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遣将巡古北口诸隘。

当徐达、常遇春所率领的明朝大军犹如旋风之势席卷幽燕大地,这片困扰了中华汉族人民整整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回来了。大明王朝的社会发展想要治隆唐宋,疆域拓展想要远迈汉唐,就必须把这片土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永不再失。

这片土地离长江下游的南京有千里之遥,并且时时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要实现这一点,难度很大。

因此,迁都是必要的。

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3.两京制的彻底形成

明太祖当初就想到了迁都,但北京历经辽、金、元等异族统治,胡化严重,加之当时的其他种种原因,北京暂时还不适合作为新生明朝的国都。

《明史》有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明太祖朱元璋薨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南京依旧是国都。

《明史》有载:建文四年丙寅,诸王群臣上表劝进。己巳,王谒孝陵。群臣备法驾,奉宝玺,迎呼万岁。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以北平为北京。

建文称帝四年,他的叔叔朱棣就多走了他的江山,登上了皇位,史称“明成祖”。明成祖继位之初,就决定了以原先封地之北平定为国都,经过了整整十八年的辛苦筹备,终于在永乐十九年,将国都成功迁到了北京,开始了大明“天子守国门”的先例。朱棣登上帝位并不是明太祖先前所设定的轨道,但朱棣迁都北京,绝对没有违背明太祖要迁离南京的本意。

不过,在明仁宗、明宣宗两朝,北京一直被称为“行在”,即皇帝率文武百官驻扎的临时首都;这也就意味着南京还是大明王朝的首都,毕竟,它是太祖所定之都。

《明史》有载:正统六年冬十月丁丑,定都北京,文武诸司不称行在。

古来各朝代皆只立一都,为何独明朝立两京

直到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北才成为正式首都;南京被称为“留都”,即“置官留守的首都”。

这就是大明王朝“两京制”的由来。

“两京制”的形成,使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南京则成为明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帝国的南北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


大明王朝的两京制,无疑是出于当时的现实,所做出的最有效的措施。

宋元以前,整个天下的情势,无不是以东西方向为主,自此多定都洛阳、长安。而自宋开始,南方经济文华得以大规模发展,因此自宋后,历朝的视线变成了以南北方向为主。

北宋、南宋多有偏安,元朝为外夷所建,唯独大明得国最正,历朝多有明君,幅员辽阔,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偌大的帝国,形成了两个国都之地,以之为中心,辖制九州合地,创下了一个辉煌的大明帝国。

参考文献:《明史》《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