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民模範:歐陽海

愛民模範:歐陽海

在湖南省桂陽縣,歐陽海的英雄事蹟家喻戶曉。家鄉人民將水庫、廣場、學校、道路等冠以“歐陽海”之名,寄託對這位愛民模範的無限思念和崇敬。
歐陽海,1940年生,湖南桂陽縣人。1959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前,在農村任記工員、會計,他熱心助人,經常幫助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幹活,並用自己的糧食救濟本村困難戶。
入伍後,歐陽海在廣州部隊某部一營三連七班任戰士、班長。工作積極,訓練刻苦,哪裡有困難,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衝,人稱“小老虎”。他曾兩次搶救溺水兒童,一次參加滅火,並救出一位老人。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樹為標兵。
1963年11月18日清晨,歐陽海所在部隊野營訓練沿鐵路行軍,行至湖南省衡山車站南峽谷時,滿載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車迎面急駛而來,馱著炮架的一匹軍馬猛然受驚,竄上鐵道,橫立雙軌之間。就在火車與驚馬將要相撞的危急時刻,他奮不顧身,躍上鐵路,拼盡全力將軍馬推出軌道,避免了一場列車脫軌的嚴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財產的安全,自己卻被捲入列車下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歐陽海是繼雷鋒之後在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裡湧現出的又一名共產主義戰士。1964年,中國共產黨廣州軍區委員會追授他“愛民模範”榮譽稱號。同年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歐陽海班”,並號召全軍指戰員學習他的崇高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朱德、董必武、賀龍、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高度讚揚他的英雄行為。1988年,他生前所在部隊修建了歐陽海紀念館。


歐陽海用捨身推戰馬、勇救人民生命財產的英雄壯舉,實踐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
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周保中
據新華社昆明電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1902年生,雲南大理人,白族。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曾在滇軍和國民軍中服役。1926年加入國民革命軍,歷任營長、團長、副師長等職,參加北伐戰爭,率部英勇作戰,屢建戰功。192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蘇聯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國際列寧學院學習。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周保中回國,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組織領導抗日武裝鬥爭。1932年5月起,任中國國民救國軍總參議、前方總指揮部參謀長、總參謀長,指揮兩次攻克安圖縣城、三打寧安等戰鬥。1934年2月領導組建綏寧反日同盟軍,任軍事委員會主席,率部在寧安地區開展遊擊活動。1935年後歷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軍長,領導創建綏寧抗日遊擊根據地,指揮大盤道、前刁翎、依蘭城等戰鬥。1937年10月起先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總指揮、中共吉東省委書記。1938年初,為打破日偽軍6萬餘人對佳木斯地區的“討伐”,組織指揮第2路軍主力從依蘭地區向五常地區西征,親率留守部隊多次挫敗日偽軍的“討伐”。

1940年,在抗聯部隊遭受嚴重挫折、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繼續組織開展小分隊遊擊活動。1942年8月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旅長,堅定不移地率部繼續堅持戰鬥。1945年8月率部配合蘇聯紅軍進軍東北和接應八路軍、新四軍調赴東北的部隊,曾獲蘇聯授予的“紅旗”勳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保中曾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周保中是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傑出領導人。毛澤東曾稱讚說:“保中同志在東北十四年抗日救國鬥爭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保衛人民政權的鋼鐵戰士薛克明
新華社西安電 在陝西省吳堡縣岔上鎮東張家溝村,幾孔典型的陝北窯洞朝陽排列,這裡是長期在隱秘戰線戰鬥、保衛陝北蘇區人民政權的鋼鐵戰士薛克明的故居。
薛克明,1910年生,陝西吳堡張家溝村人,化名老馮。薛克明家境貧寒,自幼從農。
1927年,薛克明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活動。
1934年,薛克明加入紅軍游擊隊,歷任班長、中隊長等職,轉戰陝北各地,開闢根據地。

1935年,吳堡縣蘇維埃政府建立,薛克明任吳堡縣保衛局長、工農檢查局長,他工作積極,多謀善斷。
1937年,薛克明被調陝北省保衛局執行科任科長、巡視員等職。
1940年起,薛克明先後任合水縣保安科長、米脂縣保安科長、綏德分區保安處副處長、馬蘭分區保安處長、榆橫分區保安處長,他長期在看不見的戰線上與敵特、土匪戰鬥。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薛克明先後擔任青海省公安廳廳長、青海省副省長、中共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政法黨組書記。為鞏固青海省各級政權,保衛青海省人民的安全,保證青海省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許多貢獻。
薛克明一生忠於黨,忠於保衛事業,他在拿槍的敵人,暗藏的敵特、漢奸、土匪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英勇果斷,勇敢鬥爭,他耿直坦率,對人誠懇,處處能顧全大局,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維護人民利益。
1965年,薛克明身患癌症,醫治無效,於4月28日逝世,終年55歲。
2000年,吳堡縣政府為了紀念薛克明,在位於吳堡縣宋家川鎮東黃河大橋旁的吳堡烈士碑林群中,為其立碑。如今,這裡已成為吳堡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黃河岸邊向世人靜靜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

勇攔驚馬救兒童的好戰士劉英俊
據新華社長春電 劉英俊,1945年生,吉林長春人,1960年進入長春市第十八中學讀書,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劉英俊入伍後的第二年,正值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他積極響應,時時處處以雷鋒為榜樣,決心做一名雷鋒式的好戰士。
劉英俊學雷鋒言行一致,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在連隊,他是“業餘修理員”,連隊的桌椅、門窗壞了,他主動修好。在醫院住院,他是“勞動休養員”,幫助重病號打水、端飯,協助醫護人員掃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義務勤務員”,扶老攜幼,急人所難,好事做一路。在部隊駐地,他是附近小學的“校外輔導員”,經常給小朋友們上政治課,還用自己的津貼給學校買了許多宣傳革命英雄人物的書籍。他像雷鋒那樣閒不住,有空就為群眾做好事。一次,連隊駐在農村搞生產,他發現村裡有一對年老體弱、生活困難的老夫婦,便在生產之餘,每天為老人家挑水、劈柴、整理衛生,臨走前還起早貪黑為老人家挖了個大菜窖。他也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姓名。經常在佳木斯市西區幫助這家買糧,幫助那家挑水,可群眾始終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1966年3月15日,劉英俊所在炮連到佳木斯市郊外執行訓練任務。三輛炮車臨近公路汽車站時,放慢了速度,因為這裡人多車雜,怕騾馬碰撞群眾。但是,其中一輛炮車的轅馬一聽到汽車的喇叭聲便掉頭猛跑,車馬徑直朝人群衝去,情況十分危急。擔任炮車馭手的劉英俊用肩膀猛抵驚馬的脖子。驚馬被迫拐上公路左側的小道。劉英俊拉緊韁繩,驚馬繼續飛奔。群眾高呼,叫他趕緊撒手。這時,在炮車前面不遠處有6名兒童,他們被飛奔而來的驚馬嚇得不知所措。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劉英俊不顧個人危險,用力將韁繩在胳膊上猛纏幾道,然後猛力一拉,使驚馬前蹄騰空而起。接著,他雙腳伸向馬的後腿,使盡全身力氣踢倒驚馬。6名兒童安然脫險,他卻被壓在翻倒的車底。由於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年僅21歲。
血只要為人民流都不會白費 李敷仁
據新華社西安電“知爾殺人數不清,焉知民力大無窮。一滴鮮血一抔土,杜鵑血染麥浪紅。”這是著名新聞與教育工作者李敷仁在被反動派特務槍擊受傷後寫下的詩句,揭露和控訴了國民黨的醜惡罪行。
李敷仁,1899年生於陝西咸陽北杜鎮,祖籍陝西蒲城縣。1920年考入陝西省立第三中學。1925年畢業後在陝軍何經緯部教導隊任文化教員。1928年後,曾任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助理幹事、科長、黨部機關報《中山日報》編輯,曾發表《帝國主義進了潼關》等社論,又在《覺悟青年》發表了《地皮將透的咸陽》,揭露軍閥、土豪、貪官汙吏的罪行。

1931年赴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憤然回國,先後在鳳翔二中、興國中學等學校任職。
1937年,李敷仁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在西安創辦了《老百姓報》,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風格,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替老百姓說話,報道革命根據地的消息和各戰區情況,宣傳抗日救國和民主運動。
1942年,李敷仁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西北民盟總支部青年部主任。1945年5月,李敷仁創辦《民眾導報》,任主編兼主筆,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宣傳革命,國民黨當局因此對他和《民眾導報》深惡痛絕。
1946年5月1日,李敷仁被國民黨特務綁架,特務向李敷仁連開兩槍,所幸李敷仁並未死亡,被當地群眾救回家中。次日,在得知李敷仁生還的消息後,特務又去搜查,李敷仁經群眾多方掩護未被發現。
1946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任命李敷仁為延安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李敷仁歷任民盟中央委員,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校長,西安市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等職。李敷仁因槍傷嚴重導致身體長期衰弱,於1958年2月19日在西安病逝,終年58歲。
烈火中永生的海軍戰鬥英雄安業民
據新華社瀋陽電 安業民,滿族,1937年出生於遼寧開原,1956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3月,20歲的安業民應徵入伍並被分配到旅順口海軍一個海岸炮兵連當戰士。入伍後,安業民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努力提高軍事技術,即使在生病時也堅持操練,先後任電話兵、運藥手和瞄準手。

1958年夏,由於戰備需要,安業民所在海岸炮兵連被調防到福建前線。安業民堅決執行命令、服從組織安排,隨隊伍來到離家鄉幾千公里外的福建。
在緊張的戰前訓練之餘,安業民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永遠戰鬥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離的土地。革命先烈的震動人心的英雄事蹟,是我軍寶貴的財產。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立場堅定,像海邊的青松。讓黨考驗我,不管暴風雨多大,也吹不壞、浸不倒共產主義戰士的信心。”“革命戰士所以活著,只應該有一個目的,就是對人民有用……在戰鬥中如果遇到緊急關頭,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畏縮。”
1958年8月23日,在福建前線與佔據金門島的國民黨軍炮戰中,一顆炮彈在炮位上空爆炸,彈片擊中火炮後面堆放的彈藥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撲向炮位左側的數百顆彈頭,嚴重威脅著火炮和整個陣地的安全。
危急時刻,安業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戰位,機敏地把炮身向隱蔽壕轉動。熾烈的火舌燒著了他的衣服、傷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顧,以堅強的意志忍受著烈火的燎燒,奮力轉動方向盤,直到炮身轉回隱蔽壕中,才跳下炮盤,滾滅身上的火焰。但他卻由於全身燒傷達70%而陷入昏迷。
甦醒後,安業民堅持不下火線,再次登上炮位,準確完成了指揮員下達的每一個戰鬥口令,連續向國民黨軍陣地發射炮彈,頑強戰鬥40分鐘,直至炮戰結束。後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1958年9月9日壯烈犧牲,年僅21歲。

捨命撲向炸藥包王傑
據新華社濟南電 在山東金鄉縣王傑村,一座蒼松翠柏環繞的院落內,一尊3米多高的白色人物雕塑肅穆矗立,雕塑後的展廳內,安放著雕塑原型——英雄王傑的照片、日記、生活用品等遺物。這裡就是王傑紀念館。
王傑,1942年生,山東金鄉縣人。196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以雷鋒為榜樣,從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快樂”,為了黨的事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熱愛學習,寫下了10多萬字的日記。
王傑關懷戰友,愛護集體財產,幫助群眾做好事從不留名。他勤奮工作,在執行訓練、施工和抗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稱為“閒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隊裡年年是優秀戰士,兩次榮立三等功,當了班長,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地雷班進行軍事訓練。在炸藥包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撲向炸藥包,獻出了自己23歲的年輕生命。
根據王傑生前願望,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65年11月2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王傑班”。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他題了詞。

1965年11月9日,《解放軍報》以“一心為革命”為題,刊登了王傑的日記,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解放軍原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向王傑同志學習。學習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貴品德。
捨身為民的“愛民模範”謝臣
據新華社太原電 第81集團軍某特戰旅近日從“特戰奇兵—2019”比武場凱旋,獲得新組建特戰旅第一名的好成績。官兵在旅史館的謝臣塑像前莊嚴宣誓,向英烈彙報佳績。“愛民模範”謝臣曾在該部前身部隊服役,數十年來,他的精神激勵著一批批官兵矢志強軍。
謝臣,回族,河北省易縣人,共青團員,1940年出生,1960年入伍,原69軍某部3營炮兵連(現第81集團軍某特戰旅3營9連)戰士。
1963年8月初,一場持續多天的特大暴雨席捲河北省石家莊、保定、邢臺等地。7日,謝臣隨連隊奉命到易縣東高士莊抗洪搶險。一天一夜,他和戰友不顧生命危險,先後救出450多名被困群眾,轉移2000多名群眾和大批集體財產。
8日凌晨,謝臣看到群眾穿著溼衣服凍得瑟瑟發抖,決定回村找禦寒衣物。剛到村裡,山洪突然來臨。此時,謝臣離山坡不過幾步遠,一邁腿就可以安全上山。但他向連部跑去,他知道那裡還有沒來得及上山的群眾和帶病堅持指揮抗洪的副指導員劉少春。就在這時,山洪把他捲進了激流。

謝臣用力浮出水面,發現社員王洛榮的女兒王蓮子正在洪水裡掙扎。他一手抓住王蓮子衣服,一手划水,好不容易游到了岸邊,一個漩渦又把他們捲入激流。
謝臣在洪水中艱難地向前遊,終於游到岸邊。可是因為水急,拉著一個人很難上岸。謝臣急中生智,雙手托住王蓮子,使盡全身力氣,把她推上岸,自己卻被洪水衝離岸邊。幾度浮沉,他才勉強擺脫了激流衝擊,游到水勢平穩處,即將脫險。突然,身後漩渦裡又傳來了呼救聲。整整奔波了一夜的謝臣,此時體力已消耗殆盡,但他使出最後力氣,向呼救的落水女童陳愛子游去。一波無情的水浪,把他捲入水底。謝臣壯烈犧牲,年僅23歲。
1964年,國防部追授謝臣“愛民模範”榮譽稱號,命名謝臣生前所在班為“謝臣班”。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