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十堰市建市五十週年|縱橫通衢守初心 長路放歌擔使命

這是一首蕩氣迴腸的動聽樂章:新中國成立以來,十堰從只有一條公路起步,發展到如今擁有“公水鐵空”立體交通網絡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壯美歷程:一代代十堰交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鑿通崇山峻嶺,架設起一條條發展路、民生路、富強路,通向更遠方;

這是一個初心使命的極佳詮釋:一條條公路水路書寫著交通為民的情懷,一個個港口站場寄託著群眾致富的夢想,一座座橋樑隧道改寫著翻山越河的窘境……

如今的十堰,全市境內“三橫兩縱”高速公路網以及“一主四支”航道網基本形成;高鐵時代即將全面開啟;空中航線直達北上廣深等30餘個大中城市。路網縱橫、物流如織,交通運輸事業的一日千里,為十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鋪就坦途、奠定雄基!

守初心 編織立體交通網絡

今天的年輕十堰人已經很難想象,曾經,十堰只有一條老(老河口)白(白河)公路,維持著山城與外界脆弱的聯繫。後來隨著襄渝鐵路的建成,十堰終於擁有了鐵路,但交通仍然是“單線”的、落後的。路難行就是當時交通最真實的寫照。出有路、乘有車,成為當時人民群眾最大的期盼。

面對十堰交通運輸事業“一窮二白”的狀態,面對著層巒疊嶂的秦巴大山制約,面對群眾的期盼,十堰交通人硬是以“人心齊、泰山移”的氣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1978年鄖西縣率先在全鄖陽地區實現社社通公路;1989年十堰市商品汽車運輸總公司成立;1994年漢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1996年十堰市汽車客運企業首次開闢省際客運線路;2003年襄十高速公路武許段正式全線通車,實現十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6年被譽為“楚天漢江第一橋”的鄖西縣將軍河大橋順利竣工;2008年十漫高速通車運營,打通武漢到西安最便捷通道;2013年丹江口大壩加高蓄水通過驗收,300噸級升船機改造後投入使用;2016年漢江丹白段航道整治工程完工,“一主四支”航道網基本成型;2016年武當山機場正式通航,圓了350萬十堰人民的“藍天夢”。同年,十房高速通車,十堰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2018年武當山機場成功躋身全國百萬級機場行列,漢十高鐵實現全線貫通;2019年,漢十高鐵即將投入運營,十淅、十巫兩條高速公路正加緊建設……全市基本形成中心城區至各縣市區“兩小時高速圈”、十堰至全國主要大中城市“兩小時航空圈”、縣市區至主要鄉鎮“兩小時公路圈”,我市全面邁入“高速”、“高鐵”、“高飛”時代,進一步奠定了十堰區域性交通中心和綜合樞紐地位。

就這樣,十堰以“挾山超海”的魄力,構築起“公水鐵空”立體交通網絡,徹底打破了大山的桎梏,為高質量發展插上了豐滿的羽翼。一條條如虹雄道,講述著十堰交通人的初心,也見證了大城崛起的輝煌。

擔使命 鋪就康莊幸福大道

秦巴莽莽、漢水滔滔,大山大水雖然是生態十堰的天賦異稟,卻也一度是橫亙在十堰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之路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一條條如虹雄道的背後,是一代代交通人捨我其誰的擔當和血汗交織的付出。

群山隔阻不了十堰交通人,70年間,十堰由“一條路走到底”發展成“條條大路通遠方”,全市境內有5條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25公里。幹線公路達到3416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6萬公里,哪怕是懸崖峭壁上的村莊,也有公路直達,“縣縣通高速、鄉鄉基本通二級路、村村通水泥路”,一條條產業路、生態路、民生路,串連起城鄉居民共圓中國夢的通途。水路交通方面,全市航道總里程達到762.58公里,四級及以上內河航道比例達到24.8%,以丹江口庫區為依託的綠色航運示範區正加快形成。鐵路交通方面,十西高鐵、漢十高鐵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後十堰境內鐵路里程將達296公里,將在原有襄渝線、漢丹線基礎上實現里程翻番。客運物流方面,全市二級及以上客運站覆蓋全部縣市,“市、縣、鄉、村”四級交通物流體系基本形成,林安綜合物流園、華西物流園等重點交通站場樞紐建設全面提速。從高飛到高鐵,全市外聯內通、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十堰的交通質量越來越高,十堰的發展質量越來越高!

大交通需要大投入。多年以來,我市在交通運輸領域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以2019年為例,僅上半年,全市交通建設便完成投資86.0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億元,同比增速達18個百分點,完成投資額位居全省前列。為加速交通事業建設,我市著力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採用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安排資金、整合資源捆綁資金、加強融資平臺籌集資金、開展招商引進資金等方式,全方位拓展投融資渠道,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建好更要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近年來,我市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公路管理養護、生態旅遊公路建設等走在全省前列。擔當使命,砥礪建設,提速提質、高質量發展的十堰交通運輸事業,正在秦巴大地上持續開拓、計日程功!

找差距 滿足人民美好向往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到哪裡,希望就延伸到哪裡,夢想就圓在哪裡。

秦巴山區是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一個個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也是十堰交通運輸建設的主戰場!為補齊農村公路短板,精準服務脫貧攻堅,我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讓一條條農村路成為“暢安舒美”的發展路、致富路,全市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竹山、丹江口、竹溪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示範“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近年來,交通系統大力實施“交通+特色產業”扶貧工程,已建成旅遊公路1100餘公里、產業路1000公里。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目標。

一條條交通線就是一道道民生線。2019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水路完成客運量1758.4萬人次、客運週轉量14.72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3786.6萬噸、貨物週轉量73億噸公里,運力更強、安全形勢更穩。我市不斷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先後開通各類客運班線1571條,建成各類客運站96個、候車亭1395個,建立了聯網售票系統、實名制售票。創新發展巡遊出租車、新能源公交車、純電動網約車等,出租車客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散亂”到全國標杆,城市公交營運線路是改革開放前的7倍。如今,我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交通運輸節能減排試點城市和全國首批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試點城市,綠色交通建設加快發展,城鄉居民共享交通發展紅利。

一個個差距的縮小,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落實 勇立潮頭答好考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俯身築路、實幹實為的十堰交通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的改革大潮下繼續破浪前行。

在實現交通運輸格局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十堰交通運輸系統促改革、強機構、順體制、育隊伍,致力於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建設,“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出租汽車行業改革、農村物流融合發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等工作經驗向全國推廣,市交通運輸局實現全國文明單位“五連冠”,先後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文明單位”、“全國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先進集體”、“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9年,市交通運輸局積極穩妥推進交通運輸機構改革和綜合執法改革,體現“新機構、新職責、新擔當”。全系統強化黨建引領,凝聚形成強大幹事創業推力。市亨運集團貨車司機陳高偉獲全國"最美貨車司機"殊榮,順強出租車公司駕駛員溫國學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市交通運輸系統5人獲市勞動模範稱號,系統內表彰了56個“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崗(站)、標兵,啟動了第三屆“最美交通人”推薦評選活動,先進典型不斷湧現,刷新了行業文明新高度。

落實為要,實幹興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堰交通人將繼續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交通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全力推進漢十高鐵、十西高鐵、十巫高速、十淅高速、濱江新區至武當山一級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圍繞《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統籌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前期工作,著力打造內外通暢、網絡完善、綠色高效的“暢通十堰”,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為十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更大的交通力量,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的交通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