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临潭:“四大变化”彰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成效

临潭县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从机制建设入手,紧紧扭住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探索出“低成本、可持续、常态化”的新路子。

由“陋”变“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完成道路改扩建、供热供水、污水垃圾处理、路灯改造等项目。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扎实开展“七改”“三治”“两分离”,推进卫生净化、道路硬化、乡村绿化、村容美化、村庄亮化,农牧村基本实现街道洁净如洗,庭院整齐划一,便民广场设施齐全,农牧村整体风貌不断改善。

由“脏”变“净”,农村垃圾基本消除。按照“满清扫、全拉运,整县域、全覆盖”的思路,聚焦“三清一改”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水沟渠、淤泥、畜禽粪污等1300多吨,创建“清洁村庄”55个,实施小型垃圾处理项目16个,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明显改善。

由“多”变“少”,污水秸秆有效处理。全县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0.85万吨,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累计5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实现了有效管控。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建成废旧农膜加工企业1家,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6个,回收废旧农膜600多吨,加工废旧农膜400多吨。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行动,新建改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21处。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引导草产业公司、大型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开展青贮氮化窖池、秸秆饲料储备库建设。截至目前,肉羊、黑驴等养殖合作社收购农作物秸秆1000余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由“无”变“有”,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在偏远山村主要采取适应高寒的卫生旱厕模式,在旅游专业村、污水管网覆盖的村庄采取无害化水厕模式。严把改厕“十道关口”,切实提高改厕质量,规范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台账,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抓好整改工作,力争做到改一户成一户、建一个达标一个、农户满意一个。截至目前,完成户厕新建改建5615户,完成任务量的90%;完成行政村卫生公厕新建改建90座,完成率89%。(记者 张成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