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諸葛不出,三國時候的郭嘉很恐怖嗎?

蘇中山


郭嘉確實是非常厲害的謀士,堪稱天才級別。但諸葛亮出山和郭嘉的死沒有關係,只是碰巧而已。

郭嘉主要成績有:一,曹操因為父親被陶謙的部將黃巾軍出身的張闓殺死,並且他父親全家遇難,曹操發誓要滅了陶謙。陶謙請孔融救援徐州,孔融又派太史慈求救於劉備,劉備又向公孫瓚借兵兩千,借趙雲帶兵,劉備和孔融一起起兵救援徐州。劉備建議先寫書信向曹操解釋,勸曹操退兵講和。曹操看不起劉備,要斬來使,郭嘉勸止,郭嘉建議曹操假裝答應,穩住劉備,然後進兵攻城,徐州可破。曹操聽取郭嘉建議,款待使者。因為呂布投奔張邈,陳宮也投奔張邈,陳宮獻計:趁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兗州,郭嘉建議曹操賣劉備一個人情面子,退兵不打徐州,調轉方向攻打呂布。

二,在曹操調轉方向攻打呂布的時候,呂布已經攻佔兗州、濮陽。曹操在攻打濮陽時中了陳宮的計,曹操陷入包圍,差點喪命,典韋拼死相救,把曹操救出。

郭嘉獻計:計當速發。曹操將計就計,散佈謠言說曹操已死,結果呂布中計,中了曹操大軍的埋伏,呂布大敗,死戰得脫。退回濮陽堅守不出。

三,袁紹要攻打公孫瓚,向曹操借兵借糧,曹操知道袁紹圖謀許都,想討伐袁紹,又怕實力不夠。郭嘉用十勝十敗論,指出了袁紹十大弱點,也指出了曹操的十大優點,斷定袁紹必敗,曹操必勝。荀彧贊同,曹操堅定了打敗袁紹的信心。郭嘉建議曹操先拿下呂布,然後再打袁紹。於是,曹操和劉備聯手消滅了呂布。

官渡之戰充分證明郭嘉的見解非常準確獨到,他對袁紹內部情況分析得非常正確。

四,青梅煮酒論英雄之後,曹操放下對劉備的戒心。袁術想和袁紹聯手。劉備趁機向曹操請求領兵攔截袁術,曹操讓劉備帶兵五萬向徐州進發,劉備像出了牢籠的飛鳥趕快飛跑。郭嘉和程昱從外面回來,慌忙建議曹操趕快追回劉備,曹操聽取郭嘉和程昱的建議,派許褚追回劉備,劉備不聽,曹操和劉備徹底翻臉。

五,曹操殺了董承和董貴妃等人之後,衣帶詔討伐曹操的成員還有馬騰和劉備,曹操想攻打劉備,又怕袁紹乘虛來襲,正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郭嘉提出看法:“紹性遲而多疑,其謀士各相妒忌,不足憂也。劉備新整軍兵,眾心未服,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矣。”曹操聽了郭嘉的分析,起兵二十萬分五路攻打劉備的徐州。

郭嘉對天下形勢把握得非常準確。劉備向袁紹求救,袁紹因為他的小兒子身患疥瘡,心裡非常悲痛,他最愛的是這個小兒子,所以捨不得離開這個小兒子,就這樣,袁紹沒有出兵支援劉備,錯過了最好的和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的大好機會。劉備在曹操強大的攻勢下,大敗投奔袁紹,張飛逃往芒碭山,關羽因為要保全劉備的兩個老婆,不得不和曹操約法三章,投降曹操。

六,曹操和其他謀士都對孫策敬服,郭嘉判斷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孫策果然被許貢家客三人刺殺,又被于吉的冤魂纏住,金瘡迸發而死。

七,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譚、袁尚繼續攻打曹操,郭嘉出乎意料,建議曹操別打,郭嘉說:“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侯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

曹操聽取郭嘉意見,撤兵不打袁氏兄弟,轉向進兵征討劉表。袁氏兄弟果然自相殘殺,曹操乘機各個擊破,佔領冀州,袁譚被曹洪殺死。袁尚投奔袁紹次子袁熙。郭嘉又建議讓投降曹操的袁紹舊將攻打袁尚、袁熙,兩兄弟只好投奔烏桓。

八,由於烏桓地處沙漠,路途遙遠,曹洪擔心劉備偷襲許都,不能相顧,正猶疑不決的時候,郭嘉建議:“諸公所言錯矣。主公雖威震天下,沙漠之人侍其邊遠,必不設備;乘其不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且袁紹與烏桓有恩,而尚與熙兄弟猶存,不可不除。劉表座談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也。”

郭嘉對荊州的形勢瞭如指掌,荊州劉表對劉備的態度,確實如郭嘉所言,劉表既不敢太重用劉備,又不敢輕慢劉備,又要留住劉備幫助他,又不能讓劉備喧賓奪主。所以曹操可以全副精力對付袁氏兄弟。郭嘉也精準判斷烏桓匆忙之間,準備不足。曹操聽取郭嘉意見遠征烏桓。

九,遠征烏桓的路上,郭嘉水土不服病倒,曹操想停止行軍,郭嘉不同意,郭嘉說:“兵貴神速,輜重多而難以趨利,不如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備。但須得識徑路者為引導耳。”郭嘉留在易州養病,曹操打敗踏頓,袁尚、袁熙投奔遼東。

十,郭嘉病倒,臨終前,留下一計,幫助曹操徹底打敗袁熙、袁尚。原來遼東太守公孫康對袁紹生前想吞併遼東懷恨在心,所以,公孫康並不十分歡迎袁氏兄弟的到來。所以定好計策:如曹兵來,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於曹公。郭嘉遺計是建議曹操不要攻打公孫康,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一切正如郭嘉所料,曹操不打公孫康,公孫康設計殺死袁熙、袁尚。曹操徹底平定北方。

郭嘉死,曹操非常難過,他說在所有的謀士當中,郭嘉最年輕,他本來打算將來讓郭嘉做輔政大臣,輔佐他的兒子。沒想到郭嘉年僅三十八歲就去世,跟隨曹操只有十一年。

作者用一首詩稱讚郭嘉: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樑棟傾。

劉備在諸葛亮到來之前之所以敗得那麼慘,他和曹操最大的區別,就是缺少像郭嘉這樣級別的謀士。如果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向袁紹求救的是諸葛亮而不是孫乾,很有可能諸葛亮會憑著自己的智謀和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袁紹救援劉備,劉備如果守住徐州,和袁紹結盟,天下形勢完全就是另外一個樣子。赤壁大戰之前,孫權的謀士都主張降曹,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迎戰抗曹,終於促成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所以有了諸葛亮和諸葛亮沒到之前,區別很大。諸葛亮來到劉備身邊以後,劉備才有了主心骨,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形勢峰迴路轉,劉備才有了三分天下的獨立的屬於自己的地盤。這個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牡丹梅花鑫森淼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中,三國時期的人物應該是現在的人們最所熟悉的了,這還要多虧了寫下《三國演義》這部皇皇鉅著的羅貫中老先生。羅老先生在小說中,把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和各類英雄人物描寫的是栩栩如生。雖然三國是一個亂世,連年征戰人命如同草芥,但是人們在讀三國的時候卻產生一種心往神馳的感覺。

嘉,潁川人,生於公元170年。在此之前,郭嘉沒有出山,他的才華已經受到了世人的讚揚,君子們對此垂涎三尺。對他來說,當郭嘉20歲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山展示他的才華,幹一番大事業。然而,郭嘉不是20歲時選擇隱居的那個人。此時,你認為這個郭嘉只是在隱居中吃喝玩樂。這就是你認為的錯誤。事實上,當郭嘉在隱居的時候,他就秘密地和一些謀士和一個英雄猛將交了朋友。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個罕見的天才。其中,郭嘉和荀彧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什麼事都會互相交流。因此,荀彧後來向曹操推薦了郭嘉,這表明荀彧和郭嘉之間的關係是多麼鐵。



郭嘉一生只為兩個人服務,即袁紹和曹操。總的來說,郭嘉在袁紹那裡服役的時間其實很短。即使在袁紹那裡做了很短的時間,他也能準確地預算袁紹,因為袁紹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郭嘉很小的時候就有遠見,最後被荀彧推薦給曹操。最後,郭嘉開始為曹操服務,因此郭嘉和曹操成為三國時期君主和大臣的一段佳話。他們之間的默契比當時任何君主和大臣都要好,但是曹操和郭嘉之間的完美關係是郭嘉。事實上,郭嘉的早逝是不是說他又去了另一方雲遊四海。第二,郭嘉當謀士時,三國謀士太多,每個人都很有才華。郭嘉有什麼偉大的地方可以被曹操重用?根據歷史記載,郭嘉當時在那個時期實際上是有爭議的,因為郭嘉的做事方式不同於其他謀士。他更傾向於分析個人,比如對其他各國大佬們的準確分析,然後推斷他們的做事方式和最終目的地,結果是準確的,就像和曹操說敵方的的軍情一樣,不戰而勝。第三是郭嘉的功勞。郭嘉有這個能力。諸葛亮當然還沒有出山。可以說,郭嘉的能力是當時最強的。曹操經常有什麼疑惑都會請問郭嘉。雖然郭嘉的服務時間很短,但他已經做了很多有用的策略和評論,他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他給了曹操五卦提醒。第一卦以攻打劉備,劉備打敗了常州,曹操抓到了劉備作為俘虜,於是他去問郭嘉,郭嘉說他會把劉備鎖起來,不讓他走,但是曹操想要真誠地招募劉備,並且友好。最終的結果是曹操會後悔讓他走。第二卦占卜是袁紹,他實力強大,來勢兇猛要直接襲擊中原。曹操正忙於與袁紹作戰,但袁紹有士兵,劉備又來攻打。曹操擔心雙方會受到攻擊,不能在他們之間做任何事情。這是不可想象。這時,郭嘉告訴曹操,袁紹是一個拖泥帶水的人,劉備不夠強壯,不能很快佔領徐州。他應該先打敗劉備,然後打敗袁紹。曹操果斷採納,結果正如郭嘉所想的那樣。


第三卦是劉表。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在中原虎視眈眈。情況非常糟糕。曹操擔心有人會在背後偷襲他,但是郭嘉給了曹操另一句關於劉表的話,說他沒有野心,只是為了自保,他不會做任何事情,不用理他。第四卦是算孫策,但直接說孫策肯定會死。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孫策自己有一定的實力,勢力並不虛弱,所以他計劃利用袁紹和曹操來爭奪許昌。這個孫策能文能武,作戰英勇。如果他有決心站起來,曹操將無法擊敗他。曹操非常擔心。這是郭嘉說的。孫策有許多敵人。此外,軍隊剛力民心不穩,他們遲早會死去。結果,它真的死了。第五卦是袁譚袁尚。曹操率領軍隊向北進攻敵人。當兩兄弟回來的時候,曹操都什麼地方都攻打完了。然而,郭嘉此時表示,這兩兄弟本來就分配不均,衝突加劇。他們肯定會互相殘殺。曹操也這樣做了。正如郭嘉所想的,結果真的是神啊。曹操輕易地獲得了很多領土。郭嘉幫助曹操完成了人生偉業。郭嘉的才華不斷被曹操重用,他做出了超越上帝的決定,為曹操做出了傑出的成就。可以說,如果郭嘉和諸葛亮比對方優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差異,但是通過比較他們的個性,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現在我給你分析一下諸葛亮分析事物和性格的方法。一是,諸葛亮在整體條件上比郭嘉要好。就拿出身而言,諸葛亮的祖先都比較出色,而郭嘉則完全不同。諸葛亮的家族代代做官,就像他的父親和祖父一樣都是做過官的。此外,諸葛亮和郭嘉性格不一樣。諸葛亮也隱居生活,但他有自己的頭銜,就是一個不漏世面的高人。事實上,他也有自己取得成就的野心,他也是一個更加循規蹈矩的人。郭家就比較武斷,不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二是諸葛亮的計劃。事實上,諸葛亮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奇。他自己會認為很多工作會導致這樣的地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諸葛亮的能力和洞察力。所以我們最好比較諸葛亮和郭嘉。根據歷史情況,我們不能褒貶他們。你怎麼想呢?事實上,諸葛亮和郭嘉各有優勢。如果能把它們放在一起,肯定會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清晨如風195


郭嘉的死和諸葛亮的出山,在時間上完全是一種巧合。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生於東漢靈帝建寧三年(即公元170年),卒於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享年37歲。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建安六年(201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諮以當世之事,演繹出精彩的《隆中對》。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昏招至荊州內亂,曹操乘機大舉南下,劉琮投降,劉備敗走夏口。諸葛亮因時出山,‘奉命求救於孫將軍’,促成孫劉聯盟,於赤壁大敗曹軍,為三足鼎立之勢奠定堅實基礎。

那麼,諸葛亮的出山(208年)與郭嘉的去世(207年)有什麼關係嗎?

有些不考究的人就信了這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劉備201年就三顧茅廬了,諸葛亮偏偏要等到208年才出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郭嘉207年死了,天下沒有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了,所以他才出山。這純粹是臆造之詞。

  • 首先,郭嘉比諸葛亮大了11歲,郭嘉經好友荀彧推薦至曹操府上的時間是建安元年(196年),諸葛亮次年才搬到隆中。對於年長又多才之士,以諸葛孔明的學識與涵養,恐怕是不會躲的。


  • 其次,孔明提前出山的時機並不成熟。孔明在隆中與好友對飲暢談時,常自比管仲樂毅,即出將入相。而欲出將入相,需遇明主。劉表不才;曹操謀士眾多,自己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孫權文有張昭、武有周瑜二相。而天下英雄劉備,201年時(三顧茅廬)是作為敗軍之將投靠劉表的,身故立錐之地。此時投靠劉備,同樣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公元208年時,劉表已死、劉琮投降,劉備敗走夏口,危急存亡之秋。《隆中對》中的先取荊州、後取益州策略可以實施(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與劉備時同宗,曾經有顧慮)。況且再不出生,劉備有可能就真亡了。此時劉備得諸葛亮,便顯得愈加重要。所以孔明出山。
  • 而郭嘉是在曹操北征烏桓時(207年),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在此之前,郭嘉一直都是協助曹操統一北部中國,雖然郭嘉一直都支持曹操討伐荊州,雖然郭嘉曾經也獻計建議曹操軟禁劉備,但並非與南方有所關聯。

所以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句話,僅做娛樂即可。

然而,存在即合理,且不論‘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此這句是否有揚郭嘉貶諸葛的意思,講出這句話的人主要是認可郭嘉的能力的,否則就不會把郭嘉和諸葛亮做對比,更不會說出這樣的話。那麼,郭嘉真的是足智多謀,對曹操集團的貢獻有多大呢?

我們首先看下圖所整理的郭嘉投奔曹操以後的主要計謀與結果彙總:從上圖可以看出,郭嘉早曹操早期給與極大支持,在曹操整體實力還不夠強大之時,通過對人性的觀察,給與曹操雖很險但都很成功的計謀,助曹操逐步統一北部中國,才有了後來的大軍南下。

郭嘉一生對曹操忠心耿耿,曹操本人也在郭嘉死後多次與周遭人講:郭嘉身體不好,他知道到南方去會使其身體更加糟糕,但都多次勸說曹操攻取荊州。這是拿他的命在為曹家做事啊。而曹操也非常依賴郭嘉的險招,在赤壁之戰戰敗後,曹操甚至發出了:“若使郭奉孝在,孤安有此敗”這樣的感慨。

所以,郭嘉對於曹操集團來講,是極為重要的謀臣之一。

雖然郭嘉的死與諸葛亮的出山並無必然的聯繫,但對於兩個集團的力量對比確實發生較為重大的變化。郭嘉的死削弱了曹操集團的實力,而諸葛亮的出山有提升了劉備集團的實力,一升一降,也許是造成後來三足鼎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錯,一位喜歡歷史、酷愛三國,做點原創,分享點有感觸東西的小編!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在《三國演義》中,確實有把諸葛亮誇大的成分,那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真的是在貶低諸葛亮來提升郭嘉的地位嗎?很多人都不贊同這句話,那麼兩人的實力誰更勝一籌呢?



郭嘉

郭嘉在年輕時候就展現出很強的才能,他斷定漢室江山將會大亂,他在20歲的時候就隱居了起來,秘密結交一些英傑,當袁紹入主冀州後,郭嘉看他有著不俗的實力,還有著‘四世三公’的威望,就想著就投靠袁紹,但是在見到袁紹的時候,一眼就看出袁紹不是能成得了大事的人,雖然他當時是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但是郭嘉並不認為他有那個能力,之後郭嘉又回去隱居了六年。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與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確。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將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智者、將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察覺!”曹操亦有感於此,便不殺劉備。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於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曹操也感到疑慮,於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瞭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這一役,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公元196年,曹操的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就想讓荀彧給他推薦一個可用之才,荀彧和郭嘉很早就有交情,所以就推薦給了曹操,兩人見面之後談的很開心,郭嘉也慶幸自己遇到了明主當時曹操征討張繡失敗,袁紹還寫信羞辱,曹操對這個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也非常的頭疼,才是郭嘉就提出了‘十勝十敗論’,讓曹操對未來有很大的幻想,在郭嘉的謀劃下,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讓曹操成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對於郭嘉的軍事才能,曹操有著很高的評價。公元207年,38歲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諸葛亮



劉備在三顧茅廬後請出了諸葛亮,但是事實是諸葛亮在出山後,一直都是在負責後勤的工作,就是在徵集糧草,就和我們現在的稅務局和農業局差不多。一直到曹操退回了北方,諸葛亮才成了軍師,但是還是負責後勤的工作。劉備在進西川的時候並沒有帶諸葛亮,當時諸葛亮是在荊州負責後勤,就是劉備進入益州後,諸葛亮還是在負責後勤,一直到劉備託孤後,諸葛亮才開始掌握軍權,通過諸葛亮的治理,才讓蜀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受到人們的愛戴。

對比一下不難看出,郭嘉是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想著怎麼樣才能勝利,而諸葛亮更多的是負責政務,發展經濟,為劉備解決後備問題,所以郭嘉更像是張良,諸葛亮更像是蕭何。所以說兩個人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也就沒有可比性。英年早逝的郭嘉是怎麼也沒辦法和治理蜀國幾十年的諸葛亮比較的。

三國有一大遺憾:就是“鬼才”郭嘉沒能和“臥龍”諸葛亮同時出場、面對面交鋒,真不知兩人要是在一起鬥法的話到底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剛出場的時候,正是郭嘉剛去世的時候,而諸葛亮一出場,就完成了他人生最出彩的處子秀——赤壁之戰,此戰也成為三國的分水嶺。

這時,有人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還能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嗎?說實話,還真難說。

於是,有人便總結了一句經典的語錄,叫:“郭嘉不死、諸葛不出”。意思就是說:如果郭嘉還在的話,或許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心恬澹


郭嘉有那麼恐怖嗎?沒有吧。郭嘉能為人所知,被人捧上天,主要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赤壁兵敗大哭: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但曹操不僅僅哭過郭嘉,還哭過典韋,難道典韋不死,其他武將就不出來了?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真的是過譽了,無論郭嘉死不死,諸葛亮都會出山,只不過諸葛亮出山恰好趕上郭嘉死了。在曹操陣營裡,同樣重要的還有荀彧,荀彧和曹操的關係類似於劉邦和蕭何,坐鎮後方,讓曹操安心在前線開拓疆土。

而且曹操出征的時候,戰場上的主心骨是以荀彧的侄子——荀攸為主,曹操也讚賞:“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比如官渡之戰,許攸前來投降,勸曹操火燒鄔巢的是荀攸和賈詡,不是郭嘉。官渡之戰勝利後,讓曹操繼續追擊袁尚和袁譚的是荀攸,不是郭嘉。

當然,郭嘉不是沒有作用,在官渡之戰前,郭嘉為曹操獻上了《十勝十敗論》,從理論上支持了曹操戰勝袁紹的決心。

郭嘉擅長的不是出謀劃策,而是決斷。在一件事情,有幾種看法的時候,曹操就會問計與郭嘉,郭嘉通常都會給曹操一個準確的大幅,幫助曹操定下決心。

比如,三徵呂布,曹操把呂布打的落花流水,只有招架之力。曹操問群臣是繼續進攻,還是停下修正,是郭嘉勸曹操一鼓作氣擊敗呂布:

今布每戰輒破,氣衰 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乗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一鼓作氣擒殺了呂布。

結語:

曹操手底下人才眾多,就是因為曹操能夠讓人才發揮自己的優勢,才使魏國強大。論奇謀郭嘉不如賈詡,論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論謀劃郭嘉不如荀攸,但長於決斷也足以讓他在曹操陣營中脫穎而出。但要是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話實在有點拔高郭嘉的影響了。


武騎大散關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我們先來看看郭嘉這個人。郭嘉字奉孝,是穎川郡陽翟縣人。最開始的時候,郭嘉是打算投奔袁紹的,但是郭嘉發現袁紹此人好謀無斷於是就回到了故鄉穎川郡,最後是曹操身邊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向荀彧詢問是否有人才可以推薦,荀彧推薦了郭嘉,郭嘉和曹操見面後詳談天下大事,曹操對於郭嘉讚不絕口,認為能夠使得自己成就大業的人只有郭嘉。郭嘉見了曹操之後,也是感慨萬千,說曹操是真的我主。也是這一階段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勸說曹操先攻打徐州的呂布。

曹操征討呂布時大敗呂布,把呂布包圍在下邳城中,在下邳城外面挖掘戰壕,把下邳城團團包圍,但是下邳城久攻不破,當時的曹操就想返回許昌,但是被郭嘉阻止,郭嘉要求曹操趁此機會加一把勁擊敗呂布,免得呂布再次成為禍患,就這樣曹操加緊圍城,同時挖掘泗水和沂水灌下邳城,一個月後,呂布投降,曹操佔領徐州。而後孫策攻打江東,佔領了整個江東的地盤,官渡之戰時孫策意圖北上攻打曹操,郭嘉卻料定孫策會被刺殺,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誅殺的人都是英雄豪傑,這些人都是得到手下的鼎力相助,孫策卻沒有絲毫準備,郭嘉料定孫策將會死於刺客之手,結果最後孫策被許貢的門客所殺。

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不久病死。曹操北上攻打袁譚,袁尚兄弟,曹操雖然在黎陽屢次勝利,但是郭嘉獻策假裝南征劉表,讓袁譚和袁尚相互爭鬥。果真曹操退兵之後,袁譚和袁尚就打了起來,袁譚不敵袁尚,於是向曹操求援,曹操北上攻破鄴城滅亡袁尚,袁尚北逃,而袁譚又被曹操攻擊最後兵敗被殺。曹操一統河北,之後袁尚袁熙逃亡遼西,曹操意圖追擊袁尚和烏桓。但是當時的大部分將領害怕劉表攻擊許昌,希望曹操不要追擊,但是郭嘉堅持追擊並且打擊烏桓人,郭嘉認為劉表是坐談客不會攻擊許昌。在郭嘉的堅持下曹操決定北上,而且在曹操到達易水岸邊,郭嘉建議拋棄所有的輜重,輕兵突襲柳城,曹操同意,最後終於大破柳城的烏桓。袁尚和袁熙逃亡遼東依附公孫康,最終被殺。而郭嘉在曹操退兵的路上得病去世。

其實觀看郭嘉的一生,並沒有感覺很恐怖,只是一個謀士的正常一生,出彩的地方也有,不出彩的地方也有,可以說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


人者仁義也


很多人都戲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是因為諸葛亮自知不如郭嘉,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認為他們兩個應該是半斤八兩,諸葛亮後期的對手主要是司馬懿,而司馬懿在曹營的地位可以相當於早期的郭嘉,也就是說,如果諸葛亮和郭嘉對上,最多也就是個平手的局面。可是曹營兵將眾多,曹操帳下帶甲百萬良將千員,遠不是偏居一隅的劉備可以比的了的。


以前那些事


郭嘉,曹操早期最依重的謀士,智謀超群。但歷史不可假設,人生不能重來,討論郭嘉和諸葛亮,純屬“一壺濁酒”,“都付笑談中”。


浪淘雲天


死的早,留下的都是傳說和傳奇。死的晚所有的傳說和傳奇都會被其它的東西給沖淡了和明晰了。現在可以用李小龍和成龍的關係比較一下。


偉煒27


《三國志》裡只有兩位臣子單獨列傳,一個是陸遜,另一個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傳排在《蜀書》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譜,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國戚,就是諸葛亮,高於關張趙馬黃等人。而郭嘉的列傳排在《魏書》第十四。

歷代的政治、軍事界名人,從死敵司馬懿到東晉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對諸葛亮讚不絕口的,唐代軍事家李靖更是稱諸葛亮是“三國唯一名將”。

當然了,古人對郭嘉的評價也不低,只是說起他的時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賈詡、荀攸等人一起說。

古人心中誰的地位更高,誰更厲害,不用我說了,當然了你也可以說古人都被《三國演義》洗腦了。

諸葛亮的主要才能體現在法律制定、稅賦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執行、財政預算這些至關重要卻又乏味無聊的東西,是沒法在小說中表現,否則羅貫中把《三國演義》寫得跟新聞聯播一樣,大家也就看不下去。

而對外作戰也是這樣,調兵遣將、兵種配合與制衡、後勤保障這些細緻的東西老百姓不愛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兩方主將大戰三百回合,“沙場苦鬥貔貅將,旗下閒觀草木兵”。

不幸的是,這些沒法引人入勝的能力,恰好是諸葛亮最擅長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