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李煜的《虞美人》传唱千古不仅是因为该作品词藻优美,其中更大的因素还因为他“南唐后主”的身份。正因为有了当中的家国历史背景,《虞美人》里的“春花秋月”就有了对比式的时间过渡、而不仅只是咏花吟月了。

同样道理,我们在欣赏许多古代的咏物名篇时,一旦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当中的“春桃秋菊、夏荷冬梅、秋月冬岩”都并非单一的寄语心境之用,当中的“春花烂漫、秋色萧瑟”其实都因应四季变化有着历史兴衰的写照。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李煜版的“春花秋月”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面看来就是就是单纯的咏物,一旦结合上下文,“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就道出了其中“秋月”代指的深深落寞,跟盛世繁华时的“春花”形成了强烈对比。

参看大量古代诗文,古人在借用“秋月”来咏怀的时候,更多是一种慨叹心境而非单纯的秋色描述,连电视剧里搞笑的韦小宝也粗俗地吟唱“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那样的“秋月”基本就成了“感怀、失落”的同义词。

再对比其他季节中的咏物诗词:春日的春光、夏夜的蛙声、秋叶的萧瑟、冬岩的冷寂.....无不喻指着相关历史背景下带来的心境。在兵荒马乱之时看到一树新芽,估计人们也是提不起心情去吟诵它们的!

春日咏物:春花春雨、青柳白鹭

除李煜曾用“春花”来喻指曾经的壮丽繁华,历史上另外两位亡国之君也有过这样的“春花”情怀,他们就是陈后主陈叔宝和隋炀帝杨广,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最初就源自他们二人。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杨广版《春江花月夜》

陈后主的《春江花月夜》已失传,不过从诞生时间相近的杨广版《春江花月夜》当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那时候扬州一带的历史状况及杨广的心境。

历史上,杨广(当时还是晋王)统率的隋军是在正月期间攻入陈都建邺(南京),在贺若弼等人进入宫城时,杨广正驻军于广陵(即扬州)。《陈书》载:“三月己巳,后主与王公百司发自建邺,入于长安”,由此可见,杨广押着陈叔宝等人途经扬州回长安时正是三月初春时节。

立下如此功业,杨广诗兴大发也是古人常情,“暮江平不动,春满花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版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在这期间写的,“花正开、带星来”无疑是充满着对自己功业的自得与满足。除了标题上刻意借用陈后主所撰的“春江花月夜”,估计内容上也是充满对比的(虽然我们已无从得知陈后主具体写了什么),否则这种借用就没有意义了。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与陈后主的《春江花月夜》相比,杨广版充满着豪迈气息

《隋书·卷七十六文学序》载:“炀帝初习艺文……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后世文人对隋炀帝的文学才华还是颇具赞誉之意,他这篇《春江花月夜》更是为张若虚版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奠下了传承基础。颇讽刺的是,历史上的陈叔宝、杨广和李煜命运是如此接近,他们共同借喻过的“春花秋月”才显得如此意味深长!

后人还有借“春风”类比心中美好印象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借“春宵”比喻美好时光之短暂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借“春雨”带来的春光明媚衬托内心郁闷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无论是直抒还是反衬类比,“春风春雨、春桃青柳、青山白鹭”等春之景物,都成了古人用来表现美好心境与事物的一种手法。这样的描述多处于家国基本安泰的情形下,我们也可从“咏春”诗文的数量探究出当时的历史兴衰状况。

夏日咏物:夏炎夏荷、稻田蛙语

夏日炎热,古人咏夏时跟咏春类似、基本都处于相对太平的年景(或有局部骚乱),不过就多了稍许焦躁或闲散的心境,而且是多因为对时局和个人遭遇的不满或倦怠。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老杜永远是这般忧国忧民的形象

以杜甫《夏夜叹》为例,唐乾元二年(759年)时,灵武称帝后的唐肃宗李亨渐失民心,眼看着平(安史)乱的大好局势就要葬送在鱼朝恩等小人手上,杜甫内心那个焦躁呀,可是他区区小角色又能奈何?

当时,杜甫所处的华州(渭南)正好大旱,夏日的高温加干旱加剧了灾民的流离失所,使杜甫在第一句就写出了“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这样的“燥热”之句,言下之意自然就是对清凉的极度期盼。

杜甫咏夏和感怀“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出于一种忧国忧民心态,“忧”是因为夏日的躁动、但大唐毕竟根基尚在。如果换在太平年景,“夏荷”这样的景致才是夏日里更多人吟诵的对象:“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夏荷绝对就是夏日田园诗里的第一主角。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杨万里《小池》

周敦颐说得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荷本一属,夏日里要寄物喻意内心的高洁,确实没有比荷(莲)更适合的对象了!

辛弃疾的著名诗文多为金戈铁马的恢弘之作,不过有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却颇为另类。原来,当时正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经过宋孝宗的“乾淳之治”后,尽管朝中依旧奸佞霸道,但社会上就出现了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这一年,辛弃疾受权贵排挤回到上饶老家居住,不过官场上的失意却被田园上的稻花香和蛙声冲淡了。这时期的他更多的是倦怠与闲隙,虽有短暂出仕,不过这样的田园生活他一过就是十五年。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辛弃疾的上饶居家生活

除了杜甫诗句中流露的“忧”之外(其实老杜一直就是这形象),古人的咏夏诗文中多充斥着“莲荷、黄梅、杨柳”等元素,字面上的夏日生活气息读之扑面而来,可谓是最能反映古代百姓生活情趣的一种写照形式了!

秋日咏物:秋月秋蝉、秋菊秋瑟

与春意盎然的生命活力相比,“秋色”无疑充满萧瑟、“秋瑟秋蝉、秋菊秋月、秋风落叶、枯藤老树”等等,无不充满着落寞悲催之感。

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佳节中,人们期望从古诗文中找到些描述秋月之美的词句赠予友人,最后却发现,大部分诗句都充斥着悲叹愁绪;其余的秋日咏物诗文也大抵如是,作者们仿佛集体患了“忧郁症”一样。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最具杀气的秋日咏物诗

李煜的“春花秋月”、苏轼的“千里共婵娟”等,表面上读来确实优美,不过获悉作者当时的心境后就未必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更是一读就是愁绪满怀,直教人“手脚绵软”黛玉附体。唯一带有“豪情壮志”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却又在秋色中充满杀气、一句诗文牵动着历史大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说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就恢弘大气绝无“软骨病”,不过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时刘禹锡参与的唐顺宗“永贞革新”还是失败了,革新主力中的“二王刘柳”(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均遭到了贬谪或赐死。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刘禹锡:理想与现实的无力碰撞

这首诗就是刘禹锡在9~11月间先后被贬连州(广东连州)、朗州(湖南常德)时写的,诗文中再多的雄心壮志也难掩其实际境遇,充其量就如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的“努力!奋斗!”一般苍白。“永贞革新”和唐顺宗的在位时间一般短暂(仅186天),后人也将此次革新喻为“秋老虎”、徒有革新之名不存革新之实。

冬日咏物:寒梅冬岩、凇霜雪雁

同样是因为“永贞革新”,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就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冬日万籁俱寂的景象既是政治寒冬的隐喻、又是柳宗元内心孤傲清高的写照。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寒冬里的所有元素多寄予着一种悲壮与失望

雪中寒梅、冷寂的冬岩和凇霜雪雁都是古人冬日咏物言志的常见元素,除文学作品外,这一特色在古人的画作、小说中也特意如此表现(比如《水浒》里的“风雪山神庙”)。

“寒梅傲雪”自是寓意面对压力时的不屈,不过在古时候,文人们面对各种政治压力多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各种抒怀便普遍见于冬日的咏物诗篇上。

如果春天喻示生命勃发、夏日喻示某种焦躁下的安宁、秋日喻示一种消退,冬日则多以“万里飞雪”的景象体现出一种死寂的衰败之感,而且相关诗文普遍创作于纷乱的时势之下。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公元757年岑参东归长安之际);“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更是李白在被逼离京时愁怀满腔的《行路难》之作,也只有在冬日,更能触发古人们抒怀坎坷的冲动。

春花秋月、夏荷冬岩,古人咏物不仅寄语心境、更是历史兴衰的写照

寒岩、寒梅、苍松、雪霏是冬日咏物古画中的常见元素

历史兴衰是必然的更替规律,春夏秋冬同样是必然的四季更替。以四季景物的诗咏来描述相关历史兴衰虽非绝对、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正如我们无法在“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看到一种社会败绩一样,我们同样无法在“千山鸟飞绝”中感受到一种盛世繁华。这也是人们在欣赏古代文学、音乐等作品时需留意相应历史背景的缘故,正规史书是历史的一个面,各时代下的诗文则是该历史背景下的无数个点。

历史画卷同样由“点、线、面”组成,当中的“线”自然就是数千年的时间线了!如果仅阅读作品中的“花前月下”,那样的作品难免轻薄肤浅、自然也成不了旷世经典。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