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

李煜的《虞美人》傳唱千古不僅是因為該作品詞藻優美,其中更大的因素還因為他“南唐後主”的身份。正因為有了當中的家國曆史背景,《虞美人》裡的“春花秋月”就有了對比式的時間過渡、而不僅只是詠花吟月了。

同樣道理,我們在欣賞許多古代的詠物名篇時,一旦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會發現當中的“春桃秋菊、夏荷冬梅、秋月冬巖”都並非單一的寄語心境之用,當中的“春花爛漫、秋色蕭瑟”其實都因應四季變化有著歷史興衰的寫照。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李煜版的“春花秋月”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表面看來就是就是單純的詠物,一旦結合上下文,“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就道出了其中“秋月”代指的深深落寞,跟盛世繁華時的“春花”形成了強烈對比。

參看大量古代詩文,古人在借用“秋月”來詠懷的時候,更多是一種慨嘆心境而非單純的秋色描述,連電視劇裡搞笑的韋小寶也粗俗地吟唱“涼風有信、秋月無邊”,那樣的“秋月”基本就成了“感懷、失落”的同義詞。

再對比其他季節中的詠物詩詞:春日的春光、夏夜的蛙聲、秋葉的蕭瑟、冬巖的冷寂.....無不喻指著相關歷史背景下帶來的心境。在兵荒馬亂之時看到一樹新芽,估計人們也是提不起心情去吟誦它們的!

春日詠物:春花春雨、青柳白鷺

除李煜曾用“春花”來喻指曾經的壯麗繁華,歷史上另外兩位亡國之君也有過這樣的“春花”情懷,他們就是陳後主陳叔寶和隋煬帝楊廣,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最初就源自他們二人。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楊廣版《春江花月夜》

陳後主的《春江花月夜》已失傳,不過從誕生時間相近的楊廣版《春江花月夜》當中,我們也能看得出那時候揚州一帶的歷史狀況及楊廣的心境。

歷史上,楊廣(當時還是晉王)統率的隋軍是在正月期間攻入陳都建鄴(南京),在賀若弼等人進入宮城時,楊廣正駐軍於廣陵(即揚州)。《陳書》載:“三月己巳,後主與王公百司發自建鄴,入於長安”,由此可見,楊廣押著陳叔寶等人途經揚州回長安時正是三月初春時節。

立下如此功業,楊廣詩興大發也是古人常情,“暮江平不動,春滿花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版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在這期間寫的,“花正開、帶星來”無疑是充滿著對自己功業的自得與滿足。除了標題上刻意借用陳後主所撰的“春江花月夜”,估計內容上也是充滿對比的(雖然我們已無從得知陳後主具體寫了什麼),否則這種借用就沒有意義了。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與陳後主的《春江花月夜》相比,楊廣版充滿著豪邁氣息

《隋書·卷七十六文學序》載:“煬帝初習藝文……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故當時綴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後世文人對隋煬帝的文學才華還是頗具讚譽之意,他這篇《春江花月夜》更是為張若虛版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奠下了傳承基礎。頗諷刺的是,歷史上的陳叔寶、楊廣和李煜命運是如此接近,他們共同借喻過的“春花秋月”才顯得如此意味深長!

後人還有借“春風”類比心中美好印象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借“春宵”比喻美好時光之短暫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借“春雨”帶來的春光明媚襯托內心鬱悶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無論是直抒還是反襯類比,“春風春雨、春桃青柳、青山白鷺”等春之景物,都成了古人用來表現美好心境與事物的一種手法。這樣的描述多處於家國基本安泰的情形下,我們也可從“詠春”詩文的數量探究出當時的歷史興衰狀況。

夏日詠物:夏炎夏荷、稻田蛙語

夏日炎熱,古人詠夏時跟詠春類似、基本都處於相對太平的年景(或有局部騷亂),不過就多了稍許焦躁或閒散的心境,而且是多因為對時局和個人遭遇的不滿或倦怠。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老杜永遠是這般憂國憂民的形象

以杜甫《夏夜嘆》為例,唐乾元二年(759年)時,靈武稱帝后的唐肅宗李亨漸失民心,眼看著平(安史)亂的大好局勢就要葬送在魚朝恩等小人手上,杜甫內心那個焦躁呀,可是他區區小角色又能奈何?

當時,杜甫所處的華州(渭南)正好大旱,夏日的高溫加乾旱加劇了災民的流離失所,使杜甫在第一句就寫出了“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這樣的“燥熱”之句,言下之意自然就是對清涼的極度期盼。

杜甫詠夏和感懷“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出於一種憂國憂民心態,“憂”是因為夏日的躁動、但大唐畢竟根基尚在。如果換在太平年景,“夏荷”這樣的景緻才是夏日裡更多人吟誦的對象:“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夏荷絕對就是夏日田園詩裡的第一主角。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楊萬里《小池》

周敦頤說得好:“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蓮荷本一屬,夏日裡要寄物喻意內心的高潔,確實沒有比荷(蓮)更適合的對象了!

辛棄疾的著名詩文多為金戈鐵馬的恢弘之作,不過有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卻頗為另類。原來,當時正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經過宋孝宗的“乾淳之治”後,儘管朝中依舊奸佞霸道,但社會上就出現了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

這一年,辛棄疾受權貴排擠回到上饒老家居住,不過官場上的失意卻被田園上的稻花香和蛙聲沖淡了。這時期的他更多的是倦怠與閒隙,雖有短暫出仕,不過這樣的田園生活他一過就是十五年。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辛棄疾的上饒居家生活

除了杜甫詩句中流露的“憂”之外(其實老杜一直就是這形象),古人的詠夏詩文中多充斥著“蓮荷、黃梅、楊柳”等元素,字面上的夏日生活氣息讀之撲面而來,可謂是最能反映古代百姓生活情趣的一種寫照形式了!

秋日詠物:秋月秋蟬、秋菊秋瑟

與春意盎然的生命活力相比,“秋色”無疑充滿蕭瑟、“秋瑟秋蟬、秋菊秋月、秋風落葉、枯藤老樹”等等,無不充滿著落寞悲催之感。

在剛過去不久的中秋佳節中,人們期望從古詩文中找到些描述秋月之美的詞句贈予友人,最後卻發現,大部分詩句都充斥著悲嘆愁緒;其餘的秋日詠物詩文也大抵如是,作者們彷彿集體患了“憂鬱症”一樣。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最具殺氣的秋日詠物詩

李煜的“春花秋月”、蘇軾的“千里共嬋娟”等,表面上讀來確實優美,不過獲悉作者當時的心境後就未必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更是一讀就是愁緒滿懷,直教人“手腳綿軟”黛玉附體。唯一帶有“豪情壯志”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卻又在秋色中充滿殺氣、一句詩文牽動著歷史大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人說劉禹錫的這首《秋詞》就恢弘大氣絕無“軟骨病”,不過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時劉禹錫參與的唐順宗“永貞革新”還是失敗了,革新主力中的“二王劉柳”(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均遭到了貶謫或賜死。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劉禹錫:理想與現實的無力碰撞

這首詩就是劉禹錫在9~11月間先後被貶連州(廣東連州)、朗州(湖南常德)時寫的,詩文中再多的雄心壯志也難掩其實際境遇,充其量就如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的“努力!奮鬥!”一般蒼白。“永貞革新”和唐順宗的在位時間一般短暫(僅186天),後人也將此次革新喻為“秋老虎”、徒有革新之名不存革新之實。

冬日詠物:寒梅冬巖、凇霜雪雁

同樣是因為“永貞革新”,柳宗元被貶永州時就寫下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句,冬日萬籟俱寂的景象既是政治寒冬的隱喻、又是柳宗元內心孤傲清高的寫照。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寒冬裡的所有元素多寄予著一種悲壯與失望

雪中寒梅、冷寂的冬巖和凇霜雪雁都是古人冬日詠物言志的常見元素,除文學作品外,這一特色在古人的畫作、小說中也特意如此表現(比如《水滸》裡的“風雪山神廟”)。

“寒梅傲雪”自是寓意麵對壓力時的不屈,不過在古時候,文人們面對各種政治壓力多是無能為力的,因而各種抒懷便普遍見於冬日的詠物詩篇上。

如果春天喻示生命勃發、夏日喻示某種焦躁下的安寧、秋日喻示一種消退,冬日則多以“萬里飛雪”的景象體現出一種死寂的衰敗之感,而且相關詩文普遍創作於紛亂的時勢之下。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歷史背景是“安史之亂”(公元757年岑參東歸長安之際);“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更是李白在被逼離京時愁懷滿腔的《行路難》之作,也只有在冬日,更能觸發古人們抒懷坎坷的衝動。

春花秋月、夏荷冬巖,古人詠物不僅寄語心境、更是歷史興衰的寫照

寒巖、寒梅、蒼松、雪霏是冬日詠物古畫中的常見元素

歷史興衰是必然的更替規律,春夏秋冬同樣是必然的四季更替。以四季景物的詩詠來描述相關歷史興衰雖非絕對、卻是一種普遍現象。

正如我們無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看到一種社會敗績一樣,我們同樣無法在“千山鳥飛絕”中感受到一種盛世繁華。這也是人們在欣賞古代文學、音樂等作品時需留意相應歷史背景的緣故,正規史書是歷史的一個面,各時代下的詩文則是該歷史背景下的無數個點。

歷史畫卷同樣由“點、線、面”組成,當中的“線”自然就是數千年的時間線了!如果僅閱讀作品中的“花前月下”,那樣的作品難免輕薄膚淺、自然也成不了曠世經典。

“坊間五千年”將堅持內容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繫即刪),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原創文章。本號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