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在金庸的筆下,成吉思汗的西征大軍中,有一位金刀駙馬郭靖。他不但武功高強,還精通兵法(武穆遺書),帶領蒙古鐵蹄戰無不勝,為蒙古帝國立下汗馬功勞。

當然靖哥哥的故事都是金大俠的虛構,不過在蒙古帝國西征的歷史上,確實有一位姓郭的將軍跟著鐵騎橫掃西亞,打敗了穆斯林、十字軍等等強大的對手,他就是被稱為“東天將軍,神人也”的郭侃。郭靖的某些事蹟,也是金庸在郭侃的啟發下創作的。

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01

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人,據說他的先祖乃大唐汾陽王郭子儀。作為名將之後的郭家,可謂是“戰鬥家族”。郭侃的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都是成吉思汗麾下的漢族大將。

郭侃在幼年時被蒙古將領木華黎部下史天澤所收養,史載:“留於家而教養之。弱冠為百戶,鷙勇有謀略。”1232年,年僅15歲的郭侃就跟隨蒙古軍隊出征,滅亡了金朝。而到了1245年,他成為千戶長。

1251年,蒙哥繼承汗位,遵照成吉思汗拓展疆土,開藩建汗的遺願,籌劃著新的征服。蒙哥主要負責對南宋的征伐,就把西征的任務交給了兄弟旭烈兀。當時位於今日伊朗的木剌夷國不願向蒙古帝國稱臣,旭烈兀就以此為藉口,展開了蒙古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將郭侃帶在身邊,隨同征伐。1253年,郭侃沿著絲路進軍,於1256年渡過阿姆阿。郭侃率兵進入波斯,負責消滅盤踞在鷲城阿拉莫德的阿薩辛派。阿薩辛派是某教什葉派-伊斯瑪儀派的一個異端組織,以從事暗殺等恐怖活動聞名,可以說是當代某教恐怖主義的濫觴。

面對“恐怖組織”,郭侃先破其前鋒部隊,斬其將忽都答而兀朱算灘。後兵至乞都卜,其城在擔寒山上,用懸梯上下,以精兵把守。旭烈兀築夾城圍之,卻難以攻克。郭侃擅長使用火炮,在他的猛烈炮火下,守將火者納失兒開門投降。他首戰就消滅這股活動了200年的“恐怖組織”,為當地除去了一大害。

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02

此後,郭侃準備會師,進攻克什米爾地區,當地人被蒙古軍隊的威名所震懾,竟然不戰而降,郭侃兵不血刃,獲得了一場大勝。此後郭侃連續攻克128座城池,兵臨巴格達城下。

巴格達是阿拔斯王朝的首都,也是哈里發的所在地,這裡以《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為世人所知。當時巴格達共有數十萬守軍,防守嚴密。1258年1月,圍攻巴格達戰役打響,郭侃先從西城進攻,在他的英勇作戰下,迅速殲滅七萬軍隊。接著他率軍進攻皇宮所在地的東城。由於宮殿是以沉香檀木建造,郭侃就採用火攻,很快就擊潰了敵軍。2月,哈里發穆斯臺綏木帶領皇子、貴族和官員投降,黑衣大食正式滅亡。此後,旭烈兀命令郭侃“宜將剩勇追窮寇”,追擊阿拔斯王朝的殘兵。郭侃進軍神速,不但消滅了殘餘勢力,還攻克了300座城。

阿拔斯王朝滅亡後,旭烈兀繼續西進。攻陷了大馬士革,兵峰直達今沙特境內。當時的阿拉伯將領住石請降。蒙古軍中一些人卻盲目樂觀,不加防範。郭侃對大家說:“輕視敵人者滅亡,行軍用兵多欺詐,如果中他的計,是莫大的恥辱。”於是命大軍嚴陣以待。

果然不出郭侃所料,住石真的是詐降,他派兵前來偷襲,不過卻被早有準備的郭侃擊潰。此戰也說明郭侃深諳用兵之道,不因勝利而放鬆警惕,而是保持清醒頭腦,得以保住勝利果實。

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03

1260年,旭烈兀將擴張的目標瞄準到東地中海的島嶼富浪(即Frank,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對歐洲人的總稱。根據學者研究,富浪指的應該是當時由西方十字軍控制的塞浦路斯)。郭侃渡海,攻陷富浪120座城市,並迫使當地將領投降。根據《元史》記載:“侃喻以禍福,兀都算灘曰:‘吾昨所夢神人,乃將軍也。’即來降。師還,西南至石羅子,敵人來拒,侃直出掠陣,一鼓敗之,換斯干阿答畢算灘降。至賓鐵,侃以奇兵奄擊,大敗之,加葉算灘降。己未,破兀林遊兵四萬,阿必丁算灘大懼,來降,得城一百二十。西南至乞裡彎,忽都馬丁算灘來降。”這或許是中西軍事史上的第一次交鋒(蒙古軍隊中,到底有多少中國人不詳),中國將軍郭侃取得了完勝。

蒙古鐵騎最終在艾因·賈魯戰役中被來自埃及的軍隊擊潰,結束了第三次西征之旅。此時,郭侃受命返回釣魚城向蒙哥汗報捷,不過在南宋軍隊的頑強抵抗下,蒙哥汗病逝軍中(一說戰死),無功而返。

他是郭子儀的後裔,滅恐怖組織,擊潰十字軍,連巴格達也被他攻陷

04

郭侃回到中國時,忽必烈已經成為大汗。史載:“侃上疏陳建國號、築都城、立省臺、興學校等二十五事”。不過,晚年的郭侃也幹了一件與小說中的郭靖完全相反的事。他向忽必烈上書滅宋的方略,其中說到“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既克襄陽,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江灘、巴蜀不攻自平。”而後來蒙元滅宋,基本也採用了郭侃的策略。

此後,郭侃又相繼鎮壓了吳乞兒、和尚臧羅漢等等民變。並於1270年率軍進攻襄陽。南宋滅亡後,郭侃被任命為寧海知州,但在任上僅一年就過世。

如果從漢族角度看,郭侃西征後,回到中國的種種舉動,足以被定為“漢奸”。與小說中“為國為民”,抵禦蒙古,保衛大宋的大俠郭靖完全不同。當然無論我們持何種立場,如何評價郭侃,都不可否認他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名將。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