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老年人“伴而不婚”?

用户2783618682323502


“中老年人伴而不婚”,其实如果细细想来,还是可以理解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觉得余生也没有多长时间了,就觉得形式的婚姻没有那么重要了;二是怕家庭子女和老人相处不融洽;三是财产分割的问题。

剩下也没多少时间了,凑合着过吧

特别喜欢《北上广依然爱情》中说的一句话:不要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就算捡到一场黄昏恋,也就只剩下拉拉小手了。确实是这样,等到老了之后就没有经历在去追寻年轻时候轰轰烈烈的爱情,伤筋动骨的爱情折腾不起来了,只希望在剩余的时间里能好好的找个人陪着就行了,这样不至于走的时候为了孤单一人而感到难过。


子女和老人出现矛盾

像是普通人家的还好,但是像是富贵之家就没那么和谐了,经常发生因财产分配问题而吵的不可开交的,最终弄的头破血流的。记得在《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许娣),那个有点爱慕虚荣的女人,在晚年的时候通过广场舞结识了有钱的老李头,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但是这段恋情却被出国留学回来的儿子遏制了,说什么也不让他们领证,未必闹了很大的矛盾,让双方都很难堪。


财产分割问题

其实就财产分割当年出来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请了一个保姆:他需要一个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生病了可以陪我聊天说话,让我不至于感到寂寞。所以他不想领证,因为领证就要分割财产,但是他觉得你给他的照顾和陪伴不足以让你拥有巨额财产的分割权。通常这种情况,等他快要入土的时候就会让他的子女给你一笔钱,然后就打发你走了。

总结:

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悟已往之不俭


现在的老人都学乖了,看到或经历过离婚,财产分割带给双方的痛苦,所以当下老人既想老有所伴而又无财产纷争的痛苦。

我的一个朋友的大姐,现己退休,儿女都各自成家,生活很安逸。物质基础有了,整天跟随老大妈去市场,去公园,买买菜,跳跳广场舞…

散场后回到家倍感孤独,于是有人介绍个退休,丧偶的经济条件不错的老头作伴,这位大姐考虑了一段时间伍确定了两人的关系。

于是,后老伴便带着她去海南,去内蒙,新疆游玩,不亦乐乎。

后来我问朋友"两位的子女都不干涉吗?”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放,现念超前,只要两位两人身体健康,有人照顾,开心的生活,就是在给他们省时,省力,省心,不再有后顾之忧了"。

后来了解到这两位老人都把各自的房产,存款过户到子女手中,只留有退休工资和不属于自己名下的房子居住,解诀了后事的罗乱。

想开了,就是放开了,无所谓"伴而不婚",晚年过得开心精彩才是正确的选择,趁着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也是没留遗憾。

想想也是,老来有伴,余生不孤单,不再让儿女多费心,给他们减压,松绑,不再用养儿防老的观念去束缚孩子们的翅膀,让他们高飞,安心做自己的事。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晚晴情感领域


无论是丧偶或是离婚,现在单身老人们很多。子女们一般都会支持老人们有个伴,生活上能互相照顾,也避免孤独引起心理疾病。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来了,遗产分配,生活资金来源,双方子女招待及死后埋葬等等,隐患之多,造成官司的事例很多!

我邻居王大爷,早年丧妻,六十八岁时认识了五十八岁的寡妇刘氏,通过一段时间了解,两人办了结婚手续,住到了王大爷的二室一厅中。王大爷有三个儿子,都很支持父亲老年有个伴侣,因为他们都已成家,根本顾不上王大爷的起居生活。

王大爷许诺,在他死后房子刘氏可以一直住到老,儿子们不许赶刘氏走。但产权归儿子们所有。死后各葬各的。这个口头协议也是当前老婚的流行模式,当时双方都同意这样处理。

王大爷死于七十五岁,也就是说,他与刘氏共同生活了八年,其间王大爷儿子们鲜少登门,倒是刘氏子女孙儿常来看望。王大爷死后,其第二子对刘氏讲,家中装修房子,需来借住一段时间。当时,与刘氏共同生活的是她孙儿,平时来与她做伴儿。刘氏只好在小客厅搭了张床让王二夫妻休息。因地方狭小,诸多不便,刘氏与王二夫妻吵了几次。王大知道后,斥责了弟弟,让他搬走了。刘氏对王大感激不尽,平时多有来往。

王大爷死后第五年,王二又来找刘氏,说家中无暖气,冬天借住三月。刘氏气急,与王二多方交涉无果后,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打官司其间,刘氏气急攻心,骤然死于家中。王家三子马上来收房子,刘氏子女黯然神伤,来收拾了母亲遗物,官司也就撤了。

这件事在当时传来传去,众口纷纷,责骂有之,寒心有之,于是便有了现在李大爷与郭氏的相处模式。

郭氏照顾李大爷生活起居,李大爷对她管吃管住,每月发她一千五百元工资,对外直称是雇主与保姆关系。这种相伴模式在当下很受膜拜,生老病死各不相干,也避免了很多纠纷。关健昰两方老人都喜欢这样生活,子女们也落得清静!

所以只伴不婚,于老人们来说是可行的,也是生活沉淀下的必然产物,存在了也就合理化了。


墨自生香


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选择这样,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主要是自己过得舒服,到了这个年龄不用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怎么开心怎么过。我朋友刘姐,女儿结婚了,前夫也再婚了。她一直都有交男朋友,前几年还是想找个人结婚的,后来感觉男人其实也很现实,遇到的都是渣男,伤心难过透了。现在不想结婚反而大家都轻松,现在努力赚钱老了就去养老院。人生就是这样,孤独的来,孤独的离去。想那么多干嘛。


深圳吴姐姐



趁着身体还行,抓紧时间谈场恋爱。社会舆论默许,儿女们默许。何乐而不为?

我亲哥哥就是“伴而不婚”,美得很!

哥哥五十五岁,刚退休。嫂子前年病逝。今年春天,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小芹,四十多岁,寡居多年,有一个女儿。

哥哥与小芹“伴而不婚”后,精神焕发。头顶仅存的几缕稀疏的毛发,梳的油光锃亮,仿佛被小牛舔过一样。脸上的一道道皱纹突然之间都舒展开来,细长细长地贴在额头与眼角。户外品牌上衣,休闲裤,灰白相间的运动鞋,白边一尘不染。最让我看不惯的是裤角与鞋之间露着脚踝,五十多年的一块老皮在忘乎所以地追赶着时髦儿。

“哥,这把年纪了你不怕受风吗?”

“新婚,而且是小媳妇,又不用领证。你就不能让哥得瑟得瑟!你是不是嫉妒你哥呀。我媳妇比你媳妇年龄小,你要忍住啊,不良想法有都不要有。”

我们哥俩不断重复的对话。

哥哥性格直爽,属于狗肚子存不了二两香油的主儿。他把真实想法在我面前倾泻了若干遍了。选择“伴而不婚”的理由如下:

一、羡慕年轻人的洒脱自由,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像话,没结婚就在一起住。谈恋爱就敢去开房。家长也不管管,社会也不管管!”哥哥说这话的同时,心里到底是气愤多,还是羡慕多,我是知道的。

“我年轻时和你嫂子谈恋爱,连牵个手都得看前后有没有人。有时到她家坐一会,她妈隔三五分钟就进屋一趟,不是找剪子就是找毛线。她爸在外面不停地咳嗽,我不去他不感冒。我算看清楚了,她们一家子把你哥当成流氓了。”我偷笑。

“还有,我俩都领完结婚证了,寻思到招待所单独呆一会。结果招待所的服务员大姐除了要看结婚证,还要看户口本和单位证明,你说气人不气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警察。”哥哥说起几十年前的事依然愤愤不平。

“还有,你嫂子生前就是一只母老虎,我在工厂联欢会上与女职工跳了一次交谊舞,回家后一星期没让我上床!从那以后直到她去世,我兜里从来没超过一百元钱。”又来了,改打内战了,说起了仙逝老伴儿的不是来了。

“哥你过分了!嫂子对咱家劳苦功高,给你生了个优秀的儿子,还给你留了几十万存款和两套房子,要么你凭啥勾搭小芹!丧良心!”我有时气不过,就数落他几句。

“再说了,你这辈子不亏,嫂子刚走两年你就交上了桃花运,找了个比我还小好几岁的媳妇,偷着乐得了。对了,赶紧领证,名不正言不顺的不是那么回事。”

“不领。”哥哥态度坚决,然后用手从前至后捋几下他那油光光的稀疏毛发。摇头咧嘴坏笑。

我想,哥哥偷腥的欲望从来没有泯灭过,长期处于“有贼心没贼胆”的状态。这种“伴而不婚”方式,或许能让他多少找到一点儿偷腥的感觉。或许能纠正多年偷腥不得的心理失衡。

二、在一起过日子可以,但不能侵犯原来家庭及子女的利益。

“登记结婚,先不说我的意见,你去问问你侄儿,他同意我就去领证。这个兔崽子上回回来把你嫂子留下的定期存款的存单及两套房子的房照都拿走了。临走还说什么这是遵照他妈妈的遗嘱做的。我如果有意见让我去坟头找他妈说去。”

侄子的心思我猜得到,看着老爸与一位女人不明不白地生活在一起肯定不舒服,如果登记结婚,她就有权力在家庭财产上分得一杯羹。两害相权取其轻,利益比面子重要。父亲“伴而不婚”对他有利。

三、来去自由,不强求这段感情能白头到老。

很多搭伙过日子的老人,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相扶相伴的关系便自动解除。儿女们会上门接走自己父母。对此,老人们心知肚明,也都认可。

哥哥对这样的结局有自己的预判:“我肯定衰老得快,先离世的概率比小芹大许多,毕竟年龄在这摆着呢。到时候别难为小芹,让她无拘无束地走。能在一起生活几年就是不浅的缘份,再强求其它就没有自知之明了。”

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既让人欣慰又让人心酸。

“伴而不婚”是个新名词,但不是个新鲜事物。已有无数的老人们投身实践,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人们的心中也越来越清晰。各取所需,相安就好。


木鱼的笑纹


老年人伴而不婚,据我所知,是近几年出来的新鲜事物,老年人丧偶后,很想再找一个伴,有条件的话,都有这个想法。但真正在社会上老年人再结婚,没有几个,也更没有成功完满的黄昏恋有几对。

夕阳恋,要成功不易,更不多,他们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偏偏是阻力来源于自己的子女,来源于自己的至亲子孙。子女或子孙反对黄昏恋,就是怕家财家产往外飞走,会怕另一方会分走或抢走自己应得财产。

而大部分黄昏恋的老人,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财产就和女朋友或男朋友结婚,如果遇到老年再婚后感情不合再分手,就要处理到财产问题,棘手无比,留给自己,留给子女一篮难以解决的乱麻。

所以在这件情况下,很多老年人采取伴而不婚,或采取走在法律边沿的伴床保姆。现在流行伴而不婚,主要没有涉及到财产分配,重新分割的问题。子女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所以大多数子女没有再反对这种形式。

我有一个亲戚也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再恋,亲戚当时70多岁了,女朋友也60多岁,他她们双方约定,只是生活在一起生活,互相照顾,不谈到财产,女方到男方家里生活,一切生活开支由男方负责,包刮先小人,后君子的住院医疗费。他们共同生活了十多年,总的来看是基本幸福的。不幸的是,女方命短,大约共同生活不够12年,女方一命归西,架鹤西天走了。在他们身后没有留下任何麻烦,双方子女都认为后事处理得合理合理,费用由男方负担,自然男财产女方家人没有权利索取。伴而不婚也有好处,不知合法没有?


乾为山


中老年人丧偶后,因为生活需要照顾,还有一定的生理需要,再加上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男的求偶的欲望还是挺高的。

由于再婚以后,财产很难分割,往往一扯结婚证,家庭的财产会被这些外来人拿走很可观的一部分。致使孩子们不大心甘情愿,遇到这件事的时候,不是阻拦,就是反对。

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也满足个人的需求。老人们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伴婚,也叫搭伙计,也叫陪睡的保姆。

中老男人死了妻子以后,就会找一个同年或者稍微小一点的独身女人。搬到一起生活。说是保姆,照顾老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妻子,承载着老婆的功能。他们过的是协议的夫妻生活。男得管吃管住管衣服。每个月再给她一千五到三千的私房钱。等男人得了重病,如果女人愿意伺候,可以增加工资。等男人死后,女人拿工资走人,这个家从此与她一点关系没有。如果男人病重,女人不愿意伺候,那就直接走人,谁也不欠谁的。

这种伴婚的好处是,伴和走非常的灵活。愿意做伴就伴,不愿意做伴就走。伴一天就给一天的钱。说哪一天走就可以哪一天走。非常的灵活和自由。

对于家里的财产,和伴婚的人没有半点牵绊。除了吃饭穿衣拿工资,家里的东西你一样都拿不走。所以,做为孩子,一般的都不会出来反对,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一定的自由。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支持伴而不婚。

老年人。指女55岁以上,男60以上。男人丧失生育能力,女人绝经。

男女之间无生儿育女需要和能力。

最大诉求是相互扶助、帮助走完人生路。

女人以性资源(其实己完全丧失了)找男人,追求男人养活自己及家人,改变生活是耍流氓。

男人以性资源(其实也无用了)找女人,找保姆。也是耍流氓。

老男女用体力、时间陪伴对方是平等的。是当前社会最佳选择。上不养老,下不养小。相互不发生经济问题。不处理子女、遗产。不产生亲戚。

合则聚。不合则散。不用以法律把双方捆到婚姻中。徒增烦恼。增加社会冲突,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

利国、利民、利自己、利双方子女和家庭。何乐不为?


二亿六老人


中老年人“伴而不婚”的现象既有无奈的因素,也有经济上的考量。

说到无奈,由于现在社会对中老年的各种服务条件还不完备,许多的中老年人的养老出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其中失去一位伴侣的中老年人来说,其生活之艰辛是很现实的问题,因此,无奈之余就想找一个伴来度余生。

找伴以后就碰到经济上问题,一是个人财产如何解决,二是双方子女的财产继承,三是双方在一起生活的费用如何解决,现在特别是涉及房产继承,这是一笔大钱,互相有关的双方和双方的子女都会盯着这些财产的分配安排。

为了二个人能在一起相互照顾,同时又不牵涉双方财产的继承问题,于是便有了伴而不婚的情况出现,二个陌生人因生活所困,走到一起,但又不办结婚手续,走得拢就走,走不拢就分,不影响各方的各种因素牵连。


丛中笑6603


挺好的,省了很多麻烦,二婚,特别是老年人再婚,催着拿结婚证的都是有目的,都有可图才这么急着拿证的,亲身见证过这种人的嘴脸,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起先是为了钱,为了孩子,这也无可厚非,时间久了,惦记的就更多了,天天的挑唆男人和原配孩子孙子的关系,还不是为了想独吞老头的钱?总之,还是提前说好协议的好,也能省不少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