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兩地之力 推廣紹興經驗——浙江省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談雙城互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孫弋弋報道 11月4日,首屆“北京·紹興周”活動在北京開幕。

凝聚两地之力 推广绍兴经验——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谈双城互动

北京紹興周開幕現場 孫弋弋攝

本次活動精彩紛呈,包括舉行紹興歷史文脈展、魯迅銅像贈送揭幕儀式、《宛委琅嬛——越地文獻精粹》一書首發式、紹興黃酒開壇儀式,戲曲表演等;進行紹興科創大走廊、科技新政推介;創新平臺項目簽約、校企合作項目簽約;在京高校院士專家(智庫專家教授、創新團隊代表)圍繞紹興科創大走廊建設、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等內容作主旨演講,與北京高校簽署合作共建備忘錄。此外,“北京·紹興周”還將進行招才引智政策推介,人才合作項目簽約,聘請紹興高級顧問、引才大使,重點產業園、企事業單位展示、推介和人才需求發佈等。各界人士齊聚北京,共謀紹興發展,共商紹興未來。

浙江省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到北京宣傳紹興、推介紹興,學習借鑑北京經驗,加強與北京的互動合作,是紹興一直在思考、謀求和推進的大事。這次“北京·紹興周”活動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紹興背景”:兩城合作的基礎

在會上,馬衛光用了六個比喻來引薦紹興。

——紹興是一本綿延不絕的歷史書。上至7000~8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至近代以來的辛亥喋血、紅色革命,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史都能在紹興找到印證。

——紹興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自勾踐築城以來,紹興城歷經兩千多年風雲變幻,留下了眾多遺蹟遺存,古越大地遍佈古鎮古村落和歷史古建築,傳承著獨具特色的大禹文化、古越文化等中華文化瑰寶。

——紹興是一方人傑地靈的名士鄉。紹興名人燦若星辰,中國歷史上每個時期、每個領域都有紹興籍先賢開風氣之先、領時代潮流,被毛澤東同志稱為“鑑湖越臺名士鄉”。

——紹興是一幅風光宜人的水墨畫。 “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紹興全市水域面積近5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5.6%,貫穿市區的浙東古運河作為大運河組成部分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紹興也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紹興是一片充滿活力的新熱土。作為民營經濟大市,紹興產業基礎紮實,創新氛圍濃厚,去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400億元,位居全國第34位,浙江高質量發展評價第3位。11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人才資源總量佔全市常住人口1/4,去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54%,居浙江省首位。

——紹興是一處和諧幸福的宜居地。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紹興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長期保持在97%以上高位,去年實現平安創建“十一連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小,去年為1.78:1。

“多年來, 一大批紹興人‘北漂’闖蕩,成為推動北京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鳥巢、國家大劇院及大興國際機場等標誌性建築,都有來自紹興的建築新材料和紹興工匠的匠心工藝。同時,北京的央企國企、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入駐紹興,為紹興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馬衛光表示,紹興舉辦“北京·紹興周”活動,就是要全方位學習北京的理念、思路和經驗,學習北京幹部群眾的精神、作風和幹勁,學習北京企業家的眼界、格局和魄力,並開展經濟、科技、人才、文化、旅遊等多項交流活動,進一步深化紹興與北京在各領域各層面的互動與合作。

“紹興優勢”:全方位承接北京資源

紹興可在哪些領域深化與北京的互動與合作?馬衛光提出,紹興能在產業疏解承接、城市要素溢出、文化旅遊目的地、宜居地、一流營商環境五個方面發揮優勢。

馬衛光提出,紹興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北京產業疏解承載地。目前,紹興已形成以紡織、化工、金屬加工三大傳統產業,黃酒和珍珠兩大歷史經典產業,以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現代醫藥、新材料四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我們將堅持念好‘兩業經’,以拉長產業鏈、補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優化生態鏈為導向,運用現代技術和文化元素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時尚化發展,實現傳統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整體性重塑,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馬衛光表示,紹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建鏈、補鏈、強鏈”為重點開展精準招商,著力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大力推進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長三角先進智造基地,努力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別是產業疏解的最佳承載地。

馬衛光表示,紹興將加快打造現代城市體系,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紹興將充分發揮地處長三角“金南翼”、大灣區南灣地理中心、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建設錨接地的區位優勢,更高站位謀劃推進紹興城市規劃建設,積極構建開放發展大格局。“我們將大力推進紹興濱海新區和‘科創大走廊’‘文創大走廊’這‘一區兩廊’建設,加快提升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9個省級開發區建設水平,著力打造多層次高能級發展平臺。”馬衛光說,紹興堅持以“一線城市”標準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實施古城與新區聯動發展,細化各個區塊單元的產業佈局、基礎設施佈局和公共服務佈局,圍繞產業鏈提升區域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水平,不斷提高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更好地承接北京和其他先進城市高端要素溢出。

馬衛光表示,紹興將加快重塑城市文化體系,著力打造文化產業高地和文化旅遊目的地。紹興將深入挖掘各類文化遺蹟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內涵、人文價值,大力推進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創帶建設,加快發展傳統經典、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影視演藝四大重點產業,培育發展數字內容、文化會展兩大新業態,打造千億級文化產業集群。紹興還將全面加強古城保護利用,打響以勾踐、王陽明、王羲之、魯迅為IP的“一城三故里”品牌,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打造全國研學旅遊第一城、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

紹興還將加快優化自然生態體系,著力打造全域大花園大景區。“千年古城、秀山碧水、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是紹興的生態特色和城市記憶,是大自然賦予紹興的寶貴財富。我們將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保護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聯動實施藍天、碧水、淨土等專項行動,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國家試點,高水平建設海綿城市,構建完善的城市生態系統,不斷提高城市宜居性。”馬衛光表示,紹興堅持顯山露水,在全市域、全領域推進生態保護、生態改造和生態創建,保護好利用好“亭臺樓閣橋榭”等人文景觀和田園鄉村風光,形成“一域一風光、一鎮一天地、一村一處景”的全域大美格局,打造更高質量的美麗紹興升級版,成為北京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地。

更重要的一點是,紹興將加快完善服務保障體系,著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馬衛光表示,紹興認真學習借鑑北京《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積極對接“9+N”系列政策,對標“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全面細化提升紹興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42條措施”和“1+9”政策體系,實施更大力度的“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跨境貿易、納稅、信貸、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制度、規則、標準等各方面全方位接軌北京,持續提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休閒等公共服務保障,高標準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店小二”式服務,打造一流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濃厚尊商重商親商暖商的良好氛圍,讓每一位企業家在紹興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舒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